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佛光協會拜訪巴哈伊澳門總會

澳門佛光協會拜訪巴哈伊澳門總會 【澳門佛光協會拜訪巴哈伊澳門總會】     佛光山澳門禪淨中心釋覺仁住持、國際佛光會澳門協會陳志強會長、廖冠芝督導、以及澳門佛光協會謝國鴻督導、謝杏芳財務長一行5人於2015年11月21日早上拜訪澳門巴哈伊團體總中心,佛光會就2016年4月2-3日舉辦“歡喜融合·世界和平——濠江宗教祈福音樂會”,邀請澳門各大宗教參與。澳門巴哈伊團體總會代表江紹發博士接受音樂會的邀請,亦向來賓介紹澳門巴哈伊團體的社區建設理念、巴哈伊最高行政機構世界正義院以及信仰的核心內容,並一同觀看了構建美好社區的短片,就“宗教同源”、“共同參與社區建設”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和學習。總會其他成員也參與了接待活動,包括葉家明秘書長、莊眉雁財務長以及黃秀芬會員,雙方互送書籍交流。

跨宗教大會上青年的主題得以凸顯

跨宗教大會上青年的主題得以凸顯 【2015年7月13日】阿斯坦納,哈薩克——若想讓全球與日俱增的青年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建設並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思考方式,重新理解宗教在社會中的作用。 圖: 第五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的宗教對青年影響的討論群組 這是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在6月10日至11日於哈薩克舉辦的第五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上發表的觀點。 本次大會主席由哈薩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擔任。80多個代表團,來自10多個宗教及40多個國家,參與了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出席大會。   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團成員包括巴哈伊國際社團秘書長約書亞·林肯,來自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的塞裡克·托克波拉克,以及哈薩克巴哈伊公共資訊辦公室主任莉亞紮特·楊格裡耶娃。 圖: 哈薩克巴哈伊公共資訊辦公室主任莉亞紮特·楊格裡耶娃和巴哈伊國際社團秘書長約書亞·林肯出席第五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大會著重強調跨宗教對話,以及思想領袖和政府首腦與宗教之間的交流。楊格裡耶娃女士回顧大會時說到,出席會議的宗教信仰多種多樣,令人驚訝。這突出顯著地表明,如果人類想要構建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宗教間的合作非常必要,也非常具有挑戰性。 在“宗教對青年的影響:教育,科技,文化和大眾傳媒”的小組討論會上,林肯先生談到積極的社會改變、年輕人和宗教的作用。 “宗教社團是實踐中的社團,其精神教誨可以變為社會現實,”林肯先生說到,“在宗教社團中,能力建設的過程幫助青年參與社會改變,並保護和養育青年。我們應當發動這個能力建設的過程。”   林肯先生在發言中還談到大眾對青年截然不同的看法。儘管青年容易陷入兩個極端:變得激進或冷漠懶惰,但林肯先生的談話還是強調青年人蘊藏的希望。 圖: 巴哈伊國際社團秘書長約書亞·林肯與大會秘書處領導兼參議院主席卡塞姆·托卡耶夫會面...

信仰的領導者們為聯合國《2030年議程》做出貢獻

信仰的領導者們為聯合國《2030年議程》做出貢獻 【2015年9月16日】在英國城市布里斯托爾,巴哈伊國際社團及23個其它各大宗教向聯合國提出它們的想法和行動計畫,支援“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些目標統稱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聯合國未來15年的主要發展議程。 圖:來自24個信仰團體的代表參加9月8日至9日在布里斯托爾舉辦的“未來的信仰”大會 在英國布里斯托爾持續兩天(9月8日- 9日)的“未來信仰”大會上,各宗教團體各抒己見,互相討論,得出的集體貢獻被稱為“布里斯托爾承諾”。此次大會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盟共同舉辦。 巴哈伊國際社團在大會上發言的檔中詳細論述了宗教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成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在書面聲明中解釋到:“從人類記錄歷史伊始,宗教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的特徵。宗教激發了無數大眾奮起為他人的福祉努力。當宗教符合那些超凡脫俗的創始人的精神時,它一直都是創造新型有益的個人生活與集體生活模式的最強力工具。” 圖: 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代表成員丹尼爾·佩雷爾在布里斯托爾“未來的信仰”大會上對與會者演講 但是,巴哈伊國際社團也強調:“宗教信仰與公益服務之間的聯繫絕對不是自動發生的”。 並進一步解釋說:“很明顯,關於如何全情投入並持續將崇高理念付諸行動,還有待學習。”   提到巴哈伊社團為發展所做的努力時,文中強調了一系列行動,其中包括構建個人和團體能力,並使個人和團體能為自身道德、社會及經濟發展負起責任的教育程式。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努力與時俱進,培育出了可以“參與到相對複雜活動領域的能力以及與政府機構和公民社會建立工作關係的能力”。 圖:宗教代表和聯合國官員會面,討論如何支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彭馬田先生強調,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角度看,宗教領袖對社會公益的投入擁有持續幾個世紀的遺產。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15年後發展議程小組負責人保羅拉德先生代表聯合國正式接受了信仰社團的“布里斯托爾承諾”。...

