常見問題

資料與數據​

巴哈歐拉存世的兩張照片是在1868年巴哈歐拉流放阿德里安堡(即現在的埃迪爾內)時拍攝的。其中一張看著相機的照片是在辦理護照時拍攝的。兩張照片都珍藏於巴哈伊世界中心,其中一張陳列櫃在巴哈伊國際文物館的一個櫃子裡,供巴哈伊信徒朝聖時瞻仰。除此以外,巴哈伊信徒不宜在公共場合觀看或展示巴哈歐拉的照片,也不建議在私人住宅陳列室。巴哈伊信仰機構強烈建議用巴哈歐拉陵寢的圖片代替他本人的照片。

巴哈伊每年慶祝11個聖日。其中包括與巴哈歐拉和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的生平有關的聖日,以及巴哈伊新年,每年的3月21日。其他節日中最重要的是每年4月至5月為期12天的蕾茲萬節,用於紀念巴哈歐拉宣告其使命這一事件。在聖日時,社區成員會聚在一起祈禱、反思和交誼來進行慶祝。在其中9個聖日,巴哈伊不工作。

巴哈伊曆法
每一個新宗教的出現都帶來它自己的曆法,巴哈伊信仰也不例外。巴哈伊曆從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分開始,將每年分為19個月,每個月19天。在巴哈伊年曆中有9個聖日,在這些聖日,巴哈伊要停下工作,慶祝信仰歷史上的一些事件,例如巴哈歐拉的誕生和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的殉道。對巴哈歐拉宣告祂的啟示這一事件的慶祝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舉行,被稱為里茲萬節,為期12天。在把每年分為19個月後,會出現4個閏日。這4天時間被安排在每年的2月末,稱為阿亞密哈節,是饋贈禮物的一個節日。

巴哈歐拉要求建立一種體系,即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成立經民主選舉產生的委員會。巴哈伊信仰的領導者是世界正義院,即一個由所有國家級委員會成員通過不記名投票選舉出的九人國際委員會。

巴哈伊信仰的聖護


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後,巴哈伊社團的管理體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原來的一個人演進為一種基於聖護和世界正義院這“兩大支柱”的管理體制。

對這種管理體制的最初設想由巴哈歐拉在祂的律法之書中提出,隨後阿博都-巴哈對這一設想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尤其在祂的遺囑中給出明確的指示。在這份文件中,祂指定祂最大的外孫守基·埃芬迪為巴哈伊信仰的聖護,同時談到未來世界正義院的選舉,將其描述為一個擁有立法權的機構,並指定聖護將作為正義院的“神聖領導和終身成員”。

世界正義院在阿博都-巴哈有生之年未能得到建立;這個責任落在聖護身上,在他擔任巴哈伊信仰領導者的36年時間里為正義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這36年裡,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舊譯“守基·阿芬第”)寫了大量文字闡述聖護與世界正義院之間的聯繫,以此幫助巴哈伊社團理解這一信仰管理體制,為世界正義院的最終建立奠定基礎。他描述這兩者“起源是神聖的,它們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的目的和目標是相輔相成的。”接下來他指出它們的共同目的是“確保由我們信仰源頭神聖指定之權威的延續性,維護信徒的團結和信仰教義的完整性與靈活性。”聖護機制是巴哈歐拉指定來繼續對祂的啟示進行準確無誤闡釋的工具。而世界正義院的職責是針對“聖作中未明示”之事務制定法律。正如守基·埃芬迪所說,“這兩個密不可分的機制相互聯合來管理[巴哈伊信仰]事務,協調其活動,促進其利益,實施其律法並捍衛其下屬機構。”

圣护不懈努力地促进世界范围内巴哈伊社团的扩大,以建立和发展信仰管理体制的国家级立法机构,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圣护与世界正义院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些努力的目标是世界正义院的选举和巴哈欧拉所命定体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虽然圣护机制被指定为一种世袭性机制,并且阿博都-巴哈的遗嘱中提供了可能的一系列圣护继承者,但是守基·埃芬迪去世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也没有能够指定一位继承者,因为他的家庭成员中没有任何其他人符合阿博都巴哈所描述的要求。然而,从1921年至1957年守基·埃芬迪担任圣护期间留给巴哈伊社团的大量著作、指引以及其他遗产使得圣护机制的活力长存。现在让我们更详细地看一下圣护为巴哈伊社团的发展所做的各方面的工作,这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遗产有多么丰富。

在祂的遗嘱中谈及祂的继承者时,阿博都巴哈写了以下感人的文字:

你们这些阿博都巴哈的虔诚钟爱者啊!你们务必要好好照顾守基·埃芬迪……

因为他是阿博都-巴哈之后上帝之圣道的守护者……。违背他者即违背上帝;背离他者即背离上帝,否认他者即否认那位真尊。要当心,以免任何人错误解读这些话……

因此,对于祂去世后谁来接替祂领导巴哈伊社团这一问题,阿博都巴哈的答案非常明确。圣护机制保护了巴哈欧拉信仰的团结,使得信仰的权威得以延续,从巴哈欧拉到阿博都巴哈,然后落到守基·埃芬迪的肩上。阿博都巴哈在祂的遗嘱中称守基·埃芬迪为“上帝之表征”。

在被指定为圣护时,守基·埃芬迪刚刚二十出头,还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就读。他深爱的外祖父的去世带给他的悲痛,加上在阿博都巴哈的遗嘱中赋予他的责任之重担,让他在最初无法承受,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他会被指定为圣护。

为了面对他的悲痛,也为了让自己做好准备以担负起置于其肩上的重任,他离开圣地,开始了一个为期数月的隐退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将信仰的事务交给他的伯祖母巴希伊·哈努姆——巴哈欧拉的女儿,阿博都巴哈的姐姐——来管理。守基·埃芬迪和他的伯祖母关系非常近;在他家庭的所有成员中,她最理解他失去深爱的外祖父的巨大悲痛,在守基·埃芬迪担任圣护的开始几年,她给予他忠诚和富有智慧的支持,直到1932年离开人世。在她去世后守基·埃芬迪马上写了一篇感人的颂辞,其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她的深深敬意,下面是从中节选的一小段话:

至爱的至伟圣叶!在我注定将踏上的荆棘之路上,你那美丽的笑容将永远鼓舞我前进。对你的手的触摸的记忆将鞭策着我坚定地追随你的脚步。当我遭遇最黑暗的逆境时,你那奇妙而甜美的声音将提醒我紧紧抓住那条你整个一生都紧握的绳索。

圣护在这段话中提到的“荆棘之路”或许指的是他需要担负的最为重要和困难的任务之一,即保护年幼的信仰对抗来自外部和内部敌人的攻击。他也是信仰教义的唯一权威阐释者;他建立了信仰的行政体制;他实施了阿博都-巴哈著作中勾画的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巴哈伊信仰的全球计划;他翻译了大量信仰的圣作,将原文的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译为英语,随后其他语言的译本都以他的英文译本为标准;他还对位于海法和阿卡的巴哈伊世界中心拥有的地产进行发展和美化。这些是圣护留下的主要有形遗产,但是或许同样重要的是守基·埃芬迪如何启发普通人起身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像一位将军引领军队打仗一样,他给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巴哈伊社团写了无数信件,号召他们投身于服务他们的信仰和全人类的事业中。例如,在1948年写给美国巴哈伊的一封信中,他称他们是“巴哈欧拉世界秩序的踊跃建设者”,并督促他们“要在人类陷入越来越深的绝望、堕落、争论和危难之谷时攀登英勇之更高峰。”

通过像阿博都-巴哈那样肩负起巴哈伊圣作的权威阐释者的角色,他维护了信仰的团结。所有关于阐释的问题都要交给他来解答。虽然他没有权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巴哈欧拉或者阿博都-巴哈所启示的文字,但是他做了两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是澄清那些没有被明确理解的观点,二是他对先前启示的教义进行详尽阐述。为此他给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和社团写了数千封信。在这样的指引下,巴哈伊得以在对信仰圣作的理解上保持统一。

守基·埃芬迪将巴哈伊圣作从它们被启示时的语言——波斯语或阿拉伯语——译为一种雄伟风格的英语。在1921年,巴哈欧拉的浩瀚著作中几乎没有被译为英文的。圣护翻译了巴哈欧拉的重要著作并将它们进行汇编,这样巴哈伊就能够读到权威译本,他还以《破晓英烈传》之名出版了纳比尔?阿扎姆所著、经他注释和编辑的早期巴哈伊信仰主要历史记述的译本,使讲英语的巴哈伊能够从他们精神先辈的例子中获得启发,使他们能够读到曾亲眼见过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和巴哈欧拉的人的描述。守基·埃芬迪把他自己对巴哈伊信仰走过的第一个世纪的历史记述也写成一本书,叫《神临记》。

作为行政体制的建立者,守基·埃芬迪依据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的著作中与建立能够管理巴哈伊社团事务的巴哈伊机构相关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计划来将这些设想变为现实。以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关于信仰管理体制的陈述为指引,守基·埃芬迪在世界各地发展出最初的巴哈伊社团,直到它们能够支撑巴哈欧拉所描绘的机构。在他被指定为圣护时,巴哈伊信仰还没有任何国家行政机构;到了他去世时,有26个国家行政机构;等到他为信仰的全球扩展和巩固制定的十年计划(1953-1963)结束时,国家行政机构的数量达到了56个。

守基·埃芬迪与世界各地的巴哈伊社团就巴哈伊管理体制的发展进行了大量通信。例如,早在1923年3月,他给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巴哈伊写了一封信,其中他描述了建立地方和国家灵理会的必要条件,灵理会选举的指导原则,以及灵理会运作的因素。他还为巴哈伊描绘了这种选举的远景:“当这些地方和国家灵理会能够和谐、积极和有效地在巴哈伊世界运作时,建立最高正义院所需要的唯一工具也就完备。”

信仰管理体制的发展显然不是孤立进行的。同时进行的有一系列计划,旨在全球实现巴哈伊社团的系统扩展。被称之为“拓荒者”的志愿者分散到偏远地区传导他们的信仰并建立巴哈伊社区。在1953年到1963年的十年计划期间,成百上千的拓荒者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定居,建立了44个新的国家和地区灵理会,使其总数达到56个,而巴哈伊信徒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除了协调巴哈伊拓荒者去往全球各地传导这一工作之外,守基·埃芬迪还大力推进了海法巴哈伊世界中心的发展。他安排在阿博都巴哈为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遗体安葬处修建的陵墓之上建造了上层结构;他对阿卡城外巴哈欧拉陵寝四周的花园进行了美化和扩展;他在卡梅尔山的山坡上修建了国际巴哈伊档案馆,用于妥善存放和陈列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和巴哈欧拉的书简和遗物,供巴哈伊朝圣者瞻仰;他将巴哈欧拉妻子纳瓦卜和祂儿子米尔扎·米迪的遗骸转运到他们最后的安息地,笼罩在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陵寝下,靠近至伟圣叶的陵墓(祂的妻子在祂遭受流放时不离不弃,一路相伴,而祂的这个儿子在阿卡监狱中不幸离去)。他做所有这些事情是为了创造一种一个世界宗教的灵性和行政中心应有的氛围。作为这一宗教的领导者,圣护还开展了与信仰的外部事务及其世界中心相关的活动。

即使只拿出圣护所开展的工作的一个方面来谈,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回头来看,圣护能够在36年时间里完成他在众多不同领域设定的如此多的目标,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因为这一点,尤其因为他使上帝通过巴哈欧拉的启示赋予人类世界的新社会秩序展露雏形,一位作者赞美他是“一个在人类所有过往、现在或未来历史中对世界社会秩序的基本形式和方式产生最大影响的凡人。”他的遗孀Amatu’l-Baha Rhiyyih Khanum对此有如下陈述:

圣护在他那富有创造力的思维中将巴哈欧拉信仰的所有元素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构建了一个有组织的巴哈伊社团,以容纳巴哈欧拉的教义、律法和管理体制;两位上帝显圣者以及那位完美典范的教义被编织成一件闪亮的衣服,这件衣服将在一千年中为人类遮风挡雨,守基·埃芬迪亲手为这件衣服挑选样式,将其缝制成形,制作出由他对神圣著作的阐释构成的明亮的扣子,保护其永远不会被任何力量损坏,直到一位新的显圣者在时间降临,再一次为祂的造物人类穿上另一件神圣之袍。

阿博都-巴哈:圣约中心
在1921年11月29日,一万余人——包括来自各个宗派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教徒——聚集在圣地的卡梅尔山上,哀悼那位被誉为“美德、智慧、知识和慷慨”之典范的圣人的辞世。在那个特别的日子,一位犹太教领袖形容阿博都巴哈——巴哈欧拉的儿子和祂指定的继承者——是“自我牺牲之鲜活的典范”,一位基督教演说家将祂描述为引领人类走向“真理之道”的圣人,还有一位著名的穆斯林领袖形容祂是“和平的支柱”和“荣耀与伟大”之化身。根据一名西方观察者的记述,祂的葬礼将众人团聚一堂,共同“哀悼祂的离去,和欢庆祂的生命。”

在西方和东方,阿博都巴哈都被视为和平的使者、正义的捍卫者和一个新宗教的主要倡导者。阿博都-巴哈在北美和欧洲进行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游历,在这个过程中,祂用自己的言行极其有力和令人信服地向世界宣扬祂父亲之宗教的基本原则。祂宣扬“爱是最伟大原则”,是“真正文明”之基石,以及“人类最需要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互惠”,通过这些教导,无论是权势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凡是经过祂身边的人,无不为之所吸引。

一名美国评论员写道,

一大群支持者等着亲眼见到祂,听祂宣说充满爱与灵性的神圣之言……。在言词之外,祂的身上有某种难以形容的气质,给所有来到祂尊前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祂那隆起的头,那威严的胡须,那似乎能够超越时间和意识的眼神,那轻柔却又扣人心扉的声音,那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的谦卑姿态,那永不减弱的爱——但最重要的是那种力量与柔和交织在一起的感觉,使祂整个人流露出一种非同寻常的威严,这种灵性的崇高既让祂显得与众不同,然而又使得祂走近最卑微的人灵——正是所有这些,还有更多无法描述的特征,给祂的众多朋友留下不可磨灭和无比珍贵的记忆。

然而,无论人们形容祂的人格多么有魅力或者祂对人类境况的洞察多么深刻,这些都不足以体现阿博都-巴哈在宗教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用巴哈欧拉自己的话来说,阿博都-巴哈是“上帝的信托”、“全人类的庇护所”、“至伟惠赐”以及上帝之“古老和永恒的奥秘”。巴哈伊著作中进一步肯定道,“在阿博都巴哈身上,本不相容的人性之特征与异乎常人的知识和完美性完全和谐地融为一体。”

宗教继承人的问题对于所有信仰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导致争执与分裂。例如,由于在耶稣和穆罕默德的真正继承者这一问题上的不明确性,导致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内出现对其圣典的不同阐释,进而造成严重不和。然而,通过祂的遗嘱《我的圣约之书》,巴哈欧拉阻止了巴哈伊信仰的分裂,并为祂的信仰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石。祂在遗嘱中写道:“当我的存在之洋退去,我的启示之书完结,把你们的脸转向从这一古老之根中长出的分枝,那位上帝命定的祂。这句圣言中谈及的对象除了至大圣枝阿博都-巴哈]外别无他指。”

通过指定阿博都-巴哈为祂的继承者,巴哈欧拉将祂所带来的希望与世界和平之启示传扬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实现各民族的基本团结。在述及阿博都巴哈时,巴哈欧拉写道:“上帝之荣耀归于祢,归于那些服侍于祢并以祢为中心的人。灾难降临于那些反对和伤害祢的人。宣誓效忠于祢的人得福佑。”简言之,阿博都-巴哈是巴哈欧拉圣约的中心——确保了巴哈伊社团的团结并维护了巴哈欧拉教义的完整性。

作为巴哈欧拉教义的权威阐释者,阿博都-巴哈成为“圣书之口舌,圣言之解释者。”没有阿博都-巴哈,巴哈欧拉天启的巨大创造力就无法传输给人类,其重要性也会得不到充分地理解。祂阐释了祂父亲所创立信仰的教义,勾画了其管理机构的核心特征。祂是快速扩大的巴哈伊社团的可靠指引和建筑师。此外,巴哈欧拉赋予阿博都巴哈“个人和社会行为的完美属性,使祂成为可供人类效仿的不朽典范。”作为巴哈欧拉教义的完美典范和祂圣约的中心,阿博都巴哈成为“将圣言应用于构建新文明的实际措施的不朽媒介。”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巴哈欧拉一直在精心地培养阿博都-巴哈来继承祂的信仰。1844年5月23日晚上,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向世界宣告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宗教周期的开始,也是在那天晚上,阿博都-巴哈出生了。孩童时祂就与祂的父亲一起经受了迫害巴比信徒的暴行。在阿博都巴哈8岁时,巴哈欧拉就因为其作为巴比教的主要拥护者和支持者的身份第一次被囚禁。在巴哈欧拉从波斯到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最后到巴勒斯坦的漫长流放路途中,阿博都巴哈一直追随着祂。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博都-巴哈成为祂父亲最亲密的同伴,并扮演了祂的代理和保护人的角色,还作为祂的主要代表来会见当时的政治和宗教领袖。阿博都-巴哈展现出的卓尔不凡的领导力、知识和服务给遭受流放的巴哈伊社团带来极大的声望。在1892年5月巴哈欧拉升天后,祂承担起领导巴哈伊信仰的重任。

1911年,在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囚禁和苦难后,阿博都-巴哈出行到西方,以极为简明的话语向所有人传达了巴哈欧拉为社会的道德与灵性复兴启示的药方。这一“上帝之召唤”,阿博都巴哈说,“为人类的躯体呼入新的生命气息,为整个创造界注入新的活力。正因为这一点,世界为之震撼,人心与良知为之唤醒。不久,这一重生之表征将显现,沉睡者将苏醒。”

阿博都-巴哈孜孜不倦地向思想界的领袖人物以及不计其数的普通团体和大众宣扬的重要真理包括:“不受迷信或传统约束,独立探求真理;人类一体,巴哈伊信仰的中心原则和基本教义;所有宗教的基本统一;宗教与科学的和谐共处;两性平等,男性和女性如同人类之鸟得以翱翔的双翼;义务教育;采用一种世界辅助语言;消除极端贫富;裁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世界法庭机制;以服务之精神进行的工作拥有崇拜之地位;颂扬正义为人类社会的主导原则,宗教为保护各民族和国家的堡垒;以及实现全人类的最高目标,即建立永久的世界和平。”

祂一次又一次地重申祂是“和平与和解的使者”,“人类一体的拥护者”,以及召唤人类进入“上帝之国度”的媒介。尽管受到如此的爱戴与赞扬,但是阿博都巴哈对于祂的思想之源头以及祂的真正地位说的非常清楚。在致美国巴哈伊的一封信中祂写道:

我的名字是阿博都-巴哈。我的资格是阿博都-巴哈。我的本质是阿博都-巴哈。对我的赞美是阿博都-巴哈。做天佑美尊之奴是我荣耀而显赫的桂冠,做全人类之仆是我永久的宗教……我没有名字,没有头衔,没有表彰,没有赞扬,永远不会有,我惟有‘阿博都-巴哈’。它是我的愿望。它是我的至大渴求。它是我的恒久生命。它是我的永生荣耀。

巴哈伊世界中心位於以色列海法/阿卡地區,巴哈歐拉在1868年被流放至此,並於1892年在此逝世。今天這一地區是巴哈伊信仰最為神聖的陵寢,即巴哈歐拉和祂的先驅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的陵寢所在地,也是巴哈伊信仰的國際行政機構所在地。

世界正義院

現在,巴哈歐拉指定的一種獨特行政體係指引著巴哈伊參與建立一個新世界的努力。巴哈歐拉製定了相關的律法和行政體制以確保在人類事務中實現正義。

巴哈伊行政體系建立在一組獨特的選舉和磋商原則的基礎上,它包括各級選舉產生的行政委員會,分別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運作。世界正義院是這一體系中最高級別的國際立法權威,它包括九名成員,由巴哈伊世界國家級行政機構全體成員選舉產生,選舉每五年進行一次。巴哈歐拉寫道,世界正義院的成員是“上帝在人間的受託者”。

世界正義院負責管理巴哈伊國際社團的靈性和行政事務。它鼓勵“獲得那些巴哈伊個人和集體生活應該具備的靈性品質”,從而保護它所傳承的靈性遺產;保存巴哈伊聖作並保護它們的“神聖性”;捍衛和保護巴哈伊社團,使其從“壓制和迫害的枷鎖”中解脫出來;保護和發展巴哈伊信仰的世界靈性和行政中心;維護“個人權利、自由和主動性”。

巴哈歐拉寫道,因為“每一天都會有新的問題,每個問題都需要一個恰當的解決辦法,所以此等事務應該交給正義院,他們需要根據當時之需求進行回應。”巴哈歐拉就此賦予了正義院對所有未在巴哈伊經典中具體說明的事務進行立法的權力,從而使正義院能夠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引導巴哈伊社團。

世界正義院擔負著引導全球巴哈伊社團的成長和發展的責任,此外,巴哈歐拉還賦予它另外一項責任,即對人類的普遍福祉施加積極的影響。祂敦促世界正義院要採取措施以確保“各族人民的教育,國家的建立,對人及其正義感的保護。”根據巴哈歐拉的這些誡命,世界正義院開展了一項促進國際和平與穩定的運動,並分別在人權、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社會和經濟發展領域啟動了多項倡議。

1963年,来自全球国家委员会的成员,在一种深切沉思和极为虔诚的氛围中,从全世界的巴哈伊中选出9个人担任世界正义院第一届成员,宣告了这一机构的诞生。

巴哈伊选举采用不记名投票,禁止候选人提名和竞选,从而赋予每位选举者最大程度的选择自由,并避免了传统政治选举中极其常见的党派斗争和追求权力的行为。世界正义院的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每次选举都在同样的灵性和奉献氛围中进行。在最近于2013年4月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来自160多个国家社团的代表参与了选举。

按照巴哈欧拉的明确指示,世界正义院的建筑就坐落在以色列海法的卡梅尔山上,与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和巴哈欧拉的陵寝相邻。

巴哈伊世界中心

巴哈伊世界中心是巴哈伊社团的灵性和行政中心,它位于以色列北部的海法/阿卡双子城。它包括巴哈欧拉、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和阿博都巴哈的陵寝,位于该区域的其他巴哈伊信仰神圣场所,以及卡梅尔山坡上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包括世界正义院、国际传导中心、巴哈伊圣作研习中心以及巴哈伊国际档案馆,它们全部坐落在宏伟的花园之中。

目前在世界各地約10萬地區生活著超過五百萬的巴哈伊。巴哈伊信仰被認定為地理分佈第二廣的宗教,僅次於基督教。

巴哈歐拉於1863年在巴格達宣告祂的使命,這也宣告了巴哈伊信仰的開始。這正是祂從伊朗被流放的早期階段。

巴哈伊認為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1819-1850)是一位獨立的上帝信使,祂的使命是開啟人類靈性發展的新周期。祂的聖作為巴哈歐拉的使命奠定了基礎。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於1850年在伊斯蘭教士的唆使下被處決,因為這些教士感到祂教導的原則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在重新闡述所有上帝的顯聖者曾帶來的精神教義的同時,巴哈伊信仰帶來了新的適合一個全球社會需求的社會原則,例如人類一體、男性和女性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廢除任何形式的偏見、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和諧、普及教育、全球性輔助語言以及消除極端貧富。

巴哈歐拉:祂的教義
巴哈歐拉提出了一種生活模式,它要求在根本上重新定義所有人類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成員和社會體制之間的關係。由於人類對上帝的意志和目的的理解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以上關係也必須隨著這種變化進行重新評估。巴哈歐拉闡述新的律法和理念,以使人類意識能夠擺脫傳統形成的反應模式,使全球文明的基礎得以建立。巴哈歐拉宣告:“在本時代,一股新生力量激盪著所有世人的心。”

由於巴哈歐拉的啟示同時具有社會意義和靈性意義,因此祂的教義重新定義了宗教概念本身。祂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宗教的創始者,而是人類文明與集體轉變的神聖先知——人類歷史上“一個新的世界週期的發源者”。祂的啟示超越所有宗教範疇。祂提出的人類一體之願景不僅關係到對人類團結的深化,人類權利的捍衛,或者持久和平的建立,而且關係到“當今社會結構的有機轉變,一種這個世界從未經歷過的轉變。”祂對人類本性的道德革新提出的規劃具有獨特的角度和普遍的適用性。

就在人類文明已經逐漸淡忘那些維繫人類關係的基本精神和道德規範的時候,巴哈歐拉的教義重新將個人靈魂與神聖世界聯繫起來,並對人類的共同命運做出新的闡述。每個人都有一種基本的渴望,使他們想要超凡脫俗,對於這一點,巴哈歐拉明確指出,一位鍾愛的創造主用“愛之泥土”創造了宇宙,並在每顆心靈中都注入了神聖“光明”與“美”之“精髓”。祂說,人類已到達成熟期的初始,在這個階段其“固有的卓越”和潛在的創造力終於能夠得到完全表達。祂的啟示“將新生之氣吹進每個人的軀體,將新的潛能注入每個字裡。所有受造物都證明這世界性的新生。”

在巴哈歐拉的聖作中多次強調,上帝通過其顯聖者顯示祂旨意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人類社會在靈性和物質生活上的轉變:

……難道每一次神聖啟示的目的不是要促進人類整體品格的轉變,這種轉變既體現在外部,也體現在內部,既影響其內在生命,又影響其外在狀況?因為如果人類的品格得不到轉變,那麼上帝的顯聖者很明顯就會失去意義。

與亞伯拉罕、佛陀、基督、穆罕穆德以及其他早期神聖先知一樣,巴哈歐拉從最深層次的人類動機入手,開啟了道德、知性和文化成就的新領域。“我使你生來高貴,”祂如此告誡道,“為了你的創生,你要挺而奮起。”祂宣稱“人類來到世上的目的是為世界的改善而努力並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祂督促道,“讓每度清晨比其前夕更美好,每度明日比其昨天更富有。人的價值在於服務與德行,而非炫耀財產與富有。……嚴防懶惰,獻身於能使全人類獲益的事務,無論年齡老幼,無論地位高低。”

