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新的環境治理——巴哈伊處方

1990年1月,在莫斯科召開了為期一周的“人類生存環境與發展全球論壇”。有近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參與了本次大會,跨科學、政治和宗教等領域。此歷史性會議達成了一項共識,呼籲“為人類活動尋求一個新的精神和道德基礎”並“發展人與自然的新互動模式”。1

多位元著名科學家在會議中探討了此主題。一篇題為《保護和珍惜地球:呼籲科學與宗教共擔責任》的公告(《莫斯科公告》)指出,必須“始終以宗教和科學的雙維度去識別”當今人類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是“應對環境危機迫切需要個人行為層面的徹底變革”。“歷史表明,宗教的指導,榜樣的垂范,領袖的帶動能夠強有力地影響個人行為並發揚獻身精神”。科學家們進一步指出:

“作為科學家,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對宇宙萬物有著深深的敬畏和崇敬之情。我們知道,神聖事物更應受到人們的尊重和保護,對待我們的地球家園也當如此,需以一種神聖的視角去看待環境保護。……因此,宗教與科學兩者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全球論壇”發表的公告體現了科學界對人類成就的一個前所未有的肯定。作為宗教思想的實質,人類道德、倫理和創造力方面勢必將在環境保護的實踐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1990年10月,在泰國曼谷召開了關於環境議題的非政府組織與媒體研討會。發佈的《世界環境行為準則》公告(《曼谷公告》)回應了對新一層精神承諾的呼籲。並且,第二次公告所呼籲的內容較《全球論壇公告》更為深遠,不僅宣導個人行為、舉止和盡責意願在精神層面的轉變,而且呼籲所有“地球公民”團結一致應對挑戰。公告開篇如下:

“地球正處於嚴重的環境危機中。以生態不可持續、社會疏離、經濟失衡為特徵的全球性人類行為模式是這一危機的根源。我們需要重塑人類的目標,把物質和精神的現實結合起來,喚起集體良知……”

“……要讓形形色色的人群通力合作、共創未來,團結則不可或缺……”3

《曼谷公告》和《莫斯科公告》都援引了世界各大宗教的共同要旨,即精神世界觀的樹立以及隨之而來的人類行為標準的轉變。《曼谷公告》尤為明確地指出,在人類轉變的過程中對世界大同的需要。

鑒於對世界大同的強烈呼求,新興世界宗教——巴哈伊信仰得到了人們的關注4。它不僅宣導一個能為所有宗教所公認的精神價值觀,還提供了直面這個全球化時代特有問題的社會教義。教義的核心乃是世界大同,在世界各種族各國家之間建立團結。鑒於先前一些宗教的社會教義涉及個人與家庭、群落乃至國家之間的關係——根據宗教所體現的時代特性,巴哈伊信仰將社會教義範圍擴大至包括個人、各群體(種族,民族,政治及其他),乃至整個國際社區。

 

由於強調世界大同與全球合作,巴哈伊信仰的教義獨一無二地提出了“人類活動所應依據的新的精神和道德基礎”。巴哈伊提倡的社會模式有四個值得探究的方面:巴哈伊信仰的自然觀;直接指導人與自然關係的巴哈伊原則;關於環境危機潛在因素的巴哈伊觀點;促進世界大同與全球合作的巴哈伊處方。

巴哈伊信仰的自然觀

巴哈伊信仰的基礎是上帝唯一,上帝即“萬物之最深實質”,“太初意志”,“不可知的本質”。5巴哈伊聖作認為,自然界是這個“不可知本質”在塵世的反映。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巴哈歐拉寫道:“自然是上帝的意志,是上帝的意志在這個偶然世界並通過這個偶然世界的表達。”6因此,

“諸天與凡塵中的任何事物,均是一個直接證據,表明上帝的屬性與名稱顯示其中,因每粒原子皆蘊藏諸般表徵,可有力證實那至大光明的顯示……一粒原子裡閃耀著何其璀璨的知識星斗,一滴水珠裡澎湃著何其浩瀚的智慧海洋!”7

在另一處,巴哈歐拉向上帝祈禱時這樣說道:

