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宗教對話聚焦澳門青少年未來 “論道沙龍”探討賦能與成長

跨宗教對話聚焦澳門青少年未來 “論道沙龍”探討賦能與成長 參與者大合照 為共同探討澳門青少年的發展與未來,澳門道家文化協會、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及澳門道教青年協會于9月27日下午聯合主辦“論道沙龍”活動。主題為“澳門青少年未來力:賦能、連接、成長”,旨在滙聚不同宗教與文化背景的智慧,為青少年面臨的挑戰提供多元視角。   活動由澳門道家文化協會會長賴宏主持,邀請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妙智法師、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秘書長劉慧琦擔任討論嘉賓,多位宗教界與青年團體代表出席。作為系列沙龍的首場活動,以"論道"之名,焦點探討協助時下澳門青年在多元價值體系下,形成及構建個人终身學習成長渠道的分析框架。   妙智法師指出,當代青年面臨全球快速變遷帶來的挑戰,其價值追求與以往世代不同。他提出三大關鍵:一是“能力的儲備”,青年應建立持續學習的意識,通過廣泛吸收人文科學知識增強應對未來的能力;二是“方向的確立”,培養兼具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情懷的價值觀 ,在滿足基本需求後昇華至利他精神; 三是“心境的修養”,鼓勵青少年以健康自信的心態面對挑戰,在紛擾環境中保持內在平靜。   劉慧琦在分享中表示,年輕人常感到生活割裂,這一感受源於社會轉型期中正反兩種力量的拉扯。她認為,青年除提升自我認知外,也需辨識這些力量的本質,並通過服務他人實現自我賦能,建設支援性社區以增強聯結。她強調,巴哈伊社區正推動各類教育活動,鼓勵青少年成為新文明的建設者,共同推動社會向更公正、和平的方向發展。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江紹發主席、澳門伊斯蘭教文化促進會胡惠莉理事長、澳門道教青年協會青年代表黄頌鳴、澳門三鄉同鄉青年聯誼會會長劉志光等團體代表圍繞"道"的理念與實踐,分享日常生活正面連結及自我提升的辦法,交流踴躍,氣氛融和,達致沙龍聚會以非正式及開放方式探討及傳播學習機遇的目的。 主辦方表示,希望打造一系列對話活動,系統地彙集及整理各方智慧,並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而下一場活動將於11月8日舉行,圍繞青年關注的“工作”議題展開討論。 青年共同探討 青年深度交流

澳門六大宗教攜手舉辦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

澳門六大宗教攜手舉辦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 與會代表合影 9月1日上午11時,澳門普濟禪院(觀音堂)莊嚴舉行“澳門宗教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活動由澳門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六大宗教團體共同主辦,彙聚了政府官員、宗教領袖、社團代表及社會各界賢達逾百人,共同跨越信仰界限,緬懷歷史、祈願和平。   大會在全體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拉開序幕。澳門中聯辦、特區政府部門、立法會及多個民間團體代表出席活動,並進行莊嚴的獻花儀式,以鮮花寄託對抗戰英烈的崇高敬意。   六大宗教代表輪流致辭,從各自教義出發闡述對和平的珍視。天主教代表劉炎新神父強調寬恕與和解;道教吳炳鋕會長宣導相互尊重、化解戾氣;基督教範錫強牧師緬懷葉挺、冼星海等先賢救國事蹟;巴哈伊教江紹發博士呼籲以對話取代對抗;伊斯蘭教代表隋捷副會長以歷史郵票見證民族團結抗戰精神;佛教釋心慧法師則回顧竺摩法師創辦《覺音》雜誌號召救國的事蹟,彰顯佛教慈悲精神。   最後,釋戒晟法師代表澳門宗教界宣讀大會宣言,承諾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弘揚慈愛,踐行公義”等五個方面攜手努力,推動社會和諧與人類福祉。   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澳門多元宗教和睦共融的優良傳統,更凝聚了”勿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識,為傳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觀貢獻了重要精神力量。   會後,與會代表移步參觀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展覽以豐富的史料視角,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影像檔案和實物資料,系統展現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的十四年間,中華兒女為民族存亡與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的壯闊歷程。   參觀過程中,代表們凝神駐足,深受觸動。透過珍貴史料,大家重溫抗戰崢嶸歲月,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堅定了”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同信念。 與會代表合影 部份資料來源:...