巴哈歐拉所倡導的轉變是指個人的內在生活和品格以及社會結構層面的轉變,這種轉變會產生合作、憐憫、正直操守和正義。在談及個人行為與靈性發展之間的關係時,巴哈歐拉寫道,“人心之堡壘應該通過高貴的品格和可嘉的行為加以征服。”祂勸誡世界各族人民要“用可信賴之光”、“誠實之裝飾”和“慷慨”之“標誌”“照亮他們的存在”。服務於人類是個人生活和所有社會安排的目的:“你們切勿只顧自己的私事;要將心思專注於復興人類命運和淨化人類心靈。”“世界之進步、各國之發展、各民族之安寧及世間所有居民之和平,皆為上帝之原則與法令。”

巴哈歐拉明確肯定了人類存在的現實層面和靈性層面之間的密切關係。在祂的教義中,構建能夠促進個人和集體能力——心智和精神能力——發展的社會結構這一主題被給予特別的關注。祂說,人“生來是為了推動文明不斷進步的。”人要努力實現的主目標應該是獲取“知識”、“智慧”和“靈性感知力”。對“藝術、工藝和科學”的追求“提升人類世界並助其達到尊貴地位。”但是,祂建議“在所有事務中”人類必須“尋求”“中庸之道”,因為“凡逾越中庸之道者將不再對人有益。”

物质世界的发展有赖于太阳之光的能量,同样地,个体灵魂能否实现其真正潜能完全取决于它如何看待上帝在人类历史上的启示。正是上帝之启示的创造力释放了人类本性中固有的精神、道德和知性能力。如果得不到神圣力量的帮助,人类本性将继续受困于本能和固定的文化规则。在这一点上,巴哈欧拉将祂的律法和教义称为 “佳酿”,是“吹入所有造物的生命之气息。”它们是上帝的“仁爱天佑”之“灯”和获得祂“宽恕”的“钥匙”。

位于造物界最高端的人类拥有反思所有神圣属性的能力,每个人的灵魂都被永久地烙上其创造主的形象。“灵魂,”巴哈欧拉说,“是上帝的表征,是神圣的瑰宝,最有学问者也无法了解其本质,再敏锐的心智也无法解开其奥秘。”只有当人醒悟到其精神本性才能说他们认知上帝:“……晋升那注定于他们存在本质之地位,即真正了解他们自身之地位。”因此,探究事实不仅是每个人的权利,更是他的义务。

巴哈欧拉宣称“全世界人民,无论种族或宗教,皆自同一个神圣源泉汲取灵感,皆为同一个上帝的子民。”世界各宗教的创始者——摩西、琐罗亚斯德、佛陀、克利须那、耶稣和穆罕默德——拥有同一个本质和目的,这些启示对人类意识的影响是累加的。每一位神圣先知都带来更为全面的真理体系,适合于其所在时代人类的接受能力。此外,虽然这些启示的精神主旨保持不变,但是每位上帝的显圣者所带来的社会性法规都有所改变,以满足人类在不同演进阶段的不同需求。简言之,世界各大宗教体系反映了同一个逐渐得到启示的神圣计划——“上帝不变之信仰,永恒于过去及未来。”

人类与其创造主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加深,在这种关系的推动下,人类的集体发展已经走过了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可以被比作个体生命中的婴儿期、童年期和青年期。现在人类正在进步进集体成熟期。成熟期所面临的基本挑战是世界各民族欣然接受它们属于同一个人类家庭,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世界上纷争的各族人民啊!”祂敦促道,“将你们的脸朝向团结,让它的光芒照耀你们。”祂断言:“唯有牢固地建立团结,人类才有望享得福祉、和平与安全。”

巴哈欧拉的关注的正是这一基本需求。祂之前的每位显圣者都对人类的社会和灵性成熟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但巴哈欧拉被赋予独特的力量,祂的启示所产生的力量将会使一个和平统一的全球社会成为现实。虽然上帝的显圣者仍将继续来到人间,“直到无终之终”——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灵性演进,但是现在我们正在步入这个星球上社会生活组织的最高阶段。“这是那个无与伦比的时代,”巴哈欧拉说道,“因为它是通向过往时代之眼,照亮黑暗时代之光。”

通过宣告人类一体这一核心原则,巴哈欧拉阐述了一系列社会准则,祂宣称社会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循这些准则。其中消除所有形式的偏见这一点被给予特别的关注。巴哈欧拉坚决主张人类一家;那些认为某个特定种族或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比其他种族或民族优越的观点没有任何根据。在上帝眼中女性和男性完全平等,社会必须重新组织其生活以真正实现这一原则。巴哈欧拉说,在人类事务中确立正义之地位的时代已经来临,祂的著作中极力主张社会要确保其构成群体之间的经济正义。`与以上准则密切相关的还有,父母有义务教育他们的孩子,社会有责任确保实现普及教育。必须教育每个人“用质询之眼探究所有事物”,如此方能独立发现真理。只有科学和宗教的资源都得到利用,世界各族人民才有能力应对当今时代的众多问题。磋商型决策“赋予更高意识,将疑虑化为确信”,从而提供了一种工具,使得原本受阻碍的社会进步产生有意义的变化。集体安全原则的采纳,和全球管理体制的建立将确保国际关系的永久稳定与和平。

巴哈欧拉明确地阐述生命、生命的意义和来世。祂既关注到个人对灵性理解的探询,也关注到疲惫不堪的人类种族需要平静、指引和希望。巴哈欧拉说,社会必将发生道德和灵性上的转变,世界各族人民所经受的争端、不公正和痛苦必将得到消除,一个进步的、和平的全球文明必将诞生。

巴哈欧拉宣告:“此乃上帝的至伟恩泽倾洒人类之日,此乃祂的至大宠爱灌注一切受造物之时。”每个人都是这一进程的受益者,他的“全部责任是获取上帝倾注给他的那份恩泽。”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历史刚刚开始。“尘世啊!你所蒙之福何其大,因为你已被指定为上帝的踏脚凳,已被选为祂的伟大的宝座的所在。”“现行体制将很快终结,新的体制必将取而代之。诚然,你们的主所言说的是真理,祂是一切不可见事物的了解者。”

巴哈伊信仰創建於一個半世紀前,它是當今世界上傳播最快的宗教之一。它擁有超過五百萬的信徒,他們的居住地幾乎遍及地球上的每個國家,使得巴哈伊信仰在地理分佈上成為分佈第二廣的宗教,僅次於基督教。在世界各地逾十萬地區都生活著巴哈伊信徒,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們所秉持的世界公民之理念。

巴哈伊信徒的組合是其信仰的全球性視野的真實寫照。他們幾乎來自每個國家、種族、文化、職業以及社會或經濟階層,代表了各個層面的人類群體。他們來自2100多個不同的種族和部落。

由於巴哈伊信仰也構成了一個沒有分裂或派別的社團,所以它很可能是地球上最為多元和分佈最廣的一個組織群體。

接受巴哈伊信仰的人幾乎來自每種背景和每個國家。這裡的照片上展示的是一個來自玻利維亞科恰班巴地區的巴哈伊團體。其中很多成員是當地的艾馬拉和蓋丘亞族土著居民。

巴哈伊信仰的創始者是巴哈歐拉。祂是19世紀中期德黑蘭的一位波斯貴族。為了帶給人類和平與團結的新啟示,祂放棄了舒適和安全的貴族生活,並遭受殘酷迫害。

巴哈歐拉宣稱祂是上帝派遣的最新的一位獨立先知。祂的生活、工作和影響力與亞伯拉罕、克利須那、摩西、瑣羅亞斯德、佛陀、基督和穆罕默德等先知有著同等意義。巴哈伊把巴哈歐拉看作是最新的那位神聖先知。

巴哈歐拉的啟示中最根本的思想是團結。祂教導上帝唯一,人類一族,所有世界宗教代表著上帝向人類啟示其意志和目的的不同階段。巴哈歐拉說,人類在這個時代將走向集體成熟。正如在所有宗教經文中預言的,世界上各民族團結成一個和平與和諧的全球社會的時代已經來臨。祂寫道:“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短的獨立宗教,巴哈歐拉創建的巴哈伊信仰在幾個方面不同於其他宗教。巴哈伊信仰有一個獨特的全球行政體系,在將近10000個地區擁有自由選舉產生的行政機構。

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看待當今社會問題。巴哈伊信仰的經典及其信徒的各種行動幾乎關注到當今世界的每一個重要趨勢,從關於文化多樣性和環境保護的新思考到分散決策權;從重新捍衛家庭生活和道德準則到呼籲在一個快速全球化的世界中建立社會和經濟正義。

然而,巴哈伊信仰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它自身的統一性。與其他任何一個宗教——更不用說大多數社會和政治運動——不同的是,巴哈伊社團成功地抵制住了各種分裂的企圖。儘管經歷了像任何古老宗教經歷過的動盪歷史,但它還是保持了其統一性。

從巴哈歐拉在世時至今,祂所呼籲的全球統一的進程已經取得穩定進展。通過歷史性的進程,傳統的種族、階級、宗教和國家屏障在逐漸被打破。巴哈歐拉預言,人類世界中運作的力量將最終產生一個全球文明。地球上各民族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接受人類一體的事實並為這個新世界的建立做出貢獻。

巴哈歐拉說,一個全球社會要想繁榮,它就必須建立在某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其中包括:消除各種形式的偏見;男女完全平等;認知世界各大宗教的基本一體性;消除極端貧富;普及教育;科學與宗教和諧共處;自然與科技之間的可持續平衡;以及在人類整體安全和一體性基礎上建立一個世界聯邦體制。

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主要通過個人和社區轉變來表達他們對這些原則的堅定信念,包括巴哈伊社團在近些年裡開展的許多小規模的基層社會和經濟發展項目。

在建立一個統一的地方、國家和國際行政機構體系過程中,巴哈歐拉的追隨者構建了一個廣布而多元的全球社團,這個社團擁有一種獨特的生活和行動模式,它提供一種鼓舞人心的合作、和諧與社會行動模式。在這麼一個分崩離析的世界,巴哈伊社團所呈現的生活和行動模式本身,就是非凡的成績。

一個全球性社團
在喀麥隆東部一個鄉村地區加魯阿-布萊,男性和女性聚在一起探討他們可以如何共同努力來減輕女性在照看孩子方面的一些負擔。在劍橋和馬薩諸塞,學者們在一起就“從混亂到秩序:理解人類的角色和命運”這一主題交流觀點。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亞新幾內亞的古迪納夫島上的居民護送一個上面放著一本新的律法聖書的鮮花平台到他們村莊,滿懷尊重並以愉悅的歌聲接納它。在印度的潘恰格尼,一些男孩在一個當地機構開設的可持續發展課程上學習如何種樹和照顧樹苗。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個青年小組在學校禮堂給小學生表演一支舞蹈,表達種族主義會帶來什麼可怕後果。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的一個露天會場,一個康茄音樂團隊在其傳統拉丁韻律中融入一段關於人類團結的靈性引文,為在場的聽眾帶來喜悅。一組來自英國的醫務專家與保加利亞一所醫院的醫生“結為姐妹”團隊,他們協助對方培訓當地醫務工作者。這些人雖然很可能從沒見過彼此,但他們對世界和人類的未來,以及他們自己在構建這一未來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都持有一致的看法。他們就是巴哈伊國際社團的成員。

巴哈伊社團由來自全球各地的巴哈伊信徒組成,其成員數量目前已達到五百萬。他們代表著2112個種族和部落,生活在188個獨立國家和45個附屬地或海外地區中的116,000多個地區。這一曾經被一些人看作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教派的信仰,現在被《大英百科全書》認可為世界上分佈第二廣的獨立宗教,僅次於基督教。其信徒涵蓋各個階層和種族,通過建立選舉產生的地方和國家委員會來進行自我管理。其國際中心和全球管理機構世界正義院都位於以色列,海法。

全球巴哈伊社團或許是世界上最為多元化和廣布的人群。它也是世界上最為團結的組織之一,這或許是它最為突出的特點。

全球的巴哈伊來自各種宗教背景:佛教的、基督教的、印度教的、耆那教的、猶太教的、伊斯蘭教的、錫克教的、瑣羅亞斯德教的、萬物有靈論者和無宗教背景者。然而,他們學習同一系列神聖著作,遵守同一套宗教律法,並從同一個國際行政體系尋求指引。

他們的團結意識不僅體現在他們共享一種宗教信仰。它還表現為對一種全球性的道德、精神和社會進步體系的永久承諾,這一體系代表了人類文明的許多最為崇高的理想。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男女平等、消除種族和民族衝突、為各民族推進經濟正義以及確保所有人享有良好教育。巴哈伊社團戒絕任何形式的迷信,強調自由探求科學和宗教真理的重要性,並要求其信徒以達到最高道德標準為目標。世界和平與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聯邦過去是,現在依然是他們的特別關注。

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信仰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獨立宗教。其創始者巴哈歐拉(1817-1892)被巴哈伊視作上帝的眾神聖先知中最新的那位先知,這些先知的到來可以追溯到有記載的歷史之前,其中包括亞伯拉罕、摩西、佛陀、克利須那、瑣羅亞斯德、基督和穆罕默德。

巴哈歐拉所帶來的天啟的中心主題是人類屬於同一種族,全人類團結在一個全球社區的時代已然到來。巴哈歐拉宣告,上帝已經啟動特定的歷史性力量,將打破傳統的種族、階級、宗教和國家屏障,最終將產生一個全球文明。世界各民族面臨的首要挑戰是接受他們的一體性並參與到統一進程中。

巴哈伊信仰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實現這一目標。代表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種族和文化的五百萬巴哈伊構成了一個全球社團,這一社團在努力將巴哈歐拉的教義用於實踐。他們的經驗將為所有秉持人類一家和地球一國信念的人提供極大的鼓勵。

全世界數百萬人都接受巴哈歐拉是上帝為這個時代所派遣的神聖使者。巴哈伊信仰是在祂的教義之基礎上創建的。祂於1817年出生在伊朗的一個貴族家庭,雖然沒有接受19世紀伊朗的正規學校教育,但是從兒童時期祂就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心智早熟;祂也對救助窮人展現出一種特別的熱愛。祂的原名叫密爾薩?侯賽因?阿里,但是祂以巴哈歐拉之名自居,其含義是“上帝的榮耀”,是祂的先驅者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對祂的稱呼。由於祂的教義,祂被驅逐流放長達40年,最終來到聖地,並於1892年在此離開人世。

巴哈歐拉的生平
在歷史上,上帝通過一系列神聖使者向人類顯示祂自己,其中每位使者都創建了一個偉大宗教。這些先知包括:亞伯拉罕、克利須那、瑣羅亞斯德、摩西、釋迦牟尼、耶穌和穆罕默德。

這些神聖使者中最近的一位是巴哈歐拉,祂為我們這個時代帶來新的靈性和社會教義。祂教導我們上帝唯一,世界上所有宗教都來自上帝,人類必須在現在這個時代認識到其一體性並團結起來。

對於巴哈伊來說,巴哈歐拉擁有如此的地位,即使祂的照片也極為珍貴。因此,祂的照片只應該供信徒以極大的崇敬和尊重來瞻仰,不應該公開陳列,即使在巴哈伊信徒的家中也不可以。

巴哈歐拉聖作選集

    The Hidden Words 《隱言經》
    The Seven Valleys 《七谷經》
    God, His Manifestations, and Man 《上帝、上帝顯聖者和人》
    The Spiritual Life 《靈性生活》
    The Civilizing of Human Character 《人類品格之教化》
    Building a Spiritual Civilization 《建設靈性文明》
    The Human Soul 《人類靈魂》
The Promise of All Ages 《眾時代之允諾》

巴哈歐拉(1817-1892)——巴哈伊信仰創始者
1817年,巴哈歐拉出生在波斯的一個貴族家庭。祂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古波斯帝國的皇室,家裡擁有大量財產和土地。祂放棄了家族地位帶給祂的臣相職務,並因為祂的慷慨與仁慈而為人所知,深受國人愛戴。

在巴哈歐拉宣稱支持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的啟示後不久,祂就失去了這一特殊地位。在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被處死後,巴比信徒慘遭暴力迫害,巴哈歐拉不僅失去了祂的全部世俗財產,而且遭受監禁、酷刑和一系列的流放。祂首先被流放到巴格達。1863年祂在那裡宣告祂就是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所允諾的那位顯聖者。從巴格達巴哈歐拉接連被流放到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阿德里安堡,最後於1868年作為一名囚犯到達聖地阿卡。

在阿德里安堡和阿卡時,巴哈歐拉給當時的君王書寫了一系列的信函,它們屬於宗教歷史上最非同尋常的文本資料。這些信函宣告了即將到來的人類統一和一個世界文明的出現。

祂号召十九世纪的君主、皇帝和总统们排除争端,削减军备,将他们的精力投入到世界和平的建立中。

巴哈欧拉在阿卡城以北的巴基与世长辞,并埋葬在那里。祂的教义早已开始传播到中东地区之外,今天祂的陵寝是这些教义引领下的世界巴哈伊社团的中心所在。

巴哈欧拉:上帝的显圣者
“我凝视着祂的面容。我无法描述它,但却令我永生难忘。祂的目光犀利如鹰,仿佛能看透人的灵魂;饱满的天庭透射出力量和威权……不必询问眼前的这位是谁了!我向祂鞠躬致敬,因为人们对祂的忠心与爱戴足以令国王嫉妒,令皇帝艳羡!”

1890年剑桥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爱德华?格兰威尔?布朗(Edward Granville Browne)如此形容巴哈欧拉。那时,巴哈欧拉已被囚禁和流放将近40年,祂的教义还不为人所知;而今天,祂已被世界上数百万信徒视为这个时代的上帝的显圣者,或者说神圣导师。根据巴哈伊信仰,上帝的显圣者包括摩西、亚伯拉罕、基督、穆罕默德、克利须那和佛陀,祂们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出现,创建了世界上的伟大宗教体系。祂们受一位钟爱的创造主派遣以教化人类,使我们认识并崇拜祂,并引领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更高成就。

这些显圣者在创造界中有着独特地位。祂们具有双重本性:人性与神性并存。但是祂们又不等同于上帝,因为作为创造主,上帝是不可知的。关于上帝,巴哈欧拉有以下阐述:

实际上,祂由古至今以至永恒的将来,本质上始终是独一的、属性上是独一的、创造上是独一的。任何比较只适用于祂的创造物;任何所谓伙伴的概念,只限于为祂服务的凡人。祂的本质无限高超,不能为祂的创造物所描绘。只有祂独占着高超威严的宝座,拥有高不可及的荣耀。人心之鸟不论飞升得多高,都不能企望达到祂那不可知的本质的高处。是祂使整个受造界存在;是祂使万物在祂的命令下产生。

此外,在一篇祷文中与上帝对话时,巴哈欧拉写道:

祢高高在上,远远超越于任何衡量祢圣道之伟大的企图,超越任何寻求做出的比较,超越任何人类之口表达其重要性的努力!祢永恒存在,独一无二,并将继续存在于祢崇高的本质和无法达到的荣耀之高度。

当祢真要显示祢自己给人类,祢的确多次成功派遣祢圣道的显示者来到人间,并命定祂们成为祢的启示在祢的人民中的表征,以及祢那无形之自我在祢的造物中的启源……

在描述上帝的显圣者和祂们的创造主之间的关系时,巴哈欧拉用镜子进行比喻:上帝如同太阳,而显圣者是反射神圣之光的镜子,但是祂们决不可被等同于太阳:

这些圣洁的明镜……皆为宇宙之王的上帝及其本质和最高意愿在地球上的阐释者。祂们的知识和力量皆出自上帝;祂们的权威源于上帝。祂们面容的美丽只是上帝形象的反映;祂们的启示是上帝永生不灭之荣耀的表征。


巴哈欧拉在这个时代为人类带来的天启之核心是团结和正义。祂写的“万象之中唯正义最可爱”和“地球乃一国,人类皆其民”这两句话经常受到引用到。祂还断言:“唯有牢固地建立团结,人类才有望享得福祉、和平与安全。”这是上帝那神圣和全知的神医为我们这病患缠身的世界所开的处方。

虽然在当今世界如此表述已被纳入主流思想,但是我们只能想象E.G.布朗(E.G. Browne)在听到这样的话时有多么震撼。下面就是巴哈欧拉对他说的话:

你来看望一名囚犯和被流放者……。除了世界的福祉和各国的安康外我们别无他求;然而他们却认为我们想要挑起冲突和煽动叛乱,并加以囚禁和流放……。所有的国家应该团结在同一个信仰下,所有的人应该情同兄弟姐妹;人类之子间的友爱与团结的纽带应该加强;宗教间的分歧应该消除,种族间的差异应该摒弃——这些又有什么不好呢?……然而,这一切一定会实现;这些无益的冲突,这些毁灭性的战争必将结束,‘至大和平’必将到来……

出生在19世纪波斯的一个贵族家庭,巴哈欧拉本来可以安享一生的财富和安逸。然而,从很小的时候祂就对继承祂父亲在王室的职务不感兴趣,而更愿意将祂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穷人。后来,由于对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信仰的支持,祂被关入牢狱,随后又遭到流放。(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于1844年在波斯宣告祂的天启,这一天启注定将应验伊斯兰教的预言。)

巴布(The Bab,旧译 “巴孛”)在祂的圣作中,暗示了世界上所有宗教中预言的那位允诺者即将来临。巴哈欧拉宣称祂就是那位允诺者。“这是永在之王,”对于见证了祂的天启到来的这个时代,巴哈欧拉如此颂扬道,“这个时代见证了那位在各时代被誉为世界之渴望的至爱者的来临。” 祂在另一篇文章中宣称,“我就是祂,那位以赛亚以及旧约和福音书中赞美过的那位应诺者。”关于祂自己,祂如此写道:“在我的神殿中看到上帝的神殿,我的圣美中看到祂的圣美,我的存在中看到祂的存在,我的本我中看到祂的本我,我的行动中看到祂的行动,我的应许中看到祂的应许,我的文笔中看到祂的文笔,祂是全能者,受万众颂扬者。在我的灵魂中除了真理别无他有,在我身上除了上帝别无他视。”关于祂的使命,祂说:

当整个创造界被唤醒,整个地球开始颤动,当祢的圣名之甜美气息几乎停止吹向祢的王国,祢那仁慈之风在祢的国度中停息,祢确然以祢的威权从祢的仆役中唤起,并命我在祢的子民中展现祢的无上威权。因而在祢的帮助下,我在祢的所有造物面前挺身而起,召集万众到祢尊前,并向所有祢的仆役宣告祢的恩惠和馈赠,邀请他们转向这神圣之洋,其中每一滴水都在高声向生活在天堂和地球上的万物宣告,诚然,祂是所有生命之源,全体造物的唤醒者,所有世界的爱慕对象,每颗理解之心的至爱者,以及所有亲近祢者的渴望。

正是在祂最初被囚禁时,巴哈欧拉首次经历神圣天启。对此祂写道:

“在被囚禁于德黑兰这所牢狱的日子里,粗砺沉重的锁链和浑浊恶臭的气味使我难以入睡。可就在这难得的短暂睡眠之中,我感到有什么东西自头顶涌向胸膛,仿佛是一股瀑布自高山之巅飞速倾泻大地。于是我浑身上下都如同着火一般。此时此刻,我嘴里念念有词,可无人能听见。”

在祂经受的长年流放期间,巴哈欧拉启示了相当于100多本的圣作。其中包括神秘主义作品,社会和伦理方面的教导,律法和规范,以及向世界上君主和统治者传达祂所带来启示的无畏宣言,包括拿破仑三世、维多利亚女王、庇护六世教皇、波斯国王、德国的凯撒?威廉一世、奥地利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以及其他统治者。

在巴哈欧拉的启示认为人的本性是尊严而高贵的。祂在一篇启示中以上帝的口吻写道:“灵性之子啊!我使你生来高贵,而你却自暴自弃。为着你的创生,你要挺而奋起!”在另一篇启示中祂写道:“人就好比富矿,隐含无价珍藏。惟教育能掘而显之,使人类从中获益。”祂宣称,每个人都能够认知上帝;唯一需要的是超脱:

当人类灵魂涤除所有世俗的依恋,它将始终能够感知到至爱者的气息,无论两者之间相隔多远,并将在这芬芳气息的引导下,到达确信之城。

……这确信之城正是在每个时代和周期启示的上帝之言。……所有赐予天国和尘世的指引、福佑、学识、理解、信念和确信都珍藏在这些上帝之城中。

阿博都巴哈是巴哈欧拉的儿子,也是巴哈欧拉命定的继承人,祂这样描述祂父亲的使命:

祂忍受这些磨难,遭受这些不幸和困苦,为了使无私与服务可以在人类世界得到体现;使“至大和平”成为现实;使人类灵魂可以散射出天使般的光辉;使上天的奇迹在人间出现;使人类信仰得到加强和完善;使上帝赋予人的宝贵恩赐,即人的心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人成为上帝的映像,正如圣经中所言:“我们将按照我们自己的形象创造人。”

简言之,天佑美尊[巴哈欧拉]经受所有这些磨难和不幸是为了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我们的灵魂得到美化,我们的缺陷成为美德,我们的无知变为知识;使我们可以实现真正的人类成就并获得上天之恩泽;使我们这些尘世的旅行者能够行走天国之路;使穷困的我们获得永久生命之珍宝。为此祂承受这些苦难和伤痛。

巴哈欧拉在1892年离开人世,逝世时依然是名义上巴勒斯坦的一名囚犯。一百年后,为了纪念巴哈欧拉逝世一百周年,巴哈伊国际社团把1992年定为圣年。在那一年的五月,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名巴哈伊组成的代表团来到祂位于圣地的陵寝前向祂致敬。到了十二月,约27000名巴哈伊聚集在纽约市,在尊敬和愉悦的氛围中庆祝巴哈欧拉圣约的颁布,这是这一圣约维护了巴哈伊信仰的团结。此外,一份用于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巴哈欧拉生平和使命的声明也在这一年发表。

我们邀请你更深入地了解巴哈欧拉的生平与使命,学习祂启示的祷文和圣作,探索祂震惊世界的“众时代之允诺者”之宣称,以及祂允诺的“这些无益的冲突,这些毁灭性的战争必将结束,‘至大和平’必将到来”之未来。

 

巴哈伊相信上帝是唯一的,人類一家,以及宗教的基本統一性。他們相信巴哈歐拉的到來開啟了建立世界和平的時代,過往的神聖典籍中對此已做出預言,即在這個時代,全人類將在靈性層面和社會層面步入成熟,並將團結如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公正的全球社區中。

上帝、信仰和永生


在巴哈伊看來,每個人活著的目的是發展其本性中的靈性和道德品質。巴哈歐拉把人比作一座“富含無價之寶的礦藏”。只有當一個人轉向上帝時,這些“寶藏”或品質才能得到“開發”或發展。雖然這項艱鉅的任務必須由個人來完成,但是人類並非孤立無援,因為一位鍾愛的創造主在不斷地指引我們如何去做。因此,巴哈伊對人性和靈魂的觀點在根本上是積極的,同樣,巴哈伊關於生命的目的以及死後生命的看法也是如此。

巴哈伊相信上帝, 這宇宙的創造主, 是唯一的。在歷史上,上帝通過一系列神聖先知向人類顯示祂自己,其中每位先知都創建了一個偉大宗教。這些先知包括:亞伯拉罕、克利須那、瑣羅亞斯德、摩西、釋迦牟尼、耶穌和穆罕默德。這些神聖導師在歷史上的接連出現反映了上帝的唯一“計劃”,即教育人類認識其創造主,並培養人類種族的靈性、知性和道德能力。其目標一直是發展每個人固有的高貴品性,為一個不斷演進的全球文明做準備。巴哈伊相信,巴哈歐拉是最新的那位神聖先知,祂於一百多年前啟示了上帝在現今時代給人類的旨意。

巴哈歐拉的基本教義


巴哈歐拉教導我們,唯一的上帝在歷史上不斷地向人類顯示祂的意志,這是推動人類走向文明的主要力量。在這一過程中扮演媒介角色的就是那些神聖先知,祂們主要被人們視為不同宗教體系的創始者,但是其共同的目的是引領人類走向靈性和道德成熟。

人類正步入成熟期,也就是因此,才有可能使得人類統一併建立起一個全球化社會。巴哈伊信仰認為有一些原則對於這一個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其中包括

摒棄任何形式的偏見
確保女性能獲得與男性一樣的平等機會
接受宗教真理的一致性和相關性
消除極端貧富
實現全民教育
每個人有責任獨立探求真理
建立一個全球性國家聯邦
接受真正的宗教與理性以及對科學知識的追求是相一致的

社會性教義


巴哈歐拉的聖作是帶給人類的一種充滿鼓舞和希望的啟示,團結是這一啟示的核心原則和終極允諾。巴哈伊信仰教導上帝唯一,人類一家,宗教同源。巴哈伊著作中的教義涵蓋各種主題,包括和平、人類繁榮、男女平等、消除偏見、科學與宗教的和諧共處,以及體現正義要求的世界政府管理原則。它們為我們繪製了一幅人類未來的藍圖,並給予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精神食糧。

信念和習俗


宗教既推動社會的轉變,又促進個人的精神發展和轉變。下面的鏈接分別解釋了巴哈伊關於死後生命、我們的靈性本性和成長、道德以及祈禱和冥思之重要性的教導。

信仰與信念

巴哈伊信仰最神聖的經書是《亞格達斯經》,是巴哈歐拉啟示的律法之書。它是巴哈歐拉所著眾多經典中的一本。這些著作總計約100本,它們涵蓋了各方面的主題,包括關於個人行為和社會管理的律法和原則,以及探討靈魂的進步及其靠近上帝之旅途的神秘主義著作。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和阿博都巴哈的眾多著作也是巴哈伊尋求指引的神聖之源。此外,巴哈伊也接受《聖經》、《古蘭經》以及其他世界宗教的神聖經典。

《亞格達斯經》

巴哈歐拉的《亞格達斯經》是巴哈伊信仰最為神聖的經書。

巴哈伊經典在線查閱圖書館是什麼?