“每次我轉眼看禰的大地,我就意識到禰統權的證據和禰恩典的跡象。在我凝望大海的時候,我發覺它在向我訴說禰的恢宏,訴說禰大能的威力,訴說禰的統權與莊嚴。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我注視群山,我就發現禰勝利的旗幟,禰全能的經幡……如此我才能從那風的低語裡聽見對禰的頂禮和讚美,如此我才能從那水的微言裡聽到對禰的美德與屬性的頌揚,如此我才能從那瑟瑟葉音中領悟禰在天界明確命定的奧秘。” 8以上巴哈伊聖作選段將自然界描繪成神聖的顯現,充盈著美與神秘。阿博都-巴哈,巴哈歐拉的長子和信仰的指定繼承人,敦促人類對大自然的奧秘加以沉思。9在呼籲人們關注物質宇宙的秩序和平衡時,阿博都-巴哈寫道:

 

“想想宇宙的內在實在、所包含的隱秘智慧、難解之謎、相互關係、支配一切的法則吧。因為宇宙的每一部分都是通過某些紐帶與其他部分相連接——這些紐帶強而有力,不容失衡。”10

在另一段聖作中,阿博都-巴哈進一步闡釋了宇宙的平衡與和諧;祂對生態學的闡述給二十世紀末的人們上了重要的一課。祂如此解釋道,

“即使是這世界的人體,表面來看由不同的肢體和器官所組成,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緊密聯合的整體。同樣,物質世界的結構就如同一個整體,其四肢及各組成部分不可分割地連接在一起。”

“若以洞悉一切實質之眼去觀察,便會清晰地發現,將世間萬物結合在一起的最偉大紐帶就存在於造物自身。團結協作、互助互惠是存在界統一體系的基本特徵,因為一切造物均直接或間接地密切相關,彼此影響,互利共融。”11

以上巴哈伊聖作選段為人類敬畏和熱愛自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文獻基礎,展現出物質世界的精湛巧妙、內在聯繫和精妙平衡。

通過大量的物質世界的類比和隱喻,巴哈伊聖作更加突出了對自然的敬慕。自然界的意象被恰如其分地納入到巴哈伊聖作的語彙中,常用來代指精神實在。以下這篇巴哈伊兒童禱文便體現了這一點:

“上帝啊!培育這些孩子吧。他們是禰果園裡的幼苗,禰草原上的花朵,禰花園裡的玫瑰。用禰的甘霖澆灑他們;讓實在之陽帶著禰的愛照耀他們。讓禰的微風激發他們,使他們得到培育、成長和發展,使他們表現出最美好的狀態。禰是博施濟眾者,大慈大悲者。”12

 

每日閱讀巴哈伊聖作,能夠培養出一種珍視和崇敬自然奧秘的世界觀。在《莫斯科公告》中,能找到對自然界“充滿神聖美景”而表達崇敬之情的字句。然而,這僅僅是實踐環境治理的起點。

指導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精神原則

巴哈伊認為“通過精神原則,或所謂的人類價值觀,可以找到解決每個社會問題的方案。”巴哈伊斷言,在處理當今人類所面臨的複雜社會問題時,挑戰在於“區別於純粹實用主義,如何將問題的情境提升到精神原則的層面上來。”

採用精神原則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既有賴於個體行為,也依賴於集體實踐。對個人而言,遵循精神原則將指導個體行為,為日常活動提供道德規範。在某些情況下,遵循精神原則能夠促使個體從集體利益出發,從而抑制以自我為中心的本能反應。於社會而言,遵循公認的精神原則為尋求共識及指導行動提供了方法和指南,這能夠促進集體決策並解決問題。

巴哈伊信仰最高行政管理機構世界正義院解釋:

“精神原則的基本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了符合人的真正本性的觀點,還引發出相應的態度、動力、意願和抱負,從而促進人們去發現並執行各種實際措施。各政府領導人和所有當權者若能先確定相關的精神原則,然後依照這些原則行事,解決問題便會富有成效”14

 

巴哈伊聖作所闡釋的精神原則為世界各地的巴哈伊所遵循,其中許多原則直接或間接地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以下列舉了一些與環境對話最具相關性的原則。

全球治理

巴哈歐拉強調了巴哈伊關於環境倫理的一項核心理念:“上帝將地球創造得如此美好,任何在地球上製造混亂的人都會喪失其榮耀。”15 阿博都-巴哈重申了這一理念,即地球應該由“技術精湛的園丁來細心照料”。16

 

