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3:我想談談自由 Day53:我想談談自由原創 2017-09-09 Thea 美好社區讀友匯 “假如本時代的博學者和智者允許人類吮吸友誼與愛的芳香,每顆明悟之心都會理解真正自由的意義,發現安詳和平與絕對鎮靜之奧秘。” ——巴哈歐拉 2015年的新年頭天,我和一同出遊的大學同學因無處投宿只好賴在愛丁堡王子街邊的麥當勞裏“借宿”。淩晨四點,左手邊的黑人老奶奶還在昏昏欲睡,右手邊的一對說西語的情侶剛坐下沒多久,一醉醺醺的黑人男子抓著塞得鼓鼓的紙袋大大咧咧地擠進了我們這一桌。他話癆屬性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原本正盯著眼前的麥趣雞盒苦惱著的我逐漸清醒起來。一陣寒暄。我沒有料到的是自己會和他一本正經地討論一個多小時的人生。 他說自己從來不以外表來評判他人。他必須要了解這個人本身。如果他照他父親的價值觀生活,他壓根不會和我們說話;但是他母親不同,他母親說,你要是從小就把膚色當回事,你一輩子都會活在這種陰影之下。他覺得依著母親的態度活著就舒服多了。 作為足球教練,他從來不教孩子們那些條條框框,應該站在哪兒,不該踢到哪兒,而是直接讓他們自己通過練習體會每個位置、每條規則的涵義。他覺得最幸福的就是看到那些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們通過踢球慢慢有“自己能掌控人生”的感覺。他的新年計劃也都是圍繞著這些小孩子們展開。 —我能問你,你叫什麼嗎? —Melvin。你呢? 我沒有資格評價他的人生。但是我很喜歡他。明明是醉酒迷糊的狀態,一談起他母親或者是自己的人生的時候,總是立馬變得非常非常地認真。即使再也見不到,我會一直祝福他。 現下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我成為巴哈伊快滿一年,已經嘗過青少年時期為自己骨子裏的那種“桀驁不馴”沾沾自喜的不成熟的苦,雖然在同Melvin的交談中被他那股不受世俗偏見所把控、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又渴望釋放少年們的潛能的熱情給感動得徹徹底底,心底實際還是懵懵懂懂,不知這樣的“自由”是否還是缺少了些什麼。會生出這樣的猶豫,是因為在學習巴哈伊信仰、接近巴哈歐拉的過程中,我被鼓勵重新審視一些被主流社會推崇的價值觀,學會檢視它們背後的道德假設。我想培養獨立之精神,想要精神上的“自由”,又懼怕被“自我”攫住。 帶著這樣小心翼翼的困惑,又一年過去。 直到有一天,祂以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回應了我內心的祈求。 某天翻閱聖作時,我發現了阿博都-巴哈——巴哈歐拉的長子——曾給予我們這樣的諄諄教誨: “生活之道,純潔當屬首要,其次是清新、潔凈和精神自主。欲引甘甜之水,必先清潔河床。純真之眼能享受到主的極樂幻象,並知曉這偶然所見的含意;純潔之感官會吸入聖恩玫瑰園吹拂的芳香,明亮之心靈能反映真理的純美容顏。” 純潔!是了,之前隱約感到缺失的自由要素之一莫不正是純潔? 阿博都-巴哈這段話明白曉暢,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示。好似內心的飛鳥不再彷徨,倏然扭頭沖破那片迷霧森林,與旭日重逢一般——心中充滿一種清新的喜悅。 在過去,每每提到自由,我會過分注重精神自主,以為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唾棄一切外人替自己套上的思想枷鎖。然而,若沒有對純潔的重要性的體悟,對自由的渴望何嘗不會將自己推向歧途?確實地,未來得及蕩滌幹凈的內心汙穢會阻擾我理解並遵循上帝之道。曾經無知的我以為上帝之律法不過是更高一級的“束縛”,後來方才逐漸領悟那是祂對我們的仁慈與寵愛的象征啊。 巴哈歐拉教導我們,每個人生來高貴具有靈性。如果我們從小便能培養起富有靈性的思維習慣,那麼興許我們便能免受由日復一日的考驗、困難、挫折與誤解帶來的煩惱所困惑。之所以在面對那些瑣碎或艱巨的煩惱時手足無措,比如我之困惑自由為何故,是因為我們的視野因為種種原因受到了局限。打一個比方,觀察一根插進水杯中的筷子——其形象是扭曲的。將筷子拎出來,換一個角度觀察,筷子的真實模樣得以顯現。將筷子拎出杯子這一動作,可看作是我們借諸於靈性力量而超越了物質局限。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勢單力薄而猶豫不決;我們有諸多靈性力量的輔助——愛的力量,團結的力量,真知的力量,科學的力量等;最重要的是,這些力量皆潛藏於我們每個人的體內。我們需要做的是獨立認明真理之陽,並讓它的光芒照射自己,從而開啟心靈之門。 下面一段話摘出來同大家共勉,願大家都有一顆純凈之心,獲取真正的自由: “切勿在意所處社會現狀之腐敗、道德之衰落以及周遭人們的輕浮妄為。切勿以自己較卓越較優秀而自滿。相反,你們須將榮耀聖筆之忠告與訓誡當作自己的至大目標,從而將眼光投向更高境界。倘若如此,你們自然會明白自己仍須跋涉多少階段,離追求之目標——體現完美道德與美質——還有多遠。”...