巴哈伊經典在線查閱圖書館是巴哈伊國際社團的一個機構,它是一個代表和涵蓋世界範圍巴哈伊信仰全體成員的非政府組織。

巴哈伊聖作

巴哈歐拉、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和阿博都-巴哈的著作構成了巴哈伊信仰的神聖經典。作為指定的聖護和闡釋者,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舊譯“守基·阿芬第”)闡釋這些經典的含義。作為巴哈歐拉指定的立法機構,世界正義院負責監管其律法和原則的應用,從1963年起,世界正義院一直在為巴哈歐拉留下的問題提供必要的解釋。

上帝是終極本質,宇宙的創造者,其本質是人類無法認知和難以接近的。像上帝、阿拉、耶和華和梵天等稱呼都指的是同一個聖靈。上帝派遣神聖先知教育和引導人類,我們通過這些先知了解上帝。

上帝、信仰和永生


在巴哈伊看來,每個人活著的目的是發展其本性中的精神和道德品質。巴哈歐拉把人比作一座“富含無價之寶的礦藏”。只有當一個人轉向上帝時,這些“寶藏”或品質才能得到“開發”或發展。雖然這項艱鉅的任務必須由個人來完成,但是人類並非孤立無援,因為一位鍾愛的創造主在不斷地指引我們如何去做。因此,巴哈伊對人性和靈魂的觀點在根本上是積極的,同樣,巴哈伊關於生命的目的以及死後生命的看法也是如此。

巴哈伊相信上帝這宇宙的創造主是唯一的。在歷史上,上帝通過一系列神聖先知向人類顯示祂自己,其中每位先知都創建了一個偉大宗教。這些先知包括:亞伯拉罕、克利須那、瑣羅亞斯德、摩西、釋迦牟尼、耶穌和穆罕默德。這些神聖導師在歷史上的接連出現反映了上帝的唯一“計劃”,即教育人類認識其創造主,並培養人類種族的精神、智力和道德能力。其目標一直是發展每個人固有的高貴品性,為一個不斷演進的全球文明做準備。巴哈伊相信,巴哈歐拉是最新的那位神聖先知,祂於一百多年前啟示了上帝在現今時代給人類的旨意。

巴哈伊的上帝觀


巴哈伊相信上帝唯一,這就意味著一個超自然的存在創造了宇宙和其中的無事萬物和各種力量。這一我們稱之為上帝的存在對祂的創造物擁有完全的控制(上帝的全能)和完全的了解(上帝的全知)。雖然我們可能對上帝的本質有著不同認知,雖然我們可能用不同的語言向祂祈禱並用不同的名字稱呼祂——阿拉、耶和華、上帝或梵天,但是,我們說的都是同一個獨特的神聖存在。

巴哈歐拉如此讚美上帝創造萬物的行為:

一切赞美归于独一的上帝,一切荣誉归于祂,祂是至高无上的主,无与伦比和无比荣耀的宇宙统治者。祂从绝对的虚无创造了万物;由空无一物创造出祂的创造物中最纯粹精妙的元素。祂也把其创造物从远离祂的卑微中,从最终绝灭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安置于祂那不朽荣耀的天国。除了祂包罗万象的恩典和渗透一切的仁慈,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巴哈欧拉教导,上帝是一个如此伟大而微妙的神圣存在,有限的人类思维永远也无法充分理解祂,或者构思出祂的准确形象:

永生永在的上帝的独一性是多么神奇啊!这独一性超越一切限制,是任何创造物都无法理解的……祂不朽的本质多么崇高,完全独立于一切受造物的知识以外,也远远地超越天地间万物的一切赞美!

根据巴哈伊信仰的教义,上帝远远超越于其创造物,无论是在过去、现在或将来,人类将永远无法构想出任何清晰的上帝形象,对祂的神圣本质也只能止步于最浅层的认知。即使当我们说上帝是全权者,博爱者,至为公正者,这些词也都来自于人类对权力、爱或公正拥有的非常有限的经验。事实上,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限于我们对那些我们能感知的属性或品质的理解:

要知道有两种类型的知识:关于一个事物的本质的知识和关于其属性的知识。一个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其属性来认知;否则,它是不可知的和隐秘的。

既然我们对于事物——即使只是被创造的和有限的事物——的认知也只是对它们的属性而不是本质的认知,那么我们怎么可能理解存在于其本质中的无限的神圣实质?……因此,认知上帝意味着理解和认知祂的属性,而不是祂的本质。对这些属性的认知也取决于人的潜力和能力;它不是绝对的。

因此对人类来说,认知上帝意味着认知上帝的属性和品质,而不是直接认知祂的本质。但是我们要如何认知上帝的属性?巴哈欧拉告诉我们,每一种创造物都是上帝的作品,因而都会反映出祂的某些属性。例如,即使在一块石头或水晶的内部结构中也能看到上帝造物的秩序。然而,越完善的事物越能充分反映上帝的属性。由于上帝的使者或显圣者是我们知道的最高形式的造物,因此祂们能帮助我们最全面地认知上帝:

天上与地上的一切都有上帝的属性与圣名直接启示其中,因为每一个原子里都赋有雄辩地证明上帝的至大灵光启示的表征。……人更加至高至上地反映这一真理……因为惟有人才有这样的潜能,足以充分地显示上帝的一切属性与圣名,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造物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而人类中最高超、最杰出和最卓越者,又是这些真理之阳的显示者。不但如此,除了这些显示者以外,其他所有人的生活皆受祂们意志的支配,并在祂们倾注的恩泽中行动和生存。

虽然一块岩石或者一棵树也能反映出其创造主的某些精妙之处,但惟有像人一样有意识的生物才能在其生活和行动中展示上帝的属性。因为显圣者已经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所以正是通过祂们的生命我们可以最完美地理解上帝属性的深层含义。上帝不以肉体形式存在,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祂或观察到祂的品性。因此,我们对上帝的认知事实上来自于我们对显圣者的认知。

你们当确知,那无形者绝不会使他的本质具体呈现在人的面前。他将永远超越一切感官之上,且无以描述。……永远对凡人的眼睛隐蔽着的祂,唯有通过祂的显示者才能被认知,而祂的显示者用来引证其使命之真实性的最重要证据莫过于祂本身的言行和遭遇。

在另一段圣文中有着类似的阐述:

通向认识亘古之神的大门一直且将永远对人类关闭。人类的理解力绝无可能企及祂的圣庭。可是,作为慈悲表征和仁爱明证,上帝向人类昭示了祂的神圣指引之晨星,即祂神圣一体性的象征,并命谕认识这些圣者等于认识祂本身。

当然,只有那些与显圣者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才有机会直接见到祂。正因为这一点,巴哈欧拉解释说,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基本联系是通过每一位显圣者的圣作和圣言来维持的。对于巴哈伊来说,显圣者的言辞就是上帝之言,因此,个人要每日转向显圣者启示的圣言,以靠近上帝并更深入地认识祂。通过文字记录的上帝之言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上帝临在的意识:

请听我言:祂的真理的首要证据就是祂本身,其次便是祂的启示。为了那些不能了解这两项证据的人,祂确定祂启示的圣言为证明祂的本质和真理的证据。……祂已赋予每个灵魂认知祂的表征的能力。

因此,每日祈祷、沉思和学习圣作是巴哈伊个人灵性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感觉这样做是靠近其创造主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总而言之:巴哈伊认为上帝的本质是永远至高无上的,但是祂的属性和品质在显圣者身上得到完美体现。由于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限于我们对该事物身上可感知的属性的认知,因此(对普通人来说)对显圣者的认知就等同于对上帝的认知。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认知是通过学习、祈祷、沉思和基于启示之圣言(也就是显圣者的神圣经文)的实际应用来获得的。

通過神聖先知,上帝向人類顯示祂的律法和教導,為的是使個體靈魂可以靠近祂,使人類社會可以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向前發展。縱觀歷史,上帝之使者的啟示不斷賦予宗教新的生命力,使人類能夠逐漸理解其存在的真正目的。

宗教的一體性

宗教的統一性是巴哈伊教義的一個核心原則。巴哈歐拉宣稱,人類在經歷一個類似於個體成長過程的集體成長過程:正如一個人從無助的嬰儿期開始,經過一系列成長階段達到成熟,人類的集體社會生活從一種原始狀態開始,逐漸達到成熟。就個體而言,顯然來自父母、老師以及社會的教育促成了他/她的發展。但是促成人類集體演進的動力是什麼呢?

在這一問題上,巴哈伊信仰給出的答案是“啟示宗教”。在祂的主要著作《伊甘經》(《篤信經》)一書中,巴哈歐拉解釋說,上帝即創造主通過選定的神聖使者對人類歷史進行指引,過去如此,未來還將繼續如此。這些巴哈歐拉稱之為“上帝的顯示者”的神聖使者大多是那些主要宗教的創立者,例如亞伯拉罕、摩西、佛陀、瑣羅亞斯德、耶穌、穆罕默德等等。正是這些顯聖者的到來所釋放的生命力,再加上祂們的教義的影響力和通過祂們的律法和規誡建立的社會體系,使得人類的集體演進得以實現。簡言之:上帝的顯示者是人類的首要教育者。關於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各個宗教體系,巴哈歐拉說:

這些原則和律法,這些牢固建立的強大體系,它們皆出自同一個神聖源頭,是同一神聖光源發射出的光線。它們被宣揚時所處時代的需求的不同造就了它們相互間的差異。

因此,宗教統一的原則就意味著所有偉大宗教創立者——即顯聖者——都來自上帝,並且祂們創立的所有宗教體係都是上帝勾劃的同一個神聖計劃的組成部分。

事實上,只有一個宗教,那就是上帝的宗教。這唯一的宗教在不斷演進,每一種特定的宗教體系代表了整體演進的一個階段。巴哈伊信仰代表著宗教演進的現今階段。為了強調顯聖者的所有教義和行動都受到上帝的指引,而非源於自然的人類意識,巴哈歐拉用“啟示”一詞來描述每位顯聖者出現時所發生的事件。尤其來講,顯聖者的著作代表著絕對正確的上帝之言。因為這些聖作在顯聖者離開這個塵世後還長久存在,所以它們構成了啟示事件的一個尤為重要的部分。正因如此,“啟示”一詞有時候僅限用於指代顯聖者的著作和言辭。

宗教歷史被視為相繼到來的上帝之啟示,這一過程被形容為“演進的啟示”。因此,在巴哈伊看來,演進的啟示就是促進人類進步的動力,而顯聖者巴哈歐拉是最近的啟示事件的主導。

巴哈歐拉指出,每兩位相鄰的顯聖者之間的時間間隔大約為一千年。祂還指出,啟示過程不會在祂這裡終止,另一位顯聖者會在祂之後到來,不過會在巴哈歐拉一千年啟示週期結束後。根據巴哈伊聖作,啟示過程將無限繼續下去,人類還將見證許多顯聖者的到來。

為了更清楚地展現巴哈伊的宗教觀,讓我們把它與其他一些看待宗教的方式作一比較。一方面,有一種觀點認為各種宗教體係是人類探求真理的結果。按照這種觀點,各大宗教的創立者不是把上帝的意旨啟示給我們,他們只是一些哲學家或思想家,一些可能在探求真理方面比其他人取得更大成就的人。這種觀點排除了宗教的基本統一性,因為它把各種宗教體系視為出自人類(而人類免不了出現過失)的不同觀點和信念,而不是來自同一個源頭的、絕對正確的真理之啟示。

另一方面,各個宗教傳統的許多正統信徒主張他們宗教的先知或創立者代表著上帝給人類帶來的真正啟示,而其他宗教的創立者是偽先知,或者至少在地位上低於他們宗教的創立者。例如,許多猶太教徒相信摩西是一位真正的上帝使者,但認為耶穌不是。同樣地,許多基督教徒相信耶穌的啟示,但認為穆罕默德是一位偽先知,並認為摩西在地位上低於基督。

巴哈伊的宗教統一的原則與這兩種傳統觀點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於各大宗教的一些教義上的差異,巴哈歐拉把它們歸於各啟示所處時代的不同需求,而不是創立者身上表現的任何人性過失。此外,巴哈伊不認為任何創立者的地位高於其他創立者。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舊譯“守基·阿芬第”)對這一觀點進行了以下總結:

巴哈伊信仰的追隨者們堅信,巴哈歐拉闡明的基本原則是,宗教真理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神聖啟示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世界各大宗教來自同一個神聖源頭,它們的基本原則完全一致,它們擁有同樣的目標和目的,它們的教義不過是同一真理的不同方面,它們在功能上相輔相成,它們的差異僅在於其教義中的次要方面,它們的使命代表著人類社會靈性演進的相繼階段。

‘上帝亙古不變之信仰’

當巴哈伊說各大宗教是一體時,他們的意思並不是各個宗教的教義和組織是完全相同的,而是他們相信宗教只有一個,所有上帝的使者只是在逐漸啟示其本質。各大世界宗教是同一個神聖計劃的體現,“上帝亙古不變之信仰,永世不變。”

來自各大宗教背景的信徒發現他們自己的信仰中的允諾和預言都在巴哈伊信仰中得到應驗。同樣地,來自美洲、非洲和其他土著文化背景的巴哈伊也在巴哈伊教義中找到各自預言的應驗。

對於來自猶太教背景的巴哈伊來說,巴哈歐拉是那位被允諾的“萬主之主”帶著“一萬聖徒”駕臨人間。作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和“耶西之根上長出的枝條”,巴哈歐拉來到人間,要引領各國“化干戈為玉帛”。巴哈歐拉被流放至以色列聖地,以及其他一些發生在祂生前和死後的歷史事件都被認為應驗了《聖經》中的許多預言。

對於來自佛教背景的巴哈伊來說,巴哈歐拉應驗了“代表世界友誼的彌勒佛”降臨之預言,根據佛教傳統,祂將為整個人類帶來和平與覺悟。他們看到許多預言的應驗,例如彌勒佛將從“西方”降臨,因為伊朗在印度的西邊。

對於來自印度教背景的巴哈伊來說,巴哈歐拉是克利須那的重生,那位“毘濕奴第十化身”和“至偉之靈”。祂是那“無生者、無滅者”,正如《薄珈梵歌》中所允諾的,“當善的力量變弱”,祂將“在每個時代”重返世間以“建立正義”。

對於來自基督教背景的巴哈伊來說,巴哈歐拉應驗了基督在“天父之榮耀”中如“夜賊”般再臨的允諾。巴哈伊信仰在1844年創立這一事件本身與很多基督教預言相關。例如,巴哈伊注意到,中非在19世紀80年代終於向基督教開放,這一事件被廣泛視為應驗了基督將在“福音書傳揚至’所有國家’”後再次降臨的預言。另外,基督允諾要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使他們成為“一個牧羊人帶領下的一個羊群”,這一允諾也在巴哈歐拉的教義中得到應驗。

對於來自穆斯林背景的巴哈伊來說,巴哈歐拉應驗了古蘭經中允諾的“上帝之日”和“偉大宣告之日”,在這一日“上帝”將在“雲朵環繞”下降臨人間。他們在巴比運動和巴哈伊運動事件中看到許多穆罕默德的傳統闡述的應驗,這些闡述很長時間以來都非常令人困惑不解。

所有世界宗教在本質上都是持續的同一宗教啟示的不同階段。它們來自同一個神聖源頭,擁有同樣的基本目的——引導和教育人類。它們擁有同樣的核心靈性原則,但是在一些次要的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它們的社會教義。因為社會教義會隨著人類演進需求的不同而改變。

在人類歷史上,上帝通過一系列的神聖使者向人類顯示祂自己。祂們所帶來的道德、靈性和社會教義為人與上帝的關係注入新生命,並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基礎。這些神聖使者包括亞伯拉罕、克利須那、瑣羅亞斯德、摩西、佛陀、耶穌、穆罕默德、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和巴哈歐拉,以及其他一些失去記載的神聖導師。這些使者的相繼到來反映了上帝在教育人類上的計劃,這一過程將無限持續下去。巴哈歐拉是最近的那位神聖使者。

哪些人是神聖先知?

巴哈伊教義主張,上帝的顯示者或先知的到來是人類各領域發展的推動力。世界各大宗教的創立者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一點不容置疑。耶穌基督、佛陀、摩西或者穆罕默德對人類文明的巨大影響不僅體現在基於祂們的聖作和教義而出現的文化形態和價值體系,也體現在祂們自身對人類的影響。即使那些不是信徒或追隨者的人也同樣認識到這些歷史人物對個人生活和人類集體生活產生的深遠影響。

當人們認識到各大宗教的創立者對人類歷史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很自然地就會從哲學意義上對祂們的確切本質提出疑問。這是最具爭議的宗教哲學問題之一,關於這一問題有許多不同的答案。一方面,宗教創立者被視為凡人哲學家或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或許比同時代的其他哲學家擁有更高深的學問。另一方面,祂們被稱為上帝或者上帝的化身。還有很多理論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

這個主題如此關鍵,因此巴哈伊聖作中用大量篇幅來闡述它也就不足為奇了。巴哈歐拉的主要著作之一《伊甘經》(《篤信經》)就詳細闡述了巴哈伊關於上帝顯示者之本質的觀點。

根據巴哈歐拉,所有上帝的顯示者擁有同樣的超自然本質和同樣的靈性本質。祂們相互之間是完全平等的。祂們當中任何一位顯聖者也不比其他顯聖者擁有更高的地位。在述及顯聖者時,祂寫道:

這些聖潔的明鏡、這些亙古榮耀之發端,悉為祂在凡間的代表,祂乃宇宙之中心天體、宇宙之真諦與終極目的。祂們的知識與力量源於祂,祂們的統權來自祂。……憑藉這些聖德瑰寶之顯示,上帝所有屬性與名稱,諸如知識與力量、統權與統治、慈悲與智慧、榮耀與恩典普施,便一一昭顯。

上帝的这些属性不是也从未只赋予某些先知而不给其他……上帝的某种属性未被这些“超然之精英”表现出来绝不意味着上帝属性之启端和上帝圣名之宝职不拥有它。

巴哈欧拉解释说,在不同上帝显示者的教义之间存在差异,这绝不是因为显圣者的地位或重要程度有何不同,而只是因为祂们面对的人类文明的需求和能力不同。

这些牢固建立的强大体系,它们皆出自同一个神圣源头,是同一神圣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它们被宣扬时所处时代的需求的不同造就了它们相互间的差异。

巴哈欧拉用最强烈的语气告诫人们不要把显圣者的教义和品格上的不同看作是祂们地位上的不同:

信仰上帝之独一性的人们啊!你们须小心留意,谨防被误导而对祂圣道的诸显示者妄加区分,或区分他们所宣布的启示及其所呈现的表征。这确实是神圣一体性之真义所在……你们当确信每一位显圣者的所作所为……皆受命于上帝,是祂的意旨和目的的反映。无论谁,若对祂们的人品、言辞、启示、行为举止稍作区分的话,实际上就是不信上帝,否认祂的表征,背叛祂的圣使之道。

然而,巴哈伊的显圣者一体性的教义并不意味着同一个灵魂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不同的肉体中。摩西、耶稣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哈欧拉都是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个体存在。祂们的一体性在于,每位显圣者都在同等程度上显示和启示上帝的品质和属性:其中任何一位显圣者身上所赋有的圣灵都与其他显圣者身上赋有的圣灵完全相同。

巴哈欧拉用一个比喻来解释不同显圣者之间以及每位显圣者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祂把上帝比作太阳,正如太阳是地球上物质生命的唯一源泉,上帝则是宇宙间生命的唯一源泉。上帝的圣灵和属性犹如太阳的光线,每位显圣者好似一面明镜。这些镜子都朝向同一个太阳,这独一的太阳就在每一面镜子中反映出来。然而,每一面镜子都不相同,各有其独特形状,区别于任何其他镜子。

同样,每位显圣者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但祂们各自表现出的上帝之圣灵和属性却是相同的。太阳与镜子的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巴哈伊对那些关于显圣者“再临”或“重现”之传统观念的阐释。关于其显圣者再次到来的主题在各大宗教的圣典中都有谈及,而且通常会用寓意性很强的语言进行描述。西方读者对《圣经》的旧约和新约中关于基督再临或“第二次降临”的描述应该非常熟悉。巴哈欧拉解释说,在先前圣典中暗示的显圣者再临指的是上帝之属性和圣灵在另一面显圣者之镜中重现,而不是外观上一模一样的同一个人的再次降世:“无疑……所有先知皆为圣道之殿,现世时衣着各有不同。倘若能用明辨的眼光观察,你们就会看到祂们居住在同一处庙宇,飞翔在同一个天空,端坐于同一个圣座,宣讲同样的话语,传扬同一种信仰……因此,倘若神圣显示者中的某一位宣称:‘我是所有先知的复临!’祂这样说确实是对的。同样,每一个启示均为前一启示的重现,这已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这个意义上,巴哈伊认为显圣者巴哈欧拉应验了基督复临的允诺,虽然巴哈欧拉和耶稣有着截然不同的个体灵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显圣者代表了上帝和人类之间的一个中介层。恰如人类优越于动物,因他拥有动物没有的能力(如非物质灵魂的理性和直觉能力),显圣者拥有普通人所缺乏的能力。这不是量的不同,而是质的不同。显圣者不仅仅是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理解力或知识的伟大人类思想家。凭借其超凡的本质,祂们要比那些不具有同样能力的常人拥有更高的地位。

巴哈伊教义中强调人拥有双重本质:肉体,它由元素组成,依照与动物肉体相同的原则生存;非物质的、理性的和永存的灵魂。巴哈欧拉进一步阐述说,除了这两种本质外,显圣者还具有决定其独特地位的第三种本质:接受神圣启示并将之准确无误地转达给人类的能力:

须知,神圣显示者们虽然都达到无尽的完美程度,但若概而言之,只有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肉体的人,第二层级是具有理智灵魂的人,第三层级是有着神圣容貌和上天荣耀的人。

肉体层级属于现象范畴,它是由各元素构成的,而凡是构成性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会分解。……第二是理智灵魂的层级,亦即人的实质。它也属于现象范畴,神圣显示者与所有人类在这一点上都相同。……人的灵性有一开端,却无终点;它永生不灭。……第三是神圣容貌和上天光耀的层级,那就是上帝之言、永恒之恩和神圣之灵。它无始亦无终。……因此,先知地位的实质——上帝之言和显示的完美状态,既无其始也不会有其终,它有如太阳般横空出世,与所有其他实质皆有不同。

阿博都-巴哈解释说,即使显示者的个人灵魂也与普通人的不同。

惟有上帝显示者的个体存在是神圣的存在,因此,它是圣洁的,在本性和品质方面与其他事物全然不同。它好比太阳,其主要性质是发光,不可与月亮相提并论……所以,其他人的存在有如月亮,他们从太阳那里获得光亮;而神圣存在本身就发光。

因此,显圣者的出现不是上帝在一个普通人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选择他作为其使者。显圣者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与上帝有着独特的关系,由上帝从灵性世界派遣作为神圣启示的工具。尽管显圣者的个体灵魂有着现象的开始,然而早在其有物质生命之前祂就已经存在于灵性世界了。另一方面,普通人的不朽灵魂却没有这种超先存在,而只是在受孕之时才开始存在的。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旧译“守基·阿芬第”)在谈到显圣者灵魂的超先存在时说:

与我们不同,先知们是灵魂先存的。在降生于这个世界之前基督的灵魂就存在于灵性的世界里了。我们无法想象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祂的存在状况是不可能用语言来描述的。

