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探討新興給予文化背景下理解簡素生活——澳門巴哈伊教代表參與尼山論壇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於2016年11月16日正式開壇。本屆論壇主題為“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邁向綠色·簡約的人類生活”。來自全世界20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學者200多人參加了分享和討論。其中既有儒釋道的代表,也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巴哈伊教、東正教和摩門教的代表。   其中,四位巴哈伊代表分別是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學院世界和平巴哈伊講席研究教授霍達·馬哈茂迪(Hoda Mahmoudi);巴迪基金會總裁羅蘭女士(Lori Noguchi);以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代表、澳門大學副教授江紹發。 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學院世界和平巴哈伊講席主席霍達·馬哈茂德表示,“環境的可持續性已成為全球問題,關係到人類的未來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生態危機的解決方案,不能沒有一個更大的集體合作,不管是政府、商界領袖、機構還是個人,都應該在在全球範圍內進行。”   參與今屆論壇的本澳代表江紹發在論壇中以一位元巴哈伊的視角來探討新興給予文化背景下理解簡素生活。他表示,“通過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進行積極的交談,通過堅持不懈努力對當前發展模式的基礎性假設進行再審視,一種替代模式是有可能出現的。簡素生活是可以逐步建立的。它出於個人的自覺選擇,建立在對人性特定理解的有意識的知識之上。由此,可以培養契合我們時代精神的給予文化。” 此次論壇的另一亮點是首次設立了世界女性論壇。聯合國婦女署駐華代表湯竹麗表示,“ 尊重女性、促進性別平等、保障女性權益、促進解決女性問題將是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與根本標識。” 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認為,“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態度源於舊有的家庭觀念。但女性是教育下一代的第一位老師,理應獲得更多教育機會,社會應當尊重女性的地位和貢獻。” 此次尼山論壇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女性論壇得到更多的關注,作為閉幕式當天的一項重要論壇,關於女性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任務,尼山世界女性論壇副主席侶海林給出自己的看法:現在比較強調女性的婦權、性別平等。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是由男性和女性組成,所以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不光是男人的任務,也是女人的任務,所以男性也好女性也好,所有的人民要共同努力把我們的世界建設的更好。   圖片和文章摘自:...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宗教與科學的角色” 學術研討會公告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宗教與科學的角色” 學術研討會公告 宗教和科學是人類的智慧得以淩空翱翔的兩隻翅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和巴哈伊教澳門總會聯合主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和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及宗教學系協辦的這次學術研討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這次研討會能否激發更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局面,為社會大眾提供一些與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需要協調一致的新思想資源呢? 讓我們一同關注這兩股協同運作下的有意義對話。

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不同信仰交流促進人類共同倫理——澳門巴哈伊教代表參與尼山論壇 【澳門特訊】2014年5月27日 左一: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左二: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左三:美國馬里蘭大學世界和平巴哈伊客座教授霍達·馬哈茂迪(Hoda Mahmoudi) 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在5月21至23日於中國濟南、曲阜舉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簡稱“尼山論壇”,是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誕生地尼山命名,以聯合國宣導的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文化交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目的,學術性與民間性、國際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國際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第三屆尼山論壇由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博士擔任主席,前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身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盧樹民、前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身兼山東大學跨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葉小文分別擔任論壇副主席。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學者共同探討人類倫理的本質與內涵,相對儒家倫理更是一場盛大的展示,將儒家思想結合法家道家,與基督、巴哈伊、印度以及西方文明進行交流對話。其中,四位巴哈伊代表分別是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總幹事宗樹人(David Palmer);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學院世界和平巴哈伊講席研究教授霍達·馬哈茂迪(Hoda Mahmoudi)以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澳門大學副教授江紹發。 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閉幕致辭,闡述了人類集體發展過程,每一個階段(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對倫理道德的標準都不盡相同,每一個社會背景下其標準亦不同,然後在全球化文明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通過交流與磋商,探討新的更適合的倫理標準,在此基礎上,加以全民參與(人類共同倫理不應由精英操控,大眾聲音才彌足珍貴)的關鍵、社會架構的有機蛻變以及交流對話的作用,她還引用了巴哈歐拉的一句話:“人人生來是推動文明而不斷進步的。”本次論壇除各國學者外,還有本科、碩士、博士研究學生,青年人作為未來實踐的主力軍,理應積極投身于全球文明建設,做傷痛的治癒者和和平的締造者,這與學者們的觀點不謀而合,相信實現人類共同倫理是一個緩慢的滲透過程,學者們普遍認為,人類共同倫理的實踐是全人類的目標,全球人類都應是推動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志剛亦在“儒家倫理和巴哈伊倫理”進行了明湖高端對話。 參與今屆論壇的本澳代表江紹發在 “儒家倫理與全球化”的一場論壇中以一個儒學與巴哈伊的視角,藉由對人本質的理解、對不同社會關係的定義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探討,共同尋找新的倫理標準,在此標準上看待什麼是真正的財富。在為期三日的論壇中,學者們就世界文明展開對話,介紹本國文明的同時也瞭解了他國的文明。而“人類共同倫理”這個新概念,意味著對當今世界所有不同文化傳統及其信仰的尊重和敬意,其深刻的內涵代表了當今人類社會在“和而不同”基礎上“求同存異”,以利於全球範圍內的共同生活的普遍意向。 在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是讓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增進瞭解、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不同文明和信仰間開展對話正在呈現出一種加速度之勢,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更為崇高的追求。和平、發展與合作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理想追求。任何宗教信仰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精神和生存智慧,也深刻認識到和平對於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就像閉幕主題所說的,“閉幕不是理論的結束,而是實踐的開始”。本屆論壇達成的《在文明對話中培養人類福祉之責任意識共同協定》中提出用新人文主義,即注重實踐的原則指導文明間交流,需由尼山開始,走向全球不同地區,也因由學術延伸至社會的不同階層,由年輕人領頭,全民共同實踐。

