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1:巴迪歷法、雙聖日與農歷

Day81:巴迪歷法、雙聖日與農歷 2017-10-07 沒有筆名  巴哈歐拉在《亞格達斯經》裏肯定了巴迪歷。這是怎樣一個歷法呢,一位朋友的分享是這樣的。 在2014年7月,世界正義院宣告從2015年開始巴哈伊信徒改用巴迪歷法。在此以前巴哈伊歷是與公歷同步的,例如諾魯孜節定於公歷3月21日,在公歷閏年阿亞米哈節便加一天等。 巴迪歷和公歷分開了,雖然巴迪歷仍是太陽為標准,但一年的開始是定於春分的一刻(即太陽直射於赤道時在德黑蘭的那天)。這些可以預先用天文數學計算出來,比公歷更為准確(公歷1月1日沒有任何天文意義)。 巴迪歷最大的改變是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和巴哈歐拉的誕辰。在巴迪歷以前,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的誕辰是公歷10月20日,而巴哈歐拉的誕辰是公歷11月12日。按伊斯蘭歷,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的誕辰在穆哈蘭姆月(Muharram,亦有譯成穆罕蘭月,即伊斯蘭歷裏一年的第一個月)1日而巴哈歐拉的誕辰是兩年前的同月2日。因為伊斯蘭歷的一年比公歷一年少11天,所以用公歷來算兩個誕辰相差了23天。 巴哈歐拉在《亞格達斯經》裏說兩個誕辰應視為一。因此在巴迪歷法裏,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的誕辰定為諾魯孜節後的第八個朔月,翌日為巴哈歐拉的誕辰,可以一起慶祝。 按巴迪歷法,巴布(The Bab,舊譯...

