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博都-巴哈升天日

阿博都-巴哈升天日 主啊,我的上帝!請幫助你鐘愛的人們堅守你的信仰,行走你的路線,忠於你的聖道。請你賜恩予他們,使他們能抵擋自私與貪欲的攻擊,跟隨神聖指引之光。你是強大者,仁慈者,自足者,賜恩者,憐憫者,全能者,萬恩者。   以下是在阿博都-巴哈葬禮上發表的一些演講的摘錄。   第一位發言者是著名的穆斯林演說家Yúsuf al-Khatib:   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人民!你們在為誰悲傷?難道不是在昨天生得偉大而今死得更崇高的那位嗎?不要為離開此世進入永恒之地的祂流淚,而要為隨祂逝去的美德和智慧,智慧和慷慨哭泣。 這是你們的損失,為之哀嘆吧!而祂,你們失去的人,只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旅行者,從你們凡人世界進入了永恒家園。為了那位在近八十年裏為你們哭泣的人而垂淚一小時吧!環顧四周,東方和西方,那榮耀和偉大消失了!和平之柱崩塌了!那雄辯之唇不再發聲了!嗚呼哀哉!在這苦難中,所有心都為之痛苦,每雙眼睛都充滿了淚水。窮人之不幸啊,良善已離他們而去!孤兒之不幸啊,因他們親愛的父親不再和他們一起!如果阿博都-巴哈,阿巴斯爵士的生命可以被許多寶貴靈魂的犧牲所贖回,那麼肯定很多人會樂意為此獻出自己的生命。但命運卻另有安排。每一個命運都是預定的,沒有人能改變神聖法令。我該如何闡述這位人類領袖的成就?祂的成就如此光榮和繁多,無言可贊,無詞可述。 我只想說,祂給每一個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跡,在每個人的舌上留下了最奇妙的贊美。祂留給我們的記憶如此美妙和不朽,祂確實沒有逝去。釋懷吧,巴哈之民!忍耐和充滿耐心,因為無人能安慰你,無論那人是來自東方或西方,只因此人甚至更需要安慰。  

巴哈伊代表赴京研習參訪

巴哈伊代表赴京研習參訪 宗教界人士北京研習參訪團今早赴京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宗教界人士一行25人今早赴京,展開為期7天的研習訪問活動。   澳門宗教界人士北京研習參訪團將在中華文化學院聽取五場專題報告,內容包括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國家安全、宗教法規、中華文化等。參訪團還將拜訪國務院港澳辦、中央統戰部(原國家宗教事務局),並前往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和北京基督教會海澱堂等進行交流。 黎允武 黎允武接受訪時表示,中國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大改變,透過今次訪京行程,會更深入瞭解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趨勢及中央的內地以至港澳宗教政策,更新對內地的觀念與眼光,作為本澳宗教人士,應如何配合國家的政策在精神文明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他並表示今次有更多年輕宗教成員參與,有助下一代宗教人士加深對國家的理解與認識。 研習團成員包括天主教澳門教區總務長劉炎新神父,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釋寬靜法師,澳門浸信會聯會主席黎允武牧師,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博士,澳門道教協會理事吳炯章道長等。澳門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盛剛、副處級助理胡德同行。   報導來源:澳門日報 宗教界人士赴京研習參訪  

