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代表赴以色列參加巴哈伊國際大會 

澳門代表赴以色列參加巴哈伊國際大會 四月廿四日至五月二日,第十三屆巴哈伊國際大會在以色列海法舉行。世界各地一百七十六個國家與地區包括澳門、香港、台灣在內的大約一千五百多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與會代表,是各個國家和地區每年選舉產生的國家或地區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亦稱總會成員。他們通過別具特色的民主選舉進程,共同選出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管理機構  – – 世界正義院成員,並對全球巴哈伊的發展進行磋商。世界正義院成員的選舉機制是每五年改選一次。 世界正義院的使命是對人類福祉產生積極影響,促進教育、和平與全球繁榮,並保護人類 榮譽,以及許多其他責任。正義院維護全球巴哈伊社團的團結,引導其發展參與建設繁榮的全球文明的能力,並將巴哈歐拉的世界和平願景變為現實。  在選舉前的四月廿四日至四月廿八日五天期間,代表們拜訪了創教先知在海法和阿卡的遺址,回顧祂的生平事跡,這些拜訪讓代表們在靈性上做好了準備。 四月廿九日上午進行的投票是全球選舉進程的高潮,每位成年巴哈伊都可以參與其中, 巴哈伊選舉因沒有提名和競選活動而與眾不同,國家或地區總會成員通過無記名投票的形式選出他們認為最適合成為正義院成員的九個人。 國際大會期間,代表們還磋商探討了全球巴哈伊社團如何加強努力,為人類走向和平的行動做出努力和貢獻,這些努力涉及培養社區建設能力的教育計劃、社會行動和參與社會對話。 澳門巴哈伊總會的四名代表江紹發、葉為澔、盧繼隆和盧立新與來自全球其他總會的成員一齊作為投票人進行了現場投票,其他五名澳門總會成員進行了線上投票。這是自一九六三年巴哈伊第一屆世界正義院成立以來國際大會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 下一屆大會將於二零二八年舉行。 澳門巴哈伊總會的四名代表(左起)江紹發、盧繼隆、盧立新、葉為澔 來源:http://www.fanfucn.cn/guanzhu/20230507/1809.html

《適恰的治理》:BIC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前夕發表聲明

《適恰的治理》:BIC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前夕發表聲明 2020年10月22日 BIC紐約——巴哈伊國際社團(BIC)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前夕發表聲明,邀請聯合國官員、成員國大使、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社會行動者探討人類實現普世和平之道路的相關議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_RIKfSKnZU 自其於九月發表至今,在這段短暫時間裡,這份名為《適恰的治理:人類與實現公正全球秩序之道路》的聲明已就國際體系之作用這一主題引起深刻反思與深入討論。   西班牙大使兼KAICIID(King Abdullah Bin Abdulaziz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rreligious and Intercultural Dialogue,阿卜杜拉國王跨宗教及跨文化對話國際中心)副秘書長,尊敬的阿爾瓦羅·阿爾巴塞特(Alvaro...

