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0:行在探求真理之路上 2017-09-06 Angela 美好社區讀友匯 “當時讀到這句聖言時,如同電流擊身令我心頭一震……” 小時候,住在小山村,經常會聽到奶奶和姨婆們講一些玄幻神秘的故事,心頭悚然,卻又百聽不厭;自己偶爾也會做一些怪異的夢,醒來久久都心有余悸。大概在十六歲之前,我都非常膽小,晚上不敢獨自在家,不敢走夜路。雖然接受了學校的無神論知識教育,但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些事,內心總是影影綽綽地有那麼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受。 中學畢業之後學了醫。臨床解剖學的課面對的是真人屍體標本。剛剛開始時,一進解剖室,就感覺陰風伴隨著福爾馬林的嗆人氣味嗖嗖地襲來,麻著膽兒遠遠地站在人群裏,從不敢看標本的頭部。漸漸地,隨著對人體的拆解學習,熟悉了每一塊骨骼、肌肉和各個器官,加上生理學、心理學的學習,認為鬼神都是人心的幻影,畏懼自然全消。 後來,又學了哲學,了解到了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影響,了解到宗教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顛覆了我之前的宗教等同於迷信的認知。但也僅僅是霧裏看花的感覺,還隔著層層帷幕。 再後來,我踏上了對宇宙生命科學的實修實證之路,參加了很多期類似於靈修的課程。期間親見並體會了一些科學目前還無法解釋的奧妙。大約有兩年的時間,我完全沉迷於身心修煉:站樁、打坐、讀誦經典……心日漸從世事中出離,我一心練功,時刻用自己的標准去衡量身邊所有的人和事,深切同情並果斷隔離了不願意修法、執迷於世俗的朋友和親人,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只是,彼時自己的現實境況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為完成自己的責任和早已許下的承諾,我只好隱忍地去面對解決。也就是在這期間,因緣際會,我開始認真讀巴哈伊的經典。 最早讀到的,便是《隱言經》。 “靈性之子啊!我使你生來富有,你為何自陷貧窮?我使你生來高貴,你為何自趨卑賤?我以知識之本質賦予你存在,你為何另尋他人指點?我以慈愛之泥土塑造了你,你為何跟別人馬後鞍前?把目光轉向自己!你會發現:全能、全權、自生自在的我,在你心間。” ——巴哈歐拉...
Day51:被上帝眷顧是何等幸福 原創 2017-09-07 Jessica 美好社區讀友匯 “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鏡子……” 在紀念巴哈歐拉雙百年誕辰之際,我多次想寫點自己接觸這個信仰以來的變化,每每提筆都不知道從哪裏開始,今晚沒有睡意,不想躺著胡思亂想,還是起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我家裏有六姐弟,再加上一個表妹還沒滿月就寄養在我家,七個孩子,對樸實的農民父母而言,負擔有多重。從小,我就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家裏人的生活狀況,可是自己參加兩次高考都沒考上很理想的大學,同學幫我填報了一家職業技術學院。心想,好的大學上不了,就讀個大專,以後的人生還是要靠自己,也許在矮個子中當高個子也是不錯的。也許這是上天的安排。 在這個學校我遇到了外教 Mr.L。一個差不多七十歲的老先生,對我們這些學生非常好。以前希望有多點機會練習英語口語,經常跟同學跑到老師家裏去,非常感謝老師不嫌麻煩,還經常拿一些書給我們看,跟我們講裏面的故事,可是由於當時英語是半桶水,不怎麼理解,原來那些書都是跟巴哈伊信仰相關的。老師因年齡大,學校沒有繼續聘請,只給我們上了一個學期的課程。第二學年,我們有了新外教M,她也是巴哈伊,在Mr. L的引薦下,我們很快就跟M熟悉了,並經常去她宿舍上儒禧課第一冊,可惜上完第一冊,第二冊也只上了幾課,M因身體狀況不佳要回國了。我們的課又要停了,當時對這個信仰理解不多,只記得非常喜歡祈禱,因為每次祈禱都讓我身心都特別舒服。 2009年畢業出來工作,巴哈伊的書也被我藏起來了,幾年都沒有好好地看這些書,自己的生活雖然忙忙碌碌,但感覺都是瞎忙。人生的方向不知道在何方。 非常感謝Mr. L,他一直關心我,還為我聯系到了我目前居住城市的巴哈伊朋友。我終於又回到了上帝的庇蔭下。很快就是巴哈伊19天的齋戒,我下定決心從這個齋戒開始在以後的齋戒日都堅持齋戒。朋友擔心我第一次齋戒,身體不適,送齋戒的書籍給我,還有朋友說齋戒就是少吃一頓,讓我不要擔心。齋戒期間,不用想著做什麼好吃的,省下很多時間,除了祈禱,讀聖言聖作的時間也多了,齋戒期間過得非常充實。 最近三四年在家帶孩子,除了累還是累,其實真正是心累,有時孩子哭鬧,哄不住,心裏惱火,有時就像山洪暴發。靜下心來想想,其實孩子是無辜的,是自己的問題。...
