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0:換個角度看畢業擇業挑戰 2017-11-06 小婉 很多大學生在擇業時,常常陷入總是想一步到位找到自己理想工作的期待,充滿希望,充滿勇氣地去努力,卻常常事與願違,帶來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困惑心理。這和大家對自己的了解,對現實的了解,對工作需要的能力准備和理念准備等方面都有關系,如何放下自我,以積極的學習心態去面對擇業,在各個挑戰中反思自己的成長空間,正是當下很多大學生需要去學習和歷練的。 親愛C: 那天下午,你在QQ上問我是否還記得你,我記得的,因為你的網名很特別。你說你已經大三,這幾年的大學生活非常豐富。現在你即將畢業,最近正在家鄉找工作,有點心煩意亂,看我在線,就和我聊聊天。 最近你找工作很受打擊,讓原來自信滿滿的你,幾乎懷疑起自己來。你看好家鄉的玩具產業,想回來學習和發展,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闖出一片天地。你去了不少玩具貿易公司應聘,希望學習玩具設計或者貿易,但是都被要求要有經驗,就這樣,你碰了好幾次壁。而去一些玩具廠,雖然機會不少,卻要求每天工作13小時,都是重復性的體力勞動,你覺得不是你想要的。在打擊下,你悶在家裏打遊戲已經好多天了。你擔心這樣繼續糾結下去,你的激情會消失殆盡了,可是,你又不知道該做什麼選擇。 很謝謝你和我分享你的故事,讓我看到當前大專畢業生普遍面臨的現實社會挑戰和自我突破的過程。 我其實也無法告訴你做什麼選擇,不過我倒是覺得可以先邁出一步,做一個選擇。有行動,才能帶來反思和總結,總比不行動而自我糾結好。這個建議你也認可,不過你對我所提醒的“行動是要帶著學習的態度和視角的行動”的觀點有點不解。那我給你舉個例子。 如果你現在找不到公司的工作機會,去了玩具工廠打工也是一種不錯的行動。不妨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比如一年,從底層做起,不過做的時候,不能只是想著要做多快,掙多少錢,總是想著老板怎麼剝削人。而要換個角度來觀察:這裏的工人的工作狀態如何;工作效率如何;是什麼促使他們積極工作或消極工作的;工廠的管理制度怎樣;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工人出現矛盾時,管理者是如何處理的;如果要處理好員工關系可以怎麼做;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你自己是否能解決。還有,你可以進一步觀察整個工廠是如何運作的;有哪些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需要提高的。如果你未來想創業,這些問題也是你需要去考慮的。有時也可以嘗試把自己放在管理者或老板的角度,學習著去處理一些問題,雖然可能事不關己,但是這樣實際場景中的鍛煉更能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你的能力,會被眾人看在眼裏,說不定哪天,機會就降臨在你這個有准備的人身上了。 你一下子豁然開朗了,你感覺好多事情需要去觀察學習,好多事情可以開始去做,雖然還無法確定找什麼樣的工作,但是,你覺得好像決定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確實,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和經歷,都蘊藏著知識和規律,只是需要我們有學習的意願和積極的態度,我們都可以時時刻刻在學習。一次和朋友的談話,一個假期打工的體驗,一場面試,一個深夜思考,都可能是一個學習機會,取決於你是否以學習的態度來對待。 你說你今晚就要行動了,先去拜訪親戚,不再呆在電腦前打遊戲了。看到你重燃激情和希望,我都被你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期待著你的實踐,期待著你的成長。 婉姐 每一個人都必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獨立探求真理( 阿博都-巴哈)