Day54:遮過之眼 原創 2017-09-10 琪琪 美好社區讀友匯 “我們其實透過遮過之眼在看的是上帝,在看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 我的同事是個風評不太好,經常得罪人的人。單位裏的其他同事都不太願意跟她來往。我跟她有過幾次不愉快的經歷後,也害怕跟她接觸。 後來她大病了一場,在休假之前跟我交接工作,我得以跟她深入交談。我才發現她其實只是過於耿直,講話做事不留情面,才造成別人的誤解。而她面對誤解也不懂解釋,反而鉆牛角尖,認為其他同事不好,遂與別人爭吵。我與她以誠相待後,終於消除誤會,冰釋前嫌。 上帝賜予了我寶貴的機會,讓我得以重新認識與理解我的同事。假設沒有這麼幸運,遇到的是心存惡意,無法理解的人呢? 阿博都-巴哈說過: “你們當盡最大的努力挺身行動,你們要精誠團結。切勿互生怨氣。將你們的目光轉向真理王國,而非盯著造物界。愛所有的人是為了上帝,而非為他們自身。只要你為了上帝而愛他們,那你就絕不會生氣或失去耐性。人無完人,各人皆有各自的不足,如果你只看人本身,那你永遠不會高興。但是,如果你看上帝,你就會愛他們並善待他們,因為上帝的世界乃是完美與全然慈悲的世界。因此,不要看任何人的缺點;要以寬恕之眼看人。不完美之眼只看缺點。遮過之眼則看人的創造者。祂創造了他們,培訓並供給他們,賦予他們能力、活力、視覺和聽覺。因此,他們便是祂的偉大之表征。你們要關愛並善待每個人,照顧貧困者,保護弱小者,醫治病患者,教育無知者。” 我遇到一個人,他總是質疑並傷害我,我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也無數次祈禱再也不要跟他有任何交集。但上帝總會在不經意間讓他出現在我的生命裏。在一次次逃避失敗後,我選擇為了上帝而接納,包容與體諒他。 在我接納他的那一刻,似乎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向我內心湧來。似乎我接納的不是他,而是內心那個一直感到不安,恐懼以及憤怒的自己。充滿怨氣的自己融化在了愛的海洋裏,內心只剩下溫和與耐心。...
Day55:回眸這些年的靈性快樂 原創 2017-09-11 Pamela曉平 美好社區讀友匯 我們點燃了溫柔搖曳的蠟燭,邀請鄰居朋友來學習,燭火的熾熱絲毫不影響我們的靈性愉悅,我們的眼睛放射出愛的光芒,那是我最初體悟到的“靈性快樂”。回眸這些年的靈性快樂 昨日,我與一位朋友交談,說到“什麼是靈性快樂”以及如何消除人與上帝的三個障礙:名號王國、此生和來世。今晚,回到父母的家中,從窗戶眺望,遠山在塗山湖裏投下靜謐的影子,一種靈性的喜悅縈繞周圍,滋潤著我的靈魂。想起與朋友的靈性談話,也讓我回憶起認知和崇拜巴哈歐拉的奇妙歷程。 何謂靈性 “靈性”不是模糊、虛無縹緲的狀態。靈性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內在狀態,它會在人的行為、每天的抉擇、對人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對社區生活和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中得到體現。 當一個人的靈魂充當雌性,巴哈歐拉作為上帝的顯現,祂的靈魂作為雄性,二者的結合產生一個“靈性孩子”,便有了信仰之靈。從此,這個靈性孩子在上帝之言的福佑下茁壯成長,人的靈性之旅便啟程,去無限接近上帝——那淩駕萬物之上的終極力量。 人的靈性如何顯現?最高的靈性是與上帝相會,它們超越此世的帷幕阻隔而交匯在一起,比如:在祈禱時與摯愛者靈魂交融合一,在那個非現實的神聖領域;在痛苦中做出抉擇而面向上帝,在淚光中依然微笑時;當母親懷抱幼兒,母女同唱一首聖歌時;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看到聖美的光芒時;在信徒之間靜靜流淌的非塵世的溫柔之愛中,在彼此緊緊的擁抱之中…… 初識與新生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南下去廣州實習,去到一個改革開放的城市,也是瑪莎·魯特曾經播下巴哈伊信仰種子的疆域。 有一天,一個年長我2歲的女孩Linda與我相遇了,她問了我幾個問題:“當你在天空下、田野上行走,有沒有感到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有沒有覺得自己很渺小?你一個人坐在台燈的暖光下,有沒有問過自己是誰?”...
