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若非是祂,一切皆屬虛妄

若非超脫天地間之一切,便無法抵達真悟海洋之岸邊。

——巴哈歐拉


文:榮大同

電話傳導

她一個快樂的姑娘,馬來西亞華僑之女。家裏兄弟姐妹眾多,爸爸是威風英武的警察,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學校裏教英語、馬來語、漢語,家裏人講家鄉的白話。

 

20世紀70年代,風華正茂的她,在一家公司裏上班。偶然從一個熟悉的陌生人那裏聽說了巴哈伊信仰。他們在同一家公司,那位朋友在總部,她在子公司。每天都有業務上的電話和聯系。相互熟悉,卻未謀面。總部與分部相隔40多分鐘車程。一天,在電話上談完業務,朋友忽然問起她有沒有信仰,有沒有聽說過巴哈伊信仰,然後就介紹了公司分部所在城市的巴哈伊朋友給她。因此,她走入了當地的巴哈伊社團。

 

那位同事、朋友、巴哈伊信仰的引介人,為她寄來了格洛麗亞·法伊齊的一本書。那是她讀到的第一本巴哈伊書籍。為了解更多信息,她也去巴哈伊圖書館借閱,不過尚未讀到巴哈歐拉的文字。當時,聖作還不多見,不像今天這樣容易。

祂的話語

她的家,是一個早有信仰種籽的家庭。祖母是佛教徒,在家裏也供奉關公,相信觀音。海外華僑的根,依然延續著中國民間信仰的魂。

 

不過,從爸爸身上開始有了多元的轉變。爸爸從小學一直到高中就讀的是教會學校,他成績優秀,聖經學特別出色,甚至獲得獎學金要去羅馬深造。不過,祖母的傳統思想很強,不允許身為長子的爸爸踐行基督教。羅馬的深造也沒有成行。負氣的爸爸,甚至在畢業後從家庭中出走並加入了警局。

 

後來,爸爸回歸家庭與家人和解。爸爸也曾到了海外,親眼看到基督教內派系攻伐,心中不免失落。但他的內心中始終保持著對基督的信仰。

 

她成為了巴哈伊,她的小弟、小妹成了基督徒。眼看孩子們各自追求不同的信仰,爸爸的心中不免隱隱的擔憂:孩子們在信仰上漸行漸遠,而且巴哈伊信仰是真宗教嗎……

 

弟弟在家裏熱火朝天地傳導基督教,試圖說服姐姐跟自己一樣成為基督徒。她記得向自己介紹巴哈伊信仰的朋友說,巴哈歐拉是基督再臨。此刻,面對弟弟的傳導攻勢,她更加渴望親自讀到巴哈歐拉自己的文字,聽祂如何解釋宗教的關系、祂自己的地位。

 

為此,她向那位朋友表示,希望能夠讀到巴哈歐拉的聖作。那位朋友馬上借到《篤信經》寄給她。讀完那本書,她心裏終於篤定了,頭腦中有了結論:如果巴哈歐拉不是顯聖者,古往今來一切先知的真實性何在;若非是祂,一切皆屬虛妄!

 

爸爸慢慢了解巴哈伊信仰,放心讓女兒走自己的信仰道路;他也可以對其他孩子的信仰感到踏實。大家依舊相親相愛,不同的信仰在一個屋檐下並生共榮。

 

那時,社會大環境也是和諧共生。學校裏,馬來人有馬來人的信仰,華人有華人的節日,印度人有印度人的節日。你過節,我也可以湊熱鬧,鄰裏彼此關系很融洽。今天的馬來西亞依然如此,九個宗教之間很融洽,其中就有巴哈伊信仰。人們很習慣多種宗教的生態。

 

馨德之家

她先後去了台灣、香港、澳門。在澳門,曾在巴哈伊朋友的公司做事。經共同的巴哈伊好友介紹,認識了自己的先生,先是通過書信彼此了解。再後來,在馬來西亞,在共同的巴哈伊好友的婚禮上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先生。再後來,他們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一起在大陸生活、教書、服務。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服務,共同的生活,熔鑄了兩個純潔的信仰之靈。他們的家,就像阿博都-巴哈所說的,誠然是和平之家,歡聲笑語之家,歡欣鼓舞之家,信仰馨香之家。

 

歲月荏苒,信靈美麗、明亮依舊。她偕先生一如既往地服務中國的朋友、中國的熱土、祖輩的厚土。

 


我懇求禰
……
讓我的祈禱成為一把火
燒掉那妨礙我瞻仰禰聖美的帷幕
成為一束光
指引我到達禰尊前的海洋
——巴哈歐拉

選自:美好社區讀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