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傳承博愛無疆界》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 六宗教代表與銀河代表合影 為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廿五周年,澳門六宗教——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在銀河娛樂集團支持下,將於下月廿三及廿四日下午三時,假百老匯舞台合辦六宗教音樂欣賞會,主題為“傳承博愛無疆界”,將透過音樂傳遞和平、博愛、共融及團結的精神。 活動新聞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於觀音堂後山舉行,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釋妙智、聖公會副青年幹事程顯禮、澳門道教青年協會秘書長蘇家欣、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副會長張子健、澳門巴哈伊教總會青年部秘書長劉慧琦、澳門伊斯蘭會教長丁少杰,以及銀娛公共關係企業社會責任助理副總裁呂倩姬出席。 是次音樂欣賞會是本澳各宗教攜手舉辦第三次大型文化活動。六大宗教在澳共同和諧發展,合作互助,在服務社會、宣揚人類文明等多方面達成共識。欣賞會承載各宗教廣大信眾祈祝澳門未來更加美好的心願,也彰顯澳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 澳門六宗教同心以音樂會作為獻禮,慶祝澳門特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希望居民從音樂體驗到不同宗教的文化藝術,啟發心靈,一同感受澳門和諧共融的美好城市精神。 欣賞會上,佛教總會將帶來《讚頌五方佛》梵唄演出;基督教界將選取喜樂與平安為題的曲目演出,送上祝福;道教協會和道樂團準備澳門八音鑼鼓之《八仙賀壽》及表現澳門道樂兼容正一派及全真派的《迎九皇》;天主教文化協會邀請嚶鳴合唱團,演唱林樂培大師的《天主經》及法國音樂家古諾的《信經》;巴哈伊文藝團選取的歌曲強調人類是一個整體,表達年輕一代對和平的渴望;伊斯蘭會將呈現具中國特色和印尼風格的樂曲。 活動獲文化發展基金支持。 報道來源:澳門日報 https://xiangyu-macau.oss-cn-hongkong.aliyuncs.com/app/szb/pc/content/202410/29/content_371330.html 立即購票:https://www.macauticket.com/TicketWeb2023/programme/P-055182?ticketSection=2024-11-23 https://youtu.be/kNaGzxoll3U...
參與雙聖誕辰《共建給予文化社區》慶祝活動感想 11 月2 號晚上,我有幸參加了在澳門聯國學校舉辦的慶祝巴布和巴哈歐拉雙聖誕辰的活動,主題是《共建給予文化社區》,這次活動真的讓我收穫頗豐。 活動一開始,朋友們對人類集體發展的不同階段的分享就深深吸引了我。聽到說人類的集體發展正從集體青春期邁向成熟期,我們要意識到人類是一體的,這讓我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考。在社群中,人類一體需要從利己主義轉變為利他主義,這一點我特別認同。看到每個家庭都渴望培養孩子成為利他主義者,以服務為核心的生活方式,我深受觸動,這個理念很好,因為現在的年青一代很少懂得去為他人付出的,我們要培養他們去為他人付出,服務他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在這樣的理念影響下,多為他人著想,積極參與社區營造。 參與社區建設的家庭留影 關於教育的討論也讓我有了新的體會。原來培養年輕一代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和社區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 11至 14 歲少年提供靈性教育這個想法很棒,家庭之間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建立的互助網絡,提升了社區教育功能,這讓我看到了社區團結和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平時以為「建構社區」是新建公園、學校、大樓等等設施,沒意識到原來教育才是社區建設最重要核心。而透過復甦家庭及社區的教育功能來改善社區, 據我所知在澳門幾乎是沒有團體或機構去做這樣的服務行動,平時也很少人會提到這一點。基於此,我深刻理解到家庭作為社會基石,搞好家庭教育對實現世界和平意義重大,家庭要依據多元共融原則教育年輕一代,父母的責任真的很重要,我也更加理解和感激自己父母的付出了。 活動中的音樂和影片也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五首音樂《追尋》、《We are the Youth of...
