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4:隱言的智慧

2017-11-10 Cici

“原來一次次的生活考驗,在自己的生活中閃著它的智慧之光……”

她的書架上擺著一本小紅書《隱言經》,已經有6年半了吧。

 

若幹年後,當重拾這段故事,她仍可以會心地笑出聲來!因為它,她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向,不再遊離、彷徨和不安。是它,見證她在靈性成長中慢慢步入成熟。

 

她從小說話不多,偏內向,像極了她當了一輩子老師的母親。

 

就因為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她由然地有一種無法名狀的自卑:因為,一生下來,奶奶就撂下一句話,“怎麼又是個女的”;因為,自己從來不是優秀的那一類學生,只是中等;因為,自己也無法像堂姐妹們一樣,把農活幹得又快又漂亮。她甚至還要背負“臉向黃土背朝天”的壓力!

 

為何自己不是媽媽提起的在天國中那位未曾謀面的“兄長”?她想,他如果在,又會是怎樣的優秀?而自己明明無法優秀,可偏偏來到世間。自己來了後,又到底來幹什麼?自己能做些什麼?

 

她好像從來沒有得到過解答。

她還在大學就讀時,奮鬥了8年的母親最終因沒能戰勝病魔而過早地離世。她竟也沒能見到她的最後一面。從那時起,她的心開始為媽媽在這世間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母親是民辦老師,一直從教,連續8年被評為“優秀老師”,卻沒有公費醫療。所有醫藥自費,家裏無力供給她良好的治療。但母親從來沒有怨言。

 

她從來沒有想過母親這麼快,她們會相隔得這麼遠,遠得永遠無法再觸碰。對母親,她只有無法釋懷的愧疚。

 

很快就畢業的她,生活就這樣瞬間沒有了方向!她為沒有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而苦惱,更為初戀男友的離去而沮喪。她變得如此憂郁,時常流淚,更有輕生的念頭。頭腦裏總有一個聲音在咬著牙根說,“真的只能這樣結束嗎?媽媽會開心自己這樣做嗎?”心情總是很復雜。那段時間,不知為何,她極想看到光:總希望有神靈的存在,可以找尋母親捎送的一絲信息,哪怕在夢中只見到她那張一如既往的笑臉。

 

整整三年,每日心靈雞湯《讀書》、《讀者文摘》和《隨筆》,聊以度日。

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做出了一個決定:走出自己的家鄉,辭職南下。轉行做了人力資源管理,這對一個內向的人,天天和人打交道,初期無疑也是一種折磨。

 

輾轉2次來到上海後,才終於想在這個城市中暫時停留下來,心境卻仍是苦悶。她開始計劃自己的旅行夢,每年定期假期旅行,以洗滌自己被世俗玷汙的心,讓自己有信心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可生活並不如意。她不時抱怨,也不再看書,實在無法有心情拿起書本。她每一天工作,卻找不到開心的理由。開始一天天地問自己,為何會這樣?

 

她的內心一直對自己的長大持有一種懼怕感。特別想回到那個她那出生地,曾給過無限快樂的那所山村小學。

 

2011年3月,好友敏約她一起去了一趟九華山。因為敏信佛,她也跟著學習佛道的處事方式罷了。她們在登山時,遇上兩位小夥子,於是就結伴同登,相互拍照,中午還約一起吃飯。其中的一個叫子勝的小夥子好奇問她,“來這裏的人都是燒香拜佛來的,看你登山時從來不做,為什麼呢?”這日常的聊天,她沒想過答案。“我現在只是學佛,還不是信徒,燒香拜佛是很神聖的一件事,自我感覺還無法表達完整的情感。但我一直堅信這世間有神靈,也尊重佛道,說不定哪天我也真的皈依哪個信仰了呢。”一個聲音傳來,連她自己也無法識別是否出自自己的內心。

很快她又要搬家了。工作經常出差的她,搬家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她已習慣。這次是因為公司買了個新樓盤,自己也想搬到近一點的地方。收拾打包時,不經意發現一本黑色筆記本,想到要送給鄰居玲。跟玲,雖見過幾次,因為各自都忙,幾乎沒怎麼細聊過。今天正好玲在家,順便過去道個別。

玲的屋裏很幹凈整潔。

 

