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六大宗教攜手舉辦紀念抗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 與會代表合影 9月1日上午11時,澳門普濟禪院(觀音堂)莊嚴舉行“澳門宗教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活動由澳門佛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及伊斯蘭教六大宗教團體共同主辦,彙聚了政府官員、宗教領袖、社團代表及社會各界賢達逾百人,共同跨越信仰界限,緬懷歷史、祈願和平。 大會在全體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拉開序幕。澳門中聯辦、特區政府部門、立法會及多個民間團體代表出席活動,並進行莊嚴的獻花儀式,以鮮花寄託對抗戰英烈的崇高敬意。 六大宗教代表輪流致辭,從各自教義出發闡述對和平的珍視。天主教代表劉炎新神父強調寬恕與和解;道教吳炳鋕會長宣導相互尊重、化解戾氣;基督教範錫強牧師緬懷葉挺、冼星海等先賢救國事蹟;巴哈伊教江紹發博士呼籲以對話取代對抗;伊斯蘭教代表隋捷副會長以歷史郵票見證民族團結抗戰精神;佛教釋心慧法師則回顧竺摩法師創辦《覺音》雜誌號召救國的事蹟,彰顯佛教慈悲精神。 最後,釋戒晟法師代表澳門宗教界宣讀大會宣言,承諾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弘揚慈愛,踐行公義”等五個方面攜手努力,推動社會和諧與人類福祉。 此次活動不僅展現了澳門多元宗教和睦共融的優良傳統,更凝聚了”勿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識,為傳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觀貢獻了重要精神力量。 會後,與會代表移步參觀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展覽以豐富的史料視角,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影像檔案和實物資料,系統展現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的十四年間,中華兒女為民族存亡與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的壯闊歷程。 參觀過程中,代表們凝神駐足,深受觸動。透過珍貴史料,大家重溫抗戰崢嶸歲月,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堅定了”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同信念。 與會代表合影 部份資料來源:...
“工作與財富”交流座談會成功舉行 探索價值新定義 2025年8月29日,一場以“工作與財富”為主題的交流座談會在氹仔巴哈伊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彙聚13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者,通過兩大核心環節的深度對話,突破傳統認知框架,重新審視工作與財富在個人與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意義。 在工作議題的討論環節中,與會者圍繞“工作中真正令人感到開心的時刻”及“希望提升的關鍵能力”展開分享。有參與者表示,在高效協作的團隊環境中親歷項目從構思到落地的全過程,是工作中最具成就感的體驗;而通過自身專業能力幫助他人、為行業進步貢獻力量所帶來的使命感,成為持續投入工作的重要動力。在能力建設方面,與會者特別關注溝通協調能力的提升,以及AI等新興工具的應用學習,以更好地應對未來職場的變革與挑戰。 隨後進行的財富觀討論環節,以世界正義院發佈的財富相關材料為基礎,通過分組交流引導深入探討。與會者一致認為,當前社會普遍將“幸福等同於物質佔有”的觀念過於片面,不僅容易引發盲目消費與無序競爭,更掩蓋了財富的本質價值。會議達成重要共識:財富的真正意義不在於積累的多寡,而在於其運用方式——應當用於促進社會整體福祉,而非僅僅滿足個人層面的需求。與會者進一步探討了通過更合理的財富分配機制,引導社會資源實現有效配置,從而推動更加公正、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座談會結束後,參與者表示受益匪淺。有與會者指出:“本次討論幫助我們突破將工作視為單純謀生手段、將財富等同於物質數字的表層認知,為今後的職業規劃與財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 參與者積極探討 參與者大合照
2025「學習卓越」家庭營 「學習卓越」家庭營近日圓滿結束,此次家庭營的重點是學習並討論一本同名少年課本,旨在重新思考卓越的意義和重要性。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參加,大家共同探討了青年在當前社會中面臨的挑戰,特別是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 在家庭營中,參與者深入分析了傳統社會觀念,認為成功往往與物質財富和競爭緊密相連。然而,這種觀念可能使許多人陷入更大的生活壓力,並導致社會兩極化問題的加劇。許多家庭在推動年輕人進入競爭文化的同時,卻忽視了人際和諧的重要性,以及競爭所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與者大合照 家長角色扮演探討議題 少年分享討論成果 少年課本的內容討論主題包括愛的意義、如何將嫉妒轉化為動力、未來職業與崇高目標的關聯,以及工匠精神在追求卓越過程中的必要性。參與者還探討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在家庭面對危機時,成員間相互扶持的關鍵角色。 少年一起學習 少年共同探討議題 健康社區氛圍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猶如一種群體免疫機制,為全體成員提供無形的保護網。當社區中一定數量的家庭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並致力於服務他人時,便能形成強大的集體抵抗力,抵禦不良價值觀的擴散。 在家庭營結束後,我們希望每位參與者都能思考如何在家庭和社區中建立這樣的健康氛圍。這不僅能保護我們的下一代,還能幫助他們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通過每個家庭成為他們成長的幸福堡壘,以及家庭間的互助網路,我們能共同建立一個防護網,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學會如何突破外界的負面影響,追求「真正的卓越」。 參與者晚間齊聚交流想法