或許可以通過巴哈伊教義來理解治理原則所帶來的全面影響。正如母親的子宮為嬰兒最初的身體發展提供母體環境,物質世界也為人類靈魂的完善和發展提供母體環境。17 巴哈歐拉告知人類, “為了教化你”,上帝已然“命定了所有存在之原子和一切受造物之精華。”18反而言之,“教化”的一個方面就是學習全球治理的原則。因此,巴哈伊教義將精神教育與人類發展聯繫起來,這也是全球治理與人類生活的目的之一。

多樣性的價值

巴哈伊教義在多樣性方面的價值觀念與治理原則息息相關。阿博都-巴哈指出,世界的多樣性是“完美的精髓”,其“每一部分都有助於整體的優美、效能和完善。”19因此,作為環境專案中的核心問題,保護基因和生物的多樣性便是應用這一原則所得出的合理結論。

為使人們關注到環境治理的重要性,阿博都-巴哈解釋說,作為物質世界普遍進化過程的基礎,外在形式的多樣性是一種普遍規律的表達。

“事物初始時是單一的,那單一體以各種元素及不同的特性出現。於是不同的形態產生了,而這些形態一經產生便固化下來,且每種元素都獨具特性……然後這些元素以無限的形態被構架、組織、結合起來……由於各種元素的構成、結合與分解,以及各自的量與度,並由於其他生物對它們的影響,結果產生了種種形態、無窮的實體及不計其數的生命……這個地球自從存現以來,就在宇宙的母體內成長發展,呈現過不同的形態和狀況,直到逐漸達致今天的完美,為無數的生命所裝點……”20

阿博都-巴哈進一步敦促人類從自然界自身的啟發中體悟:

“你們看看這個被創造的生物世界是多麼的千姿百態,萬博紛呈,可它們只有同一個來源。所有呈現出的差異只在於外表形態和色彩。這些五花八門的形態在整個自然界中是顯而易見的……讓我們觀察一下……萬博紛呈中的美與和諧一致的美吧!我們要從中學習……”21

 

因此,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是巴哈伊基本原則“多元統一”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種體現。

善待萬物

作為另一個與全球治理相關的原則,善待萬物貫穿整個巴哈伊聖作。阿博都-巴哈在下面一段文字中這樣寫道:

“上帝的鍾愛者不僅要以慈悲和同情對待人類同胞,而且對所有生物都要表現出最大可能的仁慈……。從孩子的幼年時代起,就要教育他們無限溫柔地對待動物,熱愛動物。……溫和與仁愛是上帝天國的基本原則。”22

因此,對所有生物以“溫和與仁愛”相待,不僅僅是倫理上的假設或道德上的猜想,而是一個穩固確立的精神原則,直接關係到人與自然的關係。

科學應用需擔責

巴哈伊信仰教導人們,科學和宗教就其本質而言是一致的,二者互為補充地揭示了同一真理的兩個方面。阿博都-巴哈解釋說,宗教是“真理的傳揚者”,因此不會與科學智識相悖。23祂還指出,離開了科學,宗教很快就會陷入“迷信的深淵”,而沒有宗教,科學則將陷入“物質主義的絕望泥潭”。24因此,巴哈伊聖作鼓勵探索科學,但其應用必須聽從道德的指導。在論及人類在科學領域所應承擔的責任時,世界正義院研究部稱:

“人類擁有植物和動物所沒有的內在能力,能夠發現大自然的奧秘……因此負有特殊的義務,以運用上帝所賦予的能力來達到正向的目的。”世界正義院還指出,“能否正確履行這一義務,是判斷其創造性天賦在物質世界是產生有益成果,還是造成破壞的關鍵。”25

在上世紀的轉捩點,阿博都-巴哈指出,探求科學的能力“乃是人類最可嘉的力量,因為通過它的利用和施行,人類得以實現進步和改善……,上帝的精神和奧秘變得顯而易見。”26

 

然而,阿博都-巴哈也提醒人們“無論什麼機構都可能被濫用,即使它是服務於人類至善的工具。對其使用合理與否,取決於公眾輿論代表者們的開明、能力、信仰、誠實、投入和高尚等因素。”27以淡化對科學的褒揚。

適度原則

該項巴哈伊教義關乎人與自然的關係,要求人類不可“逾越適度的界限”。28 巴哈歐拉警示人類:“文明限於適度範圍時,曾結出豐碩的善果;同樣,倘若逾越限度,文明將成為生長邪惡之果的沃土。”29

