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北京宗教研究高端論壇”學術總結

“首屆北京宗教研究高端論壇”學術總結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 陳進國博士 各位老師、各位大德,首先很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參與這個盛會,特別是國宗局的副局長蔣堅永先生,還專程再趕過來參加本屆高端論壇的壓軸戲——“北京的多元宗教生態與宗教治理”這場圓桌會議,讓我們非常感動。這個會議是由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王瀟楠和我具體負責籌辦的,首先得到世界宗教研究所領導卓新平所長、曹中建書記和在座的鄭筱筠副所長的大力支持,並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北京東嶽廟以及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中國社科院巴哈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我要特別感謝北京東嶽廟和中央民大在會議經費和論文集出版資助方面的大力支持。而東嶽廟作為本屆論壇的主辦單位,顯示我們中國本土宗教,魯迅先生所說的作為“中國文化的根柢”的道教的人文責任與學術擔當。我們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科研處、辦公室、財務室、網路室的老師們,在具體會議事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使我們有茶水喝、有好飯吃,車位有地方放。此外,我的同事特別是王瀟楠老師在會議前期事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此我提議,大家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細心工作表示感謝。   本屆北京宗教高端論壇,我覺得很幾大特色。   1、 本次論壇是首次由學術界、宗教界、政界三方,共同坐在一起來探討北京宗教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北京宗教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宗教在北京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北京的宗教治理等議題,這無疑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我是做宗教人類學的,人類學強調要眼睛向下,用他者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三方的共同在場,有助於大家用平等的立場,磋商的原則,來換位思考北京的多元宗教問題,特別是有助於黨和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更接地氣,深入瞭解北京的宗教文化歷史與當代發展狀況,進而做好宗教治理工作。我們討論北京多元宗教與社會和諧建設,首先就是要關注宗教治理如何走向善治?如何從立足於政府本位、自上而上管控的社會管理朝法治化、自治化的社會治理方向轉型,是一個很重要的治理觀念的轉變。而宗教治理工作走出“治理失靈”和“治理錯位”,推進“治理創新”,走向“社會本位”的“善治”,也是我們衡量一個“好的社會”的重要指標。宗教治理走向“善治”的過程,也是一個“文治構建”的過程,即培育社區公民的文化自覺和社會參與意識,推動社區文化發展,提升社區生活品質,從而構建社區文化認同和社區生命共同體。昨天北京的季文淵前局長和劉先傳現局長都和我說,明年北京的統戰部和宗教局考慮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聯合舉辦第二屆高端論壇,我衷心歡迎在座大家繼續支持本高端論壇。   2、 本次論壇涉及的主題之一是北京多元宗教的歷史與現狀。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參會的學者既關注到國家承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基督教、天主教)的歷史與現狀,也關注到北京的鄉土宗教的歷史與現狀,包括民間信仰、宗教救度團體道德學社,以及作為中華文化主幹的儒教信仰。而作為世界新宗教之一的巴哈伊信仰在北京的狀況,也進入學者關注的視野。這樣多元的議題具有突破性和代表性。一方面反映了北京宗教的多元生態的現實,另方面也說明本屆論壇關注視角的多元性。我記得多年前即2003年,我和本所的曹中建、金澤、張新鷹、陳明等人,曾經到福建做民間信仰事務治理的調查,並撰寫了相關報告。2004年,國宗局成立了第四司,參與調查和管理五大宗教以外的宗教,如民間信仰、摩門教、巴哈伊信仰,這是一種事實求是的態度。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在關注五大宗教的社會化治理的同時,無疑也應將宗教治理的眼光關注到五大宗教之外,這樣有助於促進北京的多元宗教生態構建,本著文化尊重的立場去貫徹推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 本次論壇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是宗教是如何參與和諧社會建設。在主題發言和各場學術報告中,五大宗教的全國性領袖、北京市的各宗教領袖、各位學者,事實上都共同提到一個話題——宗教對話。費孝通先生說過一個詞,叫文化自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首屆北京宗教高端論壇,就是一場高端的跨宗教間對話,有助於北京各宗教之間相互瞭解、相互溝通,共同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用在場的基督教牧師,我的同鄉陳馴先生的話說——對話促進包容和諧。當然,比較遺憾的是本屆論壇比較少關注北京宗教的一大特色,即在京的外國人宗教信仰問題以及宗教國際交流問題,希望我們下屆有機會再深入討論。   4、...