Day91:人是透過苦難考驗成長的 2017-11-07 SY 我的幸運就是“我有機會找到了祂”,而我的恐懼就是“我忘了祂”! 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生活,相較於自己的生活更令人滿意時,我們希望了解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用我們的角度去詮釋他人的生活,而忽略每個人的生活路徑都不一樣。更多時候,我們只是希望弄明白,為什麼他們可以,而我們不可以,我們想要一個合理的原因。但是,生活無法對比!無從比較! 昨天和一個朋友學習,他說,我是被信仰保護的幸運兒!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確實是被保護著!”但問題來了,幸運是否意味著不用努力?從幸運來看,潛意識我們是這樣認為的!這讓我開始反思:是否在呈現自己生活時,有太多結果而忽略過程,我做了什麼,或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成為今天的自己? 人是透過苦難考驗成長的!前幾天,我在讀《巴哈歐拉啟示錄》,裏面提到,在自然界,大多數物體都會受到外力的影響最後才能將其內在特質呈現。鐵是透過打磨、發熱、繼續打磨繼而變成一件光彩奪目的物件。這是自然法則,同樣,我們看到他人的成長,背後必定有其考驗磨難,只是他們的考驗不同於我們的,他們不可能就是單純的幸運。 選擇,我很喜歡這個詞。這個詞匯當被拿來,運用於生活時,是充滿可能性的!我出生於佛教家庭,11歲接觸天主教,15歲成為巴哈伊,一路上都是抉擇,這抉擇也不是傻乎乎,是有考驗掙紮的!當11歲的我,有一天,帶著十字架項鏈回到外祖父去世誦經會上,當法師帶著犀利譴責的目光,對我說,“你這是違背所有祖宗的信仰!”我記得自己當時的苦笑與莫名,而我的內心又經歷過怎樣的鬥爭去思索,去繼續這條探尋的路?那句話就是考驗,給了我一個思考的機會,當然更多的是思想鬥爭,只是最後我沒有退縮於舊有傳統的挑戰。但我是有可能選擇屈從於那犀利眼光所帶來的壓迫。 同樣,當我接受了巴哈伊信仰,一個和我在同一個青年會的小夥伴給我捎了封信說:“人不該腳踏兩條船!”那情緒,在回憶的當下,我都還是可以清晰地嘗到那份苦澀。畢竟,誰希望自己像是個被趕出家門的孤兒呢?但每一個當頭棒喝都是一次掙紮與重生。每一次的考驗都在塑造我們的性格和信仰,都是在為下一次做更好的准備! 接受了巴哈歐拉,人生的選擇更多了!但這抉擇現在看來還是很顛覆,如果按照舊有的觀念,一個人讀完高中,就該去讀大學,這才是正確的人生道路。但成為了一個巴哈伊,生活多了一個選擇,我可以選擇先服務一年。當時身邊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曾在學習過程中停下一年,到世界各地需要服務的地方去做服務。我也是透過這些榜樣意識到我可以有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我自身的意識,另一方面,是巴哈伊提供的客觀環境。當時,一位朋友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同我磋商是否願意參加一個服務活動?抉擇,抉擇,抉擇隨之而來的就是考驗,有沒有家庭革命?當然有的! 我還記得媽媽每天流著淚勸我,希望我能夠循規蹈矩地走大部分人走的路。我在祈禱及不斷說服她的過程中苦痛掙紮。直到有一天,爸爸開口說:“讓她去看看這個世界吧,她才會知道這個世界和她想的不一樣!” 爸爸說對了,我是看到這個世界的不一樣。不過,不是像他預料的,我不是碰壁而回、安心歸巢,他的燕子是越飛越高了。因為,我看到了一個新天啟帶來的新世界。在以後的歲月裏,媽媽常說,“你這個性,如果是男的就好了!”我在內心是偷笑的,由於是家裏的長女,爸媽在養育我的過程中,就把我當一個“人”在養,沒有很多“男的可以做”,“女的才能做”這樣的局限性。為此,我終生感激,因為這直接影響我教育自己的小孩,這份成長背景的潛意識,以及信仰對於男女平等的觀點,指引著我讓小孩子發展潛能,而不是束縛於很多的傳統框架。 考驗有內有外,外的就更不用說,各種聲音不斷在耳邊喋喋不休,“走該走的路,不然以後要後悔。”這時候祂究竟如何起著作用,我又如何回應,我必須說我無法理清說清,只知道最終我做了抉擇。 走在聖道上,從此風平浪靜?小傻瓜的我,真正的風雨才開始! “凡事皆有表征。愛我的表征就是:在我的誡命之下,堅定不移,在我的考驗之下,剛強不屈。” ——巴哈歐拉 說信巴哈歐拉,不是說了“我信”之後就沒事了,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考驗。