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7-09-02 Unity
“巴哈歐拉愛的紐帶連接著我們……”
我說好了7月份要去看望Shireen,她是我的巴哈伊老師。我們有十多年不見了,很是想念她。2017年對我來說是個不同凡響的年份,從1月份開始就頻頻出行,如果此番能以去看望Shireen來給上半年劃一個句號,將會十分圓滿。
但遺憾的是這次卻無法成行了,因為剛剛接手了一個教育項目,要在暑期裏組織一個社區的少年小組,陪伴他們進行學習。
我是1995年開始接觸巴哈伊的。那時在上大學,對外國文學和存在主義哲學感興趣,當時一些西方文學作品對我影響很大,如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還有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紮克的《幻滅》,還有司湯達的《紅與黑》,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對信仰的認知和探索。受這些作品的熏陶,我對宗教有種親近感,也很想去了解,於是到圖書館找書來讀,粗淺地接觸了一些基督教和佛教的書,沒有人指引,讀得很困難,似懂非懂的。
有一天,同桌去參加一個英語角,借了英語老師的一些書來看,其中有一本白色封皮的《人類新曙光》,書名很吸引人,我就拿過來翻看,原來是介紹巴哈伊信仰的,怎麼還有這麼一種宗教信仰?從來沒有聽說過,書名和目錄給人的感覺很現代、鮮活,而讀了幾章之後心就被震撼到了:原來信仰可以這麼簡潔明晰,這麼包容,這麼具有時代感,無可置疑地令人信服。於是我讓同桌帶我去見這位老師。
首次見面給我留下了很強烈的印象,很多學生聚集在Shireen不大的教工宿舍裏,氣氛輕松愉悅,每個人都很友好和善,而Shireen則像大家的姐姐,具有罕見的親和力,笑聲朗朗,像火焰一樣熱情,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當我做完自我介紹在床上坐下來時,床板塌了,大家都跌坐到了地上,擠作一團,笑聲大作。Shireen給我取了個英文名字Unity,意思是團結,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棒,一直用到現在。
自那以後,我就成了Shireen家裏的常客。Shireen十分謙遜,沒有一點老師的架子作派,於是很快我們就成為好朋友了,隨著從她那裏了解到的巴哈伊知識越來越多,我對這位這位師友的尊敬和愛與日俱增。她介紹其他地方的巴哈伊朋友給我認識,並鼓勵、陪伴我去拜訪他們,學習和生活中有什麼困難,她總是給予無私熱忱的幫助。而其他認識的新巴哈伊朋友,也都是那麼超脫、快樂和真誠,乍一相識就可以推心置腹地交流,締結純潔牢固的友誼。終於有一天,同去拜訪完外地的朋友之後,在返回學校的火車上,我認真地對她說,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巴哈伊。
雖然對宗教充滿向往,並很快就接受了上帝、靈魂等概念,認識了巴哈歐拉的地位,但我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停留在這些知識的粗淺理解上。我畢業的那年,Shireen辭去教職,去了其他城市工作,最後遠嫁加拿大,我也北上,開始新生活。那時不想過按部就班的日子,總是向往自由,向往更精彩的未來,但卻不知自由和未來在何方,覺得巴哈歐拉的教導肯定是神聖的,只是自己做不到,沒有力量按照祂的律法去生活。
萬幸的是,在新的城市很快也結識了另外幾位十分傑出的巴哈伊師友,他們陪伴我參加儒禧學習,深化對信仰的理解,給我精神上強有力的支持和鼓舞。以前還沒有社區建設和其他服務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信仰對生活的影響也不明顯,但在一些人生的節骨眼上,面臨一些重要的選擇時,巴哈歐拉的聖言和這些朋友的音容總是會在腦海中浮現,幫助我去看精神層面的財富,而不被物質欲望所左右。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信仰都讓我不要太悲觀失望,要超脫凡塵俗務,將目光朝向巴哈歐拉;在任何艱難的時刻,我都會對自己說,你是一個巴哈伊信仰的追隨者,是這個時代有幸知道巴哈歐拉聖名的人,只要你願意,只要你祈求,你就必能得到祂的福佑,經受住所有的考驗。
就這樣,漸漸地到了不惑之年,漸漸地感到巴哈歐拉的慈愛和恩典越來越真切,越來越豐厚。尤其是從2014年開始,在一位朋友的陪伴下,我在家鄉開始了學習小組,組織祈禱會和十九日聚會,漸漸地和朋友們開設了兒童班,真正投身為社區的發展做一些切實的服務,這使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原來,巴哈歐拉開啟的這個時代如此榮耀,分享巴哈伊信仰的喜悅如此甜蜜,沉浸在巴哈歐拉聖言中的歡樂如此美妙!
今年是2017年,是至大美尊巴哈歐拉的誕辰200周年,對所有巴哈伊朋友來說,都是宏恩傾瀉的年份,其間種種感受,萬難用言語來表達。我只能把一些事件陳述一下。
首先,新年伊始,在華中一個城市參加了一個主題分享會,解決了我最近幾年讀書和寫作中遇到的若幹重要疑慮問題。我仿佛觸摸到了“語言”的一些真實質地,也明晰到寫作的價值和意義,對聖言的偉大力量及其與這個實存世界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通過近一段時期以來對聖言的研讀,以前很多根本讀不懂的哲學書籍,一下子也能讀進去並且理解了,比如福柯的《詞與物》,阿甘本的《語言的聖禮》等。這真是堪稱神奇!
其次,春節期間,前往聖地海法和阿卡做了為期5天的特別拜訪,多年夙願,終於成行。在聖地期間,開頭的兩天倍受震動,好像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中,百感交集;後面的幾天則特別愉悅,充滿對未來美好世界的向往,投身於建設進程中的迫切渴望。
還有,我已下定決心在家鄉開展一個少年賦能與英語教育的項目,與相關的機構聯系,進展順利。從4月到6月,歷經不同城市的學習和觀摩,7月份如願在家鄉開始實施。從現在起,我終於可以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為心目中真正的教育事業努力了!我將開始學習如何踐行“整合的人生”,去“平衡物質與精神的生活”,行走服務之道,最大限度地體現人生價值……
瞧,這些果實多麼飽滿,它們帶給我的愉悅和喜悅來自靈魂深處,持久而深沉。每當夜深人靜,我獨自品味著這些美好的事物,我都會深深地感激那個把巴哈伊信仰帶給我的朋友。由於馬上需開始組織少年項目,我不能去拜訪她了,雖然不能見面,但我們的靈魂緊緊相依,從未遠離過,也許,服務我們共同的家鄉比去看望她更讓她感到欣慰。
值此大吉之年,以此拙文展露一點點心向至美聖尊的歷程軌跡,微不足道,辭不達意,謹表示對巴哈歐拉的恩典與賜福之感激之萬一。
最後,希望讀到此文的朋友們安寧快樂,因為對巴哈歐拉愛的紐帶連接著我們,我們的幸福是共同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