擁抱相互依存:轉型中世界的基礎 巴哈伊國際社團在聯合國未來峰會上的聲明 紐約——2024年9月4日 “唯有且直到牢固地建立團結, 人類才有望享得福祉、和平與安全。” ——巴哈伊聖作 值此未來峰會之際,國際社會正面臨一項艱巨任務:全球治理體系當圍繞人類的相互依存關係這一核心。這既是一項深遠機遇,亦是至關重要的當務之急。 二戰以來、以聯合國成立為起點而取得的巨大進步,這標誌著人類向和平繁榮的全球秩序邁出的重大步伐。與其前身國聯十分相似,聯合國亦從全球災難的廢墟中崛起,是彼時人類集體尋求真正、持久和平的最佳嘗試。聯合國仍然是唯一能夠讓世界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相關事務的多邊實體,這一點意義重大。事實上,聯合國的持續存在反映了人們的普遍共識:有效的國際協同是持久和平與福祉的先決條件。 很遺憾,在世紀之交各國領導人對一系列全球目標達成一致而高漲的團結精神,此時正逐步削弱;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正在衰退;全球挑戰的規模和複雜性迅速超過了為應對這些挑戰而設計的系統的發展。這些令人憂心的趨勢正是社會所面臨的更深層次問題的徵兆:國際社會已無法全然接納人類唇齒相依這一事實。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嚴重的危機仍將持續加深,直到那些肩負全球事務治理的責任者,甚至是普遍的人類,都接納這一真理的深遠意義。 未來峰會恰逢我們當前的發展道路不再可行之時召開。數百項機構改革的建議被提出,每一項都有其潛在的益處。然而,當下的需求呼喚著更艱巨的任務,即設計一個新的概念框架,其中包含一套新的基本假設。只有這樣,創新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為此,巴哈伊國際社團沒有提出額外的改革建議,而是再次1邀請國際事務的仲裁者對另一項核心組織原則,即人類一體性的含義加以考量。倘若不充分接受這一原則,持久的和平與繁榮仍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希望,甚至全球治理體系將加劇分裂,不平等將加深,某些群體的利益也將置於全體的共同利益之上。我們相信,將人類一體置於國際事務的核心,是避免進一步災難和確保持久和平與和諧的必要前提。 共同的故事:轉型時代的身份認同 承認人類大家庭的一體性,並不是呼籲所有人都整齊劃一,或放棄許多既有治理體系的優勢。相反,它意味著全人類共用一個包羅萬象的超凡身份,包括無數各不相同又相互交叉的文化和歷史表達。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日益呈現出聯結和融合的特點,它需要新的決策模式。 現行的制度和結構不但沒有認識到這一現實,反而深深植根於對立的身份觀念中,令猜忌滋長,競爭加劇。對“我們”和“他們”的分類被用於追求不完整的進步觀念,導致某個群體享有高於另一群體的不公平優惠待遇。雖然歷史上存在著界限分明的歸屬圈,但隨著時間推移,外在環境使其外延不斷擴展——從社區到城市、再到國家——從而保障人類的繁衍生息。邁向更大程度融合的轉變尚未達到頂峰。在這個全球相互依存的時代,推動新形式相互聯結的力量正要求人類邁出前所未有的一步:擴大歸屬圈,超越任何“他者”的稱謂,擁抱人類全體,汲取其豐富的多樣性作為無盡力量的源泉。 在國際治理領域中,基於有限身份概念所導致的分歧在國家主權的概念中展現得最為清晰。長久以來,一些關鍵假設塑造了國際治理的輪廓:國家身份是不可改變的;地方或國家的優先事項與全球議程相互競爭;世界上某個區域的進步會損害另一個區域;國家的力量由其支配和積累能力界定。然而,無論是氣候變化或全球流行病的跨國界風險,技術推動社會進步又分裂社會的能力,還是全球人口流動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絕對的國家主權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 因此,國際社會面臨的一項核心任務,是設計一種擴展的新主權概念,它將考慮如何通過整體的進步來最大限度地發揮部分國家的優勢。這樣的重新定義將鼓勵人們對自己國家和全人類福祉的合理關懷,同時意識到隨著未來的時間流轉,個人、社區、國家以及世界的利益將趨於一致。而且,它非但不會威脅多樣性或鞏固同一性,反而會調和在更大的共同歸屬感中接納特定身份所帶來的力量和美。 在做出這些努力的同時,還需要制定人類未來的共同願景。儘管歷史充斥著不公、競爭與危機,但這些並非是界定我們現行秩序的唯一特徵。團結、同情和希望的實例也同樣推動著社會進步,甚至在社會動盪之際亦是如此。這種更全面的歷史視角,對於瞭解我們的集體發展軌跡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從更長遠的角度為我們奠定新的基礎。因此,今天採取的任何行動都必須汲取過去的教訓,並善用人類靈性的建設性表達。...
