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4:那裏,好像能讓時間凝駐

Day84:那裏,好像能讓時間凝駐 2017-10-10 榮大同  “那裏的人們的心地與笑臉美麗得令人終生難忘;那裏的精神氣質,永遠具有懾服人心的效力……”      上帝啊!請振奮和愉悅我的靈魂,凈化我的心田,激發我的力量。我將一切事務托付於禰,禰是我的向導,我的庇護。我不會再悲傷哀愁,我會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上帝啊!我不再滿心焦灼,也不會受煩惱折磨。人生的一切不快,我都將統統拋卻。        ——巴哈歐拉 十年前,有幸踏上那聖潔之地。今天想起來,自己是何其之幸。當時,自己見到的人,見到的事,受到的禮遇,豈是一個無知的年輕學生所應受的。巴哈歐拉如此慷慨的厚待,引領,我當時卻懵懂無知。 去之前,熱心的巴哈伊朋友加緊陪我們學習儒禧課程。巴哈伊信仰的書籍,已經粗略翻過;信仰的歷史,也大概知道。帶著這些所謂的知,我毫無畏懼地上路了。然而,等待我的是什麼呢?那是一個美麗的王國,兼具外象的美與內在的美,像是一個童話的世界。那裏的建築、草地、花木、噴泉、座椅……,美的令人難以置信;那裏的人們的心地與笑臉美麗得令人終生難忘;那裏的精神氣質,永遠具有懾服人心的效力。海法、阿卡的巴哈伊世界中心,有些像是地上的天國。有時候,那種美妙,讓人覺得有些恍惚,像是一個美夢,不過,又有真實的花香、清風、暖日。 多年以後,我慢慢意識到,當年的知是在很表面的層面。那種與生活、生命交織在一起的知,才是有用的、有生命的知識,那種每時每刻在生活中浸沒信仰的知,才是有力量的、朝氣蓬勃的知。 巴哈歐拉的引領與教誨之手,通過很多的人與事,用很多的方式,慢慢融化一個堅硬、傲氣的心。 記得,永遠記得那天在巴哈歐拉陵殿的感覺。人們在陵殿入口脫掉鞋子,魚貫走進陵殿,各自坐下來默默誦讀禱文。我手握祈禱文,進入了陵殿,很想看看哪裏是巴哈歐拉的安身之處,又被裏面肅穆寧靜的氣氛所影響,不敢放肆地東張西望。陵殿裏面,是一種非常明亮、寧靜、安詳的氣氛,非常恬靜、舒適、親切,毫無高峻、超拔、威嚴與壓迫之感。我坐在地毯上,不知不覺中,讀了很多禱文,從為父母開始到我關心的人,我都一一作了祈禱。我並未意識到時間的逝去,也沒有感覺的身體的疲乏。我覺得,只是很短暫的一小會。等我出來的時候,外面的朋友說等我很久了,我自己頗感訝然。 拜訪海法期間,還參加了巴哈歐拉逝世紀念活動,是在半夜進行。當時住在海法,夜半時分,朋友開車載我們到了阿卡的巴吉大廈。溶溶的夜色裏,有很多人,但無絲毫喧嘩。大約記得過程,先繞著至大之域行走,很多人,默默地踩著石子小徑,發出低低的沙沙聲。結束後,坐在座位上,有朋友從我不知道、夜色中看不到的地方吟唱禱文,有英語,有阿拉伯語或者波斯語。 誦讀阿拉伯或波斯語禱文的,聽聲音是一位男性長者,那聲音遼闊、幽遠、深沉、富於感情,給人特別、特別美的感覺。我一個字聽不懂,但是,那美妙的吟誦旋律卻一聽即永遠不能忘懷。那是對巴哈歐拉的贊美,用心是能夠聽懂的,而且令人陶醉。那吟唱聲裏,間或有一聲夜鶯的啼鳴。那暗暗的靜謐的夜色,灰藍夜空下濃濃的樹影,沒有悲傷啜泣,只是包宇天地的寧靜,寧靜。 十年過去了。往事卻不能如煙。那種美好、美妙、美麗,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四處散播;那些難忘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年輕的心該承接永不消亡的靈性遺產。以前,曾經接受難忘的服務,以後,是需要做出給予和付出。誠然,如阿迪卜·塔希爾紮德所言,成為巴哈伊是容易的,而在服務之路上成長,讓種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需要我們持久的努力與堅定的信念。   多少人一身朝聖裝束從地球最遙遠的角落趕往他殉道之地以求在他陵殿的門檻上伏首!此即上帝的權勢與力量!此即祂統治與威權之榮光!(巴哈歐拉)