Day56: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孩子 原創 2017-09-12 榮大同 美好社區讀友匯 “如果為人父母而不了解人與上帝的聯系,不了解人的實質乃是一個富礦,具有反射上帝所有聖名和屬性之光的潛能,不了解人的高貴性,那麼,他看待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會有很大不同。” 今年是巴哈歐拉誕辰兩百周年,是一個福佑與大吉之年。算一算,我成為一個巴哈伊也進入第九個年頭了。將近九年裏,我的生命和生活一直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內在的眼睛被開啟了,理解了物質世界的靈性意義,幾乎每天都生活在喜悅與感恩中。借“美好社區讀友匯”征稿之機,反思一下自己在信仰中的收獲,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是從一個不認知上帝、有眼不見、有耳不聞、在荒野中盲目行走之人,成為一個認知上帝、了解生命的意義、托庇於上帝愛的堡壘中、行走在被清晰指引的道路上的人,這二者的區別多麼大啊!如何有能力表達伴隨著每天的呼吸、心湖裏每次愛之波的湧動而產生的思考和啟發呢?那麼就從上帝的恩典之洋中擷取幾朵微小的浪花吧。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十五歲,小女兒將滿五歲。我開始學習儒禧課程時,大女兒尚不足七歲,她跟我幾乎同步了解巴哈伊信仰,而我的先生那時已經學習儒禧課程三年左右。感謝上帝的恩典,巴哈伊信仰的學習對我們陪伴、養育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啟發和幫助。 我邂逅的第一句巴哈歐拉聖言,是“人就好比富礦,蘊含無價珍藏,唯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這句聖言可以說是巴哈伊基本的教育觀。那麼,人靈魂中的富礦、那無盡的潛能,來自哪裏呢?當我們學習到儒禧課程第一冊《點亮心燈》第二單元時,會讀到一句聖言:“……(上帝)將祂自己所有的聖名和屬性之光聚集到人的實在上,使其成為反射祂自身的明鏡。萬物之中,唯獨人類被特選出來,承蒙這至大恩寵,這恒久惠賜。”我覺得這句聖言告訴了我們“富礦”是什麼——上帝所有的聖名和屬性之光;來自哪裏——上帝;如何呈現出來——人類認知祂,朝向祂,使自身成為光潔的明鏡,反射上帝的聖名和屬性之光。這也能幫助我們理解巴哈歐拉在《隱言經》裏所說:“我使你生來富有……”,“我使你生來高貴……”,“我以知識之本質賦予你存在……”,“我以慈愛之泥土塑造了你……”以及巴哈歐拉在很多書簡裏提醒和告誡我們的:“人乃至高靈傑”,“人的地位是高貴的”! 如果為人父母而不了解人與上帝的聯系,不了解人的實質乃是一個富礦,具有反射上帝所有聖名和屬性之光的潛能,不了解人的高貴性,那麼,他看待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會有很大不同。當你了解孩子的高貴與富有之潛能後,會對孩子真正有信心,也會對自己有信心,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挑戰多麼大。因為你知道自己和上帝的聯系,知道自己為何被造生,自己的知識、能力、品質來自哪裏,知道自己也是一個富礦。 通過學習《點亮心燈》,你會知道“上帝向人類昭示了祂的神聖指引之陽……聆聽祂們的召喚便是聆聽上帝之聲”,會認知到這個時代的神聖指引之陽、上帝在人間的顯示者是巴哈歐拉。你會行走在一條由巴哈歐拉指引的正道上,巴哈歐拉會告訴我們如何認知祂、轉向祂,如同植物逐陽光伸展枝葉,得到太陽的恩澤以生長,人類一旦將心靈轉向巴哈歐拉,他的靈性品質、能力、態度都會逐漸改善和提升,一個賦能的過程、蛻變的過程就開始了。除此之外,他還將得到聖約的保護和指引,以及社區的陪伴與支持,雖然依然會遇到挑戰,但能夠理解生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困難乃是成長的階梯。 當為人父母者理解到這些並在生活中踐行,很自然地,孩子的轉變將隨之發生,因為父母會用期待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孩子,這種信心是真正的信心,來自對上帝——那全能者、全知者、全智者、最值得仰賴者——的信賴...
