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為世界養育兒女

文:李開璿

正如阿博都-巴哈所說,不要只是口頭上說我多愛你,而是要拿出行動來愛他,以致對方覺得你如同他家裏的一個親人,到這程度,你的問題就都能解決了。

 

小女李湘凡今年一月間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開辦了一場音樂會,一批世界各地的好友出席打氣,在一張海報上寫下許多鼓勵的話語。其中一些句子令人感動,如:“Beautiful music from beautiful soul.” “Your fingers have wings, let them flying.”等等。

 

這些海報得到一位住在校園附近Duluth地區的美國老人贊助印刷,音樂會過後小女工作的餐廳特別為她舉辦了一場慶祝會,老人也在他家裏另外辦了一個披薩宴會,招待出席音樂會的朋友們。

 

後來,他把這張具有紀念價值的海報寄給我。

 

我收到海報後,馬上給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家寫了一封回信,感謝他對我女兒的照顧。我說,這份海報我一定好好保管,不但為了我心愛的女兒,也因為看到它,我們就會想起你,鮑勃先生。

 

鮑勃先生是退休的心理學教授,原名Robert Flagler。他和他的太太,馬來西亞人安妮,單純地愛著各地來的留學生,其中,許多是馬來西亞留學生。他們儼然是留學生們的美國父母。

 

他們照顧這些外國孩子簡直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譬如去年,我女兒暑假回去,回到Duluth當天,就收到波士先生的短訊:“明天要上課啦,不要睡過頭哦。”

安妮的老家是居鑾,她是穆斯林,鮑勃先生是基督教徒,我女兒是巴哈伊,這些宗教表面的差別,沒有妨礙愛心的流淌。

 

有一回,他們載我女兒去尋訪當地的巴哈伊。

 

世界到處有真誠的人,只要踏出去就會遇到。李湘凡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還能待下去,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到許多善心人士的協助。

 

父母對兒女的付出和犧牲在別人眼裏以為天經地義,因為兒女是自己的,有些兒女也這麼想,以為父母對自己好是有代價的。這會產生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想,我是為世界和人類養兒育女;或者這個兒女想,父母誠然對我有恩,但是我也是上天的兒女,我是要為人類服務的,她就對其他人有愛心,跟其他人的感情自然融入。

 

正如阿博都-巴哈所說,不要只是口頭上說我多愛你,而是要拿出行動來愛他,以致對方覺得你如同他家裏的一個親人,到這程度,你的問題就都能解決了。

 

鮑勃、安妮這對夫婦和我女兒的和睦關系,總是讓我浮想聯翩。


*原載《星洲日報/副刊 》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