Day85:不能忘記探尋真理,更不能忘記行走服務之路

Day85:不能忘記探尋真理,更不能忘記行走服務之路 2017-10-11 晶晶  “是她的耐心,她不斷的堅持和鼓勵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大學即將畢業回北京實習的時候,在父親的朋友的介紹下,第一次接觸到了巴哈伊信仰。由於信仰裏的很多原則和我的價值觀相符,幾乎是沒有遲疑,隨即就開始了儒禧課程的學習。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那個時候的自己並不明白信仰的真正意義,只是懵懂的感覺課程中有非常好的內容,符合自己的精神需求,需要被學習。感謝上帝的福佑,為當時無知的我安排了一位如慈母般的輔導者,是她的耐心,她不斷的堅持和鼓勵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學習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因素更換了不同的輔導者,這也讓我感受到不同的人性光輝,並和每個人學習到了不同的品質和方法。大概學習到第六冊的時候,我的輔導者不停地向我強調,我們需要服務,需要將我們學習到的原則真正落地到生活中。巴哈伊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是一套理論。這個時候的自己也慢慢意識到了自己的“分裂”。參加研習課程學習的時候總會感覺有很多靈性的收獲,心情愉悅舒暢;和巴哈伊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會很容易表現出友善和耐心;回到生活和工作中,仍是一樣的焦躁和不平和,混沌度日。我突然受不了這樣的自己。 在輔導者的不斷提醒下,我開始努力嘗試在生活中運用信仰中學習到的原則。在工作中嘗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總是抱怨;在生活中嘗試理解身邊的親人,學著超脫;慢慢學著和自己和解,明白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完美的典范。同時在輔導者不斷的鼓勵和一直的陪伴中,我也終於鼓起勇氣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冊輔導之旅,雖然最終沒能陪伴朋友們走到最後,但是這段服務的體驗讓我真正的明白只有切身去實踐,行走在服務的道路上,靈性和能力才能提升,才能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能,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信仰之於自己的意義。 現在的我雖然仍然不完美,依然會面對很多挑戰,依然離成為一名真正的巴哈伊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終於深刻明白,信仰實乃自己和上帝之間的關系。信仰不是雞湯,信仰不是理論。信仰是我們這一生都需要踐行的生活方式,是求知伴隨善行的知行合一。 巴哈歐拉說:“所謂信仰,實乃求知在先,善行隨後”。這是我最喜歡的聖言之一。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不能忘記探尋真理,更不能忘記行走服務之路。   光明之子啊忘卻一切 只念我 與我交流乃我諭令之要旨 你當遵守(巴哈歐拉)

