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選出新一屆委員冀續培養更多人力資源 巴哈伊本周六辦社區嘉年華

大會選出新一屆委員冀續培養更多人力資源 巴哈伊本周六辦社區嘉年華 【特訊】第三十四屆澳門巴哈伊代表大會昨日於南灣巴哈伊總中心舉行。出席會議的有巴哈伊亞洲洲級顧問霍金梅、上一屆總會委員及新一屆總會委員。此次會議主要目的是代表們選出新一屆總會委員,參與磋商和討論,並制定未來的發展計劃。經過無記名、無候選人、無選舉宣傳活動而投票選出的新一屆總會九位成員為:卓金來、張一兵、葉家明、思德文、江紹發、葉為澔、郭方奇、盧繼隆、霍妍邦。 過去一年,巴哈伊團體在中聯辦的帶領下應邀參加了「澳門五大宗教聯合參訪團」浙江拜訪,並於年底與澳門其他宗教團體一起籌辦了「五宗教音樂欣賞會」,慶祝澳門回歸二十二周年。此外,各宗教青年積極籌辦了跨宗教青年沙龍,相互拜訪宗教場所,深入了解彼此宗教背景、文化習俗及社區工作。透過這些活動,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實現了更進一步的合作和交流。宗教的力量為社會帶來了團結,增加彼此友誼,實現宗教共融。  去年,團體繼續以鄰里為單位在社區開展服務,包括兒童品格教育、青少年價值觀塑造及成年人能力發展等,並致力於培育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力資源。鄰里區的兒童班數量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到兒童品格發展的定期課程。其中,家長的對於兒童品格教育的意識提升,並於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會議中,代表們就全球所面對的挑戰展開了討論及磋商,同樣地澳門各階層不論精神上或經濟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巴哈伊團體認為,在這極具挑戰的環境下,不論是個人、機構還是社區都會發展出更新、更強的能力,幫助澳門轉變成一個更加充滿活力及團結的社區。值得一提的是,團體將於四月三十日在聯國學校舉行為期一天的社區建設嘉年華活動──「構建新社區,怎能沒有你」,為全球一萬個系列活動之一。活動將圍繞家庭、工作、財富、教育、藝術等主題開展不同的工作坊,同時包括文藝表演活動及展覽。此次活動希望通過邀請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參與探討,探索「新社區」的多元視角,鼓勵大家共同投身服務,實現社區蛻變。 總會代表期望未來旳一年,培養更多人力資源以加強團體在鄰里區的服務,為社會熱點的論討建言獻策,並計劃設立小組探索團體如何運用現代科技服務家庭與社區。代表們熱切地期盼為澳門社區的改善努力工作,讓人們能夠更加和諧融洽地共同生活。◇ 來源: http://www.vakiodaily.com/news/view/id/492782

為冬奧會祈福,為運動健兒們打氣

為冬奧會祈福,為運動健兒們打氣    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將在2月4日至20日及3月4日至13日舉辦。屆時,北京將成為現代奧運史上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也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首座城市。距離冬奧會開幕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相信各國人民已經迫不及待,希望能夠地盡情地欣賞這項世界級的體育盛會。           在冬奧會及冬殘奧會來臨之際,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邀請大家一起為這個世界盛事祈福、助力!爲此,青年部製作了一系列的祈禱卡,歡迎朋友們把這些電子卡分享給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等。2021年12月12日,來自澳門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巴哈伊教的青年朋友們拜訪巴哈伊團體,青年部也就在這個活動裏邀請各宗教團體的朋友一起為冬奧會祈禱。之後,在不同的活動和場合、綫上及綫下,朋友們也主動為冬奧會祈福。接下來,青年部希望朋友們踴躍參與為冬奧祈福的活動。           在此,他們呼籲大家行動起來,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力量和優勢,弘揚團結、合作、互惠、互助的精神,為北京冬奧會、殘奧會的順利進行祈福,也為運動健兒們打氣。讓我們共赴“冬奧之約”,一起走向充滿光明和希望的未來吧!他們希望用以下世界正義院信函的話與大家共勉: “很少有如此場合,能夠廣泛地包容人類不同種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民。如此多元統一的現象也就因參與者不可思議的多樣性得到了增強。對這一事實感到欣喜,實質上就是拒絕一切形式的偏見。它反映了這個時代出現的全球文化。它把各國人民友好地召集在一起,有力地表明了,在所有事情上進行合作和共同努力都是可能的。” 世界正義院 Tweet “一場體育比賽,即使是如此規模的比賽,也不能掩蓋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我們希望世界各地的觀察者,尤其是世界上的年輕人,將從眾多團隊合作、公平競爭、勇敢和認真拼搏的例子中得到鼓舞。如果上帝願意,他們將渴望在他們的生活中、在服務他們的社區中、在促進和平中表現出同樣的品質。無論是力爭消除種族主義和歧視的一切痕跡,宣導男女平等,還是尋求促進正義,人類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作出努力。建設性的變革無處不在。男人、女人、青年和兒童都可以作出重要的貢獻。” 世界正義院 Tweet 祈禱卡