在“構建和諧社會–探討宗教的作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構建和諧社會—探討宗教的作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宗教研究中心 張訓謀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由巴哈伊澳門總會與國家宗教局主辦、由澳門各主要宗教協辦的“構建和諧社會-探討宗教的作用”研討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四司、宗教研究中心、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國宗教雜誌社,代表此次前來參加研討會的13位宗教局與會人員,對本次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為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提供資金支援的巴哈伊澳門總會和澳門基金會、對為本次研討會的籌備工作付出辛勤工作的巴哈伊澳門總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各位專家學者在百忙之中撥冗與會表示熱烈的歡迎!   記得聯合舉辦研討會的動議是2009年10月澳門、香港巴哈伊教訪問團拜訪國家宗教局時正式提出來的。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和蔣堅永副局長非常重視,對雙方以此開展合作交流的形式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予以肯定,並要求我們積極回應,組織落實。由此展開了我們與巴哈伊澳門總會之間密集的資訊來往。過程是辛苦的,同時也是愉快的,我想結出的果實,體現在這兩天的研討會的成果中,也應該是豐厚的。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主題,是包括信仰各種宗教的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和諧內涵,可以說,“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人與自身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以及世界和諧,而“大同社會”則代表了中國古代和諧社會理想的最高境界。《禮記·禮運》裡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經數千年來各種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核心,兼顧多元、和諧有序、包容開放的思想文化體系。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我國歷史上的和諧理念既有繼承,又有創新。一般來講,和諧指的是一種協調、均衡、有序的狀態;和諧社會,指社會各要素處於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全體人民處於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狀態,主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個方面的內容。   人所共知,宗教在歷史上對古代“和諧”社會起到了重要的維繫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各宗教能夠也應該繼續發揮這種重要作用。巴哈伊教是一個追求和諧的宗教,其中蘊含的和諧思想也非常之豐富。巴哈伊教的根本教義是“團結”,“優時代之所急,慮時代之所需”。 “天下一家”教義展現了巴哈伊教期盼世界和諧的美好理想,同中國傳統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是一致的。事實上,早年巴哈伊教傳入中國後,人們很容易把它的主要教義與中國上的大同思想聯想起來,因而稱之為“大同教”。...

175年裏茲萬節活動花絮

裏茲萬節(萬節之王)第一天 活動花絮 氹仔小譚山活動現場布置 “確然在裏茲萬節首日,我將我的至優聖名和至尊屬性之光芒灑向整個受造界,所有受造物便沉浸在凈化海洋。”   —— 巴哈歐拉 裏茲萬節首日,澳門的巴哈伊們放下工作,邀請家人、鄰居和朋友,用祝福感恩的心一起慶祝、祈禱、分享食物。朋友們帶來了精彩的音樂表演和以團結為主題的遊戲,並在愉悅的氛圍下介紹了裏茲萬節的來歷。 氹仔小潭山多元慶祝活動 氹仔單車徑騎車親子樂 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巴哈伊青年朋友,選擇在升讀大學前來到澳門義務服務,開心的分享了她的感想,她說:“不管身在哪裏 ,都感受到當地巴哈伊團體的活力,在澳門尤其感受到社區和鄰裏之間的緊密互動和團結友愛。 阿博都-巴哈在一次談話中說到,巴哈歐拉被驅逐,這個事實本身給祂的聖道帶來了勝利。雖然被驅逐通常是令人難過的事,但巴哈歐拉將它變為自己一生中最歡樂的事,這也是裏茲萬節之所以成為至大節日的原因。  聯國學校的小朋友一起種植玫瑰來慶祝節日 室內祈禱會 歌頌節日歡欣

175年裏茲萬節第9天慶祝活動邀請

在第9天,巴哈歐拉的家人來到裏茲萬花園,與衪會合,那是多麼令人愉悅的時光! 活動時間:4月29日(星期日)下午3點 活動地點:氹仔巴哈伊中心具體地址:澳門氹仔廣東大馬路59號德福海景花園海景閣6/D  歡迎新老朋友一起參加~

175年巴布宣示日慶祝

誠邀大家來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宣示日慶祝 日期: 2018年5月23日時間: 晚上7:30分 地點: 氹仔巴哈伊地方中心        氹仔廣東大馬路德福海景花園海景閣6/D 歡迎大家帶來茶點,一起祈禱和閱讀聖作慶祝

175年巴布宣示日—澳門區

阿博都-巴哈說:“這是一個神聖的日子,是顯聖的黎明,因為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的出現乃是真正早晨的初現的曙光……”  誠邀您來一起慶祝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宣示日—澳門區地點: 裕華大廈第五座四樓 E/F時間: 5月23日(三)6: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