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 Angela 美好社區讀友匯
“當時讀到這句聖言時,如同電流擊身令我心頭一震……”
小時候,住在小山村,經常會聽到奶奶和姨婆們講一些玄幻神秘的故事,心頭悚然,卻又百聽不厭;自己偶爾也會做一些怪異的夢,醒來久久都心有余悸。大概在十六歲之前,我都非常膽小,晚上不敢獨自在家,不敢走夜路。雖然接受了學校的無神論知識教育,但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些事,內心總是影影綽綽地有那麼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受。
中學畢業之後學了醫。臨床解剖學的課面對的是真人屍體標本。剛剛開始時,一進解剖室,就感覺陰風伴隨著福爾馬林的嗆人氣味嗖嗖地襲來,麻著膽兒遠遠地站在人群裏,從不敢看標本的頭部。漸漸地,隨著對人體的拆解學習,熟悉了每一塊骨骼、肌肉和各個器官,加上生理學、心理學的學習,認為鬼神都是人心的幻影,畏懼自然全消。
後來,又學了哲學,了解到了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影響,了解到宗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顛覆了我之前的宗教等同於迷信的認知。但也僅僅是霧裏看花的感覺,還隔著層層帷幕。
再後來,我踏上了對宇宙生命科學的實修實證之路,參加了很多期類似於靈修的課程。期間親見並體會了一些科學目前還無法解釋的奧妙。大約有兩年的時間,我完全沉迷於身心修煉:站樁、打坐、讀誦經典……心日漸從世事中出離,我一心練功,時刻用自己的標准去衡量身邊所有的人和事,深切同情並果斷隔離了不願意修法、執迷於世俗的朋友和親人,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只是,彼時自己的現實境況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為完成自己的責任和早已許下的承諾,我只好隱忍地去面對解決。也就是在這期間,因緣際會,我開始認真讀巴哈伊的經典。
最早讀到的,便是《隱言經》。
“靈性之子啊!我使你生來富有,你為何自陷貧窮?我使你生來高貴,你為何自趨卑賤?我以知識之本質賦予你存在,你為何另尋他人指點?我以慈愛之泥土塑造了你,你為何跟別人馬後鞍前?把目光轉向自己!你會發現:全能、全權、自生自在的我,在你心間。”
——巴哈歐拉
當時讀到這句聖言時,如同電流擊身令我心頭一震!這不就是我的狀態嗎?!我一直都在向外尋求:求功法、求加持,求功德,求彼岸的解脫……可是,我何曾回到過內心?我所求都在哪裏呢?求其何用?今生又為何而來?
一位巴哈伊朋友的分享更是開啟了我的深思: “巴哈歐拉說信仰的路上要超越三個障礙:此生,來世,萬名之國。我不止一次問自己:那為了來世的獎賞而選擇一條道路的人,跟那為了今世的福利而選擇一條道路的人,有什麼區別嗎?”
是啊,有什麼區別呢?難道不都是站在自我利益的角度嗎?
心念至此,豁然開朗。以前所學、所歷,仿佛散落的珍珠被串成珠鏈,仿佛無數的水滴被匯聚成江河。
腦海裏閃現出之前讀到的一些經典內容: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凈矣!”(《清靜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經》)
真真是“無數妙舌共宣一辭;無數玄機同表一音”!難道不是嗎?
我意識到,這些經典都在指引人們放下“小我”的執著,修“大我”的慈悲;都在教導我們要謙卑、博愛與團結……它們實乃同源之光啊!只不過,每個時代,每個民族、每個宗教、每個組織及至每一個人,都受限於有限的時空,受限於有限的自我生命經驗,做著有限的解讀。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自我,是人最大的牢獄!”
“人之子啊!你若愛我,就得摒棄你自己;你想讓我愉悅,就別顧自己的歡喜。這樣,你才會消亡於我,我就會永存於你。”
——巴哈歐拉
句句聖言如甘霖雨露,潤澤了我幹涸的心田。我持著一顆好奇、探尋的心,開始進一步親身實踐,去獨立探求真理。祈禱、冥思、閱讀聖作、齋戒、服務……內心前所未有的純凈安寧,時時還生起喜悅與感動的浪花!那些日子裏,我的靈思如泉湧,工作效率極高。就如同在幽暗中望見了燈塔,讓我頃刻間明晰了生命的航向。
“存在之子啊!你的心是我居住之處,聖潔它,以待我降臨;你的靈是我啟示之所,凈化它,以待我顯現。”
——巴哈歐拉
把心安住於當下,生活即道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同遊戲闖關,所有遇到的問題或者障礙都是此生必須要去認真面對並完成的課業,如此,心靈才能提升晉級。
“人之子啊!在我的聖道上,若不經歷苦難的磨練,你怎能與滿足於我喜悅的人同行?在你與我相會的渴望中,若不通過嚴酷的考驗,你怎能在熱愛我的聖美中獲得光明?”
——巴哈歐拉
“把智慧與知識的種子”播種在純潔的心田,用專注之耳去傾聽甘美之舌的悅耳之言,以明亮之眼去明辨是非,“永葆一顆純潔、仁慈和意氣風發的心”,就定能接通那生命的泉源,滋養出最最美好的自己!因為,“祂賦滴水以海之波瀾,予微塵以日之榮輝”!
“靈性之子啊!沖破你的樊籠!像愛之鳳凰翱翔神聖之蒼穹。擯棄你的自我!以仁慈為懷安居聖潔之天宮。”
——巴哈歐拉
探尋真理
無論它源自何處
(阿博都-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