准備好,夥伴們!18歲的我,懂什麼?什麼都不懂,一腳踏進我沒准備好的考驗中,曾經幻想的美好,一一挑戰我的舊思維,我錯誤的認知。 以前忙於應對外在的考驗,現在我要面對信仰團體裏的考驗。看似無菌的真空狀態,是大部分人對於信仰團體的錯誤解讀,包括我在內。我沒想好成為橋梁的角色,但突然之間要成為語言橋梁、文化橋梁、機構橋梁、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我沒帶著任何能力進到一所無形的學校。在培養能力的同時,消耗自身所有的精力,意識到自己對信仰的一些錯誤解讀。在重新建立新的思想體系中很痛苦,這痛苦源於還沒有一個渠道更好地理解信仰,源於過往的舊有的學習習慣,源於自身的無知和既有的傲慢。 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許多朋友選擇離開。比較幸運的是,1992年,也就是巴哈歐拉升天100周年的聖年,有一個在南美洲做過儒禧課程的巴哈伊,來做我們的陪伴者,給我帶來了很寶貴的學習經驗,打破了學校體制的學習模式,重新意識到學習聖作之前的一些盲點。就這樣,自己就在幻想一一被打破的過程中,透過新的學習模式、新的理解一一填補。 ...
Day92:上帝的愛使我獲得真正的快樂 2017-11-08 企鵝 “我的上帝啊,我所崇拜者!禰是我的聖王,禰是我的渴望!我該用怎樣的言語才能表達對禰的感激?我懵懂無知,禰將我喚起;我背離禰,禰卻仁慈地幫我重歸;我死氣沉沉,禰用生命之水讓我再生;我憔悴萎靡,禰那自萬恩者之筆流出的聖言之溪,使我恢復元氣……” 常常禁不住吟誦這段禱文,因為我常常感受到上帝的愛如此的偉大與仁慈,如此的寬容與憐憫,而我自己又如此的難以形容對上帝的感恩之情。 我出生在河北省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在父母的百般寵愛下無憂無慮的成長,長大後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但從此,生活好像一下子跌入了低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快樂,沒有任何事情能使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金錢的多寡自己不在乎,愛情婚姻的失望好像無法解脫,努力工作的充實不能驅散下班後內心身單影只、無依無靠的孤獨。 於是,常常一個小時候就有的困惑,但始終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地湧上心頭,那就是:人為什麼活著?人的出生不帶來什麼,人的離去也不帶走什麼,那麼人在此世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這些問題使我困惑,讓人感到一切終將消逝,無論做什麼都是徒勞;這些問題好像使我失去生活的動力,感覺生活沒有意義,沒有樂趣。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緣,使我結識了一位朋友——仲姐。仲姐猶如一位老師。在她的引領下,我接觸到了巴哈伊信仰。初見仲姐,讓我看到,她是那麼的美麗、優雅、超脫,猶如亭亭玉立之荷花,恰似清純飄逸之天使。後來,在與仲姐的相處中,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真愛。她的愛無私、純潔,完全無我;她的愛溫暖、美麗,充滿理解之光;她的愛讓人陶醉,以至於一向對感情羞於表達的我,一次竟然脫口而出,告訴她:“我愛你!”,仲姐回復一句:“哈哈,這是上帝的愛。”於是,我漸漸明白仲姐表現出的是上帝的愛,是上帝教義的體現。 感謝上帝!自認識了仲姐,接觸了巴哈伊信仰後,我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其間,讀過《塔木德》中這樣一段話: “你來自何方?”我是一粒墮落的塵埃。 “你去往何處?”我去往一個塵埃飛揚,蛆蟲爬行混亂一片的地方。 “你向誰傾訴心聲和經歷?”向上帝,向最神聖的上帝,上帝保佑。 按自己有限的理解,並反復思索這幾句話的含義,我粗略的認識到我是誰,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該怎麼辦。這使我非常高興。於是,我繼續閱讀有關上帝啟示之言的書籍。巴哈伊聖作成為自己閱讀的主要書籍,而且幾乎成為唯一的讀物。 