適度原則涉及人類給自然界施加影響的方方面面。作為衡量標準,適度原則給予消費模式、廢物處置方式,及物質財富積累形式以指導。巴哈歐拉明確指出,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 “都應服從這一適度原則。”30

巴哈伊相信人的尊嚴和幸福不只存在於物質方面的追求,因此,適度原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巴哈歐拉鼓勵人類享用地球豐饒的饋贈,並“分享其所帶來的裨益,”,但祂同時提醒人類擺脫 “所有對俗世及其浮華的依戀。”31 阿博都-巴哈解釋道:“人的光榮與高貴顯然必是某種超越物質財富的東西。物質上的安樂只是枝葉,人的高尚之根本乃是良好的品格與美德,這些才是其實質的裝飾。”32

 

因此,巴哈信仰摒棄了作為二十世紀生活之主要特徵之一的唯物主義哲學。取而代之以一種信念,相信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是獲得“良好的品質和美德”,而在物質追求中運用適度原則是達成這一目的的途徑。這一原則與世界上諸多工業國家尤為密切相關。在這些國家中,氾濫的物質主義已經造成過度消費、資本積累和資源浪費的普遍模式,給全球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

減少貧困

與適度原則相應的是減少貧困。全球人口中的大多數並非面臨物質過剩,而是受困於生活物資匱乏。環境惡化與人類的社會經濟狀況密切相關;貧困和極端富裕都對地球生態系統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沙漠化、東歐的污染——這些都是貧困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例子。

消除貧困是巴哈伊教義的一項基本原則,巴哈伊聖作明確預示了“貧富懸殊”的後果。33 巴哈歐拉暗示我們: “塵土之兒女啊!把窮人在午夜的歎息告訴富人,以免疏失將這些富人引入毀滅之途。……”34

在經濟關係中秉持慷慨、公平和公正被視為神聖美德,在巴哈伊聖作中得以強調。阿博都-巴哈稱:

“人們必須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儘快改變貧困大眾所處的水深火熱狀況。富人要拿出他們過多的財富,心腸要軟一些,要培養自己的同情心,多關心那些缺衣少食、生活困苦的不幸者。”3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巴哈伊聖作並不主張財富的絕對平等36,而是呼籲消除極端的富裕和貧困。正如世界正義院所陳述:

 

“解決這個社會問題需要綜合使用精神的、道德的和實際的方法。對這個問題作新的探討是有必要的。在探討時,要聽取各有關領域專家的意見,要避免出現經濟學和意識形態上的爭執,還要讓受這些急需作出的決策直接影響的人們參與。”37

國際事務中的團結

巴哈伊聖作認為 “在國際事務中統一思想”是這個時代的基本要求。38 巴哈伊認為,解決國際問題所必需的是,要具備一個意識清晰、團結與共、著眼全球的意志。

環境問題從一個角度突顯了普世團結的必要性。生態問題無關政治邊界,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立解決這一問題,這在當今已成為共識。因此,世界正義院提出了現今時代的迫切需求,即,尋求“各民族大家庭間的國際合作,以謀劃和落實旨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各項舉措。”39

在這一時期,儘管解決環境問題和協調全球力量的技術手段唾手可得,而國際合作卻仍然緩步不前。論及這一困境,世界正義院指出:

“在這得天獨厚的二十世紀裡,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預示出這星球將要出現一個社會演進的高潮,同時也為解決人類的實際問題指出了實際的方法。誠然,科技進步為這個日趨融合的世界錯綜複雜的生活的管理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然而,障礙依舊存在。懷疑、誤解、偏見、猜忌以及自私自利等觀念仍然困擾著各國及人民之間的關係。”40

 

世界正義院進一步表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能將當今這樣一個衝突不絕的世界,改變成一個協調與合作為主導的世界。”,並總結為 “世界秩序只能建立在人類一體這個不可動搖的觀念之上。”41

人類一體

人類一體原則,即世界各民族團結與共,也許是巴哈伊信仰的核心教義。這一原則保護人類免受各種形式的偏見和分裂,並“呼籲人們更廣泛地忠於一個更高的願景,該願景比任何其他激勵過人心的目標更高遠。”42 巴哈伊認為,人類普遍接受這一原則,是實現人類思想統一和全球合作的先決條件,也是提高環境治理能力的必要前提。因此,促進人類一體原則是巴哈伊生活的核心。