巴哈伊國際社團針對年輕人在推動社會中發揮的作用發表重大聲明 紐約,2024年8月12日 正值今年國際青年日之際,巴哈伊國際社團發表了一份以年輕人為中心的重大聲明,題為:《前沿:年輕人在不斷進步的全球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Cecilia Schirmeister在協調該聲明的制定和發佈時表示,“全球年輕人具有巨大潛力,可對社會的建設性轉型發揮決定性作用。”“在那些能力得以彰顯,並有意識地致力於釋放其潛能的地域,不同代際之間出現了全新的合作和夥伴關係。” 巴哈伊國際社團聲明《前沿:年輕人在不斷進步的全球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該聲明收錄了世界各地青年和年輕人的心聲,探討了年輕群體如何發揮獨特作用,動員各年齡段大量人士共同行動,從而改善社會貢獻力量的經驗教訓。 “面對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國際社會亟需成千上萬才華橫溢的青年領袖,而非僅僅依賴少數精英,”該聲明表示。“我們如何確保全人類,而非僅限於那些格外積極進取或人脈廣布的個體——能夠切實地參與並塑造社會的發展軌跡?年輕人與其他群體攜手能發揮何種特殊作用?” 聲明中探討的核心主題之一, 即幫助年輕人通過行動踐行建設性倫理原則,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轉型。 “當年輕人得到引導,深入探索道德目的之所在,他們將更加堅韌不拔,面對挫折時不易陷入憤世嫉俗與痛苦之中,而能在逆境中懷有希望、保持樂觀,”該聲明闡述道。“這些品質將激勵年輕人持續推動社會變革,不僅限於一兩年時間,而是貫穿其一生。” 該聲明還從更具體的層面出發,審視了年輕人的多邊參與和在聯合國系統中的投身情況。其強調了通常在地方層面的轉型過程如何轉化為國際層面的同步行動,並呼籲對聯合國系統吸引青年人才的方式進行深入研究。 https://www.bic.org/news/bic-releases-major-statement-role-youth-advancing-society
就業與其深遠的影響:利用每個人的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巴哈伊國際社團在第六十一屆社會發展委員會會議發表的聲明 紐約,2023年2月12日 未來幾十年,工作的性質預計將發生巨變。例如,預計人工智慧、自動化和數位化有望取代大量勞動者,淘汰某些工種。然而,這些技術工具也提供了顯著擴展人類行動範圍的可能性。因此,關於如何促進社會福祉的觀念必須隨之擴展和演變。正規工作是人們為實現更大利益做出貢獻的途徑,傳統工資是滿足基本需求的方式。但其絕非是社會從個人天賦和能力中獲益的唯一模式。需要更全面理解可促進社會繁榮的各種貢獻方式,並提供實際的支持手段。我們的目標必須是構建能一個能夠有效利用所有成員能力的社會。 今年社會發展委員會的重點是通過創造充分和富有成效的就業機會與體面的工作來克服不平等,從而為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動力。然而,如果為所有人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健全經濟基礎不存在時,將嚴重阻礙所有人取得進步。同時歷史也證明,僅靠就業並不總是能促進平等。例如,許多國家經歷過高就業率伴隨不平等加劇的時期。因此,委員會考慮就業和工作時應懷揣更深層的目標,那就是締造一個使所有人都受到平等重視、並有機會為集體繁榮貢獻自身力量的社會。我們最終需要的經濟體系,不應為滿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剝削另一部分人,而應承認所有人的尊嚴並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在向更加公平的社會邁進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技術技能,還需要廣泛提升社會能力和道德能力。能力所致的現實結果不僅取決於個人實現目標的潛力,還取決於其追求目標的類型。例如,通過高等教育習得的技能有助於推動從事有價值的事業,但也可能用來從腐敗和剝削制度中獲利。為創造更公平的社會,而不僅僅是更加熟練地利用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能力建設不僅僅需要經濟和政治,更需要規範與道德。個人和社團需要提高能力,例如能夠激發不同參與者之間的共同願景和行動承諾,或者識別所面臨挑戰的根本原因並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他們還需要能夠培養誠信、相互支援、忠於真理和責任感等品質,這些品質是維持社會秩序穩定的基石。 在談論為實現目標而需培養的能力時避不開對價值觀和優先事項領域的探討。就業的目的是什麼?哪種生活方式有助於人類自我實現?我們希望共同建設的社會是怎樣的?面對這些問題,企業和治理機構往往選擇回避,轉而將焦點放在提高效率或擴大選擇的程式性事務上。然而,對公共福祉有害的意識形態,如為自私辯護正言、獎勵剝削、藉口冷漠或美化消費,從而加劇不平等,在全球範圍內肆無忌憚地蔓延。如果我們以減少不平等為目標,那麼社會必須有意識地推廣實現該目標所需的態度、特徵和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重建對“工作”的理解,包括對不同工作形式賦予價值的方式。某些職業能帶來高薪,而其他對社會福祉同樣至關重要的職業卻僅能獲得勉強維持生計的工資,這揭示了社會契約中根深蒂固的扭曲現象。如果一個社會的全部潛力要得到釋放,建立真正的公平社會秩序,那麼這種矛盾必須得到徹底解決。 每個人都具備天賦和能力。社會進步需要我們朝著建設性的目標培養能力,這一觀點已被廣為接受。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許多群體,並區別對待。