《巴哈歐拉聖典選集》、《隱言經》、《巴黎談話》、《篤信經》等成為自己反復閱讀的書籍,而且每一次重新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後來,開始閱讀網站上的聖作。 2016年11月,在一次尋找其他巴哈伊朋友中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在他們的陪伴和幫助下,開始購書並閱讀,此時並開始了儒禧課程的學習。在閱讀中,我感受到巴哈伊信仰的聖作讓人心醉神迷,巴哈歐拉——那完美聖尊啟示的上帝之言是那麼有影響力,不僅給人力量與光明,而且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正義、智慧、理解、溫暖、歡樂、優美……等等,是用任何語言都難以描述的聖美。 沉浸於上帝之言的恩典中,我感到莫大的幸福。期間,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都努力用聖作中的話語理解其中的真理,並不斷糾正自己的思維與行動。感謝上帝!卑微弱小的我在接觸巴哈伊信仰之後,在巴哈歐拉的神聖福佑之下,無論生活工作,還是個人感情,我都常常感受到聖作中話語的真確。聖作中的話語如一道光,指引我們到達那真悟之海洋;如一盞溫暖的長明之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主成了我的依靠、我的避風港、我的生活主題、我的目標…… 一切贊美與感激歸於上帝!我的內心漸漸平和起來,漸漸地有一種愛充滿內心,漸漸地有一種力量驅散了內心的孤獨,漸漸地感覺任何困難、挫折、苦難都不能改變自己平靜的心。這種安定平和使自己的內心也漸漸變得強有力量,並逐漸認識與感覺到:除了愛,自己還擁有什麼?自己只願讓愛充滿內心。除了走在真理之路上,自己還能做什麼?自己只願走在真理之路上。這就是自己的生活。生活的意義在於: “人從絕對虛無進入存在界的目的是:為世界的改善努力工作,和諧融洽地共同生活。” “人的精神有開始,但無終結;它永續長存。” “在此世,他必須為自己的來生做准備。他在天國世界所需要者必須在現世獲得。” 後來,在不斷的深入理解中,在巴哈伊信仰的服務活動中,我逐漸要求自己的行為符合巴哈歐拉的教義,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巴哈伊。 明白了困擾自己很久的疑惑,生活便在時時刻刻的充實中度過。總感覺時間太緊張,不夠用。於是,我不斷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缺乏,看到自己尚需極大努力。這使我很感恩,感恩我遇到的每一個人,感恩過往中度過的每一時刻。但是,我還是不明白,我內心為什麼還存有不快樂,我不知是否是愛情婚姻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巴哈歐拉的聖言: “在此塵世就職就業,緊緊依附於主,除祂的恩典外無所求靠,因為祂掌控所有仆人的命運。對仆人而言,此乃真正的信靠。” “凡主所賜予者,皆欣然領受;凡神所命定者,皆為之滿足。此乃一切榮耀之源泉。” 感謝上帝!在領悟這些聖言中,我的心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阻擋真正快樂的帷幕突然被打開,我再一次看到了自己。這種快樂——對於我而言——是一切快樂的源泉,是真正的快樂。它不依附於任何人,也不依附於任何事,它來自於上帝——那全能者、萬恩者,一切有形無形萬物之主。 在上帝的恩典下,困擾已久的問題得以真正徹底的解決,阻擋快樂的帷幕被揭開,這永生之泉流淌的活水復蘇了人的靈魂。感謝上帝!祂的話語具有穿透人心的魄力,祂的旨意具有拯救世人的威力,祂的聖言是真正的奇跡。 一切贊美歸於上帝!...