澳門巴哈伊團體代表參加中聯辦座談餐敘

澳門巴哈伊團體代表參加中聯辦座談餐敘 2018年5月2日晚,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曉松在新竹苑與澳門宗教界代表座談餐敘。澳門天主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巴哈伊教代表以及有關教育、社會服務機構團體的負責人共30余人出席活動。各代表均介紹了其宗教的有關情況以及在澳門所開展的工作,尤其在社會服務和教育方面,皆得到了鄭主任的充分肯定。 澳門巴哈伊團體代表葉為澔先生在座談中向鄭主任和其他宗教領袖代表們介紹了巴哈伊信仰。他向出席者介紹了巴哈伊信仰始於1844年的波斯,其創始人為巴哈歐拉。信仰的最高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新文明,即天下大同。巴哈歐拉說:“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這與中國傳統奉行的儒家文化的大同思想以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都不謀而合。從歷史上看到,各宗教的創始人都曾經革新思想、為人類提供了合作與進步所需的道德和靈性驅動力,衪們每一位都激發了文明的興盛。這些神聖教育家帶領人類,渡過每一個發展的階段,而巴哈歐拉就是現在引導人類走進成熟期開端的最新一位,但也不是最後的一位。   目前,巴哈伊已經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社區建設活動。當中有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社區建設人力資源的培訓,其中包括不同的年齡段,有5到11歲的兒童的;有12到15歲青少年的;有15歲以上的青年及成年人等的培訓。第二個板塊是參與社會經濟發展專案。第三個板塊是參與社會的公共熱點話題對話。 葉先生表示,澳門與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一樣,一直在學習如何幫助青年(17歲至30歲)更清楚地意識到他們是能夠為改善自己所在社區作出貢獻的。他說,在今年中聯辦主辦的新春酒會上,鄭主任提到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巴哈伊認為未來的年青一代是否會把個人前途、國家發展及巴哈歐拉所說的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聯繫在一起,取決於少年階段價值觀的形成,。鄭主任把少年的成長比喻為穿衣服扣扣子,”第一粒扣錯了其餘的都會扣錯”, 這點我們十分認同。為了能看到能熱愛澳門、熱愛國家、熱愛人類同胞的青年湧現出來, 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從社區鄰里層面做兒童的品格教育以及少年的道德賦能項目。 巴哈歐拉把人的意義定義為給予而非獲取,根據這一教導,我們在孩子幼童起就培養他們的利他主義觀念,警惕滋長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並培養他們自小學習將喜悅帶給別人,以及如何觀察別人的需求,然後提供合適的幫助。所有這些都是以他人為主,非以自己為主的思維模式。到了少年期,這個階段可說是很不平凡的幾年:是剛脫離兒童期邁向少年期的階段,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青春初期,然而這幾年也正是建立貫穿一生的道德架構的黃金期。社團需要培養具有使命感的青年—— 青少年心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去引道他們,跟他們去建立真正的友誼,去協助他們,使得他們從小就踏上服務他人的正確道路上。這個任務是青年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青年有更接近他們的興趣,有更接近他們的語言。 葉為澔先生在發言中介紹了澳門巴哈伊團體在青少年道德賦能專案方面的情況:以氹仔的聯國學校為例,它是巴哈伊團體其中一個社會經濟發展專案,著重于青少年道德賦能專案。然而除了聯國之外,團體正在學習如何與更多其他的學校一起合作去做青少年項目。現在合作的學校共有5間 (澳門培道中學、氹仔坊眾學校、培華中學、新華學校)。一位朋友說,青少年一天有3個8小時,8小時睡覺,8小時在學校,8小時在社區;我們要盡我們的力量去學習如何幫助他們做好當中的兩個8,去協助他們成長,這實際上真是一個系統工程。 鄭曉松主任在聽取了大家的發言之後發表了講話。他特別指出,教育是澳門宗教界參與社會服務的重要領域之一,特別是在澳門基礎教育方面,宗教界開辦的學校以及在校學生數佔有很大比例。教育和幫助澳門青少年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及以正確面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培養澳門和國家所需人才,是澳門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希望澳門宗教界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報導:鄭曉松與澳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談餐敘