人類一體原則貫穿巴哈伊聖作,並加以多次強調。巴哈歐拉命諭:“你們要放眼全世界,而非僅僅局限於自我”,“愛自己的國家不值得驕傲,愛人類才值得榮耀”。簡而言之 “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43

阿博都-巴哈的外孫守基·埃芬迪,在阿博都-巴哈去世後被任命為巴哈伊信仰的聖護。以下是他的闡釋:

“人類一體的原則,即巴哈歐拉所有教義圍繞的核心之所在,既非幼稚情感之心血來潮,亦非含糊縹緲希望之表達。不可將其訴求純然等同于人間友愛和親善精神之復蘇,亦不可將其目標局限于促進各人群和民族間的融洽和合作。……它寓示著現今的社會結構必然發生有機的變化,而此種變化在這個世界前所未有。”44

巴哈伊相信,只有在承認人人都是同一全球社區的組成部分這一基礎上,通過“當今社會結構的有機變化”,才能最終達成國際共識,並下定決心來解決當前全球環境問題。

 

這種“有機變化”要求人們認識到,地球的豐富資源及其深遠奧秘乃是人類的共同財產,需公平公正地為所有人享有。保護地球資源必須被視為一個凝聚全社會意識和決心的目標。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共同致力於全球治理和人民福祉。

巴哈伊歷史觀

世界大同的願景是巴哈伊思想的基石,但卻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巴哈伊堅信,世界大同的建立不僅有可能,而且是必然發生的。45這一信念基於巴哈伊歷史觀,由巴哈歐拉在上世紀中葉闡明,賦予了人類當今事務的歷史意義,並對其最終目標注入信念。

巴哈伊認為,當今困擾人類社會並威脅地球生態平衡的災難,應視為人類演進過程中一個動盪的過渡階段的表現。世界正義院的解釋如下:

“巴哈伊信仰認為,當前世界在人類事務上所出現的混亂和災難局面,只是一個有機演進過程的必經階段,而這一進程最終將不可抗拒地導致全世界人類統一在一個單一的社會秩序下,他的範圍包括我們整個星球。作為一個獨特的有機體,人類的演進如同其個人成員的成長那樣,已歷經了嬰兒和童年期,目前正處於躁動不安的青春期,並逐漸步入那期待已久的成年期。”46

依據巴哈伊聖作的解釋,雖然人類已經歷了從家庭,到部落,再到城邦的組織形式,但當今時代的主要特徵則是從一個各自為政、針鋒相對的主權國家體系過渡到一個整合的大同社會。巴哈伊相信,這種轉變終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益處,與此同時,也將伴隨著嚴峻的衝突和挑戰——正如目前普遍存在的環境惡化問題,巴哈伊將這些問題視為轉變過程的表現。對這一過程,巴哈歐拉在一個多世紀前寫道:

“絕望之風從四面八方吹來,分裂和折磨人類的爭鬥與日俱增。突變震撼和天下大亂已迫在眉睫,而現行的制度卻顯得可悲的無能。”47

然而,這樣的觀點絕無可能致使巴哈伊絕望。相反,巴哈伊認為,承認這一歷史觀本身就是人類整體持續演進的必要前提,對巴哈歐拉所允諾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當今的社會秩序將很快收尾,新的秩序將隨即展開。”48

在闡述這一主題時,守基·埃芬迪解釋說,世界大同乃是:

“處於動盪中的人類所努力實現的目標。主權分立的階段已然結束。各主權國家所固有的無政府狀態正愈演愈烈。一個日益成熟的世界必須摒棄這種執念,認識到人類關係的一體性,並將其貫徹到建立一個體現這一原則的組織機構上來。”49

 

因此,巴哈伊將包括環境惡化在內的瓦解之勢,連同向人類一體轉變的過渡時期,均視為採取行動的動因,而非聽天由命或麻木不仁的理由。世界各地的巴哈伊正依照教義致力於積極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消弭人類在這個過渡時期給自身及世界造成的損害。巴哈伊信仰秉持這一信念,即,問題並非無法克服,而是恰恰呈現了社會演進處於“宏大歷史進程”中不成熟階段的末期表徵,而我們終將迎來一個惠及整個星球的社會秩序。50

新世界秩序的處方

巴哈歐拉世界秩序的基本特徵由守基·埃芬迪簡要地概括為:

“如巴哈歐拉所設想,人類一體意味著建立一個世界共同體,其中所有國家、種族、信仰和階級都緊密而永久地團結在一起,各國家成員的主權及其個體成員的權利是完全有保障的。這一共同體,必須……由一個世界立法機構組成,其成員將作為全人類的受託人,統籌所有成員國家的資源,並立法以規範人類生活、提供所需、以及協調各種族間關係。國際行政人員將由國際力量所支持,制定和執行世界立法機構的政策和法律,並維護整個共同體步調一致。國際法庭將有權對這一普遍制度內各個成員間可能產生的爭端進行裁定,並履行義務,執行最終裁決。”51

守基·埃芬迪解釋道,新的世界秩序不是要推翻“現有社會基礎”,而是要

“拓展現有基礎,通過必要的方式改革其機構以符合不斷變化的世界。這既不會與合法聯邦相衝突,也不能破壞基本的同盟關係。新世界秩序的目的既不是在人們心中扼殺清醒與理智的愛國主義熱情,也不是在避免過度集權的弊端的同時廢除必要的民族自治。新世界秩序並不會忽視,更不會消除不同種族、地域、歷史、語言,以及傳統、思想和習慣的多樣性。正是多樣性帶來了區分世界各民族各國家的特質……它一方面否認過度集權,另一方面否認全體統一。它所呼籲的是一體性中的多樣化……”52

巴哈伊認為,如果世界上所有國家和民族無法團結為一個共同體,人類終將無法捍衛一個新興的全球文明的福祉,並促進其最大利益。

在闡述這一主題對全球環境的影響時,世界正義院稱:

“當人類接受巴哈歐拉所作出的人類社會需要重建的預示時,諸多問題包括僅為其中一個方面的各種污染問題均將得以解決。”53

世界正義院還表示:

“除非世界各國理解並聽從巴哈歐拉的勸告,從而全心全意地共同致力於維護全人類的最大利益,團結一致地尋求各種方式和途徑來解決困擾地球的諸多環境問題……否則,他們的解決措施將成效甚微。”54

 

儘管人類社會的重建被眾人嘲笑為烏托邦式的願景,世界正義院仍敦促世人思索“這項千秋大業可以實現,所需的建設力量確實具備,統一的社會結構也一定能建立……”55世界正義院進一步表明“巴哈伊社團的經驗可被視為這不斷擴大之團結的典範。”這個團體由形形色色具有不同民族、文化、階層和信仰背景的五百多萬人組成,“在眾多的地區從事滿足人們精神、社會和經濟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全球巴哈伊社團是個“單一的社會有機體,是人類那多姿多彩大家庭的縮影,按普遍接受的磋商原則管理和運作,一視同仁地珍視人類歷史上所有偉大神聖的教諭。它的存在令人信服地證明,巴哈歐拉對大同世界的遠見是切實可行的。它的存在還表明,人類可以生活在同一個全球社會中,能夠經受成熟過程中的種種考驗。”56

結論

巴哈伊信仰的教義及教友們建設新興世界社區的經驗,為那些認識到宗教——以及“世界大同”——在人類事務中重要地位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範例。這一範例激發人們對自然的崇敬之情;制定了創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原則;為當前人類事務的混亂狀態理清關係;患時代之所需,為加速變革人類事務秩序開具了藥方。然而,最重要的是,這一範例將各個方面整合到一個統一的信仰體系中。而這一系統,正是諸如目標、信念和靈感等更新人類的摧枯拉朽之力量的源泉。展望環境治理,巴哈伊信仰尋求一種能夠同時關乎人類環境和人類心靈的解決之道。守基·埃芬迪這樣說道:

“我們無法將人的內心與外界環境隔開,並聲稱,一旦其中之一發生變革,一切都將得以改善。人與外界是有機互動的。人的內在生命塑造了環境,而其本身也深受環境的影響。人與環境的彼此影響、人的一生中不斷出現的各種變化都是兩者互相作用的結果。”57

 

