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旅天堂——記於2014年7月朝聖後

靈旅天堂——記於2014年7月朝聖後 我不知道天堂的樣子但巴哈伊的每一處聖跡都讓我看到了天堂 原創: 孟夏伊始、Sammi   站在卡爾邁勒山頂俯瞰巴哈伊花園的十九級台階美麗與純潔讓我如入天堂從阿卡城門進入至大監獄,地中海的風拂過臉龐那一瞬,至大監獄成了天堂   從裏茲萬花園入口漫步一草、一木、一葉、一果滿眼的芬芳讓我嗅到了天堂從巴吉大宅花園到巴哈歐拉陵殿途經會開花的樹 會說話的枝會微笑的石子 慢下來 進入天堂的節奏   我不知道天堂的樣子但巴哈伊的每一處聖跡都讓我看到了天堂我想 天堂就是這樣吧 匯聚了所有的善與美我想告訴每一個朋友天堂 我去過了希望你們都能去看看  ...

Day20:短篇義務禱文的奧秘

Day20:短篇義務禱文的奧秘 “每日誦讀短篇義務禱文,可以提醒我們不偏離正確的生命航線,源源不斷地獲得上帝的神聖能量與動力,把靈魂安頓在上帝的永恒家園,免受此世的紛擾與無常變遷的侵襲。” 原創: 露 西 巴哈伊信仰的聖作認為“上帝的宗教好比蒼穹,齋戒乃其日,義務祈禱乃其月”,足見義務祈禱在本信仰中的重要性。義務禱文共3篇,每天,信仰者可任選其一誦讀。短篇義務禱文只有69個字,但它卻字字珠璣,辭簡理博,蘊含生命之真諦與智慧,誦讀之人受益無窮。 1 明了我從何而來,為何而來 人都需要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與價值、安頓其靈魂,否則,他/她就成為“空心人”和“無根人”,而巴哈伊短篇義務禱文則提供了此問題的答案,它的第一句是“我的上帝啊!我見證:禰將我造生,是讓我認知禰,崇奉禰。” 這句話回答了終極問題中的兩個,即生命的起源和目的(意義)。它指出:人來自上帝這個宇宙的創造者,而人從虛無到存在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認知上帝;另一個是崇拜上帝。   然而,作為造物主的上帝卻遠遠超越凡人的理解力和領悟力,因此,人只能以上帝的顯聖者(比如耶穌、穆罕默德、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巴哈歐拉等)為中介,通過傾聽或閱讀顯聖者的經文來間接地實現認識上帝的目的。這就意味著一個巴哈伊信仰者必須每日踐行早晚閱讀聖作的教規,從而認知上帝的旨意、戒律與智慧,開啟其靈魂的雙眼,洞察“可為”與“不可為”的界線,了悟愛、慈悲、善、公正、犧牲等精神品性的本質,這是信仰者“知”的開始,是他/她從肉體的生命邁向精神生命的轉折點,是“行”的邏輯前提。   短篇義務禱文把崇拜上帝作為人的生命的另一個目的,這意味著把上帝以及祂啟示的真理和戒律放在最神聖、最崇高的地位來敬拜,以上帝之言,而非人的臆想、物質財富、權力或名利,作為價值判斷的圭臬、明辨是非的准繩、言行舉止的坐標,由此,信仰者的“行”才會變得有意識、有依據,才能確保自己生命的提升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