Day82:小媽媽和大丫頭

Day82:小媽媽和大丫頭 2017-10-08 Mona   “我背負的這些東西是什麼呢?難道不能將它們放下嗎?” 我踏上信仰之路是我女兒引領的。當她開始發育進入青春期時,就常喊我“小媽媽”而我稱她“大丫頭”,因為她個子、骨架都比我大。到後來,她真的是大丫頭,我確是小媽媽。在我人生最黑暗、最艱難的時期,都是這個大丫頭領著我過生活,引領著我前進。 那時,朋友常調侃,她是我精神的媽媽,我是她生活裏的媽媽。現在,我們之間的關系是最最親密母女、朋友、教友。總之,無與倫比。 記得有一次,她帶我一起去見澳門的一位朋友,他見我們母女一起學信仰,贊嘆道:This is a amazing thing! 當時我心裏想Amazing個啥呀!我怎麼一點兒不覺Amazing呢! 可見,我那時是個什麼狀態,多麼木然。現在,作為受益者,我要說那是無與倫比的Amazing,是信仰給了我這麼好的女兒,也是信仰,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切贊美歸於巴哈歐拉! 接觸信仰 2009年前後,那是我人生中最晦暗、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整天被恐懼、焦慮、絕望、疾病所包圍。每次,女兒打電話來,我都是在哭哭啼啼,情緒非常低落,不知道自己腳下的路在何方,明天如何面對,生命是否還會繼續。有幾次,我甚至想,只要自己不自殺,誰也不能把我弄死,就這麼杵著過。看我這種狀態,她在電話裏安慰我:“媽媽,你再也不需要擔心害怕了,你現在已經是在人生的谷底了,就像一口鍋,你已在鍋底,現在,不管你怎麼過,都是在往上爬。”還有一次,女兒說:“媽,你現在不用記掛那個家或家裏的東西,(那時,我不敢一個人住家裏,房子總是關著),你也不用想今天穿什麼衣服,明天穿什麼衣服(因為我總是大包小包的帶著好多衣服),還有你的化妝品(洗面奶,補水液等等)。你只要考慮必需的,生活只要必需的。” 她的話讓我茅塞頓開,像一束光給我幽閉、絕望的心靈帶來一些光明,像一盞燈照亮了我腳下的路。我背負的這些東西是什麼呢?難道不能將它們放下嗎?一下子我的心輕松了很多,生活也變得簡單了,內心似乎也悟到了些東西。 還有一次,娘倆都在新街口上課,到了中午,看著兩邊的店鋪,我問:“丫頭,我們吃什麼?”她回答:“你別想著吃什麼,什麼最便宜就吃什麼。”我就跟在她後面一路看。她說:“包子最便宜,肉包兩元,菜包一塊五。”我們各自買了一個菜包。 2011年6月23日,我來到C城。那也是跟女兒一次通電話的決定。電話裏,我還是一樣地哭哭啼啼,女兒說來C城吧。於是,第二天,我就拎了個紙袋,放了幾件換洗衣服,帶了無盡的憂愁,一臉的迷茫來到C城,和女兒租房過日子。 一天,她說:“你上午在家沒事,就去Sandy家學信仰吧,中午你還可以跟他們一起吃飯,然後你下午去上班。”那時,我也不知道信仰是什麼,會給我帶來什麼?當時,生活真的是非常拮據,女兒在實習,我又沒了工資,還背負許多債務。我心想去Sandy家還得公交車費呢,就這樣內心權衡著,打著小九九去了。到了Sandy家,“哇!你就是Clair的媽媽?”他們都拿驚喜、欣賞的眼光看我。“你知道嗎,這裏沒有誰不喜歡Clair的,她真的非常棒,真的。”言下之意,Clair的媽媽也非常了不起。 就這樣,在女兒的精神陪伴下,我開始接觸、學習巴哈伊信仰,開啟了人生探求之路。 確信之路 我跟Sandy開始學習第一冊《點亮心燈》,經常被他夫婦身上所散發的親切、熱情、慷慨、友愛、禮貌所感動,溫暖著,也享受著,特別是他們給你提供的一切物質幫助、精神支持讓我覺得理所應當,你很配得,而不是那種讓人心存愧疚之感。後來又認識了派門和克拉拉一家,同樣被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美德所吸引。尤其是派門的從容淡定,關懷體貼,像兄長,像慈父,好幾次被他那種透過來的溫暖感動地要哭。每當他的眼睛看著我,我焦慮、煩躁的心一下子就能平靜下來。第一次見派門是2009年,他們一家去大連旅遊,順道經過我家,派門的善解人意,體貼幫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在C城他家作客,他用自行車送我去地鐵口,我坐在車子前面,用木頭做的大杠上,一路上,他問我,“你生活怎麼樣,快樂嗎?我會為你祈禱的。”等等。這些話聽著總讓你非常受用。 那時,我錯誤地認為,學信仰或有信仰的人就是基本完美的人,我就像學生崇拜老師一樣。學到第三冊,輔導員是個美國女孩二十多歲,在中國讀研究生,我們住在一起。由於朝夕相處,各種矛盾凸顯出來。個性愛好,生活習慣,文化差異等。我對她越來越不滿意,愈來愈看不慣,總覺得她不是我想像中的巴哈伊。學習時,由於語言的問題,我們彼此不能作深刻的討論,我總是得不到滿意的回答。生活上,對她的一些習慣,越來越不認可。內心也愈發排斥她。心裏有個聲音在喊:“我不要做這樣的巴哈伊,我不要成為她那樣的人,我不要。” 後來上課時,我就像個愛搗蛋的學生,她讓動筆寫,而我就不寫,還會說這個這麼簡單。讓做遊戲,我消極參與。總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bad...