Day93:以謙卑之軀,行服務之道 2017-11-09 梅 “他總是以極其謙卑的態度服務……” 最近關注了一個幼兒教育的公眾號,其中有一篇講述作者去澳門走訪某所國際學校的見聞,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有種知道真相後熱淚盈眶的激動,原來那位朋友所教授的課程的創建開發者,竟然就是我的恩師AL夫婦(因為沒有事先征求恩師的意見,所以用了化名)。曾經有兩年的時間裏,我們幾乎每周有兩個多小時的碰面,而他在教育領域裏的卓越貢獻和個人成就,卻從未聽他提及只言片語。 與AL結緣,是因為他曾做了我兩年多的輔導員(但我更喜歡把他定義為我生命地圖裏的人生導師),後來他離開了中國,N年後我也搬遷到另一個城市。這是怎樣一種奇妙的緣份,老天在怎樣機緣巧合地安排與運作?我通過一個幼教課程再次領悟到AL為我開啟的精神之窗,啟蒙了我瞭望這個世界的靈性視角。同時又因為懷著對AL的無比敬意,從而對他多年培育的課程,對於這顆美好的果實加深了一份特別的認同。 AL與我的學習生活出現交集時,他已是古稀的年齡,在很大一部分中國城市老人看來,也許基本上是一台磨損過度需要反復保養和維修的舊機器了。我不清楚AL是如何保養他那不斷折舊的物質層面的身體,但我看得出,他是那種物質、精神皆富有的人,而且他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遠比物質世界還要豐盛得多。那時的AL還沒有退休,仍在異國他鄉孜孜不倦工作著,做著他喜歡做的事。 他渾身上下充滿了能量,除了完成工作任務外,還每周一次神采奕奕地到我朋友的家裏,只為了給我們三位並不年輕、吸收能力也並不很強的中年學員們開啟精神世界的研習課程。跟著AL學習的兩年裏,他都是自己打的士去我朋友家,自帶深邃廣博的精神產品來服務學習小組,連車費也不要我們為他分擔一分一厘。就在他攜太太飛離中國前,也不中斷與我們繼續探索世界、發展靈性的進程。他征求學習小組成員的意願,問我們想找什麼樣的輔導員來接替他的工作,以保障我們繼續順暢地學習。 若是按目前世上最普遍的功利主義來看,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一個學識淵博、在某一領域頗有名望的老人,每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交通費自理,只為教3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學員。而這3個學員當時又是什麼狀況呢?時不時因為加班加點的工作,因為折騰的生活瑣事而請假,其中一個(就是我)因為英語水平並不太好,上課時只能連蒙帶猜,聽不懂的還得靠另一個學員來翻譯解釋。而且這三名學員都擅長以活躍的批判性思維,時不時以各種生活經驗和世俗道理,去反駁那些開始不以為然、而後來才深深明白是真理的真理。三個學員花了兩年時間才學完了研習課程的2.5本書(目前有10本),可見在接受某些新事物上,我們並不是高效能的學習者,並沒有展現出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那樣的渴求狀態。尤其是初期的學習階段,固有的三觀總支配著我們在不確定性的懷疑和猶豫間,沉渣泛起、信念撲朔迷離,在每接受一個基本信念前,都會經歷一陣浪淘風簸、泥沙俱下、然後逐漸澄清的反復討論過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這樣的學習小組無論從時間成本、規模效益、還是從學員的短期學習效果來看,都不是最理想的。一般人會是什麼反應呢?是澆水施肥都等不到花開的焦慮之心,還是對勞動成果被徒勞浪費之感的憤怒,亦或是對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對等回報後心灰意冷的失望感? AL一如既往地踐行著他的服務和教育理想,對我這樣的後知後覺者,就像一名老園丁只是耐心地陪伴和等待每一朵心靈之花按照自身的節奏吐蕊綻放。也沒有認為一些種子資質平庸不值得傾注心血,就寧可剔除他們去另選優質基因。就是這樣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者,耐心地等待為我開啟靈魂的大門。他從未用功利主義去衡量我們的學習效果和意義。他總是以極其謙卑的態度服務於學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從不吝惜他的服務時間。他一直在踐行100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巴哈歐拉所言:“人就好比富礦,隱含無價珍藏,惟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 我當時的學習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順便練練口語。我懷著一顆並不純潔的動機,卻走進了一扇至善至美之門,這是怎樣的一種幸運!