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回顧三十年來推動平等話語的貢獻

新書回顧三十年來推動平等話語的貢獻 巴哈伊國際社團新書《全面夥伴關係》深入探討了人類進步與婦女和女童發展之間深刻的相互依存關係。 BIC 紐約 — 值此聯合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及《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三十周年之際,巴哈伊國際社團(BIC)近日在紐約辦公室舉辦活動,發佈了《全面夥伴關係:婦女進步三十年——在聯合國及其他領域的發展歷程》專題報告。   本次聚會彙聚了各國外交官、聯合國官員及民間社會領袖。現任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主席、哥斯大黎加的瑪麗莎·陳·瓦爾韋德大使讚譽該出版物為實現性別平等的“未竟征程”作出了及時貢獻。她表示:“當我們將婦女和女童置於核心位置時,社會將變得更安全,經濟更強勁,和平更可持續。” 近日,巴哈伊國際社團紐約辦公室舉辦了《全面夥伴關係》新書發佈會,多位外交官、聯合國官員和民間社會領袖齊聚一堂。下圖從左至右分別為:聯合國婦女署民間社會部門主任洛帕·班納吉、紐約婦女地位非政府組織委員會聯合主席潘蜜拉·摩根、加拿大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兼法律顧問貝亞特麗絲·馬耶。 這本書全面彙集了巴哈伊國際社團在推動全球男女平等話語上的貢獻,引導我們深入探索人類攜手共進的真諦。   這本著作整合了三十年來巴哈伊國際社團通過持續參與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所積累的聲明、觀點與見解。全書內容圍繞1995年《北京行動綱領》十二個關鍵領域編排,並附有標題為“男性與男孩的角色”以及“信仰與女性主義的交匯”的章節。   巴哈伊國際社團首席代表巴妮·杜加爾在近期紐約新書發佈會上指出:“巴哈伊社團對性別平等與正義的承諾,根植于這樣的信念:全人類被創造的目的在於推動持續演進的文明,而性別平等是實現和平的先決條件。” 哥斯大黎加現任大使瑪麗莎·陳·瓦爾韋德[左]出席新書發佈會。 序言針對當代議題指出,儘管爭取平等的鬥爭面臨嚴峻挑戰——政治兩極分化、根深蒂固的父權規範以及日益抬頭的威權主義——但個人、社會運動及各組織的集體努力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序言強調,這是國際社會“正視持久挑戰並重新承諾共建世界共同願景”的時刻。 本書借鑒了全球超過十萬個巴哈伊社區的經驗,展現了個人、家庭、政府與組織之間如何通過協同合作,促進新的文化模式和根植於平等理念的集體實踐。...

港澳台巴哈伊團體攜手慶國際和平日,多元活動凝聚和平願景

港澳台巴哈伊團體攜手慶國際和平日,多元活動凝聚和平願景 為迎接2025年國際和平日,澳門、香港及台灣地區的巴哈伊團體於9月20日晚聯合舉辦線上線下同步慶祝活動,透過祈禱、經文誦讀、青年實踐分享與藝術表演分享等環節,以多元形式傳遞對和平的共同願景,展現三地團體心手相連的精神共融。活動共吸引逾30位參與者同步參與,凝聚了跨越地理界限的和平信念。   活動於晚上7時30分以祈禱拉開序幕。隨後的經文誦讀環節中,三地代表依次誦讀巴哈伊信仰的經典聖作。經文中蘊含的智慧,不僅傳遞對人類和平的深切渴求,更堅定了參與者踐行和平的理念。 青年分享環節中,來自三地的青年代表結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推動和平的實踐,講述如何以微小行動匯聚和平力量,他們的真摯經驗,為參與者帶來深刻啟發。緊接的藝術表演環節,則透過詩歌朗誦、音樂演奏及各類藝術創作分享,以充滿感染力的形式表達對和平的期盼與追求。整場活動不僅形式豐富,更在共同願景與情感共鳴的氛圍中,引領所有參與者全情投入。   有參與者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感受到,和平不只是一句口號,更需要每個人以具體行動去實踐。我也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人正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地奠定著和平的基石。」   此次活動由澳門、香港及台灣的巴哈伊團體聯合策劃執行。三地團體一致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和平為紐帶,積極推動跨地域對話與合作,攜手共建更和諧與共融的世界。