行政長官岑浩輝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代表 行政長官岑浩輝在7月8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的代表,就本地宗教事務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等議題交換意見。 岑浩輝首先感謝本澳宗教團體長期以來對特區政府工作的支持,並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他強調,按照《基本法》規定,澳門居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特區政府一直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各宗教團體一直秉持博愛、兼容並蓄、相互尊重的精神,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的穩定作用。他又期望各宗教團體繼續積極向廣大居民傳遞正能量。 他又指出,自2021年起,本澳多個宗教團體合作舉辦文化及交流活動,藉加強互動持續深化不同宗教間的相互瞭解,體現和平共融、彼此尊重的理念,這是本澳宗教界的一大特色,特區政府予以大力支持。 出席會面的還包括有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格,以及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巴哈伊教)的代表。 行政長官岑浩輝會見本澳六個宗教團體代表 消息來源: https://www.gov.mo/zh-hant/news/1157640/#&gid=1&pid=2
「父親節 – 肌不可失」活動展現社區新生代責任與關懷 在這個充滿溫情的六月,黑沙環鄰里區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父親節慶祝活動。由社區的青年及少年自主策劃的「父親節 – 肌不可失」活動在永寧廣場公園熱鬧舉行,吸引了眾多社區居民的熱情參與。活動不僅充滿歡聲笑語,更見證了社區年輕一代從受助者成長為服務者的感人歷程。 黑沙環鄰里區的社區培育計畫已經持續了整整六年。最初那群在社區活動中需要大人牽著手參與的6、7歲孩童,如今已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少年策劃團隊。他們從第一次參與社區服務時連向鄰居問好都感到害羞,到今天能夠策劃如此完整的活動,這一切讓人感到無比欣慰和驕傲。 這些年裡,這群少年策劃了許多社區服務活動。他們從最基礎的電梯問候、健康知識宣傳及派發健康零食開始,逐漸擴展到閒置物品交換、社區環保種植計畫,甚至在節日期間舉辦兒童同樂活動。每一次服務都見證著他們的成長,也凝聚了社區居民的情感,促進了彼此之間的聯繫。 本次「肌不可失」父親節活動設計獨具匠心,將健康理念與親子互動巧妙結合。活動現場分為三個特色區域:在體質檢測站,專業設備為參加者提供包括體脂率、握力等六項健康指標的檢測;挑戰區內,少年們親自示範,帶領參加者進行平板支撐比賽和增肌動作的教學;健康諮詢角則由專業人士提供針對性的健康建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發放的「爸爸健康護照」是由少年們精心編制而成,內含適合中年男性的運動方案和營養建議。 「父親節 – 肌不可失」活動不僅傳遞了健康的理念,更展現了社區培育年輕一代的成果。這些少年用行動證明,他們已成長為能夠照顧他人的社區新力量,為社區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聚焦家庭價值與青年賦能 共繪社區發展新藍圖——澳門巴哈伊代表大會圓滿舉行 代表們合照 2025年4月26日至27日,第三十七屆澳門巴哈伊代表大會在南灣巴哈伊總中心舉行。除了十九位代表,巴哈伊亞洲洲級顧問團代表黃秀芬女士、上一屆總會成員以及新一屆總會成員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期間,與會成員進行了磋商並共議了新一年的發展計劃。新一屆總會成員由盧立新、劉慧琦、葉為澔、思德文、鄭志遠、江紹發、盧繼隆、張一兵、許麗玲組成,他們的任期為一年,每年選舉一次。 新一屆總會成員與巴哈伊亞洲洲級顧問團代表黃秀芬女士合影 回顧過去一年,澳門各行業展現新的生機,但年輕群體沉溺於社交媒體、青少年及成人的情緒困擾、心理健康仍是社會面臨的挑戰,這些都對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造成了影響。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巴哈伊團體在面臨挑戰的情況下,開展家庭互動,鼓勵每個有責任感的個體,參與為少年、兒童提供陪伴及教育的進程,從而建立生機勃勃的健康生活模式,將社區消極情緒轉化為建設更美好社區的積極能量,攜手一致,共建一個和諧的澳門社會。 同時,團體注重發揮青年的凝聚和團結之力,讓青年成為建設和諧社區的主角。 去年,六大宗教攜手合作,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大型音樂會。今年,六大宗教青年繼續互動,加深友誼,並將在11月份籌辦藝術展——融光不語 和諧澳門,澳門六宗教當代藝術展,傳達宗教作為服務社會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透過宗教的力量敘寫和諧澳門的故事。 代表為選出新一屆巴哈伊澳門總會成員投票 是次大會旨在汲取集體智慧,磋商聚焦在「家庭群組」,回顧了團體在社區服務領域的經驗和優勢。放眼將來,團體將繼續加強家庭之間的合作,提供無縫及連貫的教育進程,開展服務,包括兒童品格教育、少年價值觀塑造及成年人能力發展等,旨在培育有奉獻精神的人力資源,就社會關心的問題,開展互助活動。積極參與改善社會面臨諸多問題,為社區注入更多正能量。 巴哈伊團體認為,在這個極具挑戰的環境中,個人、機構和社區都能發展出新的、更強的能力,通過建立一個又一個的避風港——家庭、兒童班、少年組等,幫助澳門成為一個更加充滿活力和團結的社區。代表們期盼未來一年繼續深化家庭服務網絡,同時,為社會熱點的議題,例如工作和財富、青少年心理健康、宗教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等,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方案。 資料來源:https://www.icitycloud.com.cn/szr/share/articleshare?unique_code=10a5a983-a40a-46cc-b81d-6ba6133e6940&platform_type=341&resource_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