Day21:一份天賜的禮物

Day21:一份天賜的禮物 “我心靈的喜悅,那種莫名的喜悅,引領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圖文:蘭 熱切地祈禱吧,在祈禱中獲得指引。   2015年夏天的一個早上,內心湧動著一股力量——我想畫畫!從床上翻滾到木地板上,抓來筆和紙,瘋狂地畫起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直到鬧鐘響起,才從那個靜謐的世界中醒來,哦,我該上班去了。這個獨特的體驗賜予我一種難以言表的喜悅。“人之子啊!為你心靈的喜悅而欣慰!這樣你才配見我,映照出我的聖美。”是的,是的,我心靈的喜悅,那種莫名的喜悅,引領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我周圍的一切似乎瞬間變得那麼鮮活,那麼明亮,我對一切事物充滿了欣喜和好奇。同時,我更加靠近了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潛能。   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我再也不會放下畫筆了。 在此之前,我總是告誡自己我不會畫畫,我沒有畫畫的天賦。而現在,在我從事行政工作多年後,從來沒有想過要畫畫,這份天賜的禮物就呈現在我的面前,甚至有些惶恐。   在隨意塗鴉,用彩色盡情表達內在的狀態之後,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些畫家使用簡單的線條表達出豐富的圖案。這簡直太酷了!我也開始嘗試,起初是很困難的,不得要領,一張A4的紙,我都沒有耐心畫完一半。待我安靜下來,尋找那個夏日早上的獨特體驗,讓自己專注到每一根線中,專注於我的內在感受,我提升的不僅僅是畫畫的技能,而是一種內在的喜悅和自由。瞬間,頭腦中閃現出,“冥想畫”。對呀,這不就是一種冥想的狀態嗎。 通過冥想這一官能,人可以獲得永恒的生命。通過冥想,人能夠獲得聖靈的氣息。在那樣的狀態下,他會沉浸在靈性生活的海洋中,發現萬物所蘊藏的秘密。 ——阿博都-巴哈   2016年的3月,齋戒開始了。在同事們外出午餐的時候,我一邊祈禱,一邊畫畫。將“阿拉胡-阿卜哈”念進每一根線條中,一天一幅,19天,一共19幅畫。分享給巴哈伊朋友們,大家很喜歡。有一對兒加拿大的藝術家夫妻,在和我交換作品後,給我寄來一封信,她說,他們很喜歡這幅畫,每天都會欣賞Ta,只要看向Ta就能讓人產生寧靜。是的,我也有同感,這份珍貴的禮物,不是來自我,只是通過我而來。從此,“冥想畫”這份天賜的禮物,就開始了Ta自己的使命和旅程。 有兩種治病的方法:物質療法和精神療法。第一種是靠醫生的治療;第二種是靠由虔誠的人所做的禱告來求助於上帝。兩種方法都應使用和實行…… 它們並不矛盾。所以,你也應該接受物質療法,因為這些療法來自上帝的慈悲和恩惠……...

Day22:不要辜負了你的夢

Day22:不要辜負了你的夢 兄弟啊,誠然,若我們思量各受造物,會見證無數完美的智慧,領悟無數新穎而奇妙的真理。夢,乃一受造之現象。看吧,其中有多少秘密蘊含,多少智慧珍藏,多少世界隱匿。 ——巴哈歐拉 原創:李開璿 我夢見自己在一片森林的懷抱裏,頭頂上一片美麗的翠綠,地上鋪著茂盛、綠意盎然的草毯,樹木都非常粗壯、高大。我是怎麼進來的已經記不起來了,大概跟青少年時代經常被媽媽叫去樹膠園砍柴的情況一樣,家裏要柴燒,我就來這裏砍一車回去。   我手裏的刀閑著,因為這跟我以前慣見的樹膠園不一樣,地上沒有幹柴。但見一根根粗大的樹幹,被攀緣植物和高可及腰的雜草糾纏著。我走了一圈回到原地,空著手。   樹上沒有枯枝地上怎會有幹柴?但我就這樣回去嗎?我有些不知所措。根據我以前的記錄,我去樹膠園砍柴是從來不空手而回的,現在一把年紀了,照理應該多了點智慧,怎麼反而更加沒有辦法了呢?回去如何跟老婆交代?   我望著最靠近的一棵大樹,它有圓滾滾的白皮樹身,皮上有溝。我盯住這樹幹,這不就是我要的柴嗎?我想。把它推倒了,就有大把柴。我又突發奇想:如果能夠將它搖晃,也許能搖下幾條枯枝,但是如何搖得它動?但是我怎麼會這樣想呢?以前我沒這樣想過。我從來沒有推倒過一棵樹,我只撿拾地上的枯枝。   可我又不甘願,如果沒有帶一些柴回去,用什麼東西來燒飯?不行呀!於是我跨過一堆草,就來到了這棵大樹下。但見樹身筆直,直上雲天。它的根藏在草叢裏,一定是又粗又長,我想,不然怎能撐得起如此一株參天大樹?   我已無法可想,一伸手,手掌就貼在樹幹上,正想出盡吃奶之力去推,不料只輕輕一下,樹幹就折彎了,整棵樹往一邊倒去!好像還聽到一陣嗶嗶叭叭樹枝互相壓擊的聲音。原來要征服一棵大樹是這麼容易的一件事,我怎的沒有想到?只要不怕野草攔路,一步踏出去,就達到目的了。我正要去砍樹枝,但那個情節已屬多余,鬧鐘這時響了。夢都是這樣的精簡,恰到好處。 這個夢距今已有幾個月,我還記得它,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起它,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提起它。我說,我們容易被表面的強大嚇壞,以致什麼事都不敢做,而沒有行動,問題就會越堆越多,這時你准會有夢,如果你真的想解決問題的話。夢裏的你常常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背水一戰,奇怪的事往往就在這時出現。一個簡單的行動就打敗了強大的敵人。行動的力量被遠遠的誇大,那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  ...