Day83 愛是什麼

Day83 愛是什麼 2017-10-09 琪琪 ”所以愛到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愛?“ 最近,朋友把自己從小很要好的一位異性朋友刪掉了,因為朋友明明結婚了有小孩了,還對她糾纏不休。而讓她更痛苦的事,她其實也喜歡這個人。 在這份感情裏,我的朋友感到筋疲力盡。面對別人示好,我的朋友感到害怕恐懼。 經歷了絕望悲傷,我的朋友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她會去問“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我沒辦法回報你”。 所以愛到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愛? 阿博都-巴哈說: 愛是上帝神聖使命期之奧秘,是萬恩者之顯示,是靈性清泉之源頭。愛是天國之慈光,是更生人類靈魂的聖靈之永恒氣息。愛是上帝向人類啟示之緣由,依照神聖創造,存在於萬物本質之中的內在關鍵聯系。 愛是保障此世與來世真正幸福之唯一手段。愛是黑暗中的引導之光,是將上帝與人類緊密聯系之紐帶,確保每一個受啟迪之靈魂取得進步。 愛是統治本強大和神聖啟示周期之至高律法,是將本物質世界不同組分結合在一起的獨特力量,是引導上天聖界一切活動之至大磁力。 愛以無窮及無限力量揭示隱藏於宇宙之中的奧秘。愛是賦予人類美飾之體的生命之靈氣,是本凡塵俗世的真文明之建造者,是照耀一切志向高遠之民族與國度的不滅榮光之源。 我告訴她,我的個人理解是: 這個人世間的一草一木,每一顆靈魂都映照出了上帝的美。每個人都值得被愛。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創造物。 我們不是因為愛上帝、愛別人有回報而去愛,而是因為本身愛就是無條件的。 愛就是飛蛾撲火,就是想要噴湧而出的泉水。愛的本質以及愛所煥發的是包容、慈悲、溫柔等美德。“愛是黑暗中的引導之光,是將上帝與人類緊密聯系之紐帶,確保每一個受啟迪之靈魂取得進步”。 上帝愛我們,所以祂教育去愛,愛,愛祂,以及全人類 …… 巴哈歐拉說: 上蒼的聖言猶如明燈,這些話便是它的光輝:你們都是同樹之果,同枝之葉。你們之間應以極度的愛與和諧、友情與團契精神相待。 ...

Day84:那裏,好像能讓時間凝駐

Day84:那裏,好像能讓時間凝駐 2017-10-10 榮大同  “那裏的人們的心地與笑臉美麗得令人終生難忘;那裏的精神氣質,永遠具有懾服人心的效力……”      上帝啊!請振奮和愉悅我的靈魂,凈化我的心田,激發我的力量。我將一切事務托付於禰,禰是我的向導,我的庇護。我不會再悲傷哀愁,我會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上帝啊!我不再滿心焦灼,也不會受煩惱折磨。人生的一切不快,我都將統統拋卻。        ——巴哈歐拉 十年前,有幸踏上那聖潔之地。今天想起來,自己是何其之幸。當時,自己見到的人,見到的事,受到的禮遇,豈是一個無知的年輕學生所應受的。巴哈歐拉如此慷慨的厚待,引領,我當時卻懵懂無知。 去之前,熱心的巴哈伊朋友加緊陪我們學習儒禧課程。巴哈伊信仰的書籍,已經粗略翻過;信仰的歷史,也大概知道。帶著這些所謂的知,我毫無畏懼地上路了。然而,等待我的是什麼呢?那是一個美麗的王國,兼具外象的美與內在的美,像是一個童話的世界。那裏的建築、草地、花木、噴泉、座椅……,美的令人難以置信;那裏的人們的心地與笑臉美麗得令人終生難忘;那裏的精神氣質,永遠具有懾服人心的效力。海法、阿卡的巴哈伊世界中心,有些像是地上的天國。有時候,那種美妙,讓人覺得有些恍惚,像是一個美夢,不過,又有真實的花香、清風、暖日。 多年以後,我慢慢意識到,當年的知是在很表面的層面。那種與生活、生命交織在一起的知,才是有用的、有生命的知識,那種每時每刻在生活中浸沒信仰的知,才是有力量的、朝氣蓬勃的知。 巴哈歐拉的引領與教誨之手,通過很多的人與事,用很多的方式,慢慢融化一個堅硬、傲氣的心。 記得,永遠記得那天在巴哈歐拉陵殿的感覺。人們在陵殿入口脫掉鞋子,魚貫走進陵殿,各自坐下來默默誦讀禱文。我手握祈禱文,進入了陵殿,很想看看哪裏是巴哈歐拉的安身之處,又被裏面肅穆寧靜的氣氛所影響,不敢放肆地東張西望。陵殿裏面,是一種非常明亮、寧靜、安詳的氣氛,非常恬靜、舒適、親切,毫無高峻、超拔、威嚴與壓迫之感。我坐在地毯上,不知不覺中,讀了很多禱文,從為父母開始到我關心的人,我都一一作了祈禱。我並未意識到時間的逝去,也沒有感覺的身體的疲乏。我覺得,只是很短暫的一小會。等我出來的時候,外面的朋友說等我很久了,我自己頗感訝然。 拜訪海法期間,還參加了巴哈歐拉逝世紀念活動,是在半夜進行。當時住在海法,夜半時分,朋友開車載我們到了阿卡的巴吉大廈。溶溶的夜色裏,有很多人,但無絲毫喧嘩。大約記得過程,先繞著至大之域行走,很多人,默默地踩著石子小徑,發出低低的沙沙聲。結束後,坐在座位上,有朋友從我不知道、夜色中看不到的地方吟唱禱文,有英語,有阿拉伯語或者波斯語。 誦讀阿拉伯或波斯語禱文的,聽聲音是一位男性長者,那聲音遼闊、幽遠、深沉、富於感情,給人特別、特別美的感覺。我一個字聽不懂,但是,那美妙的吟誦旋律卻一聽即永遠不能忘懷。那是對巴哈歐拉的贊美,用心是能夠聽懂的,而且令人陶醉。那吟唱聲裏,間或有一聲夜鶯的啼鳴。那暗暗的靜謐的夜色,灰藍夜空下濃濃的樹影,沒有悲傷啜泣,只是包宇天地的寧靜,寧靜。 十年過去了。往事卻不能如煙。那種美好、美妙、美麗,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四處散播;那些難忘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年輕的心該承接永不消亡的靈性遺產。以前,曾經接受難忘的服務,以後,是需要做出給予和付出。誠然,如阿迪卜·塔希爾紮德所言,成為巴哈伊是容易的,而在服務之路上成長,讓種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需要我們持久的努力與堅定的信念。   多少人一身朝聖裝束從地球最遙遠的角落趕往他殉道之地以求在他陵殿的門檻上伏首!此即上帝的權勢與力量!此即祂統治與威權之榮光!(巴哈歐拉)