建黨一百周年訪談|江紹發:中国是“未來的國家”,能为其贡献微薄之力是我们的福分!​

建黨一百周年訪談|江紹發:中国是“未來的國家”,能为其贡献微薄之力是我们的福分! 巴哈伊信仰起源於19 世紀中葉,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宗教信仰,其創教先驅是巴布,創始人是巴哈歐拉,現今其信徒已遍及全球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1年出版的《宗教藍皮書》中稱巴哈伊信仰為“未來的宗教”。   巴哈伊認為,人人生來都是為了推動文明不斷進步的,而人類文明需要科學與宗教這兩種知識與實踐體系的相互作用,才能得以促進。在這個新時代,人類共同的發展離不開兩個相輔相成的層面 – 個人和集體。就個人而言,人生來高貴,但需要通過教育和服務來挖掘其潛能;在集體層面,需以“人類一體”、“人類集體生活邁向成熟期”的視角,來解讀並解決當今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現任主席 江紹發先生 由於巴哈伊的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天下大同”思想不謀而合,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巴哈伊信仰在中國流傳時,人們普遍稱它為“大同教”,它立足於澳門也不少於半個世紀。   澳門巴哈伊團體   巴哈伊認為,中國是未來的國家,所以澳門回歸祖國的那一年帶給澳門的巴哈伊團體極大的喜悅。猶如其他的巴哈伊團體一樣,在中國的澳門巴哈伊團體一貫堅持以下幾項基本原則:效忠政府,認識及遵守法律,服務社會。“一國兩制”和特區的成立及其生命力都蘊含在澳門特區基本法中,在國家宗教局和澳門中聯辦的引導下,澳門巴哈伊團體支持特區政府在國家憲政體制下實施“一國兩制”方針,為澳門的發展和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 該團體的兩個特點如下:  ...

「中國是未來的國家」線上系列講座將舉行

由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主辦的「中國是未來的國家」系列講座將於11月26日至12月18日線上舉行。 是次系列講座是為了紀念巴哈伊教的教長,新世界秩序之先鋒、完美之典範——阿博都-巴哈逝世百周年紀念。阿博都-巴哈曾領導巴哈伊信仰長達數十載,畢生致力於弘揚世界和平及新世界秩序的構建,在巴哈伊信仰發展歷史中擁有十分特別及崇高的地位。早在一百多年前他曾說:”中國是未來的國家,它具有最大的潛能。”阿博都-巴哈的言行體現了構建物質和精神文明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則,他激發了一場個人、社區和機構努力服務人類社會的全球性運動。其眾多著作在這一個世紀啟發了全球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人士和機構。此次講座藉著一系列貼合現今社會發展不同層面的話題,作為全球紀念阿博都-巴哈百年逝世紀念的眾多活動之一。 講座得到不同領域的人士支持及參與,題目的選定均受到阿博都-巴哈思想及理念的啟發;講者包括四川大學中國南亞研究中心兼首席專家邱永輝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兼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陳進國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蔡德貴教授、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總監兼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宗樹人教授、巴哈伊教亞洲顧問團顧問霍金梅女士、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江紹發教授等。 澳門巴哈伊團體長期以來致力於在各鄰里區開展一系列的社區建設活動,當中以兒童道德教育班及青少年賦能項目廣受關注及支持。位於氹仔的聯國學校和巴迪基金會也是受到巴哈伊信仰啓發而誕生。除了這一系列講座,全澳不同鄰里區都自發舉行不同的紀念活動,歡迎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朋友共同參與。有興趣參與講座的人士可透過海報二維碼或致電66366813聯繫劉小姐報名。