行政長官岑浩輝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代表

行政長官岑浩輝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代表 行政長官岑浩輝在7月8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的代表,就本地宗教事務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等議題交換意見。 岑浩輝首先感謝本澳宗教團體長期以來對特區政府工作的支持,並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他強調,按照《基本法》規定,澳門居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特區政府一直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各宗教團體一直秉持博愛、兼容並蓄、相互尊重的精神,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的穩定作用。他又期望各宗教團體繼續積極向廣大居民傳遞正能量。 他又指出,自2021年起,本澳多個宗教團體合作舉辦文化及交流活動,藉加強互動持續深化不同宗教間的相互瞭解,體現和平共融、彼此尊重的理念,這是本澳宗教界的一大特色,特區政府予以大力支持。 出席會面的還包括有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格,以及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巴哈伊教)的代表。 行政長官岑浩輝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代表 消息來源: https://www.gov.mo/zh-hant/news/1157640/#&gid=1&pid=2

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傳承博愛無疆界》: 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

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 《傳承博愛無疆界》: 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 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澳門六宗教—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在銀河娛樂集團(下稱銀娛)的支持下,於本月23及24日一連兩天下午3時,假「百老匯舞台」聯合舉行六宗教音樂欣賞會,主題為《傳承博愛無疆界》。活動將透過音樂傳遞和平、博愛、共融及團結的精神。   活動的順利舉行,特別鳴謝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以及銀娛的大力支持。當中銀娛是第二度作為場地贊助商,透過「銀娛場地夥伴先導計劃」支援活動於「百老匯舞台」舉行,並從中提供軟硬體的專業支援。是次澳門宗教音樂文化藝術集中展現的第三次合作活動,繼續為澳門宗教發展史寫下難得的一頁。     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協調部部長仇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文化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張建洪、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何桂鈴以及銀河娛樂集團公共關係助理高級副總裁黃芝蓉。主辦團體代表香港聖公會澳門區會理事長管浩鳴法政牧師及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道長。 以音樂宣揚大愛與和平 管浩鳴致辭時表示,首先感謝各位義工大力幫忙。於2021年曾策劃音樂會,但只有五個宗教。如今則六個宗教齊合作,凸顯澳門社會和諧,市民共融,安居樂業,不單是市民共融,六宗教亦如是,彼此更以音樂宣揚大愛與和平,團結籌辦該音樂欣賞會,彼此分享其宗教美妙的歌曲,互相欣賞,促進交流與互動;其實六宗教亦曾於2023年舉辦「千里同風」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當時也吸引不少人士前往參觀及參加講座分享等,更引來熱話,連帶國內及香港宗教人士特意前來欣賞。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之都,且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今藉此音樂欣賞會作為獻給慶祝祖國75周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禮物。最後祝願祖國富強昌盛,國泰民安;澳門繁榮安定,民生豐裕,愛國愛澳,祝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家庭幸福。   吳炳鋕致辭時表示,在多月來籌備工作中,我們體現各宗教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及互相欣賞的精神,促進互相交流,溝通和互動,實在難能可貴。在此,為當天音樂欣賞會付出勞心勞力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及義工們致以衷心致謝。其後主禮嘉賓一同在台上剪綵為音樂會揭開帷幕。 嘉賓於場外留影 剪綵儀式 音樂會開埸由基督教的聖公會傳道地區帶來3首曲目,《唱出喜樂來!哈利路亞!》、《這是天父世界》和《願主賜福保護你》作為音樂會開場曲目,此等歌曲以喜樂與平安為主題,希望能將祝福帶給每一位市民,傳遞上帝的祝福,讓人們感受到來自天父的溫暖與關懷。     ...