青年朋友交流對話共建社區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國際青年大會閉幕

青年朋友交流對話共建社區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國際青年大會閉幕 青年朋友交流對話共建社區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國際青年大會閉幕 【特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為期三天的「共建美好社區」國際青年大會已于昨天假澳門科學館閉幕。來自臺灣、日本、韓國、香港以及澳門的青年朋友共聚濠江,完成了一場社區建設的熱烈探討。  總會主席江紹發發表閉幕致辭:「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青年正在用新的眼光來解讀這個世界,來分析自己的社會現實,這個新的理解必定會在社區建設方面大有作 為。而從大會晚上的文藝表演,我看到了一個多姿多彩的青年氣象。」他強調,通過本次的會議,青年們也意識到磋商、行動以及反思在參與建設一個更好的社區過 程中的重要性。青年朋友間的交流對話是共建社區的基礎。會議以交流討論為核心,各地青年通過大小組討論,文藝活動等表達自己,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一位來 自日本的十六歲女青年Hashiguichi(橋口)談到會議裡談論的「統一性」的概念,她分享如何將學習和服務當成一個整體的見解,以更為全面的方式看待生命和生活。認為服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行動要基於服務的精神,那才會有意義。如果我們視服務與學習為相輔相成的,我們就能選擇正確的目的,可以更有意義地安排我們的時間。   二十九歲的臺灣青年吳秉謙(Wu Ping Chien)談到,回顧過往人生中所作出的許多決定,經常是建立在「錯誤的二分法選擇題的基礎上」。因為許多的選擇或事件或許看起來無法共存的,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選擇都是「互為表裡」的。沒理解到這個事實的話,會很容易自我設限,限制了發展的可能性與全面性。就像是『夢想』與『現實』,只要能將他們好好 互補,我們是可以在現實中懷抱夢想的。 來自澳門大學的研究生戴同學認為此次大會的主題讓他重新反思了生命的意義,他還驚歎來自不同地區、文化的朋友就像是他的「鏡子」,從這些鏡子中,他似乎看到了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自己,這幫助他重塑一個更好的人。這個會議也正好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式給與會者。  香港的十八歲鄭小魚認為,通過與青年朋友的討論,讓他明白到雖然參與會議的人只是青年,但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比更年輕的一代作出好榜樣,因為年紀小的最容易 受年紀大的言行影響,也喜歡模仿;同時,年輕人也要謹慎,不要讓老一代的一些思維模式塑造自身。除此之外,他作為個人生活在社會上,需要尊重和信任,不打擊他人,不排擠他人,接納不同的步伐和速度。要培養有能力促進靈性和社會進步的人,再透過他們去服務,以少數人影響多數人,共同投身文明建設。  巴哈伊最高行政機構—世界正義院的官方代表吳敏梭總結說通過友愛、相互鼓勵、真誠,並一起學習與討論,青年沉浸在一個充滿活力的氛圍,在那裡他們享受啟發...

