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不同信仰交流促進人類共同倫理——澳門巴哈伊教代表參與尼山論壇

【澳門特訊】2014年5月27日

左一: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左二: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左三:美國馬里蘭大學世界和平巴哈伊客座教授霍達·馬哈茂迪(Hoda Mahmoudi)

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在5月21至23日於中國濟南、曲阜舉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簡稱“尼山論壇”,是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誕生地尼山命名,以聯合國宣導的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文化交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目的,學術性與民間性、國際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國際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第三屆尼山論壇由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博士擔任主席,前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身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盧樹民、前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身兼山東大學跨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葉小文分別擔任論壇副主席。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學者共同探討人類倫理的本質與內涵,相對儒家倫理更是一場盛大的展示,將儒家思想結合法家道家,與基督、巴哈伊、印度以及西方文明進行交流對話。其中,四位巴哈伊代表分別是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總幹事宗樹人(David Palmer);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學院世界和平巴哈伊講席研究教授霍達·馬哈茂迪(Hoda
Mahmoudi)
以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澳門大學副教授江紹發。

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閉幕致辭,闡述了人類集體發展過程,每一個階段(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對倫理道德的標準都不盡相同,每一個社會背景下其標準亦不同,然後在全球化文明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通過交流與磋商,探討新的更適合的倫理標準,在此基礎上,加以全民參與(人類共同倫理不應由精英操控,大眾聲音才彌足珍貴)的關鍵、社會架構的有機蛻變以及交流對話的作用,她還引用了巴哈歐拉的一句話:“人人生來是推動文明而不斷進步的。”本次論壇除各國學者外,還有本科、碩士、博士研究學生,青年人作為未來實踐的主力軍,理應積極投身于全球文明建設,做傷痛的治癒者和和平的締造者,這與學者們的觀點不謀而合,相信實現人類共同倫理是一個緩慢的滲透過程,學者們普遍認為,人類共同倫理的實踐是全人類的目標,全球人類都應是推動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志剛亦在“儒家倫理和巴哈伊倫理”進行了明湖高端對話。

參與今屆論壇的本澳代表江紹發在 “儒家倫理與全球化”的一場論壇中以一個儒學與巴哈伊的視角,藉由對人本質的理解、對不同社會關係的定義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探討,共同尋找新的倫理標準,在此標準上看待什麼是真正的財富。在為期三日的論壇中,學者們就世界文明展開對話,介紹本國文明的同時也瞭解了他國的文明。而“人類共同倫理”這個新概念,意味著對當今世界所有不同文化傳統及其信仰的尊重和敬意,其深刻的內涵代表了當今人類社會在“和而不同”基礎上“求同存異”,以利於全球範圍內的共同生活的普遍意向。

在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是讓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增進瞭解、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不同文明和信仰間開展對話正在呈現出一種加速度之勢,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更為崇高的追求。和平、發展與合作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理想追求。任何宗教信仰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精神和生存智慧,也深刻認識到和平對於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就像閉幕主題所說的,“閉幕不是理論的結束,而是實踐的開始”。本屆論壇達成的《在文明對話中培養人類福祉之責任意識共同協定》中提出用新人文主義,即注重實踐的原則指導文明間交流,需由尼山開始,走向全球不同地區,也因由學術延伸至社會的不同階層,由年輕人領頭,全民共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