“大同思想與當代社會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大同思想與當代社會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3年6月21-23日,由山東社會科學院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山東大學巴哈伊研究中心、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協辦的“大同思想與當代社會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威海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及科研單位的三十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儒、佛、道及民間宗教、猶太教、巴哈伊教經典,從文化比較、宗教研究、法律、女性研究、宗教與科學的關係、全球治理及生態倫理等多個角度對大同思想進行了細緻剖析和廣泛研討。與會學者認為,道家、佛家、猶太教、巴哈伊教等各文化傳統中都包含與儒家“大同”思想相通的觀念與願景,這是中西多種文化比較和宗教對話的一種維度,也是增進各大文化傳統共識與相互瞭解的一種進路。 大同思想源遠流長,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各民族文化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認同、和諧共處,匯合成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與同一性並行不悖的歷史經驗,為當今人類社會多元文化的和平發展提供了借鑒。

“第二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青島舉行

“第二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青島舉行 2013年6月15至16日,“第二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來自全國20 多所高校、研究及出版機構的45名學者和專家出席了這次堪稱中國大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該主題盛會,共計提交了39篇論文,研討範圍涵蓋五大傳統宗教和新興的巴哈伊信仰。 本屆研討會由東道主中國海洋大學主辦,中國宗教學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北京大學巴哈伊原典文獻翻譯與研究專案、廣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澳門新紀元國際出版社和香港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協辦。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研究員親臨本會並作了題為“聖經中譯本及其教內外審視”的主旨發言。他還對本屆研討會的成功舉行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隨著國內各方面對宗教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重視,宗教經典翻譯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會逐步凸顯,必將對社會的進步與和諧發揮有益的影響。 在本屆研討會期間,除了對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的經典及其翻譯進行富有學術含量和新穎觀點的探討之外,還有數位專家和學者發表了對巴哈伊信仰經典及其漢譯的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如“巴哈伊經典及其漢譯概況”、“《隱言經》中譯本的比較與演進”、“曹雲祥的宗教翻譯活動及翻譯策略”、“《聖鴿頌》的翻譯實踐”等。同時,由澳門新紀元國際出版社出版的巴哈伊經典最新譯作《七穀經與四穀經》及其他經典中譯本在會上陳列展示,引起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和好評。作為新興宗教的巴哈伊信仰,其經典的中文翻譯不過數十年的歷史,但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借鑒其他宗教經典翻譯經驗的同時,也獨創了自己的路徑與風格。如最廣為人知的巴哈伊核心經典之一《隱言經》,早在上個世紀末就由本澳的新紀元國際出版社推出詩歌體中譯本,這在宗教聖典的中文翻譯史上是前無先例的開創之作。 本屆研討會是去年5月在廣州召開的“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的延續,它由廣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和協辦,為國內同類主題研討的首次學術交流活動,得到了與會者乃至知悉者的一致好評和肯定,為此,主辦與協辦各方一致決定將之推進為每年一屆的固定學術交流聚會。隨後,本澳的新紀元國際出版社作出很多先導和推動的努力,確保了整個籌備過程的順利進行。本屆研討會還得到了中國宗教學會等有關高層的大力支持,其規模、等級和影響因此而大大提升。

學術研討會就世俗社會、宗教和共同利益展開新一輪對話

學術研討會就世俗社會、宗教和共同利益展開新一輪對話 【溫哥華訊】2015年3月22-24日,加拿大著名學者、公務人員和民間社會活動家們齊聚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共同就建設“整全社會”的意義及宗教在公眾領域所起的建設性作用等話題,展開了學術交流。 圖:加拿大巴哈伊社團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兼加拿大宗教交流委員會主席吉羅德·菲爾森(Gerald Filson)與加拿大穆斯林婦女委員會主任阿麗亞·霍格本(Alia Hogben)在2015年3月22-24日于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召開的學術交流會議——我們的整全社會:為教俗兩界架橋——的小組討論環節。 此次學術交流會議由加拿大民間社會組織聯合組成的國家委員會籌辦,其中包括加拿大巴哈伊社團公共事務辦公室。此次會議主題為:“我們的整全社會:為教俗兩界架橋,約140名與會者參加了研討交流。 圖:加拿大宗教自由大使安德魯·貝內特博士發言 演講嘉賓包括:加拿大宗教自由大使安德魯·貝內特(Andrew Bennett)、加拿大真理團結委員會委員瑪麗·威爾遜(Marie Wilson)、溫哥華島大學前聯邦團結條約中心主任道格·懷特(Doug White)、加拿大巴哈伊社團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兼加拿大宗教交流委員會主席吉羅德·菲爾森(Gerald Filson)。 圖:2015年3月22-24日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召開的“我們的整全社會:為教俗兩界架橋”小組討論環節。 在研討會上菲爾森博士從多個角度分享了一些見解:“很多人提到為帶有宗教思考的某些概念和原則創建更多社會空間以釋放正能量的重要性。儘管我們捍衛社會和諧的成果、珍視多元主義為現代社會帶來的豐富文化,信仰自由仍是世俗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條件。” 菲爾森博士繼續補充道:“最後我們需認識到,唯有愛和友誼,還有認識到每個人都與別人息息相關才是創建人人都可以參與到塑造社會的對話中去的社會基礎。”   繼2013年5月2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麥吉爾大學舉辦了一次類似的研討會之後,今年再次舉行了學術交流會議。加拿大巴哈伊社團首席研究員兼本次大會指導委員會成員傑佛瑞·卡梅倫(Geo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