例如,將他們視為需要服務的受害者,又或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假設可能掩蓋這些群體的能力,削弱社團的影響力,並強化適得其反的依賴模式。 肯定所有人天生具備能力,同時也不否認存在許多非常現實的挑戰。許多能力是潛在隱藏的,必須通過適當的培訓和教育來挖掘。我們需要消除結構性障礙和偏見。同時,還需要為大量人口創造實際機會,使他們能夠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方面,國家作為公共利益的管理者和守護者,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稅收政策、許可要求、勞動標準和其他法律結構等經濟和政治工具需要圍繞培養和運用人群固有能力的總體目標來組織,而不僅僅是提供服務,儘管其很有必要。簡而言之,國家行動應集中于培養和釋放個人和社團的能力,從而推動社會取得進步。 為了促進特定生活環境中不同群體或個人的高效參與,無論這種參與是否有償,我們需要不同類型的支援和改革。例如,為了使社會受益于婦女的全面貢獻,社會機構需要通過家庭休假政策,尤其是遵守類似“父母雙方共同承擔養育責任”這樣的企業和社會規範,鼓勵所有社會成員關愛女性。。同時,對於希望為社區提供專門服務的志願者,如完成學業的年輕人,或是那些希望在全職工作結束後繼續提供服務的老年人,他們或許能夠自給自足,或許需要給予必要的説明才能繼續服務。,。經驗表明,個人的自我發展和社會的集體進步應相輔相成,它們彼此聯繫,推動一方面的發展,終將需要對另一方面給予關注。 政府在促進有利於建設性行動的條件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不僅包括努力創造充分且富有成效的就業機會。同時,能力的釋放既是一個“橫向”的過程,也是“縱向”過程。一個人可通過幫助他人實現自身潛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進步。個人可為他人賦能;一個社區可為其它社區賦能。當這種導向在一個地區紮根後,我們愈發將進步視為政府機構、地方社區和個體行為者之間互動的結果。每一方都既關注自身表現的品質,也支持其他方的效能。這遠非願望或猜測,巴哈伊社團在全球各地多樣化社區和村莊中目睹了這條道路的初步發展。只要參與者相互支持、普遍參與,促進公共利益,幾乎可在任何背景下探索和推廣這種可見行動的特徵。 將所有人視為改善社會福利的潛在主角,在原則和實踐層面都享有高度平等的地位與道德賦權。每個個體和社區都是建設性變革的能力和可能性的寶庫,無論其財富、教育、社會地位或其他任何特質如何,都應拒絕那些持續的、數不盡不平等的,關於優越感和劣等感的假設。卓有成效的就業和體面的工作對於社會運作至關重要,其不僅直接產生產品和服務、支援生計,還是個人身份、目標以及培養與表達個人才華的源泉。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們重新考慮社會進步的概念,並以適合當代需求的方式組織經濟結構。我們將以此為任,朝著這一願景邁進,每一步都彙聚全人類的潛力與貢獻。 其他語言 義大利語:Occupazione...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在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會上探討“未來工作” 紐約,2023年2月13日上周,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在第61屆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會上,參與了“體面就業、社會不平等和生態可持續性之間關係”的廣泛磋商。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兼團長Liliane Nkunzimana指出,“本屆委員會的主題引發了若干關鍵議題,探討了如何激發社會活力並充分發揮每一位成員的潛力”。“就業的目的是什麼?哪種生活方式有助於人類自我實現?我們共同憧憬建立的社會又該是怎樣的?”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Alphonsine Sefu和Lizzy Moshirian在有關年輕人的大會上發言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Alphonsine Sefu和Lizzy Moshirian在有關年輕人的大會上發言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團出席第六十一屆社會發展委員會會議。 巴哈伊國際社團對本次委員會會議的貢獻是發表了題為《就業與其深遠影響:利用每個人的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正式聲明。該聲明探討了社會從個人的天賦和能力中汲取力量的多種模式,並指出: “為了促進社會繁榮,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瞭解各種貢獻形式,並提供實際的支持手段。我們的目標應是構建能夠充分發揮所有成員能力的社會。” 巴哈伊國際社團與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老齡化委員會攜手,主辦了一場委員會附帶活動,聚焦重新構想未來工作,以滿足人類需求。 本次會議的發言人還有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Arash Fazli,擔任印度印多爾德維阿希裡亞大學,巴哈伊發展研究教授。Fazli強調,需要基於當地社區優勢,由民眾主導自身發展的進程。 他表示,“發展必須與個人實際水準相契合,依據當地現實情況開展能力建設,基於個人對現實情況的理解進行創新,而非依賴專家來告訴他們關於其自身的未來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