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回顧三十年來推動平等話語的貢獻

新書回顧三十年來推動平等話語的貢獻 巴哈伊國際社團新書《全面夥伴關係》深入探討了人類進步與婦女和女童發展之間深刻的相互依存關係。 BIC 紐約 — 值此聯合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及《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三十周年之際,巴哈伊國際社團(BIC)近日在紐約辦公室舉辦活動,發佈了《全面夥伴關係:婦女進步三十年——在聯合國及其他領域的發展歷程》專題報告。   本次聚會彙聚了各國外交官、聯合國官員及民間社會領袖。現任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主席、哥斯大黎加的瑪麗莎·陳·瓦爾韋德大使讚譽該出版物為實現性別平等的“未竟征程”作出了及時貢獻。她表示:“當我們將婦女和女童置於核心位置時,社會將變得更安全,經濟更強勁,和平更可持續。” 近日,巴哈伊國際社團紐約辦公室舉辦了《全面夥伴關係》新書發佈會,多位外交官、聯合國官員和民間社會領袖齊聚一堂。下圖從左至右分別為:聯合國婦女署民間社會部門主任洛帕·班納吉、紐約婦女地位非政府組織委員會聯合主席潘蜜拉·摩根、加拿大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兼法律顧問貝亞特麗絲·馬耶。 這本書全面彙集了巴哈伊國際社團在推動全球男女平等話語上的貢獻,引導我們深入探索人類攜手共進的真諦。   這本著作整合了三十年來巴哈伊國際社團通過持續參與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所積累的聲明、觀點與見解。全書內容圍繞1995年《北京行動綱領》十二個關鍵領域編排,並附有標題為“男性與男孩的角色”以及“信仰與女性主義的交匯”的章節。   巴哈伊國際社團首席代表巴妮·杜加爾在近期紐約新書發佈會上指出:“巴哈伊社團對性別平等與正義的承諾,根植于這樣的信念:全人類被創造的目的在於推動持續演進的文明,而性別平等是實現和平的先決條件。” 哥斯大黎加現任大使瑪麗莎·陳·瓦爾韋德[左]出席新書發佈會。 序言針對當代議題指出,儘管爭取平等的鬥爭面臨嚴峻挑戰——政治兩極分化、根深蒂固的父權規範以及日益抬頭的威權主義——但個人、社會運動及各組織的集體努力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序言強調,這是國際社會“正視持久挑戰並重新承諾共建世界共同願景”的時刻。 本書借鑒了全球超過十萬個巴哈伊社區的經驗,展現了個人、家庭、政府與組織之間如何通過協同合作,促進新的文化模式和根植於平等理念的集體實踐。...

港澳台巴哈伊團體攜手慶國際和平日,多元活動凝聚和平願景

港澳台巴哈伊團體攜手慶國際和平日,多元活動凝聚和平願景 為迎接2025年國際和平日,澳門、香港及台灣地區的巴哈伊團體於9月20日晚聯合舉辦線上線下同步慶祝活動,透過祈禱、經文誦讀、青年實踐分享與藝術表演分享等環節,以多元形式傳遞對和平的共同願景,展現三地團體心手相連的精神共融。活動共吸引逾30位參與者同步參與,凝聚了跨越地理界限的和平信念。   活動於晚上7時30分以祈禱拉開序幕。隨後的經文誦讀環節中,三地代表依次誦讀巴哈伊信仰的經典聖作。經文中蘊含的智慧,不僅傳遞對人類和平的深切渴求,更堅定了參與者踐行和平的理念。 青年分享環節中,來自三地的青年代表結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推動和平的實踐,講述如何以微小行動匯聚和平力量,他們的真摯經驗,為參與者帶來深刻啟發。緊接的藝術表演環節,則透過詩歌朗誦、音樂演奏及各類藝術創作分享,以充滿感染力的形式表達對和平的期盼與追求。整場活動不僅形式豐富,更在共同願景與情感共鳴的氛圍中,引領所有參與者全情投入。   有參與者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感受到,和平不只是一句口號,更需要每個人以具體行動去實踐。我也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人正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地奠定著和平的基石。」   此次活動由澳門、香港及台灣的巴哈伊團體聯合策劃執行。三地團體一致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和平為紐帶,積極推動跨地域對話與合作,攜手共建更和諧與共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