光之神殿——巴哈伊的異想世界

光之神殿——巴哈伊的異想世界 南美洲的巴哈伊神廟坐落於安第斯山脈腳下,毗鄰智利的大都會聖地亞哥。設計師利用光線實現其設計靈魂,融合創新、復雜的設計以及建築的歷史,創造了一處供人們沉思與告解的場所。巴哈伊神廟即將成為智利的新地標建築,這座復雜的曲面建築由加拿大建築師夏馬克·哈裏裏(Siamak Hariri)設計,坐落於聖地亞哥郊外的安第斯山脈腳下,似乎在邀請人們前往進行沉思與朝聖。哈裏裏曾指著這座屢獲殊榮的建築說:“你看那個微妙的凹陷和轉折,它的曲線多麼有趣,你覺得如何?” ▲ 巴哈伊神廟具有一個圓形透明的穹頂結構,距地面30米高,周邊被水池和原生草地所包圍,與安第斯山脈起伏的地勢相呼應。該建築榮獲加拿大皇家建築學院(RAIC)2017年建築大獎創新獎。這裏原是聖地亞哥精英農莊學校的高爾夫球場,經過9年的時間,這個場地被重新設計成了面向不同背景、宗教和性別的公眾開放的公共建築空間。哈裏裏在2016年10月的開幕典禮上曾說:“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抑或沒有宗教信仰,這裏都將歡迎你的到來。這是一項對建築的挑戰,意味著你要思考為其賦予一種怎樣的形式,使它具備剛剛所說的意義。”這種人類精神和物質結構的統一,也是19世紀起源於伊朗的巴哈伊教的核心信念。 ▲ 坐落於安第斯山脈腳下,毗鄰智利的大都會聖地亞哥,這座復雜的曲線建築由加拿大傑出設計師夏馬克·哈裏裏設計,以別樣的方式邀請人們進行精神的沉思和朝聖。巴哈伊神廟具有一個圓形透明的穹頂結構,距地面30米高,周邊被水池和原生草地所包圍,與安第斯山脈起伏的地勢相呼應。9組巨大的玻璃幕構成一個開放、無障礙的禱告空間,內設胡桃木皮革座椅,最多可同時容納600名遊客。這座建築最重要的元素是“光”,哈裏裏認為“光是最普遍的存在”,因此可以將其作為統一的象征。仰望穹頂中央的圓孔,遊客能夠體驗到外層玻璃與內部葡萄牙半透明大理石之間迷人的光線變換。日落時,穹頂內的光逐漸由白色、銀色、赭色過渡到紫色。該設計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到自己正在仰望天空、迎著光線,就像植物面向太陽生長一樣。 ▲ 巴哈伊神廟通過1129個獨特平面或曲面玻璃的開發、生產和組裝創造了9個相同的、優美的曲面結構。巴哈伊神廟在全球還有另外7座,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每座廟宇都有9個面,每個面有一扇門,象征著歡迎地球各方的人們前來禱告和冥想。面對這項挑戰,哈裏裏和他的創意團隊放棄從其他宗教建築獲取靈感。它看上去不應該像是一座清真寺、猶太會堂或教堂,因為這可能會疏遠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場地與結構的開放性及通透性至關重要。人們可以通過位於穹頂結構周圍的9個入口進入神廟的禱告空間;同時,蜿蜒的小路也可以引導遊客穿梭於斜向的景觀中,在行走中冥想,甚至可以從建築外觀獲取“美”與“感知”。該建築通過1129個獨特平面或曲面玻璃的開發、生產和組裝創造了9個相同的、優美的曲面結構,使神廟看起來就像是安第斯山脈天然背景的一部分。 ▲ 遠處眺望巴哈伊神廟。智利著名景觀設計師胡安·格林(Juan Grimm)設計的徑向花園融合了安第斯山脈的環境,營造出一處沒有邊界的花園。基於格林的景觀設計並與佩尼亞洛倫市(Pe alolén)合作,神廟周邊種植了大量原生、抗旱的植物,以支持一項名為“綠色生長”(Green Growth)的環保計劃。目前總共有6000多棵樹被種植或正在種植,原來植被貧瘠的高爾夫球場呈現出郁郁蔥蔥、五彩繽紛的景象。 ▲ 仰望穹頂中央的圓孔,遊客能夠體驗到外層玻璃與內部葡萄牙半透明大理石之間迷人的光線變換。日落時,穹頂內的光逐漸由白色、銀色、赭色過渡到紫色。從前,進入山區只是為了做禮拜,現在,神廟面向所有人開放,並投資修建了一條新的道路,以方便聖地亞哥當地居民來此進行禱告和冥想。在通往禱告空間的石梯上,遊客能欣賞到神廟的前景花園。由於植被的遮蔽,神廟仿佛消失於景觀之中,卻能從另一側巨大的水池倒影中得以展現。站在神廟旁,遊客可以欣賞建築外部玻璃墻面的復雜結構與微妙細節,好似雪花晶體結構。 ▲...