从孩提时代起显圣者就知道自己的本质和身份,虽然祂可能要到成年以后才开始其公开教育和指导他人的使命。因为祂们是直接从上帝接受到启示的,所以显圣者拥有关于生命本质的绝对知识。这种与生俱来的、神圣启示的知识本身就使祂们能够制定符合人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需求和状况的教义和律法:

由于神圣存在——上帝的至高显示者——包围着一切创造物的精华和品质,超越和容纳了已有现实并理解一切事物,因此祂们的知识是神圣的知识,而非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说,它是圣灵的恩赐,它是神圣的启示……上帝的至高显示者皆知悉存在之奥秘。因而祂们创立了适合人类世界需求的法律,因为宗教是源自事物本质的基本联系……上帝的至高显示者……了解这一基本联系,并藉此知识创立了上帝的律法。

以上引文清楚地表明,上帝的律法在现实结构中固有存在:显圣者理解这些律法,但是并没有创造它们。因此,人类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发现其中一些律法,但是巴哈伊圣作中的其他阐述表明,如果人类不借助神圣启示,完全靠自己去发现全部律法的话,就会走向毁灭。

没有人能够“成为”上帝的显示者。每个人的灵魂都有能力被上帝的圣灵感化,因而有可能取得灵性的进步。但是,显圣者保持在一个完美的层面,高居于即使是最完善的人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将镜子的比喻加以扩展,普通人的灵魂也可比作镜子,但是与显圣者不同的是,他们不是完美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能反映出上帝的某些品质,但只是不完美的和有局限的而已。对普通人来说,灵性进步意味着完善、净化和擦亮灵魂之镜,以便能更清楚地反映出上帝的属性。在多篇启示中,巴哈欧拉明确使用“擦拭镜子”的例子来比喻灵性进步。这个比喻强调了一个信念,即人生来不完美,但具有趋向完美的无尽潜能;而显圣者已经处于完美的境界。

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指出,除了以上探讨的人类、显圣者和上帝这三种存在层面外,没有其他的存在层面。世上并没有魔鬼、天使和大天使等阶层。如这些措词含有某些意义的话, 那它们是被用来形容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完美者被比喻为魔鬼,有灵性者被视为天使。显圣者已经处于完美的境界,而其他人则是具有达到完美的潜能,每一个灵魂都具有反映其创造主之属性的潜能。在以下引文中,阿博都巴哈指出人的最终完美境界是对完全服务于上帝的状态:

须知,生存状况仅限于服务、先知及神灵,但神圣和完美却是无限的……因为神圣恩典是无限的,所以众生的完美也是无限的。假若完美是有止境的,那么一些存在或许能达到无须依靠上帝的境界,有可能者或许将达到绝对者的境界。但众生万物终有一个限度不能越过……譬如一个处于服务境界的人,无论他怎样在获得无限完美的道路上前进,都永远不能达到神的境界……例如彼得不能成为基督。他所能做的是在服务之境界内谋求无尽的完美……

不过,因为人可以同上帝交流从而悟觉上帝的圣灵,因此他/她也可以有“启发”。巴哈伊圣典将启发与启示区别开来。启示是准确和直接地感知那富有创造力的上帝之圣言,只有显圣者才能获得,再由祂们转达给人类。启发是每一个灵魂都可得到的间接、相对的灵性真理之感知。它的前提是受上帝显示者影响的文化中的灵性生活。任何人都能受到上帝圣灵的启发。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有受启发之经历,乃是因为上帝的圣灵通过显圣者传达给我们。简而言之,启发有赖于启示。

巴哈欧拉解释说,上帝的神圣意志有时确实挑选凡人作为“先知”,并鼓励他们在人类事务中担当某些角色。例如,希伯来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便属此类。另外,还有一些人受启发成为“预言家”或“圣徒”。但是,即使是这些先知也完全不能同显圣者的地位相比。只有显圣者能把上帝的启示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人类。这些先知仍然是普通的男人和女人,只是受到上帝的感召和启迪而获得精神力量。巴哈伊圣作将他们称为“小先知”或“非独立先知”。当使用这类术语时,显圣者则被称为“普世”或“独立”先知:

广义而言,先知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独立先知,人皆跟随其信仰;另一种为非独立先知,他们本身也是信仰者。

独立先知是律法的创造者,是新纪元的开启者……祂们不需任何媒介就可接受神圣本体之恩赐,祂们的启示是一种根本的启示。祂们有如太阳,本身就是明亮的发光体。……另一种先知则仅是信仰者和宣扬者,他们是枝节而非独立者;他们接受来自独立先知的恩泽,他们受益于普世先知的指导之光。他们有如月亮,其本身并不发光,而是接受来自太阳的光芒。

因此,巴哈伊认为,哲学家、改革家、圣徒、神秘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运动的发起者都是普通之人。在许多情形下他们或许受到上帝圣灵的启发。然而,启示则是显圣者独享的惠赐,是人类一切进步的终极动力。

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巴哈歐拉出生於一個穆斯林家庭和社會。因此,正如基督教於猶太教脫胎而來,或者佛教從印度教中發展而來,巴哈伊信仰由伊斯蘭教背景脫穎而出。然而,與前述兩個宗教一樣,巴哈伊信仰是一個獨立的宗教,擁有自己的律法、教義和體制。

每個人的基本本性是他/她擁有的理性和不朽之靈魂。雖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有賴於我們的肉體,但是從根本上來講人的本性是靈性的。

靈魂


巴哈伊聖作斷言“靈魂是上帝的一個表徵,是神聖的瑰寶,最有學問者也無法了解其本質,再敏銳的心智也無法解開其奧秘。” 2

關於人的靈魂或精神及其與肉體的關係,巴哈歐拉解釋道:

須知,人的靈魂是超凡的,肉體與心智的衰弱也不會對它有絲毫影響。病人之所以表現虛弱,乃其肉體與靈魂之間產生阻隔所致,因為靈魂不受肉體任何不適與病痛的影
響。……[靈魂]一旦離開肉體,便顯示出如此的支配力,展現出如此的影響力,以至任何塵世的力量都無法與之匹敵。……想想那被雲層遮蔽的太陽,你能看出它燦爛的光輝是如何被減弱的,可實際上,那光源依舊不變。人的靈魂好比太陽,世間萬物好比人的肉體。只要這二者之間沒有外來因素的干擾和阻礙,那麼整個肉體將持續不斷地反射靈魂之光,並在靈魂力量的作用下繼續生存。可是,若在它們中間出現阻隔,那麼光的亮度便會隨即減弱。……我們可以把人的靈魂看作是太陽,肉體受它的照耀,靠它得以維繫生命。

靈魂不僅在人的肉體死亡後繼續存在,並且它事實上是永生不滅的。巴哈歐拉寫道:

你們須知這樣一個真理:靈魂離開肉體後將繼續進步,直至到達上帝尊前,其狀態絲毫不受歲月流逝及世態變遷的影響。它與上帝的王國——祂的君權、祂的統治和威力——永世共存。4

在談到理性靈魂的不朽時,阿博都-巴哈解釋道,創造界中任何由元素構成的事物最終都會分解:

靈魂不是元素的組構,不是由許多原子結合而成的。靈魂屬於一種單一且不可分割的存在,因此是永生不滅的。它完全超乎物質創造的範疇;它是不朽的!5

巴哈欧拉教导说,人在世间只有现世,没有前世。灵魂也不会多次投胎转世到不同肉体中。祂解释说,灵魂的演进总是离这物质的世界越来越远,离上帝越来越近。人在母体的子宫里孕育九个月,是为开始此世的物质生命做准备。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胎儿获得了世间的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工具(如眼、四肢等)。同样,这个物质世界也好比是为进入灵性世界做准备的子宫。因此,我们的现世生活乃是一个预备阶段,以便获取来世生活所必须的精神及理智工具。

关键的区别在于,在母体中,肉体的孕育不是自觉自愿的,而在现世的灵性和理智发展却完全依赖个人有意识的努力:

无与伦比的上帝用同一种物质创造了所有的人,并将其本质提升至祂的其他创造物之上。因此,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获得还是失去,取决于人类自身的努力。人类愈努力,进步便愈大。

巴哈伊著作常谈及上帝赋予人类的恩惠或恩赐,但同时又指出,人类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出适当的行动,以使上帝的恩泽与仁慈能渗透到自己的灵魂之中,从而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改变:“无论神圣恩惠多么强大,若不加上个人持续与理智的努力,它的效能便无法充分体现,也不可能带来真正与持久的利益。” 7因此,按巴哈伊的观念,灵魂的超度并非只是上帝给予我们的单方面恩赐,而更像是一种对话,一项由上帝发起并需要我们积极和理智参与的共同事业。

既然人的本质是精神性的,那么他/她的主要能力就是其灵魂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的品性、基本智能和精神能力是属于灵魂的,尽管在尘世的短暂一生中它们要借助肉体来表达。巴哈欧拉提到灵魂的一些潜能包括

心智,它代表理性思维和智力探究能力;

意志,它代表着自主行动的能力;

“心灵”,亦即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和自我牺牲的爱(有时又叫利他主义)的能力。

巴哈伊教义证实,肉体死后灵魂仍会保留其个性和意识,并能够与其他被爱吸引到一起的灵魂相交往。

 

人通過祈禱與上帝交談,通過學習上帝之言得到指引。除了特定的每日義務禱文外,巴哈伊聖作包含了為各種目的和場合啟示的禱文。此外,巴哈伊認為,以服務之精神工作就是崇拜。因此,祈禱連同積極服務、齋戒、冥思以及服從精神和道德律法一起,使我們能夠成長並更加靠近上帝。

祈禱

與上帝交談

“祈禱,”阿博都-巴哈說,“是與上帝交談。”為了使上帝的思想和意志可以為人類所知,祂必須用一種我們能理解的語言說給我們聽,祂通過派遣顯聖者指引人類做到了這一點。在上帝的顯示者在世時,祂們與人面對面交談,向他們傳達上帝之啟示,在祂們離開人世後,祂們的啟示通過對祂們談話的記載和祂們的著述繼續影響著人們的思想。但是,對於那些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出自哪個種族或使用何種語言,唯全心探求真理的人來說,這不是他們與上帝交談和得到祂啟發的唯一方式。通過這一語言,顯聖者得以在離開這個物質世界後繼續與那些忠實信徒進行交談。阿博都-巴哈多次談及這一靈性語言。例如,祂說:

我們應該講上天的語言——靈魂的語言——因為有一種語言屬於靈魂與心。它不同於我們的語言,就像我們的語言不同於動物的語言一樣,因為動物只能通過叫聲來表達它們自己。這是靈魂與上帝交談時用的語言。當我們在祈禱中超脫於所有外在事物並轉向上帝時,就如同在我們的心中可以聽到上帝的聲音。我們不需要言詞就可以同上帝交談、對話和交流,並聽到祂的回答。……我們所有人,當到達一種真正靈性的境界時,都可以聽到上帝的聲音。

巴哈歐拉宣稱,更高層次的靈性真理只能通過這種靈性語言來傳達。口頭或書面的文字都不足以擔當此任。在祂的神秘主義著作《七谷經》中,巴哈歐拉描述了靈性探索和成長的不同階段,在說到這一靈性之旅的更高階段時祂寫道:

要描述此[三谷],言則無力,辭則不達。筆無涉此域,墨僅留污漬。……唯心對心能言說神秘知者的極樂;信使無法奉告,函牘不能言載。

祈禱之境

為了使我們可以達到能與上帝交談的靈性境界,阿博都巴哈說:

我们必须努力超脱于所有事物以及这个世界的人,让我们的心除了上帝外别无他求,如此我们方能到达那种境界。我们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到达那种境界,但是我们必须为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通过把更少的时间用于思考和关注物质事务,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事务,我们能够到达这一境界。物质事务和精神事务两者是相对的,我们离一者越远,离另一者就越近。选择权在我们手上。我们的灵性悟觉和我们的内在视觉必须开启,以使我们能在万事万物中看出圣灵之迹象和征兆。每一事物皆向我们映现圣灵之荣光。

巴哈欧拉写道:“那位探寻者……每天清晨……应该同上帝交谈,全心全意坚持寻求自己所仰爱者。他应该用上帝仁爱圣名之火焰焚毁每一个刚愎自用的想法。”

阿博都-巴哈也同样宣称:

当人允许其灵性通过其灵魂启发他的理解,那么他就拥有全部造物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当人将其思想和心灵背向精神之福佑,而将其灵魂转向物质层面,即其物质本性,他将不再拥有其崇高地位,而变得连动物也不如。

巴哈欧拉又写道:

人们啊!请听我言:让你们的灵魂解脱自我的羁绊,对它加以净化,使之除我以外超脱一切。念记我就能涤除心灵上的一切污染,愿你们感知。……我的仆人啊!吟诵你收到的上帝诗篇吧,……这样,你那悦耳的声调便能激发你自己的灵性并吸引所有人的心。凡独处室内诵读上帝启示之诗篇者,其口吐话语之芳香必被全能者的众天使扩散四方……

祈祷:爱之语言

有人问阿博都-巴哈祈祷是不是必要的,因为上帝很可能知道所有人内心的愿望,祂回答道:

一个人要是爱另一个人,那他自然想把这爱表达出来,难道不是吗?尽管他知道这个朋友意识到他的爱,但他还是想告诉他,难道不是吗?……上帝确实知道每颗心灵的愿望;但促使我们祈祷的力量是自然的,它源于人对上帝的爱。

……祈祷不必一定用言语表达,而要用思想和行动来体现。但是如果缺少这种爱和渴望,再如何努力强求也徒劳。缺少爱的言词毫无意义。如果一个人把与你交谈看作一项不愉快的责任,即感受不到爱也没有愉悦感,你希望和他交谈吗?

在另一个谈话中阿博都-巴哈说:

在最虔诚的祈祷中,人们只为上帝之爱而祈祷,而非因为惧怕上帝或地狱,亦非祈望得到上帝的恩赐或想进天堂……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要他不提所爱者的名字是不可能的。而当一个人爱上了上帝,要他不提祂的圣名就更不可能了……灵性之人惟有在念记上帝时才会感到快乐,别无它途!

祈祷是不可缺少的和必须履行的

对于巴哈伊来说,祈祷和研读圣作是极为明确的规定。巴哈欧拉在《亚格达斯经》(祂的律法之书)中说道:

每日拂晓和黄昏,你们都要诵读上帝的经文。无论谁不诵读,都是对上帝的圣约不忠;今天,谁要是偏离了这些神圣经文,谁就属于永远离弃了上帝的人。我的仆人们啊,你们人人都要敬畏上帝。切莫因为日夜多读经文或多有虔诚行为而骄傲;因为,倘若以高兴喜悦的心情,即令只诵读一句经文,也胜过无精打采地读完上帝的所有圣书,上帝是救难者,自存者。你们读神圣经文时要讲究方法,以免倦怠无趣,泄气沮丧。不可在你们的灵魂上加载使之厌倦烦恼的负担,相反,应该使灵魂轻松振奋,这样灵魂就可以插上神圣经文的翅膀,飞向祂明白无误的神迹的始源;这将使你们更亲近上帝,惟愿你们已经领悟。

阿博都-巴哈在给一名信徒的回信中写道:“灵性之友啊!须知祈祷是不可缺少的和必需履行的,除非一个人精神不健全或者受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所阻碍,否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这一义务。”

另一名信徒在写给阿博都-巴哈的信中问到:“为什么要祈祷?意义何在?因为上帝创造了万物,祂以最完美的方式主持所有事务,因此向上帝提出恳求和祈求,向祂表述渴望以及寻求祂的帮助这些做法的意义何在?”

阿博都-巴哈回答说:

你等须知,弱小者应当向至为强大者祈求,寻求恩惠者理应向荣耀富足者恳求。当一个人恳求他的主,转向祂,从祂的神圣海洋中寻求恩赐时,这种恳求就会为他的心带去光明,让他的视线清晰,赋予他的灵魂生命,并提升他的存在。

在你祈求上帝,吟诵“祢的圣名是我的灵药”时,想一下你的心和灵魂如何因为感受到上帝之爱的精神而欢欣愉悦,你的思想又如何为上帝之王国所吸引!通过这些吸引一个人的能力和潜能得到提升。当船体增大,水位就会涨高,当渴求增加时,云朵之惠赐也有如琼浆。这就是祈求之奥秘,向上帝表达你的渴望之意义所在。

除了启示与生活各方面有关的大量祷文和冥思经文外,巴哈欧拉还启示了三篇每日必诵祷文。这三篇祷文每日必诵其一,在此前提下,信徒有任选一篇诵读的充分自由,但须遵照所附的具体要求。

然而,巴哈伊祈祷不限于使用指定的形式,虽然它们也很重要。巴哈欧拉教导,在最真实的意义上来讲,人的整个一生都应该是一种祈祷,以恰当的精神从事工作就是崇拜,献身于上帝之荣耀和全人类福祉的每一个想法、言语和行动都是祈祷。

集体祷文

巴哈欧拉启示的日常祷文都用于个人祈祷。巴哈欧拉启示的唯一一篇集体祷文用于为离世者祈祷,唯一的要求是负责大声诵读的人和其他在场的人必须站立。这和伊斯兰教的集体祈祷时不同,在伊斯兰教的集体祈祷中,信徒们在一位神职人员身后站成几排,然后由那位神职人员带领所有人祈祷,这在巴哈伊信仰中是明令禁止的。

这些规定与巴哈欧拉对专业神职人员制度的废除是相一致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祂认为集体崇拜不重要。关于集体祈祷的重要性,阿博都-巴哈写道:

人可以说:“我可以在我想祈祷的时候向上帝祈祷,当我内心感到被上帝吸引时祈祷;当我在荒野、在城市或在任何地方时祈祷。为什么我应该在某个特别的日子和某个特定的时辰与其他人团聚在一起共同祈祷,或许我当时没有祈祷的感觉?”

这是毫无意义的幻想,因为当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的力量必定更为强大。单兵作战肯定不如联合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强。如果这场灵性战争中的所有战士联合起来,那么他们团结的灵性感会赋予彼此力量,他们的祈祷也会被接受。

祈祷和自然法则

许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相信祈祷的效力,因为有一种普遍的假设认为,如果祈祷得到应答,那就在某个意义上意味着违背了自然法则。有一个比喻可能有助于澄清这一点。如果拿一块磁铁,把它举在一个铁锉上方,铁锉就会飞向磁铁并粘在它上面,但是这并没有违背重力的法则。地心引力仍像之前一样继续对铁锉施加影响。其实这中间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更高级的力量发挥了作用,这种力量的作用与重力一样有规律可循和可量化。在巴哈伊看来,祈祷能够启动更高层面的力量,虽然这些力量还相对不为人类所了解;但是似乎没有理由相信这些力量比物质世界的力量在效力上更无规律可循。

对有些人来说,另外一个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是,祈祷的力量似乎太微弱了,很难产生传说中其能产生的巨大效力。我们也用一个比喻来澄清这个问题。当一个人转动水库的闸门时,他只需用很小的力量,但是能释放和控制水流产生的巨大力量,或者当一个人掌控一艘远洋客轮的方向舵时,他只需用很小的力量就能控制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航向。在巴哈伊看来,回应祈祷的力量是上帝拥有的无穷力量。祈祷者要做的只是使用必要的微小力量来释放神圣恩赐的倾注或者决定其流向,这种力量时刻准备着服务于那些懂得如何利用它的人。

巴哈伊祷文

巴哈欧拉和阿博都-巴哈为巴哈伊信徒启示了用于各种场合和各种目的的诸多祷文。这些圣言所体现的概念之伟大与灵性之深刻必然令每一个有思想的学生为之心悦诚服,但是只有当它们成为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个常规而重要的部分时,它们的重要性才能得到充分显现,它们的积极力量才能得以实现。下面就是一些巴哈伊祷文的例子:


我的主啊!赐祢的美质为我的佳肴,祢的临在为我的甘露,祢的喜悦为我的希望;赞美祢为我的行动,念记祢为我的伴侣;祢统辖的威力为我的救助,祢的圣殿为我的家园。使我的居所成为圣洁的宝座,不再因帘幕所限而与祢隔绝。诚然,祢是全能者、万荣者、至大威力者。——巴哈欧拉


天佑此地,此宅,此处,此城,此心,此山,此避难所,此洞穴,此山谷,此大地,此海洋,此岛屿,此芳草地,凡颂扬上帝之处,凡光耀其圣名之所。——巴哈欧拉


我的上帝啊!赐予我一颗纯净之心。我的寄望啊!恢复我平和的良知。我的至爱者啊!用祢的力量之灵使我在祢的圣道上坚强。我渴求的目标啊!用祢的荣耀之光向我指明祢的正道。我生命的源泉啊!用祢的超凡威力提升我到祢神圣的天国。为我上帝的祢啊!用祢的永生和风使我欣喜。我的圣伴啊!用祢的永恒旋律使我安宁。我的主宰啊!用祢亘古圣容的财富使我除祢之外超脱一切。用祢永不蚀朽之精髓的启示佳音使我欢乐。祢是显者之中最显者、隐者之中最隐者!——巴哈欧拉


祢的圣名是我的灵药,我的上帝啊!怀念祢就是我的良方,亲近祢就是我的希望,对祢的眷爱就是我的陪伴。祢所赐我的恩典,是我今生和来世的灵药与救助。诚然,祢是万恩者,全知,全智者。——巴哈欧拉

我的上帝啊!我的上帝啊!联合祢仆役们的心志。显示祢伟大的旨意给他们。愿他们听从祢的诫命,遵守祢的律法。上帝啊!帮助他们竭力成事,并赐予他们力量来侍奉祢。上帝啊!切莫让他们孤立无援,而以祢的知识之光引导大家的步伐,并以祢的爱鼓舞他们的心灵。诚然,祢是他们的天助者,他们的主宰。——巴哈欧拉

怀有仁心的主啊!祢曾由同一源本的双亲,造生了普世万民。祢素来倡导天下一家的旨意。在祢的圣容尊前,他们都是臣仆,全人类也蒙祢天幕的庇护。兆民均参与祢丰盛的灵宴,而透过祢宏恩之光,无不容颜焕发。

上帝啊!祢善待万人,抚养万人,庇护万人,赋予万人生命。祢赏赐万人以才能与本领,并将他们沉浸在祢恩典的海洋中。

怀有仁心的主啊!望祢联合天下,归并列教,统一万邦,好让人们能同心同德和睦相处有如同宗一国的子民。

上帝啊!高举人类一体的旗帜。

上帝啊!建立至大和平。

上帝啊!联合众心。

怀有仁心的天父啊!以祢仁爱的芬芳来振奋人心,以祢指引的光芒来使眼晴明亮,用祢圣言的旋律来愉悦双耳,并在祢宏恩的堡垒中,庇护我们。

祢是威力强大者,祢是宽容的,又是那谅察人类短处的尊上。——阿博都-巴哈

全能之主啊!我是一个罪人,而祢是宽恕者!我充满缺陷,但祢是怜悯者!我身处谬误之黑暗中,而祢是宽恕之光!
仁慈的上帝啊,宽恕我的罪过,赐予我祢的恩惠,忽视我的错误,为我提供一个避难所,使我沉浸在祢那耐心之泉中,治愈我的所有疾病和病患。
净化我,圣化我。从神圣之洪恩中赐予我一份恩惠,使悲伤与悲痛消失,快乐与喜悦降临,使绝望与失望化为欢乐和信任,使勇气取代恐惧。
诚然,祢是宽恕者,怜悯者,祢是慷慨者,备受仰爱者!——阿博都-巴哈

仁慈的上帝啊!感谢祢唤醒了我,使我的神智清醒。祢惠赐我一双明亮的眼及一对敏锐的耳,引导我至祢的王国,并指引我走向祢的道。祢指示我正途,并让我登上救世的方舟。上帝啊!使我信念不渝,使我坚定稳健并忠心不二。保护我,使我免于重大的考验,并使我在祢圣约与遗嘱的坚固堡垒中得到庇护。祢是全权者!祢是明视者!祢是明听者!
祢是仁慈的上帝啊!赐给我一颗有如明镜般的心,以反射出祢慈爱的光辉。赐我意念,以经由意念,经由灵性的恩泽,将这世界转变成玫瑰花园。
祢是慈悲的怜悯者!祢是最仁慈的上帝!——阿博都-巴哈

祈祷、冥思和斋戒

宗教信仰的核心是将人与上帝联系起来的那种神秘感。这种灵性交融的状态可以通过冥思和祈祷来实现并保持。这是为什么巴哈欧拉如此强调崇拜的重要性。对于信仰者来说,单纯地接受和奉行教义是不够的。他还应该培养灵性感,这一点主要通过祈祷来实现。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和所有其他神圣宗教一样,巴哈伊信仰在性质上是神秘的。其首要目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这一过程需要灵性品质和灵性力量的获得。人的灵魂首先需要获取营养,而祈祷能够最好地提供这种灵性食物。正如巴哈欧拉所述,只有当我们的内在灵性生活得到完善和发生转变后,律法和体制才会变得真正有效。否则宗教将仅仅变成一种组织形式,并失去其活力。

对巴哈伊来说,生命的目的是认识和爱上帝,从而获得灵性成长。和大多数其他宗教一样,祈祷和冥思是灵性发展的主要工具。

巴哈欧拉自己启示了数百篇祷文。它们适用于各种目的,例如医治、灵性成长、面对困难、婚姻、社区生活以及人类本身。

巴哈欧拉还要求其信徒从三篇“义务”祷文中选择一篇每日诵读。其中最短的一篇只有三句话。它是关于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如下:

我的上帝啊!我作证,祢造生我来认识祢并崇拜祢。此时此刻我表白:我是无能的,祢是至能的;我是贫穷的,祢是富有的。上帝唯祢,别无其他者。祢是救苦救难者,自给自足者。

用来描述这三篇祷文的“义务”一词意味着,在巴哈伊看来,人类要对上帝尽某些灵性义务。巴哈欧拉也力促其信徒每日冥思:

“深刻反思,你或许可以窥见隐秘事物之奥秘,并吸入灵性和不朽芳香之甜美气息……”

具体来讲,祂鼓励我们每天入睡前反思我们的行为及其价值。除了此劝诫外,巴哈欧拉没有指定反思的方式,而是让每个人自己选择他/她自己的反思方式。

從根本上來講,人類存在的目的是靈性的:即通過認識和崇拜上帝發展我們的靈性和智力潛能,從而推動一個不斷演進的文明。

生命的目的

巴哈伊信仰如何看待人類存在的目的?人的真正本性是什麼?宗教在我們的靈性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人對上帝的責任是什麼?生命的靈性含義是什麼?

