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作真諦,重構職業願景 —— “解碼‘好工作’神話”工作坊成功舉辦

     由澳門巴哈伊團體 主辦的“解碼‘好工作’神話”主題工作坊,於 2025年10月31日 晚間在 氹仔巴哈伊中心 成功舉行。活動吸引了約二十位以年輕職業人士為主的參與者齊聚一堂,在工作形態劇變、就業壓力日益凸顯的當下,與會者共同反思了當前社會對工作的主流假設,並探討了工作在經濟、社會、道德與精神層面的多維意義。

 

        在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的社會中,澳門青年卻普遍面臨“畢業即失業”、學非所用、收入難以支撐家庭等嚴峻現實。與會者認識到,儘管我們平均花費近二十年時間為工作做準備,且工作佔據我們清醒時光的極大比重,卻鮮少深入審視其根本目的、本質屬性及對工作的合理期待。多數人默認工作僅為謀生手段,即“為麵包而活”。

 

        正如研討材料中所指出的:“鑒於經濟領域活動在現代生活中具有核心地位,驅動經濟行為的準則值得特別關注。同樣,關於工作意義與就業機遇的認知,也在很大程度上受主流經濟模式的影響。這兩者都需基於‘人類一體’的理念進行重新構想。” 在這一視角下,參與者進一步探討了財富應服務於人類而非犧牲人類、體系應服務全民利益等原則,並思考如何通過學習正義、慷慨、協作與互助來推動社會繁榮。(PDF: 解碼好工作工作坊研讀材料)

 

      通過集體反思,大家逐步認識到:工作遠不止於謀生。它應成為“意義的源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途徑”;“當以服務精神開展工作時,工作確實可被視為一種敬拜行為”。無論物質財富多寡,我們都需要通過工作來實現社會融入與精神成長,工作場所應成為培養堅韌、同情、公正與服務精神等品質的土壤,是塑造品格、服務社會的動態過程。

 

       參與者還重新思考了“理想職業”的內涵,探索如何在無論有無報酬的勞動中,找到成長的喜悅與意義,將職場轉化為個人精神與社會維度發展的平臺。

       此次工作坊激發了參與者對個人職業路徑與集體經濟模式轉型的深層思考。下一期“工作與財富”主題研討會預計將於2025年11月舉行,持續探討工作價值與財富議題,助力構建更公平、更有意義的職業未來。

參與者積極投入活動
參與者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