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7:所有孩子都是珍寶

Day67:所有孩子都是珍寶 原創 2017-09-23 榮大同 美好社區讀友匯 現行體制將很快終結,新的體制必將取而代之。 ——巴哈歐拉 每一個時代需要特定文化,具有特定精神氣質,孕育特別一代新人。我們認為,人類正在邁入集體成熟期,巴哈伊信仰的先知巴哈歐拉的到來,帶來這個時代的社會與靈性教義,塑造具有雙重道德目的的一代新人。 社會在各個領域推陳出新,知識創造、傳播與應用加快,大眾意識與覺知在覺醒,人類各層面融合在加速。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人類世界正在經歷一場變革。先前的政治和文明的法律正處於修訂的過程中;科學思想和理論正在發展和進步,以適應新的形勢和趨勢;發明和發現正在洞悉迄今尚未知曉的領域,揭示物質宇宙之中新的奇觀和隱藏奧秘;工業的范圍和產品有了極大的擴展;人類世界每一處地方都處在演進活動的陣痛之中,它預示著舊的時局即將成為過去,新的變革時代即將到來。枯老之樹不會再結果實,陳舊的觀念和方法到如今已過時和作廢。老的倫理准則、道德規范和以往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再滿足當今的發展與進步時代的需要。——阿博都-巴哈   面對這樣一個充滿可能性、創造力、期望與光明的時代,兒童教育應該有怎樣的視野、胸懷與格局?如何准備孩子有創造性、主動性、服務性地進入一個新文明創建進程,實現個人價值、使命與社會發展、進步的共榮共長? 很多人,包括教師與家長,仍然在“生存競爭”的框架下看待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書中自有黃金屋”、“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之類的話語不絕於耳,驅策著焦慮的家長過度地督責稚嫩的兒童。偏重知識積累,忽視道德訓育;偏重自我中心,忽略服務與尊重。 這是我們的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嗎?社會除了競爭,還有服務與合作,而且更加根本的是合作互惠、多元共融。這個特征,在當今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尤為突出。社會迫切需要美德、貢獻、合作、磋商、團隊精神、全球公民精神等等。 兒童的教育,當然要重視知識,培養求知旨趣。但是,重視知識上的卓越,不是要跟別人爭長競短、出人頭地,而是因為追求知識帶來快樂、服務他人,是一種精神的愉悅與榮耀。而且,知識的追求,也不是單打獨鬥的過程,而是繼往開來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與他人一起合作發現的。知識屬於創造者,也屬於全人類。只屬於前者,就沒有價值;只屬於後者,就抹殺創造者的努力。 知識當然要追求,不過要得法。得法,就不是用知識灌輸、機械訓練、填鴨來壓迫、打擊孩子;而是自然引導,鼓勵、啟發、陪伴、相信、尊重、呵護孩子的潛能與探索。 再就是,如何定義卓越?如果認為卓越是出人頭地、高高在上、權財名位在握,那麼,我們教育的人不會有平等心與服務心,只是唯我獨尊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若此,如何期待社會公正、團結、光明?我們以為,卓越是發展孩子的潛在美質,無論是知識的增長、創造,還是品德的磨礪與鞏固,還是服務社區、他人的行動,還是在團體中通過磋商做出決定、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等等。卓越,是潛能與美質的實現,個人的、集體的成就。 最後,是美德培養。沒有美德,一切都是空談,即使有知識,有卓越,也是偏執的、殘缺的美質。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團結與創造力的纖維。今天,人們慨嘆的社會互害模式,就是品德缺失的結果。也許,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知識上的造詣;但是,堅實的美德卻是一個人終生的保護與光彩。 而且,我們所說的美德,不是消極的,獨善其身、不害人而已;而是積極的,是要幫助,要分享,要公正,要擔當,要尊重,要欣賞,要成全。“好人美德”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需要,甚至遵守古往今來所有美德的好人,都已無法滿足時代所需。這種好人並不是道德敗壞之人,他只是與我們期望的道德標准,以及這個巨變時代要求的道德標准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我們必須建立新的道德教育體系,培養出能夠創造新文明、促進社會變革之新人。我在反思,我們給孩子、給下一代,甚至包括自己提供了多少道德教育?我們是否需要加入多元融合、世界公民等的美德,尊重其他群體的人、種族的人、甚至自然環境與一切生命。我們是否要重新審視誠實、博愛、團結、寬恕等美德,發掘它們更深層次的含義?可以做的探索有很多。 今天,一個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既能改善自身,又具有改造環境的能力,也就是服務社會的能力,用他們的知識與卓越去做服務。我們需要培養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付諸努力的新一代人類!在上蒼的創造面前,謙卑吧,用心用意地發掘一座座富礦,巴哈歐拉說,所有的孩子都是珍寶。 *圖片來自網絡。