許多人終其一生從未思考過生命本身或者生命對於他們的意義。他們的人生或許很充實。他們也許會結婚、生子、經商,或者成為科學家或音樂家,但是根本不清楚他們為什麼做這些事情。他們的生命缺乏一種能夠賦予每件事情意義的總體目的,並且他們對於他們自己的本性或身份以及他們真正是誰沒有一種清楚的認知。

巴哈歐拉教導我們,只有真正的宗教才能賦予人類存在目的。如果沒有造物主,如果人類僅僅是一種熱動力系統的偶然產物——這恰恰是當今世界上許多人持有的觀念,那么生命就毫無目的。每個人代表的只是一種有意識動物的短暫物質性存在,其唯一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多一些舒適、少一些痛苦地度過他/她短暫的一生。

只有與造物主相聯繫,與造物主為其造物命定的目的相聯繫,人的存在才具備了意義。巴哈歐拉這樣闡述上帝為人命定的目的:

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一直且永遠是:使人類認識其創造者並達到祂尊前。所有聖書和重要的天啟經文都確鑿無疑地證實了這最卓越最崇高的目的。

生命應該被視為一個令人愉悅的靈性發現和成長的永恆進程:在塵世生命的早期階段,人要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和教育,如果這種訓練和教育是有效的,那麼將賦予他/她繼續成長必需的基本智力和靈性工具。當個體進入成年期,在身體上達到成熟後,他/她就要為自身進一步的成長負責,他/她接下來的成長完全取決於其自身做出的努力。通過物質存在上日復一日的掙扎,人們逐漸加深他們對現實背後的靈性的理解,這種理解進而又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與他們自己、他人以及上帝建立聯繫。在肉體死亡後,個體將繼續在靈性世界成長和發展。正如物質世界比我們在母親子宮中生存時的世界要更偉大,靈性世界也要比我們現在生活的物質世界更偉大。

上面的最後兩句話是基於巴哈伊關於靈魂以及死後生命的觀念。根據巴哈伊教義,人的真正本性是其靈性。除了肉體外,每個人擁有一個上帝創造的理性靈魂。靈魂是一種非物質的存在,它的存在不依賴於肉體。確切地說,肉體是靈魂在物質世界的媒介。一個人的靈魂在其肉體受孕的那一刻開始存在,在肉體死後仍繼續存在。個人的靈魂(也被稱為靈)是其人格、自我和意識的基礎或中心。

靈魂和其能力的演進或發展是人類存在的基本目的。這一演進的趨勢是朝向上帝的,其動力來自對上帝的認知和對祂的愛。隨著我們對上帝的認知,我們對祂的愛會加強;而這反過來又使我們能夠更親密地與我們的創造主交流。此外,隨著我們越來越靠近上帝,我們的品格會得到完善,我們的行動會越來越反映出上帝的屬性和品質。

巴哈歐拉教導說,這種反映上帝屬性的潛能是靈魂的根本本質。這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這一說法的真正含義。這些神聖品質不是靈魂需要從外部獲取的,而是潛藏在其內部的,正如一朵花的顏色、芳香和生命力潛藏於其種子內部一樣。它們只需要被開發。用巴哈歐拉的話來說:

祂用自己某個聖名的光輝照射各創造物的內禀本質,使其受惠於祂的某個屬性的榮耀。可是,祂卻將自己所有聖名與屬性之光聚集到人的本質上,使其成為反映祂自身的明鏡。萬物之中,唯獨人類被特選出來,承蒙這至大恩寵,這恆久惠賜。

在巴哈伊聖作中,個體靈魂的逐漸演進或發展並稱為“靈性進步”。靈性進步意味著獲取相應的能力,使自己的行為與上帝的意志保持一致,並在與自我和與他人的互動中體現上帝的屬性和聖靈。巴哈歐拉教導,人類唯一真正和永恆的幸福來自對靈性發展的追求。

巴哈歐拉把一個認識到自己的靈的本性並有意識地努力追求靈性進步的人稱為“尋求真理者”。在下面幾段引文中,巴哈歐拉描述了真正的“尋求真理者”具有的一些特質:

寻求真理者必须时时刻刻信赖上帝,必须抛弃世人,必须超脱一切尘世的羁绊,而谨守于祂——那万主之主。他绝不可欲求超越别人,必须把心中的骄气与虚荣洗净,必须坚守忍让与顺从的美德,避免无谓的空谈而保持恬静。舌头有如一把燃烧的火,过分的言论可成为致命的毒药。物质的火摧毁肉体,但口舌的火却会伤及人的肉体和灵魂。前者的力量仅持续一个短暂时期,而后者的杀伤力却能持续整整一个世纪。

寻求真理者应该视诽谤为严重的过失,并避而远之,因为它扑灭心灵的光辉,扼杀灵魂的生命。他必须知足,摆脱毫无节制的欲望。他必须珍惜超世脱俗者的友情,明白避开自负和庸俗的人有裨益。每天清晨,他必须与上帝谈心,全心全意坚持寻求自己所仰爱者。……他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不应该做空头承诺。……他应宽恕罪人,绝不鄙视其卑下境地,因为无人知晓自己结局如何。时常可见:负罪之人,在临终之际领悟到信仰真谛,畅饮不朽佳酿,继而飞向上天众灵!同样常见:虔诚信徒,在灵魂升天之际却幡然改变,竟堕入地狱之火!

我们启示这些令人信服而有份量的训言,目的是要警戒寻求真理者,必须除上帝以外,把一切都看成短暂无常的和完全虚无的。

这些品质是高超者的属性, 是灵性高尚者的表征。……当一位超脱的旅行者或虔诚的追寻者,满足了这些绝对必要的条件之后,才配称为真正的寻求真理者。

巴哈欧拉解释说,宗教的基本灵性使命就是使人们真正理解他们自己的本性、上帝的意志和上帝为他们命定的目的。上帝通过神圣使者或显圣者启示的灵性教义的作用是引导我们恰当地理解生命的灵性动力。这些原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存在之准则。此外,我们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显圣者的教导而付出的努力本身恰恰有助于发展我们的灵性能力。例如,当一个人在巴哈欧拉教义的启发下做出努力消除自身拥有的偏见和迷信时,其结果就是他/她关于其他人的认知得到增加,对他人的爱得到加深,而这又会进一步帮助他/她更有效地生活。

巴哈欧拉强调说,如果缺少了显圣者和祂们启示的上帝的律法和教义,我们将不能在灵性上取得成长和发展。我们将永远无法理解生命的灵性含义,无论我们付出多大的努力去发现它。这是为什么天启宗教被巴哈伊视为实现真正灵性生活的必要条件。

关于显圣者以及祂们对人类灵性发展的影响,巴哈欧拉这样说:

通过这真理之晨星[即显圣者]的教导,所有人都将获得进步与发展,直到能充分地表现他们内在的真实自我被赋予的潜能。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启示期,上帝的先知以及祂所拣选的圣哲出现于人们中间,表现出来自上帝的力量和只有永恒者才能显现的大能。

因为宗教有其社会性的一面,所以巴哈伊认为,长期地脱离世界和远离社会与他人对于灵性成长来说通常是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帮助的(虽然偶尔短暂地这样做或许是合理和健康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人,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最大的进步。事实上,以服务与合作的仁爱精神与他人交往对灵性成长过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在下面的引文中,巴哈欧拉联系宗教的灵性和社会方面阐述上帝为我们命定的目的:

上帝派遣先知降世有两重目的。一是将人类从无知的黑暗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走向真理解之光明。二是确保人类的和平与安宁,并为它们的建立提供一切必要的手段。

换言之,如果得到恰当的实施,人类的社会发展应该是我们的灵性发展的一种集体表达。巴哈欧拉宣称:“人人生来是为了推动文明不断进步的。全能者为我见证:人绝不可行同禽兽。与人的尊严相称的品德包括对所有人类同胞宽容、仁慈、同情和关爱。”

总而言之,我们在尘世生命的灵性原因是为我们提供一个训练场所;我们的生命是一个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专注于内在灵性和智力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是我们不朽灵魂的能力,所以它们是永恒的,我们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去发展它们。但是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因为灵魂是我们身上唯一永恒存在的部分。凡有利于我们灵性发展的都是可取的,凡有碍于其发展的都是不可取的。

對於巴哈伊來說,天堂和地獄的概念只是靠近和遠離上帝的體現。當我們死後,我們靈魂的狀況決定了我們死後的經歷。天堂和地獄不是確切存在的某個地方,而是靈性狀態。

天堂和地獄:巴哈伊的死後生命觀

與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樣,巴哈伊關於死後生命的概念也與其信仰中關於靈魂之本質和塵世生命之目的的教義密切相關。

巴哈歐拉肯定了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有一個獨立的理性靈魂。祂告訴我們,在此世生命中,靈魂與肉體相互關聯。靈魂為肉體提供了生命力,它是我們的真正自我。

雖然無法被物質世界的儀器探測到,但是靈魂會通過我們用來形容每個人的品格特徵顯現它自己。靈魂是愛和仁慈、信念和勇氣以及其他此類“人性”品質的中心。如果僅僅把人看作一種動物或者一種複雜的有機機器,那麼這些品質將無法得到滿意的解釋。

靈魂不會死亡;它永恆存在。當人的肉體死亡,靈魂就會脫離肉體和周圍的物質世界,開始其在靈性世界中的旅程。巴哈伊認為靈性世界不是物質層面上某個遙遠的地方,而是我們自己宇宙的一個延伸,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世界。

踏上來世生命的旅程能夠帶來極大的喜悅。巴哈歐拉將死亡與出生過程作對比。祂解釋道:“來世與此世之不同,如同此世與嬰兒在母體子宮裡的世界之別。”

子宮世界的比喻從多個方面總結了巴哈伊對塵世存在的觀點。正如子宮為一個人最初的身體發展提供了重要場所,物質世界為個體靈魂的發展提供了母體般的場所。因此,巴哈伊將生命視為某種類型的工作室,在這裡一個人可以發展和完善來世生命需要的那些品質。

“你須知一個真理:倘若人的靈魂走上了上帝之道,毫無疑問,它將歸向那鍾愛者的榮光。”巴哈歐拉寫道,“憑上帝的正義起誓!它將達到無筆能形容無舌能描述的地位。”

說到底,天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一種靠近上帝的狀態;而地獄則是一種遠離上帝的狀態。每種狀態代表著個體在靈性發展上所付出努力的自然結果。靈性進步的關鍵是行走上帝的顯示者為人類規劃的道路。

除此以外,死後生命的確切本質仍是一個謎。“人死後其靈魂的本質是永遠不能形容的,”巴哈歐拉寫道。

在與肉體分開後,靈魂進入一個靈性存在世界,不斷向上帝靠近。它在靈性世界的進步取決於它在塵世生命中按照上帝神聖使者的教義的指引而做出的準備。

生命、死亡和靈魂

根據巴哈伊教義,從根本上來講人的本性是其靈性。雖然人以肉體的形式存在於塵世,但是每個人的基本身份是一個理性靈魂,它不可見並永恆存在。

靈魂賦予肉體生命,使人區別於動物。它的成長和發展只取決於個人通過上帝的神聖使者與上帝建立的聯繫。而這種聯繫的建立則有賴於祈禱、閱讀這些神聖導師啟示的聖典、對上帝的愛、自我道德約束以及對人類的服務。正是這一過程賦予生命意義。

培養生命的靈性方面有多重益處。首先,在個人身上,作為人類幸福和社會進步之基礎的那些內在品質得到不斷的發展。這些品質包括信念、勇氣、愛、仁慈、可信賴和謙卑。隨著這些品質越來越多地顯現,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得以向前發展。

靈性發展的另外一個作用是服從上帝的意旨。不斷靠近上帝能夠幫助個人為其死後生命做準備。靈魂在肉體死後繼續存在,它會經過許多“世界”或存在之境踏上通向上帝的靈性旅程。按照傳統的說法,在這一旅程上的進步被比作“天堂”。如果靈魂得不到發展,人將一直遠離上帝。這種遠離上帝的狀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理解為“地獄”。因此,天堂和地獄不是實際存在的地方,而是對人趨向上帝之光的靈性進步的描述。

實踐與慣例

要成為一名巴哈伊,一個人要接受巴哈歐拉是上帝在這個時代的神聖使者這一事實,並自願遵守祂的律法和教義以及祂為人類的統一而建立的行政體制。人們加入巴哈伊社團時,首先要表達這樣的信念和承諾的意願。

聯繫巴哈伊

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生活著巴哈伊,他們會舉行各種活動,這些活動任何人都可以參加。你可以通過下面的鏈接聯繫你附近的巴哈伊,找到社區活動的相關信息,進一步了解巴哈伊信仰或者成為一名巴哈伊

巴哈歐拉指出,每個巴哈伊都有責任與他人分享信仰,但是禁止勸誘他人入教。因此,不能向任何人施壓使其接受信仰,因為獨立探求真理是每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和責任。

分享巴哈伊教義

巴哈歐拉指出,每個巴哈伊都有責任與他人分享信仰,但是禁止勸誘他人入教。因此,不能強迫任何人接受信仰,因為獨立探求真理是每個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和責任。

要成為一名巴哈伊,一個人要接受巴哈歐拉是上帝在這個時代的神聖使者這一事實,並自願遵守祂的律法和教義以及祂為人類的統一而建立的行政體制。人們加入巴哈伊社團時,首先要表達這樣的信念和承諾的意願。

對下一代的道德和靈性教育

巴哈伊聖作極為重視兒童和青年時期,明確地指示父母和社區要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一個適宜和規範的環境。

青年人被鼓勵建立一種強烈的目的感,賦予他們自我轉變的能力並引導他們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年輕人的靈性能力,他們自我幸福和福祉的基礎,是推動社會轉變的強大力量。

巴哈伊認為,為了培養這些能力,給兒童和青年提供道德、靈性和基於價值觀的培訓是極其必要的。

因此,巴哈伊社團為來自各種背景的兒童和青年舉辦了道德教育課程。這些課程尋求發展參與者的基本品質,例如認知上帝、可信賴、誠實和正義。其目的在於為參與者建立一種強大的道德框架,以協助他們在他們生活的物質、知性和靈性方面達到卓越。

“人就好比富礦,隱含無價珍藏。”巴哈歐拉寫道,“惟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

在這句引文的啟發下,巴哈伊正在努力挖掘這些“珍藏”,即每個人與生俱來之本性中包含的高貴性和美質。面對當今世界無處不在的宣揚物質主義、忽視一個健康和繁榮社會之理想的觀念,他們提供的培訓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

由世界各地的巴哈伊社團組織的這類課程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它們能夠幫助確保我們的孩子在智力、道德和靈性方面更加強大。

汲取啟發和新生的祈禱聚會

啟發、活力、動力、目的和意義,這些都是能讓一個人感到他/她的生活有價值的基本因素。

然而,日復一日,每個人都在巨大壓力下努力發現或感受這些因素,並試圖保持一種積極和充滿希望的態度。

根據巴哈伊聖作,上帝之言能提供啟發,賦予靈魂活力,振奮心靈並喚醒人的目的感。

因此,巴哈伊會在家里或社區中心舉辦祈禱聚會,通過祈禱和一起閱讀巴哈伊聖作和其他聖典獲取聖言的力量,構建一種團結與和諧的氛圍。祈禱是所有宗教傳統的中心元素,這些聚會突出了其普世性。

祈禱讓我們有機會與我們的創造主交談,汲取上帝之言的生命力,思考我們的生命並更深切地感受它。

這些聚會通常很簡單,包含一些不同的元素,以滿足各種宗教背景的參與者的需求。其中常常會有音樂、食物和討論這些元素,但是主要目的還是運用祈禱的力量來推動轉變、締造團結並賦予活力。

對許多人來說,這些聚會使他們能夠暫時逃離日常生活中的嘈雜與煩惱,令他們精神煥發。參與者能夠深入思考精神原則,並從他人的分享中學習如何在日常事務中應用這些原則。

旨在推動個人與社會轉變的合作研習

位於巴哈歐拉啟示之核心的是轉變性力量,既包括個人轉變也包括社會轉變。

個人轉變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既不是禁慾主義,也不完全圍繞個人的自我實現來進行。

在巴哈伊看來,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意味著個人要將其精力專注於人類的改善以及社區乃至社會的需求上。

祈禱和冥思,靈性掙扎,按照靈性律法和教義來生活,這些都是實現生命之目的的基本元素,但是當這樣的努力都致力於服務時,其擁有的轉變性效力將達到最大。

因此,巴哈伊都積極地提升他們的知識、技能和靈性洞察力,以使自己能夠成為有效的人力資源,這對於個人與社會轉變的整合性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這樣的集體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開展。學習小組是世界各地的巴哈伊社團在開展的一種基於本地的合作性自主學習進程。這些課程向所有人開放,無論其持有什麼觀念或信念。

通過了解我們的靈性本質和我們在社會進步中扮演的個體角色,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生命的目的,以及如何提升我們自己的生活和我們身邊的人的生活。

參與者在課程中學習做不同的事情,例如教給兒童道德規範,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協助和鼓勵他人獨立探求靈性真理,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與服務於社會對團結、正義和平等的廣泛需求。

学习小组的参与者常常会感觉生活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方向感,感觉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得到改善,并会重新评估他们能够为社区做出什么贡献。

雖然巴哈伊信仰在飲食上沒有禁忌,但是飲用酒精類飲料或吸食毒品和迷幻藥是明令禁止的。

巴哈伊教義中包含了適用於個人靈性和道德生活以及社會管理和發展的律法和規定。與個人生活相關的律法包括每日祈禱、履行齋戒、兒童教育、不參與黨派政治和必須從事一個行業或職業等等。其他的道德原則包括禁止誹謗、婚外性行為、賭博和非醫用飲酒或使用藥品。此外,巴哈歐拉還制定了相關原則和體制,用來規劃人類社會的運作和世界各族人民的物質福祉。

社區生活

巴哈歐拉要求巴哈伊以友愛和交誼精神與所有宗教的信徒交往。巴哈伊認為他們與其他宗教團體之間沒有任何本質上的衝突,因為他們相信所有宗教都來自同一個神聖源頭——上帝,從根本上來講是一體的。

巴哈伊信仰與其他宗教

所有的神聖啟示來自同一個神聖源頭;因此,基於這些啟示而創立的宗教在本質上是同一個宗教。因為所處時代的需求不同,所以各個宗教在它們教義的程度上,尤其在社會律法和原則上也各有差異。歷史上相繼出現的神聖啟示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靈性力量和律法。負責將這些啟示帶給人類的是上帝的神聖使者,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神聖使者包括亞伯拉罕、克利須那、瑣羅亞斯德、摩西、佛陀、耶穌和穆罕默德;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和巴哈歐拉是離我們最近的兩位。巴哈歐拉的到來代表著這一持續了幾千年的啟示進程的完結,也代表著早期神聖使者預言的、萬眾期盼的各族人民的團結與各國間的和平的實現。

巴哈伊社團的集體生活是由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的磋商制委員會來進行管理的。每個委員會包括九名成員,這些成員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所有選舉採用不提名和不競選機制。這些委員會分別是地方靈理會、國家靈理會委員和世界正義院。此外,一些受任命的顧問會為地方和國家社團及機構的發展提供協助和建議。巴哈伊信仰沒有神職人員。當地巴哈伊社團每19天有一個聚會,即“靈宴會”,其中包括關於社區活動的磋商以及祈禱和聯誼環節。


巴哈伊世界中心

與其它三大世界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樣,歷史事件將巴哈伊信仰與聖地聯繫在一起。巴哈歐拉與阿博都巴哈被流放至此地時相關的房屋和其他場所被巴哈伊社團修繕保存。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巴哈伊前往海法和阿卡朝聖,他們榮幸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友們一起瞻仰這些遺址。每隔五年,經國家層面選舉產生的巴哈伊代表聚首海法,參與新一屆世界正義院成員的選舉活動。世界正義院坐落在卡梅爾山上,它負責管理巴哈伊信仰的國際事務。

正義院的工作人員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構成。他們接受邀請在正義院工作,時間長短不一,工作期間他們生活在海法/阿卡地區。

巴哈伊世界中心:一個全球社團的中心

在去世前,巴哈歐拉指示祂創立的信仰之世界中心將位於以色列北部的海法/阿卡地區。現在這一地區是巴哈伊信仰的靈性和行政中心所在地。

巴哈歐拉和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的安息地都在這一地區。金色穹頂的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陵殿坐落在海法的卡梅爾山坡上,而雄偉的巴哈歐拉陵殿則坐落在海灣對面阿卡城外的巴基地區。兩處陵殿均由壯麗的花園圍繞著,是巴哈伊世界的至聖
之地。

巴哈伊信仰的行政中心也在海法。巴哈伊信仰的國際管理機構——世界正義院——坐落在卡梅爾山上,位於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陵殿上方不遠處一個紀念花園裡一條弧形小路的上面。在這座建築和附近的其他建築中,來自60多個國家的600餘名工作人員管理著巴哈伊世界社團的國際事務。

作為巴哈伊信仰的世界中心所在地,巴哈伊國家委員會幫助並協調各巴哈伊國家委員會之間的溝通和信息交流;國際目標和計劃從這裡發往世界各地;社會和經濟發展項目從這裡進行監導;數據在這裡被收集和儲存;國際基金在這裡被進行管理。這裡還有一座巴哈伊國際檔案館,其中收藏著與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巴哈歐拉和阿博都巴哈的生活相關的遺物、著作和工藝品。

20世紀90年代初,這裡開始了新一輪的修建工作,反映了巴哈伊信仰的迅速擴展。在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陵殿上面和下面要修建一系列的台階,其他幾座新的機構建築預計在20世紀末完工。

每年有成千上萬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來到陵殿中祈禱和冥思,並瞻仰海法/阿卡地區的其他巴哈伊神聖場所。這些朝聖活動將全世界的巴哈伊團聚在一起,提高信仰的社會凝聚力和融合性。
 
行政和權威

信仰的行政體係是巴哈歐拉創立的、基於磋商與合作原則的一種獨特體系。在巴哈歐拉去世後,祂的長子阿博都-巴哈和祂的外重孫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舊譯“守基·阿芬第”)先後接管信仰的領導權。從1963年起,世界正義院開始擔負起在國際層面管理巴哈伊社團的職責。靈理會在地方和國家層面指導巴哈伊活動。經過任命的顧問——洲級顧問團和輔助團成員——在靈理會和社團的發展中提供協助和支持。以下鏈接提供了關於社團組織及其歷史的相關信息。

巴哈伊通過祈禱和冥思,參加祈禱會以及積極服務於他們的社區來崇拜上帝。他們要按照巴哈歐拉的指示,個人每天從三篇必誦禱文中選擇一篇進行誦讀。巴哈伊聖典對禱文的使用有很多指引,也提供了用於各種目的和場合的許多禱文。此外,根據巴哈伊教義,以服務的精神進行工作就是對上帝的崇拜。

巴哈伊社團的所有活動所需要的資金都來自個體信徒的自願捐獻。凡是與巴哈伊社團內部發展有關的活動,都不尋求或接受來自外界的捐贈。有時候像學校和旨在服務於大眾社區的農業項目也會接受來自個人、國家或國際機構的捐贈。

巴哈伊基金

巴哈伊認為有機會向巴哈伊基金捐贈是一種特權,只有那些接受巴哈歐拉的人才擁有這一特權。因此,凡是關乎巴哈伊信仰發展的活動,都不能接受來自任何非巴哈伊身份人士的任何形式的捐贈。

有時會有非巴哈伊因為對社區的某個項目心存感激而想要向巴哈伊靈理會捐款,這時捐贈者會被鼓勵將資金捐給一個公共慈善組織。如果遇到匿名捐款的情況,巴哈伊行政機構會將這筆捐款移交給一個公共慈善組織。

只有在針對那些服務於社會大眾的社會、經濟或教育需求的項目時,巴哈伊機構才可以接受和使用來自非巴哈伊渠道的捐款。這一政策突出了個體成員對社區事務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自願參與是巴哈伊信仰許多項目獲取資金的核心原則。在每一個巴哈伊年的開始,每個地方或國家靈理會都要製定用於在那一年開展項目的預算,這些項目可能關係到傳導目標、購置地產和發展項目、行政支出或者社區服務。然後這些需求會向整個社區宣布。

常常與宗教和慈善組織聯繫在一起的專業“募款”行為在巴哈伊社區是不被允許的。只可以面向整個社區進行呼籲;針對個體的遊說是嚴格禁止的。

所有的捐贈都是自願的,任何企圖進行心理操縱的做法都會遭到譴責。此外,具體的捐贈只有捐贈人或捐贈家庭和受捐機構的財務主管擁有知情權。

巴哈伊信仰的工作主要圍繞三個領域的活動來開展,分別是個人、社區和機構,這三個領域的活動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個人的角色被賦予基本的重要性,因為社區的成功最終取決於個人對巴哈歐拉教義的接受和應用。這一角色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個人與他人分享信仰的行動,二是個人在幫助建立一個團結高效社區上做出的貢獻。

在全球各個角落,巴哈伊信徒和巴哈伊社團在以具有創造性的方式表達巴哈伊教義對他們的啟發。“不要只顧自己,要放眼全世界。”巴哈歐拉寫道。無論是通過藝術、青年行動或者與聯合國的正式互動,全世界的巴哈伊都在尋求推動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之間實現更高程度的理解和對話。這一部分從巴哈伊開展的眾多活動中選擇了一些活動進行著重描述。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組成單元,社會的進步取決於健全運作的家庭。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家庭生活的基礎。巴哈歐拉將婚姻描述為“福祉與拯救之堡壘”,並指出養育孩子是婚姻的基本目的,雖然不是唯一目的。

婚姻和家庭生活

巴哈伊理解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除非這一至為重要的組成單元是健全和統一的,否則社會本身不可能實現健全和統一。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家庭生活的基礎。

巴哈歐拉說,婚姻是“福祉與拯救的堡壘”。巴哈伊聖作進一步提出,夫妻雙方應該努力成為“永久的愛之伴侶和同志,互相結合為一體。”

巴哈伊認為,要想確保一個幸福的婚姻,婚前準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這種準備過程包括雙方必須徵求父母的同意。這並不意味著巴哈伊婚姻是包辦婚姻。每個人還是自己選擇另一半。然而,一旦做出選擇後,父母既有權利也有義務慎重考慮是否同意子女的選擇,從而引導他們的子女做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巴哈伊相信,這一做法有助於維護婚姻的團結,以及大家庭的團結。與之前的上帝使者一樣,巴哈歐拉也要求祂的追隨者要尊敬他們的父母。獲得父母對婚姻的許可這種做法進一步肯定了子女與父母之間紐帶的重要性。這也有助於做父母的在婚姻最初較困難的幾年給予新婚夫婦必要的支持。