港澳臺日韓450人探討社服

港澳臺日韓450人探討社服     國際青年大會參與者眾    港澳臺日韓450人探討社服    【本報消息】由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辦的“共建美好社區——國際青年大會”昨日舉行。會議由近四百五十名來自日本、韓國及港澳臺地區青年參與,將在為期三日的大會集體反思青年人在社區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討如何投身于有意義的社會服務,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合理計畫未來的服務行動。    國際青年大會昨日上午九時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大會由世界正義院代表羅蘭及吳敏梭任顧問,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史學林、副處長崔曉忠,教青局代副局長袁凱清,澳門基金會合作暨跟進處代處長鄭妙思,以及澳門聯國學校校長維韋卡 ? 奈爾等出席。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致詞時表示,青年人不應僅僅滿足于常規和傳統,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社會,有能力共建美好的社區。這次大會旨為建立一個平臺給青年,讓他們當家作主,與社區建設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希望通過大會,越來越多的青年為建設美好社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分組討論思貢獻    會議期間,青年朋友分成近廿個小組,就五個具體話題討論和磋商。一是“青年期”,反思這一代青年人所具有的特點及服務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二是“邁進青 春期”,將注意力放到青少年身上,培養他們集體服務的能力;三是“培養相互支持與説明”,反思在社會服務中共同進步,建立真正友誼所需要的品質和態度;四 是“青年與社區建設”,切實反思和探討青年自己能採取哪些步驟來推動自己所在社區的物質;五是“投身文明的進步”,通過從文明進步的角度來看待青年們自己的服務,反思如何才能通過工作、教育和婚姻來為新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青年非政治冷感    江紹髮指出,澳門青年並非如媒體渲染的那樣“政治冷感”,認為這一代青年很憧憬參與政治,對社會充滿熱忱和期盼,只是沒有管道釋放。社會應反思為何在教育、文化、媒體等領域沒有提供一個適當的平臺給予年輕一輩發聲。濠江中學高三學生林文鍵第一次參加青年大會,直言活動非常有意義,讓他真正瞭解到青少年所處的社會境況,若果青少年被誤導,將會衍生很多社會問題。在香港從 事教育多年的張匯表示,看到這麼多年青人放棄自己的時間,聚合在一起交流討論,十分感動。慨歎香港是國際都會,機會與誘惑更多,年青人有必要學會認識自我,保護自我。在內地讀書的澳門青年何似螢稱自己是巴哈伊社團的教友,通過小組討論,開闊了自己的思維,吸收了多元化的訊息,受益匪淺。...

探討經濟生活與繁榮社會——巴哈伊文藝創作營

探討經濟生活與繁榮社會——巴哈伊文藝創作營 青年營合照 在這急速發展的社會中,青年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也需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導的“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工作的倡議,積極投身到建設繁榮社會與美好未來的進程。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成員贈活動紀念品給王新老師 由此出發,2018年12月28-30日,以賦能青年、經濟生活、多元化社會關係、藝術生活化與社區化等為主題,第二屆“賦青年・富未來”文藝創作營,於澳門九澳鮑思高青年營舉行,由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主辦,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以及澳門基金會特別贊助。來自本澳、香港與中國內地共50名參與者,通過求同存異的磋商方式,在團結友愛的氛圍下,將多元化的思想創造出一幅幅向美而生的獨特作品,並結合了精彩的文藝活動,為創作營畫上完美的句號。 小組磋商 活動前夕,主辦方業已收到60多份作品,與會者們經過三天兩夜的交流,創作出更多元成熟的作品。一位與會者表示,回到自己的社區後,會繼續積極延續這份熱情;一位與會的作家感慨,創作營是自己的伯樂,15年參加第一屆創作營後,便發現自己對寫作的熱愛,從而改變自己的職業方向,成為一名作家。 分享團隊創作作品 活動中,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提到:“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充斥著一些基本假設,如人生來是利己的,資源是匱乏的,競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等等。”他由此也提出反思:“人的本質真的是利己的嗎?資源可以怎樣分配?合作與互惠可以給社會帶來怎樣的效益?以一體性的可持續發展眼光來看待我們的經濟生活,人類社會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境況呢?”這些觀點,引發了大家的思考,也將活動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上。 視覺藝術展示 此次活動還邀請到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高級訪問研究員邱忠鳴老師,及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突出貢獻專家王新老師,擔任藝術指導。多位與會者表示,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的作品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也很驚訝於自身潛藏的創作能力。人是一座潛藏無價珍寶的富礦,只有通過教育才可掘而顯之,成為社會建設的積極力量。 王新老師贈畫 創作營是一個能讓大家重新認識自己和社會的特別平臺,未來還將繼續舉辦更豐富的活動。創作營還將繼續服務青年,説明青年培養對社會和人類命運實在的反思能力,繼而不斷地去行動、創作及奉獻,讓“賦青年”這個主題,實現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雕塑作品 小組作品演繹 “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主題創作 小品劇即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