Day68:罪過纏身、惡習難改……還有救嗎

Day68:罪過纏身、惡習難改……還有救嗎 原創 2017-09-24 歡喜巢 美好社區讀友匯   “我覺得人類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因而我蔑視一切價值,懷疑所有理念……” 接受信仰之前,我是個徹底虛無的人。   我覺得人類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因而我蔑視一切價值,懷疑所有理念。我以踐踏各種規則為樂,任意戲謔一切嚴肅的情感,刻意找出所有事業背後的虛假,譏諷一番。   既然一切都沒有意義,那我就有了理由不為任何人工作,做什麼都可以,也可以不為任何事情負責。我尋找不斷突破界限的刺激,追求各類極端的藝術和西方所謂先鋒的思想。我混跡於奇人和狂士、藝術家、騙子和落魄者當中,作惡多端,放浪形骸,桀驁不馴,以亡命徒自居,在激情與冒險的道路上奔突遊蕩。 多年的瘋狂奇想,最終讓我的生命荒蕪殆盡,無意義與卑下感的痛苦達到了極點。就在那時,我找到了巴哈伊信仰,我觸摸到了意義的源頭,我看到巴哈歐拉筆下的生命居然可以那麼高貴,那麼真實而優美,我開始嘗試重新打量世界,和我自己。漸漸地,在和一些巴哈伊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一個全新的世界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我感到我的生命似乎要改變了,我嘗到了順從真理的甜蜜。但同時,我又覺得自己根本無力掙脫以往那種浸泡在激情裏的生活。我一面參加巴哈伊的活動,縱論神聖的原則,暢談信仰的美好,一面在私下裏,惡行依舊,積習難改。而且我還擅長偷竊,那可是令我沾沾自喜的手藝,我很迷戀那種得手時的快感,而最讓我得意的是:我從不失手。我實在無法想象一種不偷竊的生活。這令我心中惴惴,不知道這種分裂的狀態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有個了斷。     有一次,我又去行竊,結果被保安發現了。要是放在以前,我只要嘴硬死不承認就可以脫身了,但那一次,也許是信仰的熏染不知不覺中已經讓我的心變軟了,我沒有作出任何招架的努力就承認了。保安把我帶到保安室,讓我找人拿錢來把我贖出去。那時我能想到的最可靠的朋友就是一位巴哈伊了。我給那位巴哈伊打電話,說明原委請求幫忙。於是那位朋友就拿錢趕來把我贖了出去。在回去的路上,那位朋友還有說有笑,逗我開心,壓根不問剛才發生的事情,一點都沒讓我難堪,但我心底裏已是萬分羞慚、惶愧難當,也對那位朋友無比感激。那是我最後一次偷竊了。   巴哈歐拉以祂特別溫柔的慈悲,一下子抹去了我的這個嗜好,讓我開始有了信心,決定放棄其他惡習。 有些弊病比較容易克服,而有些沉屙則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向巴哈歐拉求助。而巴哈歐拉每次慷慨施助,也一再增強我對祂寬仁慈懷的信心。...