簡單的誓詞與儀式

在得到父母同意後,就可以結婚了。巴哈伊婚禮只需要最為簡單的儀式。在由當地巴哈伊行政機構指定的兩位見證人的見證下,兩人誦讀以下誓詞:“誠然,我們將奉行上帝的旨意。”對於巴哈伊來說,按照上帝的意旨生活這句簡單的承諾意味著所有與婚姻有關的承諾,包括承諾去愛、尊重和珍惜;無論富貴貧賤、健康病痛都要關心彼此;彼此分享,相互服務。

除了這些簡單的要求外,巴哈伊可以自由規劃他們自己的婚禮。根據個人喜好、家庭境況和文化傳統,巴哈伊的婚禮儀式規模有大有小,涵蓋各種形式的音樂、舞蹈、服飾、食物和喜筵。

與大多數宗教一樣,婚姻誓詞在巴哈伊信仰中也被看作是神聖的。夫妻雙方需要對彼此絕對忠誠。

然而,由於巴哈伊信仰強調男女平等的原則,再加上它鼓勵將磋商看作解決問題的工具,所以這就意味著在巴哈伊婚姻中夫妻的角色有別於傳統的定位。女性可以自由追求她們感興趣的職業;男性需要分擔家務以及養育孩子的職責。

所謂的“跨種族婚姻”在巴哈伊教義中也是被鼓勵的,因為巴哈伊教義本身強調人類種族的基本一體性。

允許但不鼓勵離婚

如果一樁巴哈伊婚姻失敗,離婚是允許的,但是不被鼓勵這樣做。如果巴哈伊夫妻選擇離婚這條路,他們必須至少用一年時間分開生活並嘗試冰釋前嫌,重歸於好。如果在這一年後依然決定離婚,那麼會被准許,具體還取決於其所在國家民法的規定。這一年被巴哈伊稱為“耐心年”,由當地巴哈伊管理機構即巴哈伊地方靈理會負責監督執行。

巴哈伊婚姻的核心目的除了身體上、智力上和靈性上的伴侶關係外就是孩子。巴哈伊不僅認為養育孩子能夠帶來極大的喜悅與回報,而且將它視為一項神聖的責任。雖然堅定地宣稱女性必須享有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但是巴哈歐拉的教義也明確肯定了女性與男性在身體和情感上的本質差異。因此,巴哈伊認為,母親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尤其是孩子出生後最初的幾年時間,因為個人的基本價值觀和品格在這個階段形成。

因為巴哈伊相信靈魂在受孕那一刻開始存在,所以父母要孩子尚未出生時就為他/她的福祉祈禱。普遍意義上的教育,尤其是巴哈伊教育在巴哈伊家庭中有著至高的重要性。父母從孩子很小時就要鼓勵他們養成祈禱和反思的習慣,並鼓勵他們獲取知識,既包括智力方面的知識,也包括靈性方面的知識。

個體、家庭和社會

在聖作的啟發下,巴哈伊正在系統地採取一系列步驟以豐富個人的靈性生活,加強巴哈伊家庭生活,並發展富有活力的、和諧統一的社區。通過下面的鏈接可以了解到巴哈伊關於婚姻和家庭、社區生活、兒童與青年以及個體責任的觀點。

巴哈伊信仰的完整性受到巴哈歐拉建立的《聖約》的保護。巴哈歐拉製定《聖約》是為了保護巴哈伊信徒的團結,避免在祂離世後信仰出現分裂。《聖約》要求所有巴哈伊在巴哈歐拉離世後轉向祂的長子、巴哈歐拉教義命定的詮釋者阿博都-巴哈尋求指引,在阿博都-巴哈離世後轉向信仰的聖護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舊譯“守基·阿芬第”)尋求指引,直到他在1957年離世,其後由選舉產生的國際委員會世界正義院領導巴哈伊社團。不遵守或者停止遵守《聖約》的這些規定的教友,將沒有權利再稱自己是巴哈伊。儘管在歷史上有一些人企圖爭奪信仰的權威,但是巴哈伊社團依然是一個完整和有機統一的整體,沒有任何分支或派別。

巴哈歐拉要求未來在每一個有巴哈伊居住的地方都要修建美麗的聖殿,每座聖殿周圍修建用於社會服務的機構。到今天為止,已經建造了七座,至少在每個大洲上有一座。雖然它們的建築風格各異,但是它們擁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例如每座建築都有九個入口,分別分佈在九個側面(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9是最大的個位數,象徵著完滿或團結),所有的建築都坐落在宏偉的花園中。這些聖殿是個人祈禱和冥思的場所,也是集體崇拜的場所,人們可以在這裡誦讀和吟唱神聖經典。

巴哈伊靈曦堂


作為用於祈禱和冥思的聚會場所,巴哈伊靈曦堂是最接近於其他宗教的教堂、廟宇或者寺院的建築物。然而它們還有更大的意義。

根據巴哈歐拉的展望,地方靈曦堂未來將成為社區靈性生活的中心,以及社區人道主義事務的所在地。

到目前為止,已經修建的靈曦堂有七座,每個大洲一座,象徵著巴哈伊信仰的全球發展。在信仰發展的現階段,巴哈伊主要精力集中在創建和發展社區生活的社會和靈性體制,而不是在每個社區建造崇拜場所。然而這些已有的靈曦堂如同燈塔一樣,向世界展現一種宗教崇拜和生活的新模式。

每座靈曦堂有其獨特的設計,但是它們都遵守擁有統一主題的一系列建築要求。所有的巴哈伊靈曦堂必須有九個側面和一個中心圓頂。

第一座靈曦堂修建在位於中亞的俄羅斯城市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靈曦堂在1908年前後建成,它服務於那個地區的巴哈伊社團,直到1938年被蘇聯政府佔用。其建築在被地震損壞後於1962年被拆毀。

阿什哈巴德靈曦堂在很多意義上都是領先於其時代的。除了作為那個地區不斷擴大的巴哈伊社團的靈性中心外,它也將社團的人道主義思想變為現實。它周圍有一些附屬的建築,包括一所醫院,一所學校和一個供旅行者歇腳的旅館。

西方的第一座靈曦堂在1953年完工,它位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威爾米特地區,芝加哥以北密歇根湖岸。其精緻的圓頂和特別的裝飾結合了東方和西方建築風格的特點,從建成以來,它已經吸引了數百萬的訪客。其他的巴哈伊靈曦堂隨後分別建在烏干達的坎帕拉、澳大利亞悉尼附近、德國法蘭克福市郊外、巴拿馬巴拿馬市,以及西薩摩亞的阿皮亞。

最新的一座靈曦堂於1986年在印度新德里建成。從那時起,這座建築已經贏得眾多建築獎項,並得到數百篇報紙和雜誌文章的專題報導。其設計受到蓮花的啟發,包含27片豎立的大理石“花瓣”,每三瓣為一組,共構成9個側面。9道門通向中心大廳,可以容納多達2500個人。它佔地26英畝,高度稍高於40米,其表面光輝燦爛,有時看起來似乎懸浮在印度首都郊外的地面上空。在短短幾年間,新德里靈曦堂就成為世界上著名景點之一,每年能夠吸引超過250萬的訪客。在印度教的聖日,有多達10萬人會來到這裡。這也可以看出巴哈伊靈曦堂有多麼受到印度人民的崇敬,無論其來自什麼宗教背景。

確實,所有的靈曦堂都對任何宗教的信徒開放。在靈曦堂中沒有佈道、儀式或神職人員。

目前為止,在全世界已經有120多塊地皮計劃用來修建未來的靈曦堂。在未來,每個當地的巴哈伊社團都將擁有其自己的靈曦堂。就像阿什哈巴德的第一座靈曦堂一樣,每座靈曦堂都將成為社區生活的中心,也將成為社會、科學、教育和人道主義服務的中心。

巴哈伊靈曦堂


巴哈伊靈曦堂向所有人開放。雖然它們的建築風格迥異,但是它們都擁有九個側面和中心圓頂,這同時象徵著人類種族的多樣性和基本一體性。祈禱性活動非常簡單,包括祈禱、冥思和誦讀選自巴哈伊信仰和其他世界宗教的神聖經典的聖言。音樂由無伴奏的合唱團提供。

根據巴哈歐拉的構想,靈曦堂旨在成為各種致力於科學、人道主義、教育和行政服務的附屬機構的靈性中心。

神聖場所和靈曦堂


巴哈歐拉、巴布(The Bab,舊譯“巴孛”)和阿博都-巴哈的安葬場所,或者說陵寢,以及其他與祂們的生活相關的遺址都被尊為神聖場所。祂們的陵寢坐落在位於北以色列的海法/阿卡地區的巴哈伊世界中心,每年有成千上萬名巴哈伊到此朝聖。巴哈歐拉將巴哈伊靈曦堂規劃為用於祈禱和冥思的靈性聚會場所,在其周圍修建各種社會、人道主義、教育和科學機構。這一構想體現了巴哈伊教義中表達對上帝之崇拜的普遍意義。到目前為止,已經修建的靈曦堂有七座,每個大洲一座。

社會行動

在當今世界上困擾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的不斷加劇的動盪中,巴哈伊看到兩個進程的同時運作:即一種不再能滿足當今社會需求的舊秩序的滅亡,和一種以全球合作之趨勢為代表的新秩序的誕生。隨著科學、技術和藝術領域的迅速發展和不斷湧現的新知識使得世界成為一個大社區,全球合作的趨勢也在愈演愈烈。顯然,一種新的生命力正在世界範圍內湧動,但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還沒有意識到其本質,而巴哈歐拉的啟示闡述的正是這一本質。所以目前這種認知上的缺乏造成我們這一時代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做一名巴哈伊意味著一個人的一生都將致力於個人與社會的轉變。巴哈歐拉解釋說,轉變是宗教的真正目的,祂描述個人進程與社會進程兩者在本質上相互影響並相輔相成。所以,巴哈伊致力於建設個人能力,以及通過基於社區的行動學習如何更有效地促進轉變和改善社會。以此來看,在教育、農業和醫療衛生改善領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進程中,首要問題就是賦能予個體和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巴哈歐拉為我們描繪的人類團結之藍圖是這些行動背後的最大動力,其基本目標包括:消除種族偏見和其他形式的偏見;宣揚兩性平等;建立統一的人權標準;確保所有人接受教育;認識到宗教與科學的和諧共處;選擇一種國際輔助語言;以及建立一個世界政府。通過創建相關非政府組織,以及與相關非政府組織合作,其中就包括巴哈伊國際社團作為一個活躍的非政府組織參與聯合國事務,巴哈伊與他人共同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

一種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框架

巴哈伊發展項目是一項全球性事業。在這項事業中全球的巴哈伊都在當地開展活動,學習將巴哈歐拉的教義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行動。

他們強調草根行動和有機成長,這與傳統的對發展的思考形成對比。在傳統的發展觀念中,對經濟和物質方面的關注常常會湮沒人類需求的複雜性和他們自己創造積極轉變的能力。

巴哈伊社團開展的活動涉及各種規模,從國家掃盲項目到鄉村植物園。所有這些活動都力圖形成一種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整合型模式,除了關注當下需求外,還努力創建社區範圍的學習與能力建設。

越來越多受巴哈伊思想啟發的發展組織結合行動-學習、關注適當的技術以及環境保護的原則;,努力發展完善的巴哈伊和非巴哈伊機構網絡,並推行一種經整合的全球思維的模式來理解問題和問題的根源。

除了培訓個人和增進社區生活外,發展還必須關注加強組織結構和進程,以創建能夠將個體天賦和精力導向服務人類的機構。

最終的目標是建設一個能夠為所有人提供真正的靈性和物質繁榮的全球社會。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巴哈伊在世界範圍內開展的發展項目,請聯繫我們。

社會和經濟發展

巴哈歐拉宣稱:“人人生來是為了推動文明不斷進步的。”巴哈伊關於未來之願景的核心是創建一個和平的、能夠推動個人和集體福祉的全球社會。對於一個關注道德和靈性轉變的社團而言,社會和經濟發展是巴哈伊致力於實現這一願景的一種表現方式。

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全球巴哈伊社團超越了在現今社會盛行的分割觀念,例如“南方”和“北方”,“發達”和“欠發達”。在世界各地巴哈伊開展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行動中,他們都在努力將巴哈歐拉的教義應用於建設一個新文明的進程中,無論他們所在國家的物質繁榮程度有多高或有多低。每個人都有潛能為這一進程做出貢獻。

因此,巴哈伊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領域開展的行動通常表現為由一小群人在他們生活的城鎮或鄉村自發開展某項草根行動。隨著這些草根行動的成長,其中一些就發展成擁有穩定行政結構的項目。但是很少有項目能比得上那些由政府機構和大型多方組織推動和資助的複雜發展項目。

巴哈伊發展模式的獨特之處在於巴哈伊社團採用的原則和進程,而不是項目的數量或規模。確切地說,社會和經濟發展活動就是在行動中對信仰的一種體現。因此,巴哈伊發展行動旨在讓社區的每個成員而不僅僅是巴哈伊參與進來並從中獲益。

對於所有巴哈伊發展行動來說,首要的是認識到在日常生活的實際方面和靈性方面之間存在一種深刻且不可分割的聯繫。從根本上來講,只有人類靈性的喚醒才能真正營造一種對社會轉變的渴望,並賦予人們信心來實現它。雖然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在發展行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利用人類動機之靈性根源為確保真正的社會進步提供了基本動力。

巴哈伊認為,個人發展和社區發展既需要靈性意識之“光”,也需要物質資源之“燈”。他們不把物質進步本身看作目的,而將其視為實現道德、靈性和社會進步的工具。真正的社會轉變只靠獲得技術絕不能實現,更重要的是發展那些能夠培植創造性與合作性人類關係的品質和態度。

在世界各地的鄉村和城市,巴哈伊在努力構建精神與物質真正結合的生活模式。基於這種對發展的理解而出現的新型社區將呈現這樣的特點:諸如正義、可靠和慷慨這樣的靈性品質的應用將加強社區的物質福祉,而物質資源和進步將使得新的靈性發展成為可能,從而推動社會內部和不同社會之間的和諧與團結。“世界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各族人民的安康以及所有地球居民的和平,”巴哈歐拉解釋說,“是來自上帝的原則和誡命。”

發展領域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知識的創造和傳播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巴哈伊經驗證明了這一認識。因此,巴哈伊社會和經濟發展專注於提升個人、社區和機構的能力,使他們能採取具體的行動來推動他們自身的精神和物質發展。這種能力建設的過程涉及一項全球學習事業。來自幾乎每種文化和種族背景的巴哈伊都在努力將科學方法和他們在巴哈伊教義中識別的道德和精神原則應用於他們的當地情形。這是一個行動、評估和調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社區逐漸提高他們定義、分析和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的能力。

從一開始,巴哈伊在發展領域的行動就很注重在草根層面的集體決策和集體行動。一個社區的全體成員參與磋商對於每個巴哈伊發展項目的成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磋商型方法的使用常常能為社區問題帶來具有新意的解決辦法,使社區資源的分配更為公平,並能夠鼓舞那些在歷史上不參與決策的社區成員,例如婦女和少數群體。經驗表明,磋商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社區能夠延續和調整髮展行動,從而實現自給自足和一種更高品質的生活。新的參與和互動模式對人們的吸引在某些方面要比發展項目本身的具體實際目標更重要。

因此,從巴哈伊角度來看,構建集體生活的社會、經濟和道德結構所需要的能力必須應用智力和靈魂的資源來獲取。通過將靈性原則與社區發展活動充分整合,新的想法、價值標準和實際措施會出現,從而促進自我依靠並維護人類尊嚴。這樣,依賴的模式就得以避免,不平等的狀況也會逐漸被消除。

巴哈歐拉形容人是“富含無價珍寶的富礦”,並指出生命和社會的目的就是建立富有創造性的進程,來釋放那些人類潛在的“珍寶”。當個人開始培養他們的內在潛能,他們周圍的社區將會發生轉變,“一個不斷演進的文明”也就獲得動力。因此,巴哈伊社團希望他們目前在發展領域做出的微薄努力將能推動一種能力建設的模式,最終實現普遍的道德和物質進步。

推動個人和社會轉變的合作式學習

位於巴哈歐拉啟示之核心的是轉變性力量,既包括個人轉變也包括社會轉變。

個人轉變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既不是禁慾主義,也不完全圍繞個人的自我實現來進行。

在巴哈伊看來,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意味著個人要將其精力專注於人類的改善以及社區乃至社會的需求上。

祈禱和冥思,靈性掙扎,按照靈性律法和教義來生活,這些都是實現生命之目的的基本元素,但是當這樣的努力都致力於服務時,其擁有的轉變性效力將達到最大。

因此,巴哈伊都積極地提升他們的知識、技能和靈性洞察力,以使自己能夠成為有效的人力資源,這對於個人與社會轉變的整合性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這樣的集體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開展。學習小組是世界各地的巴哈伊社團在開展的一種基於本地的合作性自主學習進程。這些課程向所有人開放,無論其持有什麼觀念或信念。

通過了解我們的靈性本質和我們在社會進步中扮演的個體角色,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生命的目的,以及如何提升我們自己的生活和我們身邊的人的生活。

參與者在課程中學習做不同的事情,例如教給兒童道德規範,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協助和鼓勵他人獨立探求靈性真理,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與服務於社會對團結、正義和平等的廣泛需求。

學習小組的參與者常常會感覺生活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方向感,感覺他們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得到改善,並會重新評估他們能夠為社區做出什麼貢獻。

汲取啟發和新生的祈禱聚會

啟發、活力、動力、目的和意義,這些都是能讓一個人感到他/她的生活有價值的基本因素。

然而,日復一日,每個人都在巨大壓力下努力發現或感受這些因素,並試圖保持一種積極和充滿希望的態度。

根據巴哈伊聖作,上帝之言能提供啟發,賦予靈魂活力,振奮心靈並喚醒人的目的感。

因此,巴哈伊會在家里或社區中心舉辦祈禱聚會,通過祈禱和一起閱讀巴哈伊聖作和其他聖典獲取聖言的力量,構建一種團結與和諧的氛圍。祈禱是所有宗教傳統的中心元素,這些聚會突出了其普世性。

祈禱讓我們有機會與我們的創造主交談,汲取上帝之言的生命力,思考我們的生命並更深切地感受它。

這些聚會通常很簡單,包含一些不同的元素,以滿足各種宗教背景的參與者的需求。其中常常會有音樂、食物和討論這些元素,但是主要目的還是運用祈禱的力量來推動轉變、締造團結並賦予活力。

對許多人來說,這些聚會使他們能夠暫時逃離日常生活中的嘈雜與煩惱,令他們精神煥發。參與者能夠深入思考精神原則,並從他人的分享中學習如何在日常事務中應用這些原則。

對下一代的道德和靈性教育

巴哈伊聖作極為重視兒童和青年時期,明確地指示父母和社區要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一個適宜和規範的環境。

青年人被鼓勵建立一種強烈的目的感,賦予他們自我轉變的能力並引導他們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年輕人的靈性能力,他們自我幸福和福祉的基礎,是推動社會轉變的強大力量。

巴哈伊認為,為了培養這些能力,給兒童和青年提供道德、靈性和基於價值觀的培訓是極其必要的。

因此,巴哈伊社團為來自各種背景的兒童和青年舉辦了道德教育課程。這些課程尋求發展參與者的基本品質,例如認知上帝、可信賴、誠實和正義。其目的在於為參與者建立一種強大的道德框架,以協助他們在他們生活的物質、智力和靈性方面達到卓越。

“人就好比富礦,隱含無價珍藏。”巴哈歐拉寫道,“惟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

在這句引文的啟發下,巴哈伊正在努力挖掘這些“珍藏”,即每個人與生俱來之本性中包含的高貴性和美質。面對當今世界無處不在的宣揚物質主義、忽視一個健康和繁榮社會之理想的觀念,他們提供的培訓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

由世界各地的巴哈伊社團組織的這類課程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它們能夠幫助確保我們的孩子在智力、道德和靈性方面更加強大。

巴哈伊對未來的願景源自人類生來是為了“推動一個不斷演進的文明”這一基本理解。各個時代上帝使者的到來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演進。巴哈歐拉宣稱,人類各種族實現團結一體的時代已經到來,人類將汲取祂的天啟的力量來建立一個基於正義與和平的世界文明。

人類未來的新願景

全球巴哈伊社團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其成員看待未來的那種充滿希望而又務實的方式。全世界的巴哈伊都致力於創建一個基於正義、和平、繁榮與持續進步之原則的新世界文明。這一願景不僅反映了人類長久以來對和平與集體安康的渴望,也體現了人類已經達到新的成熟階段這一理解。人類有能力創建基於合作、信任和真誠關心他人的社會,這一認識位於巴哈伊信仰和行動的中心。事實上,巴哈伊相信人類即將實現其演進過程中的一次跳躍,走向一個新的未來,其中“世界和平不僅是可能的,更是不可避免的。”

巴哈伊相信,現在的巴哈伊社團所表現出的一些其他特徵將在我們星球未來人類身上呈現出來。

首先是團結。在當今世界,人們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不團結時危險和痛苦的終極根源,因此,團結也就成為人類未來的主要動力。隨著國家的、宗教的和種族的衝突讓世界人民變得四分五裂,構建和解與理解之紐帶的需求顯得更為緊迫。巴哈歐拉斷言:“團結之光如此強大,它能照亮整個地球。”

僅次於團結的一個特徵是巴哈歐拉所創建的這一社團的普世性。沒有人被遺忘;沒有人是次要的。巴哈伊社團的成員來自全世界2100個種族、民族和部落,它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多元的一個群體。其存在本身就向普遍持有的關於人性的理論以及構建和平的生活模式之前景提出挑戰。

第三個特徵是發展一個全球文明必需的新價值體系。這樣一種道德觀——人類種族的每位成員都是整體的一個信託——的形成離不開與人類發展下一階段的挑戰相關的內在道德定向。這不僅來自立法和教育,而且來自神聖源頭。在世界各地巴哈伊社區對巴哈歐拉教義的回應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樣一種道德行為上的轉變是完全可能的。

一個演進的世界文明的第四個特徵是一種推動集體思考和決策的機制。目前唯獨在巴哈伊社團中才存在這樣一種決策模式,它既容許所有人參與決策,又採取合作方式,既避免了對抗式的基調和派別鬥爭,又能在精神和方法上達到民主。這種管理機制能夠在鄉村、地區、國家和全球層面運作。

第五個特徵是關注人類所面臨問題的意願。在這個方面,巴哈伊社團可以分享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領域的經驗。目前巴哈伊在全世界開展了超過1500個草根項目,分別涉及醫療衛生、農業、教育和環境保護領域。這些行動的重心都不是輸送服務,而是發展人們自身的內在潛能。這些行動都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即人類的每種文化和每個群體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遺產,它們都必須被給予機會在一個全球社會中發揮作用。

這種意願的力量也使得巴哈伊社團的成員能夠經受住一次又一次的迫害和痛苦,尤其是在巴哈伊信仰的發源地伊朗。自從1979年以來已經有200多名信徒在伊朗因為他們的信仰被殺害。這種力量也反映在巴哈伊信仰在全球範圍的系統成長和鞏固。數以萬計的普通人因為他們對巴哈歐拉的愛自願為實現這一目標接受各種犧牲。現在,擁有五百多萬成員的巴哈伊社團已經成為世界上分佈第二廣的宗教。

最後,巴哈伊社團成員利用理性和信仰的資源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未來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模型。巴哈歐拉說,上帝給予人類最偉大的惠賜是理性,這一特性隨著巴哈伊行政機構的成熟而不斷得以發展。惟有當人類種族的科學和宗教才幹都得到充分利用時,當今社會面臨的動盪和混亂才能解決。

一個未來全球文明的藍圖已經存在,雖然還只是初具雛形。在巴哈伊社團,人們將所有這些特性都看作是巴哈歐拉在這個時代對人類的引導,它屬於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巴哈伊。這一信念造就了他們充滿鼓舞和希望的未來之願景。

一種全球願景

巴哈歐拉的聖作為我們勾畫了一種充滿希望而又務實的未來願景。巴哈伊的團結和平的世界之願景反映了一種理解,即人類正在走向成熟,能夠構建一個基於正義、信任、合作和仁慈的全球社會。巴哈伊國際社團編寫的一些聲明,例如《世界和平的承諾》、《誰在書寫我們的未來》、《人類的繁榮》和《所有國家的轉折點》,為全人類走向無比燦爛之未來的道路提供了一些視角。

巴哈伊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公民責任,他們完全服從所在國家的法律,擁護政府的權威。無論生活在哪個國家,巴哈伊都不得加入任何政治黨派或派系。在參與政府選舉時,他們要避免黨派偏見。巴哈伊可以擔任政府行政職員,但不能接受政治任命或競選職位。這樣的服務體現了巴哈伊社團內部的做法。在巴哈伊社團,行政委員會的選舉完全不涉及提名或競選活動。

巴哈伊參與政治

巴哈歐拉要求巴哈伊信徒完全戒除衝突和鬥爭,而這兩者恰恰是當今政治黨派運動的固有特徵。因此,無論他們生活在哪個國家,巴哈伊都不得加入任何政治黨派。

初看下,一個人可能會覺得巴哈伊社團的成員肯定會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以推動其普世理想的實現。事實上恰恰相反。但是巴哈伊被鼓勵去為社會福祉獻力,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履行他們的公民責任。

因此,巴哈伊可以在大選中自由為任何候選人投票,前提是他們真正感到這位候選人將為他們所在社會做出最有價值的貢獻。

巴哈伊也可以接受非政治性的政府任命。但是他們不可以自稱是某個政治黨派或派系運動的成員,或者參與該黨派和派系的競選。

這些原則都源於巴哈伊持有的一個基本信念,即當今世界各民族和國家面臨的基本挑戰是實現人類的統一。巴哈歐拉教導,要實現真正的社會進步,人類文明必須達到這一新的發展程度:“唯有且直到牢固地建立團結,人類才有望享得福祉、和平與安全。”

巴哈伊教義指出,具有黨派性和分裂性的政治行動無法解決普遍性的問題。現有的政治工具——無論是國家的、種族的、文化的或意識形態的——都具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巴哈伊不參與政治的原則並不意味著巴哈伊不可以擔任只與社會和道德事務相關的公共職務。事實上,很多年來巴哈伊一直積極參與有關種族平等和消除歧視等社會問題的行動。

巴哈伊不參與政治的原則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與巴哈伊要忠誠於當權政府的教義有著密切聯繫。