跨宗教對話聚焦澳門青少年未來 “論道沙龍”探討賦能與成長

跨宗教對話聚焦澳門青少年未來 “論道沙龍”探討賦能與成長 參與者大合照 為共同探討澳門青少年的發展與未來,澳門道家文化協會、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及澳門道教青年協會于9月27日下午聯合主辦“論道沙龍”活動。主題為“澳門青少年未來力:賦能、連接、成長”,旨在滙聚不同宗教與文化背景的智慧,為青少年面臨的挑戰提供多元視角。   活動由澳門道家文化協會會長賴宏主持,邀請澳門佛教青年總會會長妙智法師、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秘書長劉慧琦擔任討論嘉賓,多位宗教界與青年團體代表出席。作為系列沙龍的首場活動,以"論道"之名,焦點探討協助時下澳門青年在多元價值體系下,形成及構建個人终身學習成長渠道的分析框架。   妙智法師指出,當代青年面臨全球快速變遷帶來的挑戰,其價值追求與以往世代不同。他提出三大關鍵:一是“能力的儲備”,青年應建立持續學習的意識,通過廣泛吸收人文科學知識增強應對未來的能力;二是“方向的確立”,培養兼具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情懷的價值觀 ,在滿足基本需求後昇華至利他精神; 三是“心境的修養”,鼓勵青少年以健康自信的心態面對挑戰,在紛擾環境中保持內在平靜。   劉慧琦在分享中表示,年輕人常感到生活割裂,這一感受源於社會轉型期中正反兩種力量的拉扯。她認為,青年除提升自我認知外,也需辨識這些力量的本質,並通過服務他人實現自我賦能,建設支援性社區以增強聯結。她強調,巴哈伊社區正推動各類教育活動,鼓勵青少年成為新文明的建設者,共同推動社會向更公正、和平的方向發展。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江紹發主席、澳門伊斯蘭教文化促進會胡惠莉理事長、澳門道教青年協會青年代表黄頌鳴、澳門三鄉同鄉青年聯誼會會長劉志光等團體代表圍繞"道"的理念與實踐,分享日常生活正面連結及自我提升的辦法,交流踴躍,氣氛融和,達致沙龍聚會以非正式及開放方式探討及傳播學習機遇的目的。 主辦方表示,希望打造一系列對話活動,系統地彙集及整理各方智慧,並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而下一場活動將於11月8日舉行,圍繞青年關注的“工作”議題展開討論。 青年共同探討 青年深度交流

澳門六大宗教攜手舉辦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

澳門六大宗教攜手舉辦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 與會代表合影 9月1日上午11時,澳門普濟禪院(觀音堂)莊嚴舉行“澳門宗教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活動由澳門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六大宗教團體共同主辦,彙聚了政府官員、宗教領袖、社團代表及社會各界賢達逾百人,共同跨越信仰界限,緬懷歷史、祈願和平。   大會在全體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拉開序幕。澳門中聯辦、特區政府部門、立法會及多個民間團體代表出席活動,並進行莊嚴的獻花儀式,以鮮花寄託對抗戰英烈的崇高敬意。   六大宗教代表輪流致辭,從各自教義出發闡述對和平的珍視。天主教代表劉炎新神父強調寬恕與和解;道教吳炳鋕會長宣導相互尊重、化解戾氣;基督教範錫強牧師緬懷葉挺、冼星海等先賢救國事蹟;巴哈伊教江紹發博士呼籲以對話取代對抗;伊斯蘭教代表隋捷副會長以歷史郵票見證民族團結抗戰精神;佛教釋心慧法師則回顧竺摩法師創辦《覺音》雜誌號召救國的事蹟,彰顯佛教慈悲精神。   最後,釋戒晟法師代表澳門宗教界宣讀大會宣言,承諾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弘揚慈愛,踐行公義”等五個方面攜手努力,推動社會和諧與人類福祉。   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澳門多元宗教和睦共融的優良傳統,更凝聚了”勿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識,為傳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觀貢獻了重要精神力量。   會後,與會代表移步參觀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展覽以豐富的史料視角,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影像檔案和實物資料,系統展現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的十四年間,中華兒女為民族存亡與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的壯闊歷程。   參觀過程中,代表們凝神駐足,深受觸動。透過珍貴史料,大家重溫抗戰崢嶸歲月,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堅定了”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同信念。 與會代表合影 部份資料來源:...