Day69:一雙手My Hands

Day69:一雙手My Hands 原創 2017-09-25 蘭 美好社區讀友匯 在人體中,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神經都有各自的作用。當它們全都發揮各自的作用時,人體就會健康,精力充沛,容光煥發,而且隨時准備響應身體的任何要求。任何一個細胞,不論多麼卑微,都無法獨立存活於身體之外,不管在補給身體的時候還是向身體汲取的時候。人體的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人類這個肌體,上帝給人類的“每位成員都賦予了天資與才幹”。這個道理尤其適合巴哈伊世界社區,因為這個社區已經是一個有機體,擁有一致的抱負,使用統一的方法,從同一源頭尋求協助和確認,都為加強自身團結的意識所照亮…… ——世界正義院 我有一雙手,左手和右手。它們小的時候,可愛又笨拙,是一對兒好朋友。I have two hands, left and right. They were lovely...

Day75:並非插曲

Day75:並非插曲 2017-10-01 止於至善  “新人類”非年輕或者標新立異者之所謂,而是…… 2017年我們的青少年夏令營在團體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也達到了既定的目標。早在幾個月前,輔導員們就開始磋商夏令營的主題。後來,年輕的“激勵者”們也加入到磋商之中,最後我們將夏令營的主題定為“新時代 新人類”,夏令營就是為了喚醒“新時代”的意識,培養“新人類”的能力。因此,夏令營的課程設計和活動安排都圍繞著這個中心主題展開。2017年適逢偉大的巴哈伊信仰創始人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輔導員們一開始就確定“紀念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活動是本次夏令營的“規定動作”。 巴哈歐拉與新時代、新人類有著內在且深刻的聯系,在這一點上,閱歷尚淺的青年激勵者可能認識不多。因此,大家把“紀念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活動交托給年長一點的輔導員來主持。可能由於這個緣故吧,一些年輕人將這一環節視為“老派”的插曲,與“新時代 新人類”脫節,可有可無,甚至是夏令營的一個累贅。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所承認的新時代就是舉目可見的新事物,比如互聯網、電商微商、共享單車,乃至熱門的遊戲“王者榮耀”。但倘若我們打開靈性之眼,就會發現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人類成果,都與人類邁入“集體成熟期”有關。而“人類集體成熟期”又發端於一個新天啟的開啟。巴哈歐拉在其《敦亞書簡》(《世界書簡》)中啟示道: 在“60”年[回歷1260年,公歷1844年],那位神聖導引之光的預示者——願一切造物做祂的犧牲——宣告了聖靈的一個新天啟;二十年之後[回歷1280年,公歷1863年],祂隨其而來,世界借此而成為這應許之榮耀、這奇妙恩寵的接受者。看哪,全人類如何被賦予了傾聽上帝至高聖言的能力——所有人類團聚一體及其靈性復活,必有賴於此聖言。 這段引文告訴我們,從靈性維度看,“新時代”開啟於公歷1844年5月22日日落之後,此日為“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的宣示日”,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也因此被命名為“元點”。而“新人類”非年輕或者標新立異者之所謂,而是由“隨其而來”的巴哈歐拉之聖言所喚醒,“被賦予了傾聽上帝至高聖言的能力——所有人類團聚一體及其靈性復活”的新人類。 舉辦這個青少年夏令營就是希望喚醒“新時代”的意識,為“新人類”賦能。所以,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輔導員和激勵者們都強調了聖言在教材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又使用“新事物”作為理解的材料,這種物性與靈性的交互,有助於青少年們去理解。 在“紀念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的環節,輔導員使用歷史圖片為大家講述了巴布(The Bab,舊譯...