第一眼看到墻上掛了一張照片,貌似新疆人。或許因為玲是西北人,那位是她的先輩吧,只覺得照片上的人氣質非凡。還有一些書法毛筆字,全是她很喜歡的勵志文。

 

寒暄過後,玲說很忙,周末在參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動。於是她覺得很有意思,“或許可以叫上我,我也有興趣參加公益活動的,只是自己沒有途徑找尋。”玲說做公益也需要先學習。“可以啊,我們再聯絡。”於是交換了電話號碼,她送上那本准備好的筆記本。就此道別。玲說“我也有東西要送你。”飛快地找出一本鐵繡紅色的小冊子,題上一行小字:”祝你的生活充滿靈性之美!”當時她瞥了一眼書名是《隱言經》。

 

接下來的日子還是照樣常出差,她有時會隨行帶上小冊子,不經意翻翻它,因為其中有些字眼她還很喜歡的。

“有兩種視覺的人啊!閉上一只眼,睜開一只眼,把對著塵世及其一切的那只眼閉上,把對著至愛者之聖美的那只眼睜開。”

 

“永葆一顆純潔、仁慈和意氣風發的心”。

 

“富貴盈門,不必歡喜;屈辱加身,不必哀戚。”

 

讓她沒想到的是,5月玲真的打電話來了。她們相約見面學習。

 

進門後,她拿到書是《點亮心燈》,覺得題目有點意思。這次學習中,她禁不住感動落淚,許是重提起她那埋葬了多年的記憶吧。

 

後來,她才知道那次在玲家裏看到的是阿博都-巴哈的照片!

 

她開始重讀這本紅色的小冊子,這次讓她有了一個全新的感受: “我首要的忠告是:永葆一顆純潔、仁慈和意氣風發的心。亙古、永恒和生生不滅的王國就屬於你”。她第一次認識到巴哈歐拉是現時代的顯聖者。只要自己用心追隨,就可以親臨那個永恒的王國,得到自己應有的那份福佑!

 

她開始學著好好了解自己,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抱怨有多麼可怕。“己有過,勿非人”。才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人人皆應從業學藝”,她開始學著由衷地自信:“我使你生來高貴,你為何自趨卑賤,我使你生來富有,你為何自陷貧窮。”她時刻提醒自己超脫:“富貴盈門,不必歡喜;屈辱加身,不必哀戚。蓋二者皆過眼雲煙,轉瞬即逝!”自己是何等榮幸,能夠看到多年前向往的那束光!

 

從此她再無法中斷自己的學習。

但開始服務的機會卻一直沒有來臨,她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真正開始服務?有人告訴她,“好好祈禱,它會成真的。”

 

終於在2015年冬,她等到一個開始服務的機會,才真正開始懂得那句“塵土之子啊!智者,有了聆聽者才會開口。好像那斟酒人,見著尋酒人才會奉上酒杯;好像那戀人,看到所愛者的美才會由衷呼喚。”她得到一絲安慰,更得到很多鼓勵。

 

今年6月籌備海法之行前夕,重讀《隱言經》這一段,她又有了新的理解:

 

“……好像那斟酒人,見著尋酒者才會奉上酒杯……所以,要把智慧與知識的種子,播種在心靈的凈土,將它們隱藏起來,直到那神聖智慧的風信子,從心田而非泥淖裏破土而出。”

 

自己的學習,對聖言的理解力加深,促成自己對信仰的確信。需要內化為自己的行動,陪伴並影響身邊人,換取大家共同團結之路上的確認之花。

 

原來一次次的生活考驗,在自己的生活中閃著它的智慧之光,引領著自己不斷轉向巴哈歐拉。母親當初給了她一個學習機會,而隱言的藝術讓她有機會找到祂!慶幸的是,她竟看到了那束光!

 

書架上,仍放著那本紅色的小冊子,有空時她總會拿來讀。許是閱歷不同,每一次讀它都會有不同的感動。有時讀也會情不自禁地淚下,她知道那已化為感恩的情懷,不再有感傷。

 

她還一直珍藏著那本小紅書!她還會繼續珍藏它,讀它。

 

現在,她不僅自己讀,也開始不時買來送給朋友讀。

 

或許她就是我,她也是你。

 

我誡諭你們謙恭禮讓
因為此乃一切美德之尊
(巴哈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