論文作者:Michael Karlberg

引文出處:
1.環境與發展促進人類生存全球論壇莫斯科公告,1990-1-15至1990-1-19
2.“保護和珍惜地球:呼籲科學與宗教共擔責任”的公告,全球人類生存環境與發展論壇,1990-1-15至1990-1-19
3.《世界環境行為準則》公告,泰國曼谷召開的關於環境議題的非政府組織/媒體研討會上發佈,1990-10(10-16),泰國曼谷
4.巴哈伊信仰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二大宗教,僅次於羅馬天主教。見《世界宗教統計》,大不列顛年鑒,1988
5.巴哈歐拉,《篤信經》,守基·埃芬迪翻譯,第一版. (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3)99,98
6.巴哈歐拉,《巴哈歐拉書簡集》(啟示於《亞格達斯經》之後),世界正義院研究部彙編,Habib Taherzadeh 等翻譯,第一版. (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8)142
7.巴哈歐拉,《篤信經》100-01
8.巴哈歐拉,《祈禱與冥想》,守基·埃芬迪翻譯,第一版. (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7)272
9.依據巴哈歐拉的遺囑,阿博都-巴哈被任命為巴哈歐拉聖言的權威闡釋者,是巴哈伊社團在巴哈歐拉升天後所應轉向的中心。在此之後,阿博都-巴哈在遺囑中任命其外孫守基·埃芬迪為巴哈伊信仰的聖護。守基·埃芬迪過世後,世界正義院作為巴哈伊最高行政機構成為全世界巴哈伊社團的權威中心,每五年一次在巴哈伊世界範圍內選舉產生。巴哈歐拉所建立的繼承秩序確保了巴哈伊團體的統一,使其免於分裂。這四個相繼的“中心”所頒佈的聖作構成了巴哈信仰的權威經典,也是撰寫本文所依據的實質性基礎。
10.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文選》,世界正義院研究部彙編,巴哈伊世界中心委員會以及Marzieh Gail (海法: 巴哈伊世界中心, 1978)翻譯 157. 
11.阿博都-巴哈,“世界資源的保護”,世界正義院彙編,1963-1990,第一卷(馬里伯勒,維多利亞,澳大利亞:巴哈伊澳大利亞出版社,1991)71
12.阿博都-巴哈,《巴哈伊祈禱文:選自巴哈歐拉,巴孛和阿博都-巴哈啟示之禱文》,新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91)35-36
13.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致世界人民(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95)28
14.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 28
15.巴哈歐拉,致狼子書,守基·埃芬迪翻譯,第一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8)24
16.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文選》290
17.論來世,將子宮比作此世的論述,參見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文選》170-171, 177, 185
18.巴哈歐拉,《隱言經》,守基·埃芬迪翻譯,(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39)32
19.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文選》291
20.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Laura
Clifford Barney翻譯及彙編,第一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4)180-83
21.阿博都-巴哈,《巴黎談話:阿博都-巴哈1911年巴黎演講錄》,第11版,(倫敦:巴哈伊出版社,1969)51-52
22.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文選》158-160
23.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137
24.阿博都-巴哈,《巴黎談話》143
25.世界正義院研究部,“地球資源保護”,彙編1:68
26.阿博都-巴哈,《弘揚世界和平——阿博都-巴哈北美演講錄》,第二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2)31
27.阿博都-巴哈,《神聖文明的隱秘》,Marzieh Gail翻譯,第二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90)16
28.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作選粹》,守基·埃芬迪翻譯,第一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3)235
29.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作選粹》343
30.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作選粹》343
31.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作選粹》276
32.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79
33.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2
34.巴哈歐拉,《隱言經》39
35.阿博都-巴哈,《巴黎談話》153
36.關於財富均等的探討,參加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115-302
37.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2
38.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文選》32
39.世界正義院,引自世界正義院研究部,“地球資源的保護”,彙編1:85
40.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4
41.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28
42.守基·埃芬迪,《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信件摘錄》,第一版(威爾梅特,伊利諾:巴哈伊出版社,1981)41-42
43.巴哈歐拉,《巴哈歐拉書簡集》87,127-28,167
44.守基·埃芬迪,《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42-43
45.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3
46.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6
47.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作選粹》216
48.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作選粹》7
49.守基·埃芬迪,《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202
50.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6
51.守基·埃芬迪,《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203
52.守基·埃芬迪,《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41-42
53.摘自一封未出版的世界正義院於1971年10月28日授寫的致某個人的信函
54.世界正義院,引自世界正義院研究部,“地球資源的保護”,彙編1:85
55.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16
56.世界正義院,世界和平的承諾36
57.守基·埃芬迪,引自世界正義院研究部,“地球資源的保護”,彙編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