Day57:佳音頻頻至 今夕是何夕 原創 2017-09-13 馮細嫂 美好社區讀友匯 “距離巴哈歐拉兩百周年誕辰日還有四十多天,心裏越來越喜樂,腳步越來越輕快,眼睛越來越明亮。 能量之日 這些日子以來,一直覺得特別受到福佑,內心特別喜悅。因為,我們正在靠近一個神聖的日子——巴哈歐拉兩百周年的誕辰日。這樣的日子,難得生逢其時,奉上自己的一份賀禮,一起見證祂的美妙安排,浸潤祂話語的重塑之力。 巴哈歐拉,誕生在1817年,距今兩百年。當時間滴答滴答,走入2017年,全世 “這一年若得鄭重視之,必為牽引眾心與巴哈歐拉連結提供獨一無二的、前所未有的全球機遇。” 事實確實如此。世界各地的佳音頻頻傳來,全世界巴哈伊用各自的努力相互守望、互相鼓勵,好像一起在演奏一曲宏大壯美的樂章。 有朋友分享說: “在南韓的高中模擬考試試題中,有一道題是有關巴哈歐拉的生平簡介。” 香港一間電視台主動聯絡當地的巴哈伊團體,制作一個約半小時的節目來介紹巴哈伊信仰和社區建設的服務工作。該節目除在電視台的頻道播放外,還錄得在該電視台社交媒體超過六萬次的播放率。 ...
Day60:行動的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 原創 2017-09-16 Margo 美好社區讀友匯 “靈性品質如此重要,我們如何提升呢?” 最近與朋友們學習儒禧第一冊,看到這句話“我們的行動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讓我浮想聯翩。想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想到朋友們的分享,進一步理解了靈性品質是如何決定我們行動的成效。 首先,說說發生在自己家的故事。儒禧第十冊第二單元是磋商。孩子爸先於我學完磋商,於是時常將磋商掛在嘴上,大事小事總是說要磋商。可是我們沒有做到磋商,原因主要有兩個:1.有的事情我覺得是小事,沒必要磋商;2. 我沒有耐心和他磋商,有時會不歡而散。於是,我特別渴望學習第十冊第二單元,以為學習後我就會磋商了。然而,當我學習完第二單元後,才明白,若要達到巴哈歐拉所說的磋商,需要以諸多靈性品質為前提,如謙卑、耐心、寬容、理解、禮貌、超脫等等。再回到本文的第一句話——“我們的行動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可見能否實現磋商,取決於磋商各方是否具備上述靈性品質。 再來分析一下朋友遇到的挑戰。小雪正在學習第五冊《激揚朝華》,她的孩子正好是青少年,她告訴我們,最頭痛的事情是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王者榮耀,她想了很多方法,但是都收效不大。在學習討論時,我們又了解到一些細節,比如:小雪的孩子曾經參加過兒童班、少年小組的學習,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繼續;小雪的先生將看電視做為主要的放松方式,一般會看到淩晨一兩點。對於小雪的這些困擾,學習小組的朋友積極想辦法,但是都沒有想到有效的方法,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中。 一次外出學習時遇到胡先生,我知道他的兒子是青少年,於是問他:“你兒子沉迷電子遊戲嗎?”胡先生回答:“曾經沉迷,談了一次話,就解決問題了。他現在和同學在一起時,也會打,但是他會控制好時間。”這個對話發生在課間休息時,所以沒有時間問具體的談話內容。和胡先生相識十年,知道他和夫人服務巴哈伊信仰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孩子成長於巴哈伊文化下。我試著猜想他和兒子的對話內容,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1.想玩電子遊戲沒有錯,當然可以玩,但如果我們沒有更高的理想,只將目標放在眼前的世俗事物上,漸漸地,我們會變得自私和貪婪。那樣的話,我們永遠都不會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