“工作與財富”交流座談會成功舉行 探索價值新定義

“工作與財富”交流座談會成功舉行 探索價值新定義 2025年8月29日,一場以“工作與財富”為主題的交流座談會在氹仔巴哈伊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彙聚13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者,通過兩大核心環節的深度對話,突破傳統認知框架,重新審視工作與財富在個人與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意義。   在工作議題的討論環節中,與會者圍繞“工作中真正令人感到開心的時刻”及“希望提升的關鍵能力”展開分享。有參與者表示,在高效協作的團隊環境中親歷項目從構思到落地的全過程,是工作中最具成就感的體驗;而通過自身專業能力幫助他人、為行業進步貢獻力量所帶來的使命感,成為持續投入工作的重要動力。在能力建設方面,與會者特別關注溝通協調能力的提升,以及AI等新興工具的應用學習,以更好地應對未來職場的變革與挑戰。   隨後進行的財富觀討論環節,以世界正義院發佈的財富相關材料為基礎,通過分組交流引導深入探討。與會者一致認為,當前社會普遍將“幸福等同於物質佔有”的觀念過於片面,不僅容易引發盲目消費與無序競爭,更掩蓋了財富的本質價值。會議達成重要共識:財富的真正意義不在於積累的多寡,而在於其運用方式——應當用於促進社會整體福祉,而非僅僅滿足個人層面的需求。與會者進一步探討了通過更合理的財富分配機制,引導社會資源實現有效配置,從而推動更加公正、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座談會結束後,參與者表示受益匪淺。有與會者指出:“本次討論幫助我們突破將工作視為單純謀生手段、將財富等同於物質數字的表層認知,為今後的職業規劃與財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 參與者積極探討 參與者大合照

2025「學習卓越」家庭營

2025「學習卓越」家庭營 「學習卓越」家庭營近日圓滿結束,此次家庭營的重點是學習並討論一本同名少年課本,旨在重新思考卓越的意義和重要性。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參加,大家共同探討了青年在當前社會中面臨的挑戰,特別是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   在家庭營中,參與者深入分析了傳統社會觀念,認為成功往往與物質財富和競爭緊密相連。然而,這種觀念可能使許多人陷入更大的生活壓力,並導致社會兩極化問題的加劇。許多家庭在推動年輕人進入競爭文化的同時,卻忽視了人際和諧的重要性,以及競爭所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與者大合照 家長角色扮演探討議題 少年分享討論成果 少年課本的內容討論主題包括愛的意義、如何將嫉妒轉化為動力、未來職業與崇高目標的關聯,以及工匠精神在追求卓越過程中的必要性。參與者還探討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在家庭面對危機時,成員間相互扶持的關鍵角色。 少年一起學習 少年共同探討議題 健康社區氛圍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猶如一種群體免疫機制,為全體成員提供無形的保護網。當社區中一定數量的家庭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並致力於服務他人時,便能形成強大的集體抵抗力,抵禦不良價值觀的擴散。 在家庭營結束後,我們希望每位參與者都能思考如何在家庭和社區中建立這樣的健康氛圍。這不僅能保護我們的下一代,還能幫助他們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通過每個家庭成為他們成長的幸福堡壘,以及家庭間的互助網路,我們能共同建立一個防護網,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學會如何突破外界的負面影響,追求「真正的卓越」。  參與者晚間齊聚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