Day76:誰來啟迪童心

Day76:誰來啟迪童心 2017-10-02 止於至善  送孩子來“學東西”…… 教兒童 我時常與朋友們一起通過教導兒童班而行走服務之道,教導兒童班是巴哈伊團體的一項核心服務。巴哈歐拉鼓勵我們:”凡挺身教導兒童的教師皆得福佑。” 祂的話確實是真理。想一想,教導今天的兒童,就是營造美好的未來。如果今天的兒童得到良好的教育,未來我們得以生活在美好的社會裏,這豈不是福佑? 教導兒童班有兩個目的:一是,為兒童的心靈播撒靈性的種子,使他們成為出類拔萃的新人,使人類從中得益;二是,巴哈伊朋友們通過服務兒童加深對巴哈伊原則的理解,深化自身的靈性覺悟。 要成為教導兒童的教師,先要研習相關的課程,讓自己對巴哈伊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導兒童班之前還要認真備課,准備上課所需要的彩筆、音樂、畫紙等物品,還要先練習講故事等等。這些對於樂於服務的朋友們來說都算不上困難,因為巴哈伊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好的教材。教師們還經常通過行動-反思-磋商-再行動的模式不斷總結提高。所以,它是一個互相陪伴的過程,就算是一個“新手”,只要動機純潔、熱情服務,都能在這個體系中獲得進步。 學“東西” 但上蒼總會安排一些困難來促使這“摯愛者”提升。而我們遇到真正的挑戰大多源自於孩子的父母對教育的膚淺理解。我毫不懷疑每一個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獲得成功,他們也知道教育對於成功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父母都很樂意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但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則與父母所信奉的假設有關。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功利性很強的現實社會裏,大多數人盡管在吐槽當今的教育,但對於 “超前學習-上好學校-讀名牌大學-找好工作-享好生活” 的 “成功” 路線圖依然不敢輕易偏離。因為眾人都在走這條路,就算錯了也落得個安心。 於是乎,大家對“起跑線”上的教育尤其重視,千方百計要讓孩子早點學一點“東西”。開始的時候,父母或聽人介紹,或親眼看到兒童班的孩子很快樂、很有靈氣,就把孩子送來,丟給兒童班。但慢慢發現,孩子並沒有帶回來諸如英語、數學或者可以比賽的才藝等期望中的“東西”,覺得浪費時間,就轉學“東西”去了…… 知識、才藝、名校、舒適工作、富貴生活等等好不好呢?當然是好的,它們都是人生美妙的果實。但若想結出美妙之果,首先得讓生命之樹紮根在靈性的土壤上。兒童班的本意正在於此。...