Day85:不能忘記探尋真理,更不能忘記行走服務之路

Day85:不能忘記探尋真理,更不能忘記行走服務之路 2017-10-11 晶晶  “是她的耐心,她不斷的堅持和鼓勵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大學即將畢業回北京實習的時候,在父親的朋友的介紹下,第一次接觸到了巴哈伊信仰。由於信仰裏的很多原則和我的價值觀相符,幾乎是沒有遲疑,隨即就開始了儒禧課程的學習。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那個時候的自己並不明白信仰的真正意義,只是懵懂的感覺課程中有非常好的內容,符合自己的精神需求,需要被學習。感謝上帝的福佑,為當時無知的我安排了一位如慈母般的輔導者,是她的耐心,她不斷的堅持和鼓勵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學習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因素更換了不同的輔導者,這也讓我感受到不同的人性光輝,並和每個人學習到了不同的品質和方法。大概學習到第六冊的時候,我的輔導者不停地向我強調,我們需要服務,需要將我們學習到的原則真正落地到生活中。巴哈伊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是一套理論。這個時候的自己也慢慢意識到了自己的“分裂”。參加研習課程學習的時候總會感覺有很多靈性的收獲,心情愉悅舒暢;和巴哈伊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會很容易表現出友善和耐心;回到生活和工作中,仍是一樣的焦躁和不平和,混沌度日。我突然受不了這樣的自己。 在輔導者的不斷提醒下,我開始努力嘗試在生活中運用信仰中學習到的原則。在工作中嘗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總是抱怨;在生活中嘗試理解身邊的親人,學著超脫;慢慢學著和自己和解,明白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完美的典范。同時在輔導者不斷的鼓勵和一直的陪伴中,我也終於鼓起勇氣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冊輔導之旅,雖然最終沒能陪伴朋友們走到最後,但是這段服務的體驗讓我真正的明白只有切身去實踐,行走在服務的道路上,靈性和能力才能提升,才能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能,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信仰之於自己的意義。 現在的我雖然仍然不完美,依然會面對很多挑戰,依然離成為一名真正的巴哈伊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終於深刻明白,信仰實乃自己和上帝之間的關系。信仰不是雞湯,信仰不是理論。信仰是我們這一生都需要踐行的生活方式,是求知伴隨善行的知行合一。 巴哈歐拉說:“所謂信仰,實乃求知在先,善行隨後”。這是我最喜歡的聖言之一。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不能忘記探尋真理,更不能忘記行走服務之路。   光明之子啊忘卻一切 只念我 與我交流乃我諭令之要旨 你當遵守(巴哈歐拉)