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從AL以及後來的一些輔導員身上,我都看到了同樣一種介質在彼此的靈魂間循環流動。 AL身體力行去教育、陪伴他人,我絕不會是他的第一批學員,也不會是他的最後一批學員。離開中國前,AL夫妻倆送了我和朋友好幾本兒童繪本和一本教育學的書籍,才知道繪本和書的作者就是這對老夫妻。而在這之前,我只知道他在一所國際學校工作,聽他簡單介紹自己是做教師培訓的,後來又知曉他正在忙著編寫培訓教材,現在想來,那很可能就是我後來幸會的那個課程的修訂版了。高手都是隱藏於民間的,原來我身邊竟然這樣藏龍臥虎,有幸得到這樣淵博又謙遜的教育專家的陪伴!以我這平凡之眼卻全然無知無覺。他們如此低調、謙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令我想起了兒子三年前在上兒童班時,M老師教授的歌謠《謙卑的大地》: 《謙卑的大地》 河流流向大海,因為大海最深。種子總會結果,因為大地最低。 大海在最深處,它包容、包容、再包容。大地在最低處,它接受、接受、再接受。 阿博都-巴哈說: “人有兩種本性:一種是精神的或較高尚的本性,另一種是物質的或較低下的本性。前者使他接近上帝,後者使他只為俗世利益而生活。這兩種本性的各自特征都可以在人類身上發現。人的物質本性所表現出的是虛偽、殘忍和不義;這些均出自其較低下的本性。而人的神聖本性所表現出的則是愛、寬恕、善良、真誠和公正。這些都是較高尚本性的表達。所有良好的習慣,每一個高貴的品質都屬於人的精神本性。相反,所有不完美的和罪惡的行為都出於人的物質本性。如果一個人的神聖本性壓倒了人的本性,那麼他就是一個聖人了。” 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可就有這麼一類人,淡泊名利,只有純粹的服務和利他心。以謙卑之軀,行服務之道,不為獲得他人肯定,更不為取悅他人,只是自然而然地,遵從人的本性,尊重萬物規律,身體力行地開展關於“人”的培育與發展。那個美好課程的創建者AL夫婦是如此,那個美好課程的今日的躬行者也是如此。 我的朋友啊全神貫注地傾聽靈性之歌吧如對自己眼睛般珍惜它們(巴哈歐拉)
Day94:隱言的智慧 2017-11-10 Cici “原來一次次的生活考驗,在自己的生活中閃著它的智慧之光……” 她的書架上擺著一本小紅書《隱言經》,已經有6年半了吧。 若幹年後,當重拾這段故事,她仍可以會心地笑出聲來!因為它,她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向,不再遊離、彷徨和不安。是它,見證她在靈性成長中慢慢步入成熟。 她從小說話不多,偏內向,像極了她當了一輩子老師的母親。 就因為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她由然地有一種無法名狀的自卑:因為,一生下來,奶奶就撂下一句話,“怎麼又是個女的”;因為,自己從來不是優秀的那一類學生,只是中等;因為,自己也無法像堂姐妹們一樣,把農活幹得又快又漂亮。她甚至還要背負“臉向黃土背朝天”的壓力! 為何自己不是媽媽提起的在天國中那位未曾謀面的“兄長”?她想,他如果在,又會是怎樣的優秀?而自己明明無法優秀,可偏偏來到世間。自己來了後,又到底來幹什麼?自己能做些什麼? 她好像從來沒有得到過解答。 她還在大學就讀時,奮鬥了8年的母親最終因沒能戰勝病魔而過早地離世。她竟也沒能見到她的最後一面。從那時起,她的心開始為媽媽在這世間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母親是民辦老師,一直從教,連續8年被評為“優秀老師”,卻沒有公費醫療。所有醫藥自費,家裏無力供給她良好的治療。但母親從來沒有怨言。 ...
Day95:是巴哈歐拉把我從沼澤裏拉出來 2017-11-11 葉 “孩子的苦最怕的就是與母親分開……” 我從四五年前開始接觸巴哈歐拉的書籍,從此發現了一位偉大的教育者。雖然沒有在每一本書上認真的細讀,但卻讓我產生了好奇和興趣。我發現與讀書的朋友們接觸,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靈性感覺,與他們聊天說話,簡直就是與他們的心靈交談,給人一種摸不著猜不透想不明的智慧感覺。就這樣,因為略翻了書本,和一些朋友們接觸後,我對巴哈伊信仰生了興趣。不敢說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認真接觸和學習。 