巴西國會舉行特別會議志慶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

巴西國會舉行特別會議志慶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 2017年11月29日,為紀念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巴西下議院舉辦名為“莊嚴會議”的特別活動。 巴西,巴西利亞——10位來自8個政黨的巴西下議院議員,在極其團結的氛圍中,相聚國會的一次特殊會議,依次暢述巴哈歐拉的生平與教義。 此次名為“莊嚴會議”的活動特為紀念巴哈歐拉誕辰兩百周年而發起,匯聚350余位來自巴西20個州的代表(巴西有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其中包括代表族人列席本次歷史紀念活動的兩大土著群體代表。 此次莊嚴會議與會者逾350人。期間,來自8個政黨的10名議員述及巴哈歐拉的生平與教義。 “沉浸於巴哈歐拉的教義,就是沉浸於人類對世界最純粹的貢獻。”議員艾瑞卡·科凱(Erika Kokay)在昨日上午的活動上說。   “巴哈伊團體,在非常具體的意義上,深切覺知人類的苦難,同時體察人性的高貴與美好。正是人性的美好給予希望,去構建一個公正平等的世界。”她繼續說。   此次原定50分鐘的特別會議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巴西國會下院的代表們深入討論巴哈歐拉建設更美好世界的教義,追思祂的生平。其中多人在對多元受眾講話時深深受觸動與感慨。   論及巴哈歐拉的核心教義,議員奇科·阿倫卡爾(Chico Alencar)談到真宗教對社會進步的重要建樹。阿倫卡爾先生強調巴哈歐拉經受的苦難,其一生忍受壓迫,為的是給人類帶來免受壓迫的教義。 此次特殊會議中,議員暢述巴哈歐拉的生平,其和平、男女平等、社會轉變中青年之作用、正義和教育等教義。 多位發言者盛贊此次會議氛圍特別純凈。 “崇敬的氛圍,對神明的敬畏,以及與會者的專注精神,深深觸動了我們,”巴西巴哈伊團體代表卡羅萊那·卡瓦爾康蒂(Carolina...

地他拉拉——名叫“和平”的村莊

地他拉拉——名叫“和平”的村莊 和平之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故事   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太陽在剛果地他拉拉村升起時,空氣中已彌漫著沏好的咖啡香。一直以來,村裏人會先喝點自種的咖啡,再去農場幹活。   過去幾年,這項晨間傳統開始有了更深的意義。村裏許多家庭會邀請鄰居來喝咖啡,做晨禱,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們改變了早晨一杯咖啡的簡單做法,”一位剛剛去過地他拉拉的訪客在回顧她的經歷時這樣說道,“實際上這變成了社區建設舉措:准備咖啡的同時,住在附近的朋友們聚在一起,一起祈禱,然後邊喝咖啡,邊談笑和討論社區事務。有一種真正團結的感覺。” 在地他拉拉,鄰居們一起享受晨間咖啡。 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在過去100年裏經歷了一連串的武力沖突。最近的1998-2002年間的戰爭,預計奪走了超過540萬人的生命,是二戰以來全世界傷亡最為慘重的危機。過去兩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受沖突影響被迫流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據聯合國統計,僅在2017年上半年,約170萬國民因安全問題逃離了家園。 不過,全國上下有許多社區在學習擺脫種種導致分裂的陳規舊習。這些社區受到巴哈歐拉教義的啟迪,努力尋求物質和靈性層面的發展。它們關注生活的實用層面,同樣也關注一個繁榮社區所需的諸多品質,比如正義、關聯性、團結、知識可獲取。 “我們逐步學到的是,只要有空間讓大家聚會、就社區面臨的挑戰來討論巴哈歐拉的教義,人們就會過來,磋商我們能為找到解決辦法共同做些什麼,” 伊紮特·米翁達·阿布姆巴(Izzat Mionda Abumba)說。多年來他一直在從事兒童和青年教育項目。 “當每個人都可以進入這些空間,就沒有任何事情把我們分開——沒有人會再去考慮哪些人是巴哈伊、哪些人不是。我們都來閱讀巴哈歐拉的作品,在討論過程中為我們在做的任何事情找到解決途徑。啟發來源於這些作品和指引,”他說。 這個國家的事跡引人矚目。正在展開的進程試圖在所有人——不論其宗教背景、民族、人種、性別或社會地位——中間促進合作,建設能力,使他們奮起並促進文明進步。在當今世界存在的困惑、不信與晦暗中,這些迅速發展的社區令人充滿希望:人類有能力帶來深遠的社會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