Day86:磋商藝術如何作用於我們的生活

Day86:磋商藝術如何作用於我們的生活 2017-10-12 Shelly  “我第一次在家裏運用磋商解決了問題。” 儲不儲水 最近,我第一次在家裏運用磋商解決了問題。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我老媽和我老公有蓄廢水的習慣。他們每天把洗菜水、洗衣服的水都倒在地拖桶裏,用來沖廁所。我卻十分苦惱,那些廢水把地拖桶的內壁搞得滑潺潺的。每次我拖地的時候,首先我得把地拖桶裏的廢水倒掉,然後再用洗潔精把地拖桶清洗一遍,才可以正常拖地。我覺得這不但省不了水,水反而用多了。 我決定跟他們倆磋商一下這個問題。一天,我們到外面就餐,點完餐後我單刀直入地進入話題:“今天跟你們磋商一下這個地拖桶的蓄水問題,我覺得你們這樣把洗菜水、洗衣服的水倒在地拖桶裏是不科學的,我用地拖桶的時候還是要倒掉裏面的水,還要用水龍頭的水再做一次清潔,不但不能省水,還用了更多的水。” 媽媽立刻反駁說:“水多珍貴啊,這個洗菜水還是可以循環再用的,我不同意這樣把水浪費掉”。媽媽抱著不浪費、廢物利用的原則,不同意我不蓄水。 如何儲水 我挺納悶的,幹脆不作聲,幹坐一旁。我老公剛開始也是不大願意。沉默一會,他提出了建議:“要不我們不用地拖桶蓄水,改用另外一個桶蓄水,地拖桶你就固定放一個地方,用的時候就直接用來拖地就好了。” 這個方案好啊,我們仨愉悅地達成一致意見。 後來的結局就是,地拖桶每天都好好地呆在一個地方,他們蓄水用了另外一個桶代替。既沒有耽誤他們環保用水的習慣,我也不必清洗地拖桶,直接拿起就可以使用了。 這次磋商得到了完滿的解決。 皆大歡喜 我回想了一下我們的磋商過程,總結如下: 原則一,有良好的態度。我是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跟他們友好磋商的,沒任何的壓制,不滿的情緒。這種態度他們明顯感受到,並願意接受。 原則二,當問題拋出來時,他們每個人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也得到了很好的聆聽,他們的意見是受到尊重的。 原則三,解決問題是大家統一的結果,沒有人的需求得不到照顧。 這次圓滿地解決了問題,是我們成功地運用了磋商。我本意是要他們放棄蓄廢水這種習慣。而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既沒有放棄他們的環保習慣,我又解決了我的問題。 阿博都-巴哈說: “共同磋商的基本條件是:動機純潔,靈性煥發,除上帝外超脫一切,為祂的神聖芳香所吸引,在祂鐘愛的人中謙卑恭順,在困難條件下堅韌不拔,做祂崇高聖檻前的忠實奴仆。如果他們借上帝的仁慈佑助而獲得這些屬性,隱形的巴哈天國就會將勝利賜予他們。” “只要每個成員完全自由地表達意見,陳述理由,這個目標就能實現。如果有人反對,他絕對不會感到受了傷害,因為只有經過充分討論,才能揭示正確的方向。只有不同意見的碰撞,才會擦出閃光的真理火花。如果討論之後能作出一致決定,那就再好不過;但是,如果產生分歧——但願不要如此,那就要按大多數人的意見執行。” 在思維和情感的相互激發下,會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這可是這次磋商得到的收獲。 信仰賦予我們實踐的力量。雖然是家庭小事,也在這次磋商經歷中得到了正確的指引。  ...