巴哈歐拉要求巴哈伊在任何時候都服從於當權政府,絕不可參與任何顛覆政府的企圖。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發生改變,巴哈伊社團必須以同樣的忠誠精神效忠於新政府,同時完全遵循不參與政治的原則。

巴哈伊聖作明確表示,從靈性角度來看,女性和男性沒有任何差異,並且無論從道德、生理或社會角度來看,基於性別的歧視都沒有任何依據。因此,巴哈伊信仰倡導和宣揚兩性之間在權利和機會上的基本平等。

鳥之雙翼:男女平等

美國巴哈伊國家靈理委員的一份聲明

解放女性和實現兩性間的充分平等是人類進步和社會轉變的必要條件。不平等不僅阻礙女性的發展而且扼制人類文明本身的進步。世界人口的半數一直受到不平等對待,這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侮辱。它會助長男性和女性的不良態度和習慣,而這些會由家庭延伸到工作場所和政治生活之中,並最終會影響到國際關係。在道德、生理和傳統上都找不到任何根據來證明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只有婦女充分與平等地參與人類各方面的努力,我們的國家才能夠營造出有利於建立社會正義和推動世界和平的道德與心理環境。

對女性的壓迫是一個明顯而可悲的歷史事實。因為歷史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活動領域極其有限,不享有受教育機會和基本人權,常常受到暴力和非人的對待,所以她們的真正潛能無從實現。在流行文化、文學和藝術、法律甚至宗教典籍中反映的女性長久以來從屬模式繼續充斥於生活各個領域。儘管在美國女性的政治和公民權利已經得到發展,並且兩性平等原則在理論上已得到普遍接受,但是真正的平等還未能實現。

性別偏見的破壞力侵蝕著我們國家生活的基石。脆弱的女性利益背後是那些一成不變的、一代一代盲目傳承下來的假設。前面的路還很長。要實現充分的平等,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生命的目的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彼此。這種思考產生的理解將推動我們重新塑造我們的生活,進而重建我們的社會。

在美國,自從女權運動以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較以往任何時候更為緊迫。我們正要步入一個新的世紀和新的千年。新時代的挑戰已經影響到我們的家庭、生活方式、國家和世界。在人類演進的過程中,嬰儿期和童年期已經過去。我們正在經歷充滿動蕩的青春期,緩慢而痛苦地走向成熟期。當人類進步成熟期後,偏見和壓迫將不復存在,團結將被牢牢建立。統一各族和各國人民所需的條件恰恰就是實現兩性平等和改善男女關係需要的條件。克服歷史性的不平等需要每個男性、女性、青年和兒童的參與。

一個多世紀前,在宣告上帝賦予這一時代的目的時,巴哈伊信仰創立者巴哈歐拉在宗教歷史上首次宣揚了男女平等的原則,祂說:“在上帝眼裡,男女從來且永遠平等。”巴哈歐拉說,為女性和男性建立平等的權利和權益是實現更大團結的先決條件,全人類的福祉與安全都有賴於此。巴哈伊聖作明確提出:“當全人類都享有同樣的受教育機會,當男女平等得以實現,戰爭之基礎將被徹底摧毀。”

巴哈伊兩性平等的願景建立在人類一體這一中心原則的基礎上。人類一體的原則要求我們“要將全人類視為一個整體,每個個體都是該物質整體的一員,”並要求我們培養一種不可動搖的意識,即“只要整體中的任何成員遭受苦痛,其他成員必定難逃同樣的惡果。”

巴哈歐拉教導,上帝創造人的神聖目的是在各族人民之間建立團結:

你們應當知道:我用同樣的泥土塑造了你們,以免有人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一點要時刻牢記!我用同樣的物質創造了眾生,你們就當如同一個身軀,用同一雙腳邁步,用同一張嘴進食,在同一片土地上居住。這樣,出自你們的內在本質,透過你們的言行舉止,發揚超然的精神,高舉團結的旗幟。

女性充分且平等地參與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對於社會和經濟發展、消除戰爭以及一個統一世界的最終建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巴哈伊聖典中,兩性平等是上帝為人類發展和繁榮所作規劃的基石:

人類世界擁有雙翼:男性和女性。只要這兩翼不是同等強大,這隻鳥將無法飛翔。只有當女性達到和男性同樣的程度,享有同樣的活動舞台,人類才能實現非凡成就;人類才能飛至真成就之高度。當這兩翼同等強大,並享有同等權益時,人類才能實現非同尋常的崇高目標。

巴哈伊聖作指出,宣揚平等並非否認女性和男性之間存在功能上的不同,而是肯定了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中角色的互補。巴哈歐拉提出獲取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祂要求為女性和男性提供同樣的教育,但同時指出,如果資源有限,那麼婦女和女孩應該首先得到教育。之所以女孩的教育尤為重要,是因為雖然父母都對養育兒童負有責任,但是受過教育的母親能夠最有效地將知識的益處帶給全社會。

對母親職責的尊重和保護常常被誤用於證明女性在社會和經濟方面處於劣勢的合理性。正是這種歧視性和不公正的結果必須改變。母親的地位和撫養兒童的重要性確實代表著極大的榮耀和崇高性。關於母親的高貴地位,巴哈伊聖作中寫道:“慈愛的母親們啊!你們要知道,在上帝看來,崇拜祂的最好方式是教育孩子,培養他們具有人類的一切美德…… ”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確保女性在生活各個領域的充分和平等參與,同時鞏固母親的重要作用。

通過主張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樣的“地位和等級”並“平等地接受上帝的力量和惠賜”,巴哈伊教義提供了一種基於夥伴概念的平等模式。只有當女性充分參與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並享有重要決策權時,人類才可以開始其集體發展的下一階段。

巴哈伊聖典明確提出,女性將成為建立世界和平與國際仲裁的最大因素。“人們將理解,當女性充分和平等地參與到世界事務中,當她們充滿信心和實力地登上法律和政治舞台時,戰爭將停止;因為女性將成為戰爭的障礙。”

消除對女性的歧視是一項靈性和道德要務,最終必須重塑現有的司法、經濟和社會體制。讓越來越多的女性擔任顯要和權威職務是構建公正社會秩序進程中必要的一步,但還不足夠。如果個人的態度和價值標準以及社會體制背後的理念不發生根本改變的話,充分的男女平等就無法實現。要構建一個基於夥伴關係的社區和一個以合作與磋商取代鬥爭和武力的社區,人心必須轉變。

過去的世界一直是被強力所支配的。男人憑其身心兩方面的更強有力和更富侵略性的品質統治著女人。但是這種平衡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力量越來越失去其重要性,女性所長的心理警覺和直覺以及愛心和樂於服務的精神品質正逐漸佔據上風。因此,新時代將少一些陽剛,而更多地滲透女性的理想……新時代將是男女文明特質更加均衡的時代。

男性在促進女性平等問題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男性的優越感會挫敗女性的雄心,阻礙一種平等環境的營造。男女不平等的破壞性力量妨礙男性走向成熟,使他們不能發展必要的品質來面對新千年帶來的挑戰。“只要婦女們受束縛而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其能力,”巴哈伊聖作提出,“那麼男人就無法取得有可能屬於他們的偉大成就。”男性必須仔細慎重地檢視深深紮根於文化習慣中的態度、感受和行為,因為它們限制了女性的平等參與並扼制了男性的成長。男性為促進平等承擔責任的意願將創造一種進步的最佳環境:“一旦男人承認了婦女的平等地位,她們就不必為她們的權利而鬥爭了!”

兩性之間存在已久且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狀況必須被消除。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運用“真誠的愛,極度的耐心,真正的謙卑,完美的機智,良好的主動性,成熟的智慧和慎重、持續及虔誠的努力。”巴哈歐拉承諾,男性歡迎女性進入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的時代終將到來。現在是果斷朝著這一目標努力的時刻。

關於女性的巴哈伊聖作選集

選自巴哈歐拉的著作

所有人應該知道,並沐浴確信之陽光輝的照耀:在上帝眼中,女性和男性從來且永遠平等。上帝聖光之始源將同樣的光輝傾灑於萬物。誠然,上帝為男人創造了女人,為女人創造了男人。上帝面前最受鍾愛的是那些最堅定、愛上帝超越於他人的人,祂擁有無上榮耀……

上帝之友必須佩戴正義、平等、友善和愛之裝飾。因為他們不會允許自己成為殘暴和犯罪的對象,同樣他們也不應該允許上帝之女僕接受這樣的暴行。誠然,祂言說真理,頒布適合於其男僕和女僕的誡命。祂是此世和彼世一切事物的保護者。
 
祂是消除苦難者,建立和諧者,祂高高在上,無與倫比。祂是消除紛爭者,締造團結者,祂無比榮耀。讚美歸於上帝,至高之筆已經移除祂的男僕和女僕之間的差異,並藉由祂那至高恩惠和包容一切的仁慈,為其所有僕役命定了同樣的地位和身份。祂用言詞之劍擊碎了虛幻假想之背,並以祂那至偉力量廢除了無聊幻想之危險。
 
在這個偉大時代,神聖恩惠之手已經消除所有差異。上帝之男僕和祂的女僕擁有同等地位。達到上帝命定之高度的僕人有福了,按照上帝之意志行事的女僕也同樣有福了。
 
這種恩惠是偉大的,這一地位是崇高的。祂的恩惠和恩賜無時不在,一直顯現。誰能夠為祂持續的惠賜和不斷的恩惠表達足夠的感激呢?
 
以我的生命為鑑!對上帝虔誠的女僕的名字已經被至高之筆記錄在永恆之書中。她們在上帝眼中比男人更卓越。有多少戰場上的英雄和騎士被祂拒之門外,無緣認知祂,但是你已經獲得屬於你的那份恩賜。
 
巴哈歐拉已經預言,女人和男人都將為家庭賺取生計,祂寫道:每個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將他/她通過貿易、農業或其他職業賺取的收入的一部分交給一位可靠的人,用於培養和教育孩子……
 
在這個時代,記憶之聖樹在言詞之國中宣告:將他的臉朝向祂並接受祂的真理的僕人有福了,傾聽祂的聲音並充滿喜悅的女僕也有福了。誠然,她是真正理解之域的王者。真理之舌從祂那崇高地位為此作證。

我的女僕啊,祝福你回應了我以真正者之名發出的呼喚。你接受了我的啟示,而有學問之人仍沉浸在無聊幻想中。你真確地一次又一次獲得你主的仁慈。感謝歸於祂,用你的讚美榮耀祂。誠然,祂的女僕和男僕都轉向了祂。從我的王國之地平線上升起的明亮之榮耀照射你,以及引導你踏上我的直途的人。
 
我們請求那真正者用貞潔、可靠、正義和純潔裝飾祂的女僕。誠然,祂是惠賜者,慷慨者。我們在此時提及上帝的女僕並向她們宣布上帝之仁慈和祂為她們命定的恩惠,榮耀歸於祂,我們請求祂幫助我們做出提升祂聖言的行動。誠然,祂言說真理,賜予祂的男僕和女僕那些能使他們在祂的所有世界中獲益的事物。誠然,祂是寬恕者,仁慈者。

選自阿博都巴哈的著作

巴哈歐拉的教義中有一條是男女平等。人類世界有兩隻翅膀:一隻是女人,另一隻是男人。直到兩隻翅膀得到同樣發育,鳥兒才能飛起來。如果有一隻翅膀虛弱無力,就不可能飛行。直到女性在獲得美德與完美品性方面與男性並駕齊驅時,人類才能取得應有的成功與繁榮。
 
女僕啊,你知道,在巴哈看來,女人與男人是一樣的,上帝以祂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所有的人,並且與祂自己一模一樣。也就是說,男人與女人同樣是祂的聖名與屬性的顯示者,從靈性的觀點來看,他們之間沒有區別。誰接近上帝,誰就最受寵愛,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許多忠誠而富於獻身精神的女僕在巴哈的蔭護之下已證明比男人更優秀,並超過了世上的名人。
 
在這個時代,人類必須公正無偏見地探求真理,以獲得真正的知識和結論。那麼,什麼構成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不平等呢?在力量和功能上,他們相互補充。最多也就是女性一直沒有得到男性享有的機會,尤其是受教育的權利……

事實上,所有人都是同一個上帝的造物和僕役,在祂眼中他們都是人。“Man”是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詞語。聖經中的“讓我們按照我們的形象來創造人(man)”並不意味著女人沒有被創造。上帝的形像也適用於她。在波斯語和阿拉伯語中有兩個不同的詞在英語中都被譯為man:其中一個代表男人和女人,另一個區分男人和女人。第一個詞和它的代詞是中性和集合詞;另一個詞只限於男性。在希伯萊文中也是如此。

接受和遵循上帝在創造物中沒有命定的一種區分本身就是無知和迷信……

男女平等的旗幟在五個大陸上升起,因為這一原則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和建立,這是我的希望。在西方文明世界,女性已經比東方的女性取得更高程度的發展。我再強調一遍,直到女性和男性認識到並實現平等,社會和政治進步在這里或其它任何地方才有可能實現。因為人類世界由兩部分或兩種成員構成:女性和男性。直到這兩部分成員在力量上達到平等,人類一體才能建立,人類的幸福和安康才能成為現實。上帝之意願,必定如此。
 
今天,人類面臨最重要的問題,這一燦爛之世紀特有的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有關女性的權利和女性與男性的平等。在過往時代,人們相信女性和男性不平等,也就是說,女性的地位被認為比男性低,甚至從她的身體構造和創造的角度來講。她被認為在智力上尤其低於男性,普遍的觀點認為她不可以參與重要事務。在某些國家,男性甚至認為和教導女性擁有比人還要低的地位。但是在這個世紀,這個光明和奧秘啟示的世紀,上帝證明,這些全都是無知和錯誤;不,更確切地說,祂明確指出,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因為他們都是人。過往時代的狀況是因為女性缺乏機會。她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潛能沒有得到開發。所以她很自然地沒有發展。事實上,上帝創造了全人類,在上帝眼中男女沒有區別。在祂眼中,凡心誠者就可接受,不分男女。上帝不會問“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祂只看行動。如果這些在榮耀者那裡可以接受,那麼男性和女性將得到平等的接受和回報。
 
在過往時代女性的地位極其可悲,因為在東方人們相信女性無知最好。一般認為她不懂得閱讀或書寫更好,因為這樣她就不會了解世界上的事情。女性被認為她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養育孩子和操持家務。如果她尋求教育,會被認為有違節操;因此女性變成了家中的囚徒。這些房子甚至沒有朝外界打開的窗戶。巴哈歐拉摧毀了這些觀念,宣告了男性和女性的平等。祂使得女性得到尊重,祂要求所有女性受教育,並且對男性和女性的教育不能有區別,男性和女性享有同樣的權利。在上帝眼中沒有性別區分。只要一個人的思想純潔,受到好的教育,取得科學成就,擁有卓越的善行,那麼不管此人是男是女,什麼膚色,都應該享有充分的權利和認可;沒有任何區別可言……
 
女性缺乏進步和能力是因為她需要平等的教育和機會。如果她擁有這些平等的機會,毫無疑問她將擁有與男性同樣的能力。當女性和男性相互合作,平等進步時,人類的幸福才能實現,因為男性和女性能夠相互補充。
 
女性在世界上擁有和男性平等的權利;她們在宗教和社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只要女性不能發揮她們最高的潛能,男性將不能達到本來屬於他們的偉大地位。
 
在人類世界中……女性被視為低人一等,她們不享有與男人同等的權利和待遇。這種狀況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教育所致。上帝造物是沒有這種區別的。在上帝眼裡,一種性別並不比另一種更優越。既然如此,為什麼一種性別要堅持另一種是低等的,不給她應得的權利和待遇,好像上帝授權他們這樣做似的呢?如果婦女享有與男人一樣的教育機會,其結果一定會表明兩性在學識和才智上是不相上下的。

而在某些方面,婦女卻比男人優越。她們更溫良,更敏感,具有更強的直覺。
 
神聖正義要求兩性的權利必須受到同樣的尊重,因為在上天的眼裡一性不比另一性優越。在上帝面前,尊嚴不取決於性別,而取決於心靈的純潔和明亮程度。人的美德應該是人人皆有的!
 
在巴哈歐拉的教義中,婦女與男人是平起平坐的。在各個方面巾幗都將不讓鬚眉。她們享有與男人同等的權利。她們將進入各個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她們將在人類世界獲得她們應該得到的最高地位,並且會參與所有的事務。你盡可放心。你不妨觀察一下當前的形勢;在不遠的將來,全世界婦女將會在各方面變得出色和榮耀,因為這正是聖尊巴哈歐拉的心願所在!待到選舉之時,婦女將享有不可剝奪的投票權;而婦女進入一切人類事務管理部門,也將是無可辯駁和置疑的。這一點無人可以阻礙或製止。……聖尊巴哈歐拉極其關注婦女事業,而保障婦女的權利和特殊利益也是阿博都巴哈最重視的原則之一。你盡可放心。在不遠的將來男人會對女人說:“你們是受祝福的!你們是受祝福的!你們確實值得每一樣饋贈。你們確實值得受戴永恆榮耀之皇冠,因為在科學和藝術、品德和完美上你們都將與男人齊頭並進,而在心靈的溫柔和仁愛的豐裕程度上,你們猶勝男人一籌。”
 
過去的世界一直是被強力所支配的。男人憑其身心兩方面的更強有力和更富侵略性的品質統治著女人。但是這種平衡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力量越來越失去其重要性,女性所擅長的心理警覺和直覺以及愛心和樂於服務的精神品質正逐漸佔據上風。因此,新時代將少一些陽剛,而更多地滲透女性的理想,或者更準確地說,新時代將是男女文明特質更加均衡的時代。
 
……培養孩子品學兼優,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習就要達到要求的一定程度,使得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都不會是文盲。
 
……生活在這個榮耀時代的女孩必須精通各類知識,熟練掌握這個卓越時代所呈現的科學、藝術和各種奇妙知識,這樣她們就可以教育她們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培訓他們完美之道。
 
簡言之,其目的在於:如果女性得到充分教育並擁有她的權利,她將有能力取得非凡的成就,證明她與男性是平等的。她是男性的得力助手、補充與夥伴。男性和女性都是人;都被賦予智力的潛能,都體現了人類的特性。他們在所有的人類力量和功能上是夥伴和同伴。目前在人類各領域活動中女性沒有表現出她固有的能力,只是因為缺乏教育和機會。毫無疑問教育將讓女性擁有與男性平等的地位。……
 
在宣告人類一體原則時,祂教導人類,在上帝眼中男女平等,他們之間沒有區別。現在他們之間唯一的差別是因為缺乏教育和培訓。如果女性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兩者間的差別和地位的不同將消失……

祂宣布男女採用同樣的教育課程。女孩子和男孩子一定要在同等的教育環境下,這樣才能促進異性的團結。當全體人類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時,男女平等才能實現,戰爭的基礎才會被完全摧毀。……
 
主是獨一無二的,祂已使女人和男人相互之間結成最親密的伙伴,如同一個人。他們是互助者,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應該相互關心對方的安康。

如果他們像這樣生活,就會極為滿意、幸福快樂、心靜平和地度過此生,成為天國神聖恩典和恩惠施與的對象。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不但生活得極其痛苦,時刻渴望一死了之,而且在天國里也將會感到羞愧不已。

那麼,就努力做到像一個巢中的兩隻鴿子一樣,真心實意地相處下去吧,因為這樣才會在兩個世界中都得到賜福。
 
問題:你的信仰看待家庭的態度是什麼?

回答:根據巴哈歐拉的教導,家庭作為人類的一個單元必須按照神聖之規則接受教育。家庭必須被授予全部美德。要堅持考慮家庭紐帶的完整,而且不要侵犯成員個人的權利。兒子、父親、母親的權利都不能侵犯,他們都不能專橫跋扈。正如兒子對父親有一定的義務,同樣地,父親對兒子也有一定義務。母親、姐妹和其他家族的成員都有一定的特權。所有這些權利和特權都應得到保護,而家庭的團結必須得到維護。一個人的傷痛應視為是大家的傷痛;一個人的安慰應看成是大家的安慰;一個人的榮耀應看成是大家的榮耀。
 
在這個奇妙的啟示週期,榮耀之主的恩惠賜予了慈悲者的女僕。因此,她們應該和男性一樣,抓住機會,追求卓越,這樣將證明在這一新啟示期上帝之言的深刻影響力使得女性與男性平等,在檢驗之舞台上她們將超越他人。所以,圣美者之真正女僕必須彰顯超然之精神,在吸引之微風中容光煥發。她們的心洋溢著對上帝的愛,她們的靈魂為上天之福音而振奮,帶著極大的謙卑,讓她們以雄辯之言辭講話,讚美和榮耀偉大之主,因為她們是祂的惠賜的體現,佩戴著光輝之王冠。

女性的進步

“婦女的解放和男女充分平等的實現,是實現和平的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儘管承認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否認這種平等便是對世界半數人口的不公平,並助長男性的不良態度和習慣,而這些會由家庭延伸到工作場所和政治生活之中,並最終會影響到國際關係。在道德、事實和生理上都找不到任何根據來證明否定男女平等的合理性。只有婦女充分與平等地參與人類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夠營造出有利於建立世界和平的道德與心理環境。”

以上段落節選自1985年世界正義院一份關於和平主題的聲明,其中重申了巴哈歐拉的這一教義,即社會生活必須重新組織,以真正體現男女平等的原則。

150多年前巴哈伊信仰被創立,從其創立開始就一直宣揚性別平等的原則。事實上,在所有獨立宗教中,唯有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明確提出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

“在上帝眼中,男女從來且永遠平等。”巴哈歐拉說。

根據這一教導,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巴哈伊社團一直走在推動女性權利運動的最前沿。巴哈伊在這一問題上主張充分平等以及在男女之間建立牢固的伙伴關係,這在世界範圍的女權問題上越來越被接受為最前沿的思想。

例如,巴哈伊理解,女性能為人類關係帶來的價值對於現代社會的正常運作和進步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並且那些以前與我們本性的陰柔面相聯繫的品質——例如憐憫、友好、合作與共鳴——在創建一個和平、公正和可持續的世界文明的進程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世界各地的巴哈伊機構都在努力促進各種女性教育活動,並努力提高男性和女性關於這種基本平等性的意識。許多巴哈伊學校、學習中心和草根社會經濟發展項目都特意將推動女性發展納入其課程體系或議程中。

在選舉產生的國家層面的巴哈伊委員會中,女性成員佔大約30%,而在世界範圍內國家議會中女性成員平均佔10%。

巴哈伊女性很長時間以來就一直積極參與促進女性平等的行動。1844年巴哈伊信仰在伊朗創立,其最早的信徒中就有一位波斯女詩人和學者,叫塔荷蕾(Tihirih)。在1852年,她為了維護她的信念而失去生命,其中包括摘掉面紗的權利和為女性完全解放而努力的權利。

勞拉?德萊弗斯-巴尼(Laura Dreyfus-Barney)是歐洲第一個巴哈伊社團的一名成員,她也是這個世紀初期促進女性發展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她專注於動員女性呼籲和平。她代表國際婦女理事會出席國際聯盟,並出任國際婦女理事會和平與仲裁委員會主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萊弗斯-巴尼女士在促進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助基金會(UNICEF)和非政府組織(NGOs)之間的關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瑪莎?路特(Martha Root)是一位來自賓夕法尼亞的美國記者,她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曾數次周遊世界,宣揚女性平等的原則以及巴哈伊信仰的其他原則。因為她具有獨特的接近高官權貴的能力,她將巴哈伊相互依賴和一體性的啟示帶給歐洲、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的國王、女王、總統、大臣、政治家、教授、教士和詩人。

1970年,巴哈伊國際社團(BIC)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獲得顧問身份,從那時起,它已經正式與聯合國合作開展提升全世界婦女地位的行動。

巴哈伊國際社團與聯合國大會針對女性地位問題有著直接合作,也與其秘書處聯合國部門針對女性發展問題有合作。此外,巴哈伊國際社團還與聯合國的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促進女性的發展。

一開始參與聯合國工作時,巴哈伊國際社團會向聯合國機構尤其是女性地位委員會提交關於各方面平等問題的報告。這些報告涉及到的主題包括女孩的教育、提升女性母親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女性參與地方、國家和國際事務與建立世界和平的相關性。

在1975年國際婦女年中,巴哈伊國際社團參與了在墨西哥城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婦女大會。兩名巴哈伊代表獲得參加大會的正式資格,另外九名代表參加了NGO(非政府組織)論壇——為非政府組織舉行的平行會議。

接下來的十年被定為聯合國婦女十年,在這十年間,巴哈伊國際社團因為其在促進女性發展領域的工作贏得了世界的認可。巴哈伊國際社團的代表擔任了在紐約、日內瓦和維也納舉行的婦女地位NGO委員會成員,並參加了1980年在丹麥哥本哈根,1985年在肯尼亞內羅畢和1995年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世界婦女大會。

在這些會議上,巴哈伊國際社團的代表也參與策劃了為NGOs舉辦的平行活動。通過這些會議,巴哈伊國際社團與世界範圍內同樣關注促進女性發展問題的大型組織之間的關係也得以建立。

現在,巴哈伊國際社團與各種聯合國機構之間有著越來越多的合作,其中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UNICEF)和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UNIFEM);聯合國開發計劃處(UNDP);以及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UNFPA)。

巴哈伊認為,要解決人類現在面臨的許多問題,人類行為需要發生巨大的轉變,而環境危機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認為人類正處在一個動盪不安的過渡期,接下來將進入一個統一的全球社會階段。當人類的靈性潛能和物質潛能得到同等的關注時,我們將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

人權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必須按照一種普適的標準用於每一個人。對於巴哈伊來說,這些權利源自巴哈歐拉聖作中對正義的強調,即一個致力於實現人類團結的全球社會要認識到所有人都必須享有平等的權利。在個體層面上,巴哈伊教義“人應該公平對待自己和他人”也為這些權利提供了​​理論支持。

人權

自從聯合國成立50年來,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國際層面對人權的認可和保護在推動和平、民主、社會進步及經濟繁榮的進程中扮演一種根本性的角色。

從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頒布以來,隨著人們對人權概念不斷增進的認識,聯合國又通過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這兩份公約又被稱為國際權利法案),以及約75項其他公約,分別關注和推動包括婦女和兒童權利、宗教自由權利和發展權利在內的各方面人類權利。

從整體上來看,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上對人權的認知和立法運動是伴隨著各個國家、文化和原本相互獨立的民族之間日益增進的整合與相互依賴而出現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際人權的發展必須被視為人類不斷成熟的另外一個特徵。同樣,人權的持續發展和關注是人類持續發展和進步的先決條件。