Day86:磋商藝術如何作用於我們的生活

Day86:磋商藝術如何作用於我們的生活 2017-10-12 Shelly  “我第一次在家裏運用磋商解決了問題。” 儲不儲水 最近,我第一次在家裏運用磋商解決了問題。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我老媽和我老公有蓄廢水的習慣。他們每天把洗菜水、洗衣服的水都倒在地拖桶裏,用來沖廁所。我卻十分苦惱,那些廢水把地拖桶的內壁搞得滑潺潺的。每次我拖地的時候,首先我得把地拖桶裏的廢水倒掉,然後再用洗潔精把地拖桶清洗一遍,才可以正常拖地。我覺得這不但省不了水,水反而用多了。 我決定跟他們倆磋商一下這個問題。一天,我們到外面就餐,點完餐後我單刀直入地進入話題:“今天跟你們磋商一下這個地拖桶的蓄水問題,我覺得你們這樣把洗菜水、洗衣服的水倒在地拖桶裏是不科學的,我用地拖桶的時候還是要倒掉裏面的水,還要用水龍頭的水再做一次清潔,不但不能省水,還用了更多的水。” 媽媽立刻反駁說:“水多珍貴啊,這個洗菜水還是可以循環再用的,我不同意這樣把水浪費掉”。媽媽抱著不浪費、廢物利用的原則,不同意我不蓄水。 如何儲水 我挺納悶的,幹脆不作聲,幹坐一旁。我老公剛開始也是不大願意。沉默一會,他提出了建議:“要不我們不用地拖桶蓄水,改用另外一個桶蓄水,地拖桶你就固定放一個地方,用的時候就直接用來拖地就好了。” 這個方案好啊,我們仨愉悅地達成一致意見。 後來的結局就是,地拖桶每天都好好地呆在一個地方,他們蓄水用了另外一個桶代替。既沒有耽誤他們環保用水的習慣,我也不必清洗地拖桶,直接拿起就可以使用了。 這次磋商得到了完滿的解決。 皆大歡喜 我回想了一下我們的磋商過程,總結如下: 原則一,有良好的態度。我是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跟他們友好磋商的,沒任何的壓制,不滿的情緒。這種態度他們明顯感受到,並願意接受。 原則二,當問題拋出來時,他們每個人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也得到了很好的聆聽,他們的意見是受到尊重的。 原則三,解決問題是大家統一的結果,沒有人的需求得不到照顧。 這次圓滿地解決了問題,是我們成功地運用了磋商。我本意是要他們放棄蓄廢水這種習慣。而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既沒有放棄他們的環保習慣,我又解決了我的問題。 阿博都-巴哈說: “共同磋商的基本條件是:動機純潔,靈性煥發,除上帝外超脫一切,為祂的神聖芳香所吸引,在祂鐘愛的人中謙卑恭順,在困難條件下堅韌不拔,做祂崇高聖檻前的忠實奴仆。如果他們借上帝的仁慈佑助而獲得這些屬性,隱形的巴哈天國就會將勝利賜予他們。” “只要每個成員完全自由地表達意見,陳述理由,這個目標就能實現。如果有人反對,他絕對不會感到受了傷害,因為只有經過充分討論,才能揭示正確的方向。只有不同意見的碰撞,才會擦出閃光的真理火花。如果討論之後能作出一致決定,那就再好不過;但是,如果產生分歧——但願不要如此,那就要按大多數人的意見執行。” 在思維和情感的相互激發下,會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這可是這次磋商得到的收獲。 信仰賦予我們實踐的力量。雖然是家庭小事,也在這次磋商經歷中得到了正確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