Day87:給弘揚世界和平的偉大女性——瑪莎·魯特女士的一封信

Day87:給弘揚世界和平的偉大女性——瑪莎·魯特女士的一封信 2017-10-13 夜鶯  “她就是那位女仆,時刻准備著給別人灌注這萬能之水……” 去年就買了M.R. 加裏斯寫的瑪莎·魯特女士的傳記《瑪莎·魯特——神聖殿堂前的雄獅》一書,一直沒有整塊的時間來閱讀如此厚重的書。直到前些天,用了三天時間,讀完了這本將近500頁的大部頭。情感又湧了上來,我想寫點什麼。我想跟這位偉大的女性說說話,我以書信的方式把這些話說了出來。即使這封信不能以實際的方式送達給她,但是我相信,在精神交流的層面,她應該可以接收得到。 瑪莎·魯特女士是巴哈伊信仰的先驅者。她遵循阿博都-巴哈的旨意進行全球旅行,除俄羅斯以外,其他所有國家她都涉足了。她給人們帶來佳音,讓“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念在各大洲中傳播起來。她所做出的貢獻在人類覺醒洪流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被巴哈伊信仰的聖護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舊譯“守基·阿芬第”)先生稱為: 首個一百年裏培養出的最優秀的聖輔。這位弘揚世界和平的女性給我們樹立了服務的榜樣。她也是我服務的動力和激勉。 以下是我寫給她的信: 給瑪莎·魯特女士的一封信 親愛的瑪莎女士: 您還好嗎?但願您在那個至美的世界裏暢享美好的甘霖,並用它來澆灑我們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是一名中國的巴哈伊,來自那片你曾經三次踏入的國土,那個阿博都-巴哈稱之為“未來的國家”的國家。我昨天讀完您的傳記,我也順著您的腳步遊歷了全世界。我為你的虔誠、英勇、慷慨和節約而感動。您最終長眠於夏威夷的火奴魯魯,也讓我有了去夏威夷瞻仰您安息之處的念想。盡管您離世已經是78年前的事了,現在的我想象當時的情景,仍感無限的惋惜。我可以理解,當時的聖護,陪伴在您身邊的朋友們,還有那些身居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該是何等的悲傷。 您知道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聽到您的名字的嗎?那是我剛剛開始接觸信仰的時候。陪伴我學習的導師無時無刻不提及到您。她也是在您之後來到中國傳播佳音的朋友之一。她因為您樹立的榜樣而來到這片土地。您的那個故事:“阿博都-巴哈給美國靈理會發布指示,瑪莎·魯特從中感受到強大的力量。大會一結束,立刻不見了瑪莎的人影,原來她已經在收拾東西准備離開。瑪莎·魯特不想浪費片刻時間,她要立刻按阿博都-巴哈的指示去實踐,傳播信仰的佳音。” 這故事一直在朋友之間流傳著,經久不衰。每每想象您收拾行李的畫面,真切讓我感到您心靈的純潔。這個畫面也成了我服務的動力!我在學完第一冊去給朋友們分享,還笨拙地把您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因為當時的我還了解不多。對我來說,這就是服務,也是您的風格:“如果等到明天才開始行動,那也許已經晚了!” 記得我當時還看了一個紀錄片,影片介紹了您如何來到香港和廣州。當時的我好激動呢!因為我的家鄉就離這些地方很近。特別是廖崇真先生協助您的演講、翻譯等工作,讓我覺得無比的親切。在嶺南地區,我們早早就和您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這些後輩也因您的到來而品嘗到了信仰的芬芳。 我多麼想穿越,穿越回到那個年代,親耳聆聽您的演講。有幸的是,您當時演講和發表的文章,由廖崇真先生翻譯的,還保存得很好。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巴哈伊原典文獻翻譯與研究項目,山東大學巴哈伊研究所和廣州大學巴哈伊研究中心聯合出版的《巴哈伊文獻集成》一書裏,我閱讀了您當時的演講稿。雖然不是親耳所聽,被存放到現今的文字仍然呈現力量!文獻裏還附著您當時來粵訪問、演講所做的報紙宣傳,以及您的頭像。這一切就好像離我們不遠,剛剛才發生一樣!而我也有幸在阿卡看到廖崇真先生和家人的照片放在巴吉大宅裏。那是我在那裏看到的唯一一張中國巴哈伊信仰者的照片。 在您的眼裏,人們沒有等級之分,您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平等的兄弟姐妹。您拜訪的人有羅馬尼亞的瑪麗王後和公主、印度詩人泰戈爾、中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的民眾,您對任何人都是孜孜不倦地傳達佳音。在我們國家,那些奠基著信仰的眾多學者,例如前北京大學的校長曹雲祥先生,他對聖作所做的中文翻譯至今讓我們受益。除此之外,在交通不那麼發達的年代,您不辭勞苦走訪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昌、杭州等城市。我想,這些地方都因為您的服務而充滿了靈氣! 您知道嗎?現在的中國和您當時來的時候很不一樣了。我們沒有了戰火,沒有了轟炸,真是難為您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來到這裏。想想您面臨那麼危險的境地,我現在真想給您一個大大的擁抱。現在的我們,在和平的時代,有更多的人接受了佳音,我們在按照當時給我們樹立的榜樣做著服務,如,兒童班和少年賦能課程。我想,您會看到這一切的,對吧?我想,您現在應該很欣慰,很快樂!您播撒的種子生根發芽了,而且還茁壯地成長著呢!   加裏斯女士在書中這麼描述您:“每個人就像一個容器,等待著生命之水的注入,而她就是那位女仆,時刻准備著給別人灌注這萬能之水。這就是瑪莎的使命”。您確實是每時每刻都在履行著您的使命。而我多麼想助您一臂之力。如果我真的可以,我可以做些什麼呢? 寫作!書中出現得最多的就是關於您的寫作,您幾乎每天都寫,才保留了這麼多珍貴的筆墨,我們後人才能了解當時的情景。您知道嗎?我也熱愛寫作。我又找到寫作的更多意義了。我想,我,還有很多很多的朋友都會以我們的方式來助您一臂之力!...