來自新加坡總理的問候

來自新加坡總理的問候     來自新加坡總理的問候   正值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巴哈歐拉誕辰二百周年之際,我謹為新加坡的巴哈伊團體送上此份祝福。 巴哈歐拉有關和平與統一的諄諄教導對於我們這個多種族、多信仰的社會實乃無價之寶。你們一直積極地活躍於多種信仰之間,同時也繼續推動著不同信仰團體之間的理解、對話與互動,這一點令我倍受鼓舞。   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宗教多元的社會裏,你們的努力對於提高彼此的尊重與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有著莫大的幫助。   我籍此美景良辰,祝願我們的巴哈伊朋友事事順意! 李顯龍2017年7月31日

Day24:關於女孩的教育——《摔跤吧!爸爸》觀影隨感

Day24:關於女孩的教育——《摔跤吧!爸爸》觀影隨感 “我的侍女,我的樹葉啊!你當興高采烈,欣喜若狂,因為你的呼求已達於極界聖樹,你的呼求已有來自無上榮耀之地平線的回應。” ——巴哈歐拉 文:夜鶯 看完《摔跤吧!爸爸》,忍不住要寫點什麼。這部片子是根據印度一個真實故事而拍的。當時在印度,那位名叫Geeta的女摔跤運動員原型在2010年獲得聯邦運動會金牌,是多麼讓這個國家自豪的。因為在印度,體育項目得不到重視,在各種比賽中成績平平。那位女孩的得獎震動了整個印度,也因為她是女性,更是讓人們開始審視印度當下的女性權利和教育問題。   這部片子詮釋著很多引發人深刻思考的問題,比如父女之間的陪伴成長、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女孩長大後和父親的關系、母親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關於女孩的教育”。女孩的教育,不管在印度,在我們中國,還是在全球,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改革的一個迫切問題。影片中,當Geeta去參加一個姐妹的婚禮,而激怒了爸爸,她覺得很不解,她是個女孩啊,為什麼要如此苛刻地對她。那個將要嫁出門的姐妹卻道出了她爸爸的苦心:“你爸爸他看到了你的天賦,他沒有因為你是女孩而放棄你。他反而要把你內在的天賦激發出來。你想像我一樣,或者很多女孩子一樣,連選擇丈夫的權利都沒有,就這樣結婚生子,草草地過一生嗎?你有這樣的爸爸是非常幸運的了。”之後,Geeta和妹妹才明白爸爸教她們摔跤的深遠意義,開始苦練。 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是和先生一起看的。他在印度生活過30多年,讀書和工作,他深知在印度的農村,仍然保留著非常嚴重的男尊女卑的現象。在那裏,很多女性,特別是農村女性,遠遠沒能享受男性的地位和權利。之所以這部影片能達到如此高的滿意度是因為它拍出了一個文化裏面所沒有的東西,或者說是現文化所反對的現象。當這種小聲音的出現,人們才意識到:“原來女孩也可以這樣的!”反常規往往剛開始都是要歷經風雨和嘲笑,而那些敢於做出改變的人是勇敢的。   我也出生在農村,幸運的是,我父母對我的教育沒有這樣的男尊女卑。我從來不因為自己是個女的而感覺弱勢或者有依附感。小時候他們總會逗趣著問:“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我總是說:“像某某電視劇裏面那個女經理那樣!”於是,他們就會非常高興,連連說:“好!好!那你要努力哦,你要爭取做到啊!”雖然他們沒能像影片裏的爸爸,給予我很多實際的支持和陪伴,但是我知道,不用因為自己是個女孩子而感到自卑,女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夢想。 所以,我從小就有著走出村子去外面看世界的想法。他們總會重復一句話:“爸媽幫不了你什麼,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在影片中,那位爸爸把兩姐妹拋入水裏,說:“爸爸不會永遠都在你們身邊,你要學會自己救自己!”這樣的教育,就會在幼小的心靈裏播下自強不息的性格,等她們需要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才有勇氣和力量,而不是“你長大了要嫁個好老公啊!”之類的話。 在Geeta的決賽上,不懷好意的教練特意派人把她的爸爸鎖起來,爸爸這種“你要學會自己救自己”的教導就在緊急關頭派上用場了。這應該是整部影片最讓人感動的地方之一了。爸爸對女兒的教育,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在播撒種子,我們不知道哪天會開花結果,但是它早已在那裏。 他還對妻子說:“在我當她們的‘教練’時,我不能是她們的‘爸爸’。在進行這種“挫折教育”的時候,當父親的有哪個不會心疼呢?可是,這種短暫的心疼換來的是她們日後堅強的性格。 在我的印象中,我爸爸沒有跟我說過“要嫁個好老公”這樣的話,一般都是提醒“你要爭取做個優秀的人。”我發現,這真的應和了影片中這位爸爸的理念:“我把她們培養得很優秀,她們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