“給予”作為全球治理的基礎

“給予”作為全球治理的基礎 《適恰的治理》聲明提醒我們,“動盪時期提供了重新定義集體價值觀及其基礎假設的機會。”當前全球大流行病恰好給我們提供了這種實踐的良機。今天的世界秩序是建立在國家主權假定的基礎之上,國家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利和競爭。無論這個秩序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它顯然已經達到了極限。重新審視那些將各國家聯結成一個政治體的基本假設已不容拖延了。在考慮日益相互依存世界所需的安排時,我們不得不把“給予”和“慷慨”的德行轉化為政策和行動。   “給予”在一個相互聯繫和整合的系統中的關鍵作用,人類的身體本身提供了這方面的洞見。在這裡,沒有任何細胞能夠脫離人的身體存活; 相反,每一個細胞都在為整體的健康和發展而努力。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是以“合作、互助、互惠”[i]為基礎的。而由這些關係產生的細胞和器官的結構安排,使整個系統可以在比其各自構成部分更高的層次上運行。   把這些經驗應用到政治體上,把給予、而非競爭式獲取,作為集體繁榮的基礎,我們能學到什麼呢?在這種重新設想的全球秩序中,一個國家的尊嚴源自于它成為其他國家和平與繁榮的源泉。正如個體細胞通過服務整個身體來履行其最高使命一樣,個體國家通過促進整個世界的福祉來展示其崇高的地位。每個國家,無論其社會經濟狀況如何,都可以為新興的全球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每個國家都有權利享受這種文明的成果。很明顯,“促進局部利益的最佳手段就是為整體利益服務”[ii]。   可以肯定的是,當一個國家進行內部發展時,例如,通過消除文盲或使人口擺脫貧困,它對人類整體作出有意義的貢獻。然而,在新世界秩序裡,國家發展的目的應該納入實現全球目標的語境下。例如,提供國際援助的行為也是發展國家自身的一種手段。當給予轉化為政策時,外國投資的目的是分享自己的資源或專業知識,而不是剝削受援國。國際貿易被重新安排,以幫助減少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而不是讓經濟實力更強的國家受惠而已。企業走向國際化不是為了利用環境和工人保護的較低要求以及稅收優惠制度,而是為了提高受惠國家的經濟生活水準。但這裡所提及的“給予“不是慈善事業,也不是“一群人為了另一群人的利益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iii] 所謂“給予”,既指自願分享,也指為其他各方的賦能做出貢獻。   歸根到底,“一個國家的幸福與榮耀即在於此:它如太陽一般在知識之天國光芒四射。”[iv]  我們應該注意到,太陽是無條件地給予我們恩惠的。為此,促進國家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應該是政策的首要任務,但這樣的互動要“避免受到政治派別目的的操縱“。[v]   隨著國家政策的首要目標被重新定義,即一個國家能為其國家做出什麼貢獻,而不是從其他國家得到什麼,界定新的發展指標將是必需的。這些必須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教育課程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全球公民身份及意識,為培養一種給予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對國家間交流的重視,與其他國家合作專案的數量,最重要的是,用於援助其他國家的知識和技術資源水準。   如果為他人提供説明和服務是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標誌,它們首先必須成為國內的常規。簡單地說,給予從家開始。要發展一種給予的文化,個人意識的蛻變必須伴隨著上述的政策和結構的調整。我們需要強調以給予為核心的世界公民意識的教育課程,也需要在不同層次和不同空間推動“給予”作為一種思維和行動模式的話語構建。事實上,蛻變可以簡單地從幾個朋友之間關於當前世界秩序狀態的對話開始, 前提是對話的圈子必須逐漸擴大、擁抱更多人。世界各國人民需要知道,今天表達一個人的高貴性的一個關鍵方式就是提高對“人類一體”原則的意識,並協助為實現這一組織原則的國際治理結構奠定基礎。...

團體辦家庭歡樂營發揮和諧能量

團體辦家庭歡樂營發揮和諧能量  【特訊】2020年7月18日,氹仔巴哈伊團體於麗景灣酒店舉辦家庭歡樂營,有超過100人參與了是次活動,目的是讓參加者了解可以通過新思維認識每位家庭成員擔任的角色和責任,為家庭帶來幸福,同時可為社區帶來正⾯的改變。     是次活動把不同年齡層的參加者特別制定了不同活動的主題: 為兒童⽽設的活動:種下友善、耐⼼、團結、愛與分享的種子; 11⾄14歲青少年的環節有認識自我和團隊精神為主; 家長的工作坊核心是家庭成長和社區建設的關係。活動均受到參加者們的正面反應。     其中有參加者表示 :「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這類家庭式的活動,這次的活動讓我感覺很新鮮,特別是家長工作坊討論的一些主題,比如家庭成員必須互相尊重而且每位家庭成員都有各自特定的權利和義務;在社區裡,每個家庭都被看作為社區的核心,如果家庭積極促進社會的改善,那麼社區必能發揮團結與和諧的正能量,家庭的幸福感就是在參與這樣社區建設中獲得的。」    氹仔巴哈伊團體現在於鄰裏區長期舉行社區建設活動,通過祈禱和反思聚會培育關懷的精神; 舉辦培養兒童道德品格的課程; 培訓青少年為他們的社區福祉採取建設性行動; 陪伴青年和成人行走一條服務人類的學習、反思、磋商和實踐之道,這個社區發展模式也在澳門的其他鄰里以及世界各地拓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