新聞發佈會–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傳承博愛無疆界》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

新聞發佈會–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傳承博愛無疆界》澳門六宗教音樂欣賞會 六宗教代表與銀河代表合影 為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廿五周年,澳門六宗教——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在銀河娛樂集團支持下,將於下月廿三及廿四日下午三時,假百老匯舞台合辦六宗教音樂欣賞會,主題為“傳承博愛無疆界”,將透過音樂傳遞和平、博愛、共融及團結的精神。   活動新聞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於觀音堂後山舉行,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釋妙智、聖公會副青年幹事程顯禮、澳門道教青年協會秘書長蘇家欣、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副會長張子健、澳門巴哈伊教總會青年部秘書長劉慧琦、澳門伊斯蘭會教長丁少杰,以及銀娛公共關係企業社會責任助理副總裁呂倩姬出席。   是次音樂欣賞會是本澳各宗教攜手舉辦第三次大型文化活動。六大宗教在澳共同和諧發展,合作互助,在服務社會、宣揚人類文明等多方面達成共識。欣賞會承載各宗教廣大信眾祈祝澳門未來更加美好的心願,也彰顯澳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   澳門六宗教同心以音樂會作為獻禮,慶祝澳門特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希望居民從音樂體驗到不同宗教的文化藝術,啟發心靈,一同感受澳門和諧共融的美好城市精神。   欣賞會上,佛教總會將帶來《讚頌五方佛》梵唄演出;基督教界將選取喜樂與平安為題的曲目演出,送上祝福;道教協會和道樂團準備澳門八音鑼鼓之《八仙賀壽》及表現澳門道樂兼容正一派及全真派的《迎九皇》;天主教文化協會邀請嚶鳴合唱團,演唱林樂培大師的《天主經》及法國音樂家古諾的《信經》;巴哈伊文藝團選取的歌曲強調人類是一個整體,表達年輕一代對和平的渴望;伊斯蘭會將呈現具中國特色和印尼風格的樂曲。   活動獲文化發展基金支持。   報道來源:澳門日報 https://xiangyu-macau.oss-cn-hongkong.aliyuncs.com/app/szb/pc/content/202410/29/content_371330.html 立即購票:https://www.macauticket.com/TicketWeb2023/programme/P-055182?ticketSection=2024-11-23 https://youtu.be/kNaGzxoll3U...

六宗教團體合辦“千里同風”

六宗教團體合辦“千里同風” 六宗教代表及工作人員合照 文化文物展下周六舊法院大樓揭幕 六宗教團體合辦“千里同風” 【本報消息】本澳六個宗教團體合辦“千里同風”宗教文化及文物展將於本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於南灣舊法院大樓揭幕,展出逾百組件宗教重要典籍、禮儀用品等。合辦單位希望透過展覽宣揚和諧、博愛、和平等理念。 合辦單位昨日下午三時於教區中心地下展廳舉行記者會,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釋寛靜、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副主席張子健、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總幹事范錫強、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及澳門伊斯蘭會丁少杰介紹活動詳情。 宗教和諧社會穩定 負責人表示,為讓公眾更了解各宗教在澳門的發展和歷史及延續宗教間的交流,二一年起,天主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五個宗教共同構思籌備各了有關的活動,包括在前年舉行了為期一年的宗教青年對話沙龍,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廿二周年的首次跨宗教音樂會。是次聯合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邀請澳門的伊斯蘭教一起參加,並嘗試以文物展覽形式,向公眾展示澳門各宗教共同的核心價值,以及與澳門社會的關係。展覽冀望能延續共融精神,彰顯各宗教的核心價值,帶出宗教和諧與社會穩定和發展有密切關係。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江紹發主席發言 展覽四個核心主題,將以新的視角引領公眾重新認識宗教,讓人反思生活。展覽籌備難度大、時間短,各單位在找出合適的展品表達主題上花了大量心思。策展成員來自六個宗教的青年成員,並由各宗教領袖親自監督,體現共同合作、宗教交流的精神。 博愛和平慈悲省悟 展覽將展示宗教重要典籍、禮儀用品、平面畫作、照片等文物及藝術品,有崇敬、莊嚴,也有撫慰人心的文物,分博愛、和平、慈悲及省悟四個核心主題。展覽日期由二月廿六日至三月十七日。 展覽設有網頁,公眾可通過虛擬實境隨時觀賞及重溫展品,多角度推動宗教間交流。網頁亦設有展覽圖錄預購登記區,另因展場位置有限,圖錄收錄了一些珍貴但未能展出的宗教文物。展覽期間,六宗教團體準備了超過三十場專題分享會,內容涵蓋音樂、生活、祈禱、禮儀、藝術及青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