對於全球巴哈伊社團來說,與國際人權相關的活動主要來自兩個領域:1)普遍意義上對普適人權概念的宣揚;2)保護某些被剝奪人權的巴哈伊社團的行動,其中主要涉及對伊朗巴哈伊社團的迫害問題。

正如1993年維也納世界人權大會所提出的,人權是全體人類享有的,是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賴的。經過思考可以發現,其實這些概念源自我們的一體性認知,即潛意識中我們知道我們都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中的組成部分。

來自這一原則的基本人權現在已得到廣泛接受。當然,其中包括這樣的理解,即人權必須適用於所有人,無論他們來自什麼種族、民族、宗教信仰或國家。其中包含了男女平等。他們理解世界上所有人都同樣享有自由探索的權利、獲得信息的權利和宗教信仰的權利。其中也包括基本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權利,例如獲取食物、住所和醫療保障的權利。因為醫藥、科學技術、農業產品和通過教育傳授的知識來自一個集​​體演進過程,最終帶了我們現代文明的形成。文明的果實應該是所有人生來就享有的,促進和保護人權的行動應該時刻牢記這一點。

在國際層面,巴哈伊社團主要通過參與重大聯合國人權會議來宣揚這些概念及其他類似的概念。在地方和國家層面,巴哈伊主要通過宣揚巴哈伊基本教義來宣揚這些觀念,因為這些教義本身就體現了這些概念。事實上,在最根本的層面上巴哈伊理解人權就是上帝賦予的權利。

在近些年,巴哈伊在人權領域行動的一個主要關注是伊朗政府針對伊朗巴哈伊社團系統實施的迫害行為。為此全世界的巴哈伊都在尋求讓人們關注他們同伴的不幸命運。

自從1979年起,伊朗的巴哈伊就遭受威脅、歧視、暴力甚至死亡,原因僅僅是他們的宗教信仰與政府的不同。200多名巴哈伊被殺害,數千名被囚禁、解僱或剝奪受教育機會。所有的國家級巴哈伊行政機構都被伊朗政府禁止,巴哈伊聖地、陵寢和墓地被沒收或摧毀。

迫於國際譴責,最為殘酷的迫害行為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有所收斂,儘管無可辯駁的證據於1993年被曝光,證明了伊朗政府主導的針對巴哈伊社團的陰謀的存在。最近的一些事件,包括1998年7月對馬什哈德一名巴哈伊的處決,以及1998年9月末對巴哈伊高等教育學院——一所為那些被伊朗當局剝奪受教育機會的巴哈伊青年提供教育的機構——32名教職員工的抓捕,表明無論伊朗政府的官方口徑怎麼說,伊朗的巴哈伊社團依然沒有得到保護,那裡的政府官員可以隨意迫害巴哈伊而不受到懲罰。

為伊朗巴哈伊爭取基本人權的國際行動仍在繼續。如果沒有國際上的這些努力,伊朗的巴哈伊必定遭到大規模屠殺,所以這也為如何保護少數群體這一普遍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示範。

巴哈伊對於這種迫害的反應也可以讓人們看到這一社團的靈性力量。在1983年6月,當這種迫害行為達到頂峰時,伊朗當局在國家電視台上對伊朗共產黨的全部領導層進行遊行。這些囚犯對於指控他們的每一項罪行都供認不諱,並請求寬恕他們的生命。同樣在那個月,10名巴哈伊婦女和女孩遭受類似的肉體和精神虐待,企圖逼迫她們放棄她們的信仰。但是那些迫害者不敢將她們在電視上公開,因為這些巴哈伊絲毫沒有退縮。

巴哈歐拉教導,極端貧富狀況不利於一個公正社會的建立,因此必須被消除。巴哈伊認為,通過發展一種服務人類的工作文化,再加上公正管理體制和全民教育,貧窮問題將得到解決。 消除極端貧富 巴哈歐拉預見的人類團結是基於正義的團結。當今世界不公正現象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在經濟和物質狀況上的嚴重失衡。很少的一部分人擁有巨大的財富,而世界上大多數人口還生活在極端的貧窮和痛苦中。這種失衡既存在於國家內部,也存在於國與國之間。此外,貧富差距還在擴大,這表明已有的經濟體系沒有能力重建平衡。 要想妥善解決目前世界面臨的經濟危機,首先人的心靈和思想必鬚髮生深刻轉變,而這種轉變只有通過宗教才能實現。從巴哈伊角度看,關於經濟發展的物質主義假設反映了關於人類本質本身的一種深刻的錯誤觀念。阿博都巴哈寫道,“整個經濟狀況的基礎在本質上是神聖的,它關係到心靈世界……”“困擾國家的頑疾是愛與利他主義的缺失……” 巴哈歐拉斷言,經濟不正義是一種道德邪惡,因此受到上帝的譴責。祂寫道: 世間的富人們啊! 你們身邊有窮人,他們是我的託付。要好生照料他們,別只顧自己享福。 以及: 塵土之兒女啊! 把窮人在午夜的嘆息告訴富人,以免疏失將他們引入毀滅之途,使他們失去神聖財富之樹。 供我們使用的人力和物質資源必須用於全人類的長期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短期利益。只有當合作成為經濟活動的基礎時才能實現這一點。阿博都巴哈說,合作賦予社會生命,正如一個有機體的生命要通過各構成元素之間的合作來維持: ……生命的基礎是互惠和互助,失去互助將導致毀滅。世界越向文明進步,這種合作變得越明顯。 在一個基於合作的經濟體系的框架下,巴哈伊教義接受私人財產權和個體經濟主動性的需求。此外,巴哈歐拉教導的經濟原則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應該獲得同樣的收入。人與人的需求與能力各有不同,某些對社會的服務應該獲得更大的物質報酬。 然而,所有的收入水平都應該有限度。一方面,必須保障一個最低收入水平,使每個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能夠滿足。如果個人因為任何原因(傷殘或其他不幸)沒有能力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他們必須得到社區機構的協助。另一方面,應該設定一個最高收入水平,以防止過度的財富積累。 總之,巴哈伊教義預言,只有當生命的靈性層面和實際層面之間的基本聯繫被普遍接受,經濟公正和繁榮才能實現。

巴哈伊認為以服務人類之精神工作是一種崇拜。所有的巴哈伊都被要求從事貿易、工藝或職業來謀取生計並服務於他們的社區。

巴哈伊將科學和宗教視為兩種相互補充的知識體系,它們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探索現實和文明進步的最強大工具。巴哈伊認為科學與宗教的和諧互動是建立一個和平正義社會的先決條件之一。

阿博都-巴哈談科學與宗教

巴哈歐拉宣稱,宗教必須與科學和理性相一致。如果它違背了科學原則和理性過程,那就是迷信。因為上帝賦予我們能力,使我們能夠理解事物的本質,探索現實本身。如果宗教與理性和科學相對抗,那麼不可能有信念;如果神聖宗教的信念和信心沒有在人心中表現,就無法實現靈性發展。

如果宗教信念和觀念違背科學原則,它們就淪為迷信和假象;因為知識的反面是無知,而無知的結果是迷信。真正的宗教和科學之間必須達成共識,這一點不容置疑。如果一個問題違背理性,那麼不可能在其中發現信念和信仰,不可能得出完善的結果。

一些柱子已經樹立起來作為對上帝的信仰不可動搖的支柱。其中最強大的就是學習和運用大腦、提高覺悟以及對宇宙的真性和全能上帝的奧秘的洞察力。因此,推廣知識是每一位上帝之友不可推卸的責任。

科學與宗教的和諧是巴哈歐拉教義中的一項原則。宗教必須接受理性的考驗。它必須與科學事實和證據相一致,這樣科學將認可宗教,宗教將加強科學。兩者在現實中密不可分。如果宗教闡述和教義違背理性和科學,它們就是迷信和幻想的結果。在過去曾出現過無數這樣的教條和信條。想一下羅馬、希臘和埃及的迷信與神話;它們都違背了宗教和科學。現在人們已經很清楚這些國家的信條是迷信,但是在過去他們對這些東西執迷不悟。例如,埃及人崇拜的偶像對他們來說是真實的奇蹟,但事實上只是石像。因為科學不認可一塊石頭的神奇根源和本性,因此這種信仰必然是迷信。這一點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因此,我們必須拋棄這樣的信條,然後去探索現實。如果從理性上看某事物是真實合理的,那就必須接受它,任何科學和理性不支持的事物必定是假象。這樣信仰的差異就會消失。所有人將成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都具有對於神聖惠賜和教育的同等接受性。

凡是違背科學的宗教都是迷信。宗教必須合理。如果它不符合理性,那麼就是迷信。它就像是海市蜃樓,誤讓人以為那是水。上帝賦予人理性,使人能夠辨別是非。如果我們堅持不讓某事物根據已有的邏輯經受理性的考驗,那麼上帝賦予人的理性又有何用?眼睛是我們察看外部世界現象的感官;聽力用來辨別聲音;味覺能感知到物體的屬性,例如苦和甜;嗅覺識別和區分氣味;觸覺向我們展現事物的屬性,完善我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然而,五種感官的感知範圍畢竟還是極其有限。但是人的智力擁有無限的活動領域。眼睛或許能察看到一英里內的事物,但是智力可以感知整個東方和西方。耳朵或許可以聽到一千英尺內的聲音,但是人的思維可以感知到靈性世界的美妙音樂。人的智力可以深入地下進行地質發現,並從地球最低的岩層判斷造物的演化。科學和藝術、所有的發明、工藝、貿易和它們的作品都來自人的智力。顯然在人身上智力佔據著最高地位。因此,如果宗教信念、原則或教義違背智力和理性的力量,它必然是迷信。

另外一個導致紛爭與不和的原因是宗教一直被認為與科學有分歧。科學家和宗教信徒之間一直存在爭議和衝突,因為後者宣稱宗教比科學更權威,並認為科學信條違背宗教教義。巴哈歐拉宣稱,宗教與科學和理性完全一致。如果宗教信念和教條與理性有分歧,它來自有限的人的思想而不是上帝;因此,不值得相信和關注;心靈在其中得不到安寧,真正的信仰不能顯現。人怎麼會相信那些他明明知道違背理性的東西?心靈能接受被理性否認的事物嗎?理性是人的第一能力,上帝的宗教與之相一致。通過其實這一神聖真理,巴哈歐拉已經消除了這種形式的衝突與不和,使科學與宗教和諧共處。這是祂在這一時代的特權。

真正的宗教與科學之間沒有矛盾。當一個宗教與科學相抗時,它就淪為迷信:凡與知識相對的就是無知。

一個人怎麼會相信一個被科學證明是不可能的事情是真的呢?如果他不顧自己的理性堅持去相信,那就是無知的迷信而不是信仰。所有宗教的真正原則都與科學是一致的。

上帝的同一性是符合邏輯的,這一觀點並不違背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

所有的宗教都教導我們必須為善,必須慷慨、真誠、誠信、守法和忠誠;所有這些都是合理的,從邏輯上來講這是人類進步的唯一方式。

所有宗教律法都符合理性,並適合於那些為其製定的人以及所在時代。

那麼,從邏輯上講,各宗教有關精神的恆定律法中包含的所有道德問題都是正確無誤的。要是宗教違背了邏輯原理,那它就不再是宗教,而只是一種傳統了。宗教和科學是人類的智慧得以凌空翱翔的兩隻翅膀,有了它們,人的心靈就能進步。單靠一隻翅膀是飛不起來的!倘若只用宗教之翼去飛,就會很快墮入迷信的深淵。倘若只用科學之翼去飛,不僅同樣不能進步,反而還會栽進唯物主義的絕望泥潭。當今,所有的宗教都已經墮落於迷信活動,與它們所代表之教義的真正原則和同時代的科學發現格格不入。許多宗教領袖越來越認為,宗教的重要性主要在於固守一套教條、禮俗和儀式!那些他們聲稱要予以拯救的人也被教導去相信這一套。他們頑固地遵守這些外在的形式,將它們與內在的真理混淆起來。

既然各宗教和教派的形式和禮儀五花八門,大相徑庭,有的甚至互相抵觸,不和、仇恨和分裂由此而生。所有這些爭端和衝突導致許多有教養的人士相信:宗教和科學是互相矛盾的,宗教無需深刻思考能力,不僅決不應該受到科學的規約,更要與之對立。這種觀念的不幸後果,是使科學遠離宗教而去,宗教則成了對某些宗教導師的誡律的無意識盲從,而這些導師所信奉的教條即便違背了科學,他們也硬要人們接受。這十分愚蠢,因為顯然,科學是明燈,真正的宗教是決不會與知識相矛盾的。

我們很熟悉“光明與黑暗”、“宗教與科學”等詞語。宗教必須與科學並行不悖,否則就會陷入迷信和無知的黑暗之中。

世界上的許多紛爭與不和都是由這些人為的對立和矛盾引起的。如果宗教與科學協調一致,攜手並進,那麼,使人類飽受困擾的很多仇恨和苦難就會消失。

你們想一想,是什麼使人類在所有創造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上帝特選的創造物?難道不是人類的理性和智慧嗎?難道人類不應該將它們應用於宗教研究嗎?我告誡你們:你們要用理性和科學的天平仔細掂量你們面前一切所謂宗教的東西。如果通過了檢驗,就接受它,因為它是真理!相反,如果不相符合,就拒絕它,因為它是無知!

你們看看周圍,就會知道當今世界是如何墮落於迷信和外在形式之中的!

有些人崇拜自己的臆想之物:他們為自己憑空想像出一個上帝並崇拜祂。可是,他們有限的智力所捏造出來的東西絕不可能是創造出有形及無形萬物的無限和萬能的造物主。有些人則崇拜太陽、樹木或石頭!在古代,甚至還有人崇拜海、雲乃至塵土!而現在,人類的崇拜越來越注重外在形式和禮儀,為這個禮儀或那種做法的爭論和衝突甚囂塵上,充耳可聞,令人厭倦。有的人智力低下,思考能力欠缺,但是,人類卻不能因為這些人的理解力低下而懷疑宗教的力量和作用。

而現在,人類的崇拜越來越注重外在形式和禮儀,為這個禮儀或那種做法的爭論和衝突甚囂塵上,充耳可聞,令人厭倦。有的人智力低下,思考能力欠缺,但是,人類卻不能因為這些人的理解力低下而懷疑宗教的力量和作用。

一個小孩不會懂得制約大自然的規律,這是因為他的智力尚未發展成熟。一旦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並受過教育,他就會理解永恆的真理。一個小孩不會明白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但只要他的智力得到開發,這個事實對他來說就會非常清楚和簡單了。

宗教不可能與科學作對,哪怕某些智者也根本無法了解真理。

上帝使宗教和科學成為我們理解的標準。你們要當心,不可忽略這種神奇的力量。你們要用這個天平衡量一切事物。

對於有理解力的人來說,宗教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可是,如果一個人缺乏思考力和智慧,他又怎會理解上帝的神聖本質呢?

你們要使你們的一切信仰與科學保持一致,不要有抵觸,因為真理只有一個。一旦宗教摒棄了迷信、傳統和愚昧的教條,與科學相一致,世界上就會產生出一股強大的團結和淨化之力,進而掃除一切戰爭、分歧、衝突和爭鬥。這樣,人類將在上帝之愛的威力下團結起來。

人類擁有許多美德,但科學是其中最為高貴的。人享有的高於和超越動物的地位正是因為這一重要美德。它是上帝的惠賜;它不是物質的,是神聖的。科學是真理之陽的光輝,探索和發現宇宙萬物的力量,人類靠近上帝的工具。人的所有力量和屬性都是人性的和遺傳的,是大自然的產物,唯獨智力除外,智力是超自然的。科學通過智力探索發現萬物。它將現在與過去結合起來,揭示以往國家和事件的歷史,賦予今天的人們過往所有人類知識和成就的精華。通過智力和邏輯推理,人的這種超能力能夠穿透未來的神秘帷幕,預測未來事件。

科學是上帝賜予人的第一份禮物。所有的創造物都體現了物質完美的潛能,但只有人才具有智力探索和科學發現的高級力量。其他的生活和有機體都不具有這種潛能和成就。上帝在人身上創造或儲存了這種對真實的愛。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取決於其科學成就的高度和程度。通過這一工具,它變得越來越偉大,其民眾的福祉與繁榮得到保障。

所有的福佑都來自神聖源頭,但是都比不上智力探索的力量,它是一種永恆的恩賜,能創造無窮無盡的喜悅之果實。人類一直在享用這些果實。所有其他的福佑都是暫時的;而這是一種永恆的財富。即使統治權也有其局限性,也會被推翻;而這是一種沒有人能奪走或摧毀的王位和統治。簡言之,它是一種永恆的福佑和神聖的惠賜,上帝賜予人類的至高恩惠。因此,你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獲取科學與藝術。你獲取越多,你在神聖目的中的標準就越高。習科學之人擁有洞察力和遠見,而無知和忽視這一力量的人則如同盲者。探求的思維是敏銳的和充滿生命的;愚鈍漠然的思維是聾的和死的。一個科學人是人類的真正像徵和代表,因為通過推理和調查他能知曉與人類、其地位、狀況和事件相關的一切。他研究人類國家,理解社會問題,並熟知人類文明的脈絡。事實上,科學可以被比作一面鏡子,存在事物的無窮形式和形像都反映在其中。它是所有個人和國家發展的基石。沒有這一基礎,不可能實現發展。因此,要孜孜不倦地探尋這一奇妙無比之惠賜的力量中包含的一切知識和成就。

我們已經指出,科學或者科學屬性是超自然的,上帝的所有其他福佑都包含在其中。怎麼證明這一點呢?除了人之外所有創造物都是自然的囚徒。星星和太陽穿過無垠的太空,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和存在形式,無論是礦物、植物還是動物,都受到自然法則的控制。人通過科學知識和力量統治自然,將其法則為自己所用。根據自然法則,他只是一個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但是通過利用物質法則他能夠在天空翱翔,在大海航行,並可以潛入海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此熟悉的科學發明和發現曾經是自然的奧秘。例如,人將電從不可見變為可見,駕馭並控制了這種神秘的自然產物,使其服務於他的需求和慾望。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我們將不再多舉。人拿走自然之手中的劍,將它作為他的權威之杖統治了自然。大自然沒有人類的能力和屬性。人擁有智力和思考力;自然則沒有。這是一條被哲學家普遍接受的基本事實。人被賦予了自由意志和記憶;大自然卻沒有。人可以探索大自然中的奧秘,但大自然卻對她自己擁有的神秘現象毫無意識。人是進步的;大自然是靜止的,沒有進步或後退的能力。人被賦予了理想的屬性,例如智力、意志、信念、對上帝的認知,而大自然卻沒有。人的理想能力,包括科學探索的能力,是大自然所不及的。通過這些能力,人得以與其他生命形式區分。這是神聖理想主義的惠賜,人類頭上的王冠。儘管擁有這一超自然力量的惠賜,但依然有物質主義者把他們自己視為自然的囚徒。事實是上帝賦予人美德、力量和理想能力,而大自然卻沒有,人因此有著不同於其他生命的更高地位。我們必須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這些恩惠,因為是祂給予我們這些力量,是祂為我們戴上這頂王冠。

我們應該如何使用這些恩惠?那就是為人類的統一而努力。我們必須運用這些力量建立人類世界的一體性;運用這些美德實現白皮膚和其他膚色之間的團結;將這種神聖智力用於促進人類種族各分支之間的和諧與統一,使得東方和西方在上帝的保護下牽起彼此的手,變得如同愛人般親近。然後人類將成為一個國家、一個種族;成為同一個大海的波浪。雖然這些浪花形狀各異,但是他們都是同一座花園中的花朵。縱然樹木生長在同一個園林中,卻也不盡相同。它們都接受同樣的雨水的滋潤;在同一個太陽的照射下成長;受到同樣的微風的吹拂;以使它們生長出不同的果實。這是神聖智慧的安排。如果所有的樹都結同樣的果實,這果實將不再美味。人類從它們果實的多樣性中感受到愉悅而非乏味。

現在看著你們的臉讓我想到有著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樹,雖然外表不同,但都結出了美味的果實,為人的內在和外在感官都帶來芬芳和愉悅。這一聚會的喜悅和靈性是上帝的恩惠。我們的心在對祂的感恩中得到提升。讚美歸於上帝!你們生活在偉大的西方大陸,享受著公正的政府提供的自由、安全與和平。在任何地方沒有理由悲傷;每一種幸福和快樂的工具都在你手裡,因為在人類世界沒有比自由更大的福佑了。你們不知道。我作了四十年的囚犯,我知道。我知道自由的價值和福佑。你們一直生活在自由中,你們不需要害怕任何人。還有比這更大的福佑嗎?自由!安全!這些都是上帝的惠賜。所以讚美上帝!

當今世界亟需一名醫生。它就如同一個身患重病的人。一名醫生要為其診斷並進行治療。不過他必須在診斷後才能進行治療。困擾世界的疾病是愛和利他主義的缺失。在人心中找不到真正的愛,現在的情況是,除非某種力量為他們注入新的生命,使他們內心發展出團結、愛與和諧,否則就沒辦法治愈,人類就無法實現統一。當今世界需要的是愛和團結。沒有這兩者就無法實現進步或繁榮。因此,上帝之友必須堅守這種力量,它將在人類之子的心中建立愛和團結。科學不能醫治世界的疾病。科學不能在人心中建立團結與友愛。愛國主義和種族主義都不能醫治世界的疾病。只有通過上帝在這個時代為此目的而施予人類的神聖恩惠和靈性惠賜才能醫治世界的疾病。這是世界的迫切需求,神聖的醫治方法已經存在。只有上帝之宗教的靈性教義才能在人心中建立愛、團結與和諧。

上帝賜予人智力,目的是使他能夠權衡每一個事實或真理並判斷其是否合理。符合他理性的就可以接受為真的,而違背理性和科學的應該捨棄,因為那是幻想和迷信,是假像不是事實。因為盲目模仿或教條式解釋不符合理性,而智力和科學探索無法認同,所以現今世界中許多人迴避或否認宗教。也就是說,在用理性權衡時,模仿將無法達到其標準和要求。因此,這些人否認宗教並不信仰宗教,然而,如果神聖宗教的真實本質得以顯現,神聖教義的基礎與事實和真理相吻合,與科學知識和合理證據相一致,所有人將接受它們,人們將停止對宗教的不信仰。通過這種方式人類能夠認知宗教之基礎,因為理性和科學是真實的,所有違背這兩者的都是迷信。

宗教信仰與理性的和諧是巴哈歐拉為人類靈魂開闢的一片新天地。

……上帝的宗教是真理的傳揚者,是科學和知識的奠基者;它對學者充滿善意,它是人類的開化者,是自然之奧秘的發現者,也是世界地平線上的啟蒙者。因而,怎麼能說宗教是反知識的呢?上帝所禁!不,對於上帝而言,知識是給人類的最為榮耀的饋贈、也是最為高貴的人性美德。壓制知識就是無知,憎惡知識與科學就不配為人,而是毫無理性的動物。因為知識就是光明、生命、幸福、完善和美好,就是接近那一統性門檻的途徑。它是人類世界的榮譽和榮耀,是上帝最偉大的恩典。知識就等同於指南,而無知才是真正的謬誤。

幸福的是那些把時間花在獲取知識、探索自然之奧秘、思考純粹真理之玄妙的人!可悲的是那些滿足於無知、心中自得於無思想的仿效、已墜入愚昧冥頑之深淵、虛耗了生命的人!

在巴哈伊信仰中,藝術、科學和工藝被視為崇拜。當一個人盡他最大的能力製作一張便箋,盡職盡責地集中他的全部精力去完善它,他就是在讚美上帝。簡言之,當一個人從內心付出全部努力做一件事,並擁有最高的動機和服務人類的意願時,這就是崇拜。崇拜就是:服務人類,關注人們的需求。服務就是祈禱。當一位醫生溫柔地、細心地、不帶偏見地、帶著人類團結之信念服務於病人時,他就在讚美上帝。

宗教和科學的統一

當今世界衝突不斷和紛爭失和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這樣一個廣泛流傳的觀點,即科學與宗教之間存在著某種根本的對立。科學真理在某些方面與宗教相互矛盾。一個人必須在宗教信仰者(上帝的信徒)或是在科學家(真理的信徒)之間做出選擇。

巴哈伊教義強調了科學和宗教的基本統一性。這一觀點來自真理唯一的信念。因為如果真理確實是唯一的,那麼就不可能出現某個事物在科學上是錯誤的但在宗教上是正確的情況。阿博都巴哈在以下引文中堅定地表達了這一觀點:

如果宗教的信仰和觀點與科學的標準相對立,那它們就只是迷信和幻想;因為知識的對立面是無知,而無知導致迷信。毫無疑問,正確的宗教和科學是一致的。如果發現某個問題與真理相抵觸,我們就不能相信和信仰它。除了使人迷惑和動搖外它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巴哈歐拉肯定了人的智力和理性力量來自上帝:“這一惠賜使人類有能力辨別一切事物的真理,引導人們走上正途,幫助他們發現萬物的奧秘。”科學是我們系統運用上帝賜予的這些力量的結果。因此科學真理是被發現的真理。而宗教真理是啟示的真理,也就是不需要我們自己發現、由上帝顯示給我們的真理。巴哈伊認為,啟示的顯示者和科學所研究的本質之對象的造物主都是同一個上帝,因此二者之間並無矛盾。

科學與傳統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乃人類的錯誤和傲慢所致。很多世紀以來,不少歪曲和誤解逐漸滲入了許多宗教制度的教義,從而削弱了其創始人(上帝的顯示者)原本啟示教義的純正性。假以時日,這種魚目混珠、以假亂真的情況就變得愈發嚴重。同樣,許多未經證實的科學推測有時反而比嚴謹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更加流行,更具有影響力,這也加劇上述的混亂局面。

阿博都巴哈明確提出,宗教和科學事實上是互補的:

宗教和科學是人類的智慧得以凌空翱翔的兩隻翅膀,有了它們,人的心靈就能進步。單靠一隻翅膀是飛不起來的!倘若只用宗教之翼去飛,就會很快墮入迷信的深淵。倘若只用科學之翼去飛,不僅同樣不能進步,反而還會栽進唯物主義的絕望泥潭。

在同一著作的另一段話中,祂肯定道,科學和宗教統一的結果將使宗教的地位得到加強,而不會像許多宗教護教家所擔心的那樣被削弱:

一旦宗教摒棄了迷信、傳統和愚昧的教條,與科學相一致,世界就會產生出一股強大的團結和淨化之勢,進而掃除一切戰爭、分歧、衝突和爭鬥。那時,人類將在上帝之愛的威力下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