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3:以謙卑之軀,行服務之道

2017-11-09 梅

 

“他總是以極其謙卑的態度服務……”

最近關注了一個幼兒教育的公眾號,其中有一篇講述作者去澳門走訪某所國際學校的見聞,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有種知道真相後熱淚盈眶的激動,原來那位朋友所教授的課程的創建開發者,竟然就是我的恩師AL夫婦(因為沒有事先征求恩師的意見,所以用了化名)。曾經有兩年的時間裏,我們幾乎每周有兩個多小時的碰面,而他在教育領域裏的卓越貢獻和個人成就,卻從未聽他提及只言片語。
 
與AL結緣,是因為他曾做了我兩年多的輔導員(但我更喜歡把他定義為我生命地圖裏的人生導師),後來他離開了中國,N年後我也搬遷到另一個城市。這是怎樣一種奇妙的緣份,老天在怎樣機緣巧合地安排與運作?我通過一個幼教課程再次領悟到AL為我開啟的精神之窗,啟蒙了我瞭望這個世界的靈性視角。同時又因為懷著對AL的無比敬意,從而對他多年培育的課程,對於這顆美好的果實加深了一份特別的認同。

AL與我的學習生活出現交集時,他已是古稀的年齡,在很大一部分中國城市老人看來,也許基本上是一台磨損過度需要反復保養和維修的舊機器了。我不清楚AL是如何保養他那不斷折舊的物質層面的身體,但我看得出,他是那種物質、精神皆富有的人,而且他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遠比物質世界還要豐盛得多。那時的AL還沒有退休,仍在異國他鄉孜孜不倦工作著,做著他喜歡做的事。
 
他渾身上下充滿了能量,除了完成工作任務外,還每周一次神采奕奕地到我朋友的家裏,只為了給我們三位並不年輕、吸收能力也並不很強的中年學員們開啟精神世界的研習課程。跟著AL學習的兩年裏,他都是自己打的士去我朋友家,自帶深邃廣博的精神產品來服務學習小組,連車費也不要我們為他分擔一分一厘。就在他攜太太飛離中國前,也不中斷與我們繼續探索世界、發展靈性的進程。他征求學習小組成員的意願,問我們想找什麼樣的輔導員來接替他的工作,以保障我們繼續順暢地學習。
 
若是按目前世上最普遍的功利主義來看,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一個學識淵博、在某一領域頗有名望的老人,每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交通費自理,只為教3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學員。而這3個學員當時又是什麼狀況呢?時不時因為加班加點的工作,因為折騰的生活瑣事而請假,其中一個(就是我)因為英語水平並不太好,上課時只能連蒙帶猜,聽不懂的還得靠另一個學員來翻譯解釋。而且這三名學員都擅長以活躍的批判性思維,時不時以各種生活經驗和世俗道理,去反駁那些開始不以為然、而後來才深深明白是真理的真理。三個學員花了兩年時間才學完了研習課程的2.5本書(目前有10本),可見在接受某些新事物上,我們並不是高效能的學習者,並沒有展現出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那樣的渴求狀態。尤其是初期的學習階段,固有的三觀總支配著我們在不確定性的懷疑和猶豫間,沉渣泛起、信念撲朔迷離,在每接受一個基本信念前,都會經歷一陣浪淘風簸、泥沙俱下、然後逐漸澄清的反復討論過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這樣的學習小組無論從時間成本、規模效益、還是從學員的短期學習效果來看,都不是最理想的。一般人會是什麼反應呢?是澆水施肥都等不到花開的焦慮之心,還是對勞動成果被徒勞浪費之感的憤怒,亦或是對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對等回報後心灰意冷的失望感?
 
AL一如既往地踐行著他的服務和教育理想,對我這樣的後知後覺者,就像一名老園丁只是耐心地陪伴和等待每一朵心靈之花按照自身的節奏吐蕊綻放。也沒有認為一些種子資質平庸不值得傾注心血,就寧可剔除他們去另選優質基因。就是這樣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者,耐心地等待為我開啟靈魂的大門。他從未用功利主義去衡量我們的學習效果和意義。他總是以極其謙卑的態度服務於學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從不吝惜他的服務時間。他一直在踐行100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巴哈歐拉所言:“人就好比富礦,隱含無價珍藏,惟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
 
我當時的學習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順便練練口語。我懷著一顆並不純潔的動機,卻走進了一扇至善至美之門,這是怎樣的一種幸運!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從AL以及後來的一些輔導員身上,我都看到了同樣一種介質在彼此的靈魂間循環流動。

AL身體力行去教育、陪伴他人,我絕不會是他的第一批學員,也不會是他的最後一批學員。離開中國前,AL夫妻倆送了我和朋友好幾本兒童繪本和一本教育學的書籍,才知道繪本和書的作者就是這對老夫妻。而在這之前,我只知道他在一所國際學校工作,聽他簡單介紹自己是做教師培訓的,後來又知曉他正在忙著編寫培訓教材,現在想來,那很可能就是我後來幸會的那個課程的修訂版了。高手都是隱藏於民間的,原來我身邊竟然這樣藏龍臥虎,有幸得到這樣淵博又謙遜的教育專家的陪伴!以我這平凡之眼卻全然無知無覺。他們如此低調、謙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令我想起了兒子三年前在上兒童班時,M老師教授的歌謠《謙卑的大地》:

《謙卑的大地》

河流流向大海,
因為大海最深。
種子總會結果,
因為大地最低。

大海在最深處,
它包容、包容、再包容。
大地在最低處,
它接受、接受、再接受。

阿博都-巴哈說:

“人有兩種本性:一種是精神的或較高尚的本性,另一種是物質的或較低下的本性。前者使他接近上帝,後者使他只為俗世利益而生活。這兩種本性的各自特征都可以在人類身上發現。人的物質本性所表現出的是虛偽、殘忍和不義;這些均出自其較低下的本性。而人的神聖本性所表現出的則是愛、寬恕、善良、真誠和公正。這些都是較高尚本性的表達。所有良好的習慣,每一個高貴的品質都屬於人的精神本性。相反,所有不完美的和罪惡的行為都出於人的物質本性。如果一個人的神聖本性壓倒了人的本性,那麼他就是一個聖人了。”
 
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可就有這麼一類人,淡泊名利,只有純粹的服務和利他心。以謙卑之軀,行服務之道,不為獲得他人肯定,更不為取悅他人,只是自然而然地,遵從人的本性,尊重萬物規律,身體力行地開展關於“人”的培育與發展。那個美好課程的創建者AL夫婦是如此,那個美好課程的今日的躬行者也是如此。

我的朋友啊
全神貫注地傾聽靈性之歌吧
如對自己眼睛般珍惜它們
(巴哈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