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學者聚首澳門小城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

【澳門特訊】2016年11月5日

為了回應國家總書記習近平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由中國社科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和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共同主辦,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及宗教學系以及全球文明研究中心聯合協辦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宗教與科學的角色》學術研討會於11月4日假澳門大學完滿結束。此次會議得到澳門基金會的贊助,國家宗教局沈毅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胡德平先生、澳門基金會研究所黃麗莎處長、巴哈伊亞洲顧問團成員麥泰倫先生和鍾芳容女士以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代表江紹發博士以及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共六十余人參與此次研討會。

此次會議內容從個人、社區、國家以及世界層面出發,以共同體的整體構設與宗教整體觀為著眼點,看到宗教和科學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意義,來自不同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巴哈伊教、中國傳統思想和哲學以及不同學科的不同觀點,認識建立多元和合對話模式,進而多元集納、樹立新的文化體系的重要性,通過互相交流達到共識的過程,也是此次會議的目標。此次主辦方之一的澳門巴哈伊團體也是諸多團體的一份子,著力于參與和建設,所有社會行動項目的獨特性不在於其範圍或規模,而是其所採取的統一原則和進程以及潛藏於這些行動中的各種全新的概念和方法,相信科學、宗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結合,以及其整體意識的積極體現,就是以之實現巴哈伊教和中國信仰所追求的“大同社會”,就是讓中外宗教精神和人文智慧來“協和安邦”。

 

用全球性的思維再結合本土化的行動,是巴哈伊所有社會建設行動的特色,而這些行動的願景是天下大同,重建整個文明世界並實現非軍事化,使其在政治機構、精神抱負、貿易金融、語言文字等所有重要方面的都得以有機的統一,而又不損害各組成部份的多姿多彩的民族特性,這樣的發展願景落實到社會實踐中更需要社會各階層人士共同努力,與會者計畫在自己的地區開展相關的研討工作,也寄望往後的會議在反思經驗後,越來越多結合實踐,更多跨學科跨學界的交流合作。最後參與者談及至大和平是人類共同的“命”,而“運”則是我們作為世界公民的選擇,而共同體是最終走向人類一家。

拓展閱讀:“大同之道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會議在澳門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