Day88:我的一次海法之行

Day88:我的一次海法之行 2017-11-04 Allen “一個城市有生命,有目的嗎?” 海法 在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市海法,有一座享譽世界的花園地標,19級階梯花園,也是新興世界宗教巴哈伊信仰的聖地。 我去年有幸到那裏拜訪,直到今天,當時的經歷依然歷歷在目。 五天的時間,我整體上沉浸在祈禱的狀態,也像是處於夢境般。很多念頭從我腦子裏突然跳出來的,我持續經歷了頓悟的體驗 。 有人說,航海的目的不只是去開闊眼界,而是去帶來新的眼睛。同樣,我認為,我去海法的目的也不僅僅是一次心靈的旅程,而是帶回一套新的心靈,所謂重生的體驗。 第一天上午,向導給我們介紹了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項,然後給我們時間到花園山腳下的一個超市去准備一周的食品。由於我的隊友負責選購,我只是負責搬運。所以,我就到超市門口的一個連椅上等候。 入夢  這時,有種感覺開始出現,我的腦子開始飄遊:就像到了北方冬天結冰的一條小溪,薄冰下有緩緩的流水,天氣寒冷,但空氣非常清新。然後是,我聽到了冰塊破裂的聲音,很輕微,但很舒心。接著聲響漸強,一種劈裏啪啦的聲響­——北方的冬季淩晨放暖氣時,由於管道是空的,會發出這樣的聲響。隨後,我感覺我身體的每一根血管也在變得更暢通,似乎也在發漲,身體感到暖呼呼的……… 接著,就有一個聲音出來,好像是位老者,問我問題,跟我對話 ,分不清是英語還是漢語。 老人問:你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目的,那麼一個城市有生命,有目的嗎? 我剛想說,是的。 老人又問: 那麼經濟現象有目的嗎?你來比較一下海法和澳門兩個城市的經濟模式和目的有什麼不同? 我的腦子當時一下子就阻塞,短路了。顯然,這個問題遠遠超出了我的智商,好像應該是大學博士生們研究的課題。我大學學物理,對經濟學真是一竅不通。 我後來在想為什麼要讓我拿海法和澳門比較,是因為我剛到海法感到那裏的城市街道很有點像澳門? 用不著我來回答,接下來有答案飛進我的腦海: “ 經濟的目的是促進人類的繁榮和文明的持續發展。海法的經濟主題是靈性的洗禮,人們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裏,敬拜上蒼和靈性使者,從而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比如你們要住酒店,來超市購物。澳門的主導經濟是賭業,人們從世界各地來到澳門賭博,滿足了人們的欲望,但從而也帶來了當地酒店和娛樂業的發展……” “ 經濟活動有靈性嗎?經濟有善惡之分嗎……” 同樣用不著我思考,實際上我的腦子已經完全不受我支配。問題和答案只是持續在我腦子裏“呈現”或者說是“播放”。有點像我的電腦被別人操作,我看到的只是我顯示器上的呈現,我的腦子只是個放電影的屏幕,只能接收放映,不能操作。...

Day89:共學共長的藝術

Day89:共學共長的藝術 2017-11-05 SY “父母和兒子之間有太多的藝術……” 培養一個興趣要花多長的時間!?有些興趣隨手可得,說做就做,有些興趣是一個大工程!為何對一個事物產生興趣? 繼而為它付出,到最後成為現實,這條路特漫長。三年前兒子突然對騎山地車感興趣,從原本的想存錢買蜥蜴到變成買山地車,做父母的有挑戰,既要理智分析定下界限,還要不被說服,過程中插曲還是挺多的,只能在做中學,笑一笑咯。 這些興趣不像有些興趣,拿起了球到了球場,打打球就可以了。 首先金錢的投資就是得面對的,沒有錢真想要就得存,存錢也不是從天而降那麼簡單,得有勞力的付出,對金錢及物質本身要開始產生概念理解,還得學會對物品產生責任感,做研究,了解及選擇,然後這責任不只是對物品,還得對自己的父母,對他人, 時間對於一個青少年來講更是漫長,父母在這過程中要做學習努力及應對,只有做父母的能了解其中點滴。 真正的體驗就是我們在過程中學會更好的扮演彼此的角色, 父母和兒子之間有太多的藝術, 太多個性化的東西, 那天剛學習到“未來人類的基礎教育會越來越個性化, 不再是工業化流水線教育而是農業化有機式教育” ,關於這個觀點我再認同不過了!我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截然不同,我如何流水線養育他們!     萬事俱備(當然不可能萬事俱備)可以買山地車了,真的就了事了嗎?天真的我,還真有點哭笑不得,父親在這個時候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一長串的安全教育安全設備,學習實際操作,上路騎行,同時還得是個機械工,最後還得和一群自己不認識的人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