巴哈伊青年部拜訪澳門基督教青年會

巴哈伊青年部拜訪澳門基督教青年會 2018年4月30日,澳門基督教青年會(YMCA)主任林秀萍女士代表青年會接受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4位成員的拜訪。會面過程中,林主任向成員詳細介紹該會的歷史、發展,及現時在澳門服務的範籌和方向。其中兒童、青少年、青年和家庭是該會的重點服務物件,該會以其會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核心精神去培伴青年,積極培養“以服務宗旨去生活”的青年。 與此同時,團體成員向林主任介紹了巴哈伊信仰的由來、主要教義如人類一家、男女平等、消除偏見等,分享了在本澳的不同鄰里間的社區構建專案如在啟迪童心班、青少年道德賦能組等。 雙方尤以青少年和青年的服務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如現時本澳青少年的挑戰,在自我主義和消費主義下,如何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深層的力量,以此辨識是非對錯及增強抵擋誘惑的能力,亦談及青少年的特質、作為青年和長輩的我們該如何協助和陪伴現在年輕的一群發揮其潛能、更重要的是如何令更多的青年服務他人以及身處的社區,會面尾聲雙方交流了在服務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總結出新穎的想法與創意。青年的價值取向是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其卓越高低乃體現在他們能夠服務多少人,並非有多少人服務他們(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是次拜訪後,各團體成員均表示在該會的發展經驗中獲益良多,盼在未來有更多交流和共同服務的機會。  

澳門宗教團體交流互動,探討“家庭和諧”

澳門宗教團體交流互動,探討“家庭和諧” 澳門巴哈伊團體社區關係署代表一行四人分別於2017年2月23日(巴哈伊紀元173年統月18日)及27日(阿亞米哈節第三天)拜訪澳門基督教宣道堂和澳門天主教主教府。澳門基督教宣道會澳門聯會執行幹事吳金煌牧師以及澳門天主教教府李斌生主教代表接待。繼去年宗教北京訪問團之後,此系列拜訪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宗教團體間的認識,增進了社區服務工作經驗的交流。尤其是圍繞“家庭和諧”這個主題,各大宗教都為社區建設投放了精力。巴哈伊團體希望能借此拜訪機會,多多向其他宗教團體學習,展望更多相互合作的機會。 澳門基督教宣道堂向澳門巴哈伊團體贈送禮物 澳門巴哈伊團體向澳門基督教宣道堂贈送禮物 澳門巴哈伊團體向澳門天主教主教府贈送禮物

澳巴哈伊教代表團訪寧夏

澳巴哈伊教代表團訪寧夏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巴哈伊團體代表團一行十人於2016年7月3-8日,在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盛剛和副處長胡德平的陪同下,拜訪寧夏回族自治區婦女聯合會、寧夏共青團、伊斯蘭教協會、寧夏自治區宗教局、寧夏社會科學院和寧夏大學,此次交流是巴哈伊教澳門團體首次拜訪寧夏回族自治區。 共同探討社區建設   澳門巴哈伊團體致力社區服務建設專案,主要通過兒童品格教育、少年價值觀的樹立、青年服務能力的提升、社區建設人力資源的培訓、參與社會經濟發展專案和社區的話語構建,與拜訪單位的機構能力、系統性的工作策略進行相互交流,特別在青年能力提升、扶助婦女創業和加強女性教育方面的經驗,為巴哈伊團體在澳門社區建設服務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總會主席葉為澔表示,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內地是民族團結、宗教共融的典範。他認為,不僅該地區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指數、城市的規劃令人觸動,同時激發進一步反思關於發展的真正內涵,團體應該意識到,發展不單是物質方面的蓬勃和繁榮,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的和諧,在這方面,宗教體系可提供一定的思想資源,這樣的景觀值得澳門本地學習。   同行的青年團員表示,此次交流活動讓他對西夏文明有新認識,瞭解寧夏在絲綢之路留下大量的中亞文化遺存,形成現在當地各種宗教文化百花齊放的原因。除此之外,共同探討社區建設的議題以及宗教在社會發展中產生的積極作用也受益匪淺,另一方面瞭解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價值觀,祖國西北部的悠久歷史和發展近況,與中國傳統相互交融的西夏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以及寧夏的遠景規劃、精神建設和宗教發展。 文章摘自:澳門日報 澳巴哈伊教代表團訪寧夏 瞭解更多:香港新聞網 澳巴哈伊教代表團寧夏探討社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