Day77:母親是孩子的首任導師

Day77:母親是孩子的首任導師 2017-10-03 Lin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地調整自身和他們一起成長……” 作為一個母親,我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3歲。在和其他媽媽們的交談中,媽媽們經常會面臨到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呆在家裏做全職媽媽,還是繼續職業生涯?是親自養育孩子,還是將孩子交給保姆、老人、托兒所等等。到底是孩子更需要媽媽,還是媽媽更需要工作?有人說:我別無選擇,我沒有條件,必需工作。有人說:孩子小,又不懂什麼,管好穿衣吃飯就行,等到大了再接到身邊來就是啦!有人說:我們這麼努力工作,還不是為了讓他們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他們都在做他們認為是正確的事。 而作為一個巴哈伊,什麼是正確和明智的選擇。 聖言說: “母親是孩子的首任導師,躊躇於人生起點的每個孩子,就如同交托在父母手上的幼苗,稚嫩而嬌弱。” “母親是第一位教育者,第一位人生導師;的確,母親將決定自己小孩的幸福、未來成就、禮貌習慣、學識與判斷力、悟性和信仰。” “慈愛的母親們,要知道,在上蒼的眼裏,崇拜祂的最好方式就是教育兒女,並以人類的一切善美來培養他們。再也想象不出比這更高貴的功德了……” 我在還沒有孩子之前就讀到過這些聖言,也了解到,孩子最初的幾年是孩子形成好的性格與人格,發展高情商最重要的幾年。也一心想要按照巴哈伊的教義來做好一個媽媽,希望能在孩子最初的幾年盡力全職陪伴他們。 女兒出生才7個月,老公因為幾個投資的失敗,我們的財務狀況亮起了紅燈。我是全職媽媽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銀行的存款已經維持不了幾個月的生活,而房貸要繳,生活費也將很快成為問題。一天老公開車在路上,心情很絕望,這時收音機裏傳來一首歌。歌裏唱著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耐心,一點耐心,只是一點耐心,再多一點耐心……老公聽了不覺掉下淚來,感覺像是上帝給他的答案。一個月後,他得到了一份從天而降的好工作。我們也走出了財務危機。有小孩的幾年來,我一直沒有再上過班,哪怕是在再沒錢的時候,老公也從沒有過要我出去上班賺錢的想法。反而是我,偶爾腦子裏會冒出想上班的念頭,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最後還是堅持在還沒有小孩之前就有的原計劃: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幾年盡力陪伴他們的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沒有選擇,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真的存在絕路嗎?還是堅持神聖指引的原則;相信車道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當一扇門關上的同時,另一扇門會打開。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是否是,再多一份堅持,再多一點耐心,再多一些信仰! 聖言說:   “孩子就像一顆幼苗,而父母就像是園丁,不斷地修剪其亂枝,讓其呈現出最完美的姿態。從幼年起,教導孩子對上帝的愛和敬畏。從小要培養好的習慣,尤其是靈性的習慣。” “要注重人類道德品質的培養……孩子應該得到最悉心的照顧,保護和培養,在此過程之中蘊含著真正的親子關系以及真正的父慈母愛。” 做媽媽後,才體會到原來媽媽這份職業是天下最鍛煉人,最多功能化的工作之一。我能想到的媽媽的職能有母親、導師、教練、朋友、教育家、心理學家、護士、看護、保安、安全經理、糾紛調解員、廚師、采購、後勤、清潔工、演員、導遊、攝影師、理發師、啦啦隊長、解說員等等,數不勝數。能接受挑戰,不斷學習加實踐的媽媽,會越做越強,越做越輕松。相反,則會覺得帶孩子越來越難,孩子不受控制,媽媽不知所措。 做全職媽媽的經歷讓我學到:是在對孩子的日常護理中,和他們的日常相處中,在玩樂中,在觀察與傾聽中,在對話與磋商中,我們建立起親密的,相互信任和依賴的關系。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單字,我便知道那是什麼信號,代表著什麼需求。在他們需要訴說時去傾聽,需要安全感時去保護,需要擁抱時去張開雙臂,需要哭泣時去了解和陪伴, 等等。 而缺席是對孩子最大的忽視。當我們的眼睛盯著手機屏幕刷朋友圈時,我們是在缺席;當我們把他們交給別人照顧時,我們是在缺席;當我們為了工作奔波忙碌時,我們是在缺席;當我們追劇時,我們是在缺席。一個被忽視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沒有被愛。 孩子是反映父母的鏡子。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子,我們首先就要給他們做出榜樣。雖然他們將在很多方面遠遠超越我們,可是那些超越是從我們的榜樣開始。如果我們想要他們擁有靈性祈禱的習慣,我們自己就要先有這個習慣。如果我們想要他們成為高情商的孩子,我們就要學會管理和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在想要發火時,先自我平靜;在想要破口大罵時,先閉上嘴,做深呼吸;在孩子有情緒時,去正視,了解和陪伴。 做媽媽這份工作是很瑣碎的,並隨時挑戰我們愛的能力和耐心。這是一份每天24小時的工作,一年365天的責任。只有當我們喜歡上這份職業時,我們才會去享受這個過程。和孩子一起去天真,一起去想象,一起去創造,和他們一起進入他們的幻想世界,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說話,根據他們的需求來調整生活。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地調整自身和他們一起成長。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不是一個產品,附帶著使用說明書,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都是那個唯一的存在,有他唯一的成長需求。今天我學會了做第一個孩子的媽媽,而當我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時,我又要重新開始,因為我的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是如此地不同。 阿博都-巴哈說: “人乃上帝的兒女,最高貴,最崇高,最為其創造者上帝所鐘愛。因此,人應不斷努力,使得上天賦予他的神聖恩典和美德成為駕馭自己的強勢力量。當前,人類心靈之壤就好像烏黑的泥土,然而在這黑土的內在本質中卻潛藏著千萬朵芬芳的花蕾。我們要努力耕耘,以喚醒這些潛能,在這座礦藏和寶庫中發掘出秘密的珍寶,將長期以來隱藏在人類心靈的這些光輝能量釋放出來。這樣,物質世界和靈性世界的榮光將交互輝映,變得更加輝煌,而人生的精髓亦將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