想接觸學習巴哈伊信仰,目的是想學習為人父母,如何做好父母。還沒有結婚之前,我就是對教育學和心理學有興趣,自己總是希望結婚之後能生個聰明又智慧的孩子,於是八年前就草率地結了婚,婚後一直堅持著上班,直到孩子三歲半上幼兒園了才接到自己的身邊,這期間的婚姻生活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好,甚至更差。孩子他爸在頭三年得過躁狂症,期間我也被逼出抑郁症,當時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於是我決定帶著兒子出去找工作,我一邊工作,兒子一邊上幼兒園,後來我的病才慢慢好起來。 於是我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可是這麼多年過來了,孩子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聰明、有智慧、智商高、情商也高。孩子甚至一直到上一年級時,班主任要求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我把我的情況提前寫了一份報告給醫生看,醫生還沒下結論,我作為母親就提前下了結論——孤獨症。其實現在想想,孩子的這個帽子是我戴上去的,而不是醫生的結論。 就這幾年來一直是我一個人帶著兒子,他上幼兒園,我上班,他放學還要陪我上完班再下班。孩子從小寡言,應該跟我一樣不愛說話、脾氣差。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孩子,這種苦似乎很多家長都有體會。如果心態好還不覺得辛苦,但是如果心態不好,真的很想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不再理會,直接走人。但是,誰又知道孩子的苦不是跟著自己上下班受的苦,孩子的苦最怕的就是與母親分開。 自從兒子上小學之後一切的一切都跟不上時,我也已經到了絕望的地步了,於是我想起了巴哈歐拉。 我在想我一直都在接觸著巴哈歐拉的書,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但也有給我靈感的時候,巴哈歐拉不也是教育者嗎? 於是,我遇見了信仰巴哈伊的林老師。林老師讓我兒子玩沙盤,開導我兒子心理的創傷,慢慢地經過半年的時間,兒子變得樂觀了、快樂了、更自信了,雖然學習方面的成績還是跟不上同齡的孩子,但兒子的變化也讓我很驚訝。他不再那麼寡言、脾氣不再那麼暴躁了,不再那麼容易打人了。 是巴哈歐拉讓我認識了林老師,從林老師那裏不僅是兒子得到了幫助,連我自己也收獲不少,期間的很多困難、苦難都無法用語言一一表達出來。最讓我堅持住、站起來的是林老師的一句話。她說:“小葉,你千萬別放棄!”就這麼一句話,林老師的意思是不僅叫我不要放棄孩子的教育,更不要放棄自己的生活,勇敢地生存下去!因為林老師第一次見到我兒子時就已經明確地說明我兒子不是孤獨症。 多麼簡單,多麼感人的一句話——別放棄!只有巴哈歐拉忠誠的子民才有這麼偉大的力量去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堅持住,更要堅強起來! 之前讀巴哈歐拉的書籍都是略翻著看,並沒有細細去品味其內涵,後來林老師在給兒子上課期間,我也利用那一點點時間學習。林老師遞給我一本《0-12歲,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書,此書的作者是信仰巴哈伊信仰的瑞士心理學教授——葛安妮、葛碧建夫婦。 此書對我和兒子的啟迪很大,漸漸地我們得到林老師的教導,我的性格也好了很多,不再動不動就對著兒子大罵,以前甚至從心底裏地恨這孩子,恨自己沒有選擇好丈夫就嫁人了,恨自己沒有選擇好家庭就把這孩子生了出來,恨家人沒有對我好好的照顧! 這“恨”永無止境地纏繞著我的心聲,就像一對魔手掐住我的脖子,讓我無法呼吸。曾經無數次在心裏恨這孩子的出生給我帶來的麻煩,無數次地想逃走,離開這孩子!是這本書《0-12歲,給孩子一個好性格》給了我一個好性格,先改變自己的性格再教育孩子的性格。 從那一刻起,我對身邊的親人、長輩、孩子、家人都不再那麼容易生氣了,那個“恨”漸漸地從我的心裏消失了。對孩子的教育也增加了耐心,自己也發現自己已經有半年都沒有大發過脾氣了,因為兒子現在即使哭鬧,我也不再是以前的我了,而是換了一個心態去面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