Day52:讓美麗的理念落地生根 原創 2017-09-08 小婉 美好社區讀友匯 “這些美好的理念,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靈性的層面成為物質現實?” 有一天,我所服務的機構來了幾個特殊的客人。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都是公益領域的資深前輩。他們專程而來了解我們正在開展的項目——一個服務特殊人群的公益項目,殘障人士的創新就業探索項目。他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們要選擇殘障社群呢?而且還有殘障社群的就業項目呢? 在聽完項目發起緣由分享後,其中一個客人很想了解我們作為工作人員,是怎麼看待這個項目以及項目和我們個人的聯結。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為什麼想參與這個項目,我對殘障群體的認知怎樣?”我知道,在機構層面,自然有其緣由;但在個人層面,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時,浮現在腦海裏的,是我在學習巴哈伊(一個信仰)時的一些理念,一直讓我覺得好奇很想去驗證的一些美好的理念。 於是,我第一次在工作場合裏把我的個人探索分享出來: 巴哈伊相信: “人生來高貴”;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人就好比富礦,隱含無價珍藏。唯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 “人人生來是為了推動文明不斷進步的”。 那我也願意相信:殘障夥伴生來高貴,他們有獨特價值,只是他們的價值被掩蓋著,沒有釋放出來。巴哈伊重視社區和社群的發展,通過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教育,一個人群(比如殘障),在社區中參與發展,就能釋放他們的潛能和價值,他們的成長離不了真實的社區情境,他們也需要得到相應的支持,他們是一股未被激發出潛能的群體,他們可以參與到這個文明演進的推動過程。 這些美好的理念,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靈性的層面成為物質現實?此前,處於現實工作當中的我,似乎還無法完全踐行那份信念,我常常在追問自己:...
Day53:我想談談自由 Day53:我想談談自由原創 2017-09-09 Thea 美好社區讀友匯 “假如本時代的博學者和智者允許人類吮吸友誼與愛的芳香,每顆明悟之心都會理解真正自由的意義,發現安詳和平與絕對鎮靜之奧秘。” ——巴哈歐拉 2015年的新年頭天,我和一同出遊的大學同學因無處投宿只好賴在愛丁堡王子街邊的麥當勞裏“借宿”。淩晨四點,左手邊的黑人老奶奶還在昏昏欲睡,右手邊的一對說西語的情侶剛坐下沒多久,一醉醺醺的黑人男子抓著塞得鼓鼓的紙袋大大咧咧地擠進了我們這一桌。他話癆屬性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原本正盯著眼前的麥趣雞盒苦惱著的我逐漸清醒起來。一陣寒暄。我沒有料到的是自己會和他一本正經地討論一個多小時的人生。 他說自己從來不以外表來評判他人。他必須要了解這個人本身。如果他照他父親的價值觀生活,他壓根不會和我們說話;但是他母親不同,他母親說,你要是從小就把膚色當回事,你一輩子都會活在這種陰影之下。他覺得依著母親的態度活著就舒服多了。 作為足球教練,他從來不教孩子們那些條條框框,應該站在哪兒,不該踢到哪兒,而是直接讓他們自己通過練習體會每個位置、每條規則的涵義。他覺得最幸福的就是看到那些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們通過踢球慢慢有“自己能掌控人生”的感覺。他的新年計劃也都是圍繞著這些小孩子們展開。 —我能問你,你叫什麼嗎? —Melvin。你呢? 我沒有資格評價他的人生。但是我很喜歡他。明明是醉酒迷糊的狀態,一談起他母親或者是自己的人生的時候,總是立馬變得非常非常地認真。即使再也見不到,我會一直祝福他。 現下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我成為巴哈伊快滿一年,已經嘗過青少年時期為自己骨子裏的那種“桀驁不馴”沾沾自喜的不成熟的苦,雖然在同Melvin的交談中被他那股不受世俗偏見所把控、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又渴望釋放少年們的潛能的熱情給感動得徹徹底底,心底實際還是懵懵懂懂,不知這樣的“自由”是否還是缺少了些什麼。會生出這樣的猶豫,是因為在學習巴哈伊信仰、接近巴哈歐拉的過程中,我被鼓勵重新審視一些被主流社會推崇的價值觀,學會檢視它們背後的道德假設。我想培養獨立之精神,想要精神上的“自由”,又懼怕被“自我”攫住。 帶著這樣小心翼翼的困惑,又一年過去。 直到有一天,祂以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回應了我內心的祈求。 某天翻閱聖作時,我發現了阿博都-巴哈——巴哈歐拉的長子——曾給予我們這樣的諄諄教誨: “生活之道,純潔當屬首要,其次是清新、潔凈和精神自主。欲引甘甜之水,必先清潔河床。純真之眼能享受到主的極樂幻象,並知曉這偶然所見的含意;純潔之感官會吸入聖恩玫瑰園吹拂的芳香,明亮之心靈能反映真理的純美容顏。” 純潔!是了,之前隱約感到缺失的自由要素之一莫不正是純潔? 阿博都-巴哈這段話明白曉暢,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示。好似內心的飛鳥不再彷徨,倏然扭頭沖破那片迷霧森林,與旭日重逢一般——心中充滿一種清新的喜悅。 在過去,每每提到自由,我會過分注重精神自主,以為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唾棄一切外人替自己套上的思想枷鎖。然而,若沒有對純潔的重要性的體悟,對自由的渴望何嘗不會將自己推向歧途?確實地,未來得及蕩滌幹凈的內心汙穢會阻擾我理解並遵循上帝之道。曾經無知的我以為上帝之律法不過是更高一級的“束縛”,後來方才逐漸領悟那是祂對我們的仁慈與寵愛的象征啊。 巴哈歐拉教導我們,每個人生來高貴具有靈性。如果我們從小便能培養起富有靈性的思維習慣,那麼興許我們便能免受由日復一日的考驗、困難、挫折與誤解帶來的煩惱所困惑。之所以在面對那些瑣碎或艱巨的煩惱時手足無措,比如我之困惑自由為何故,是因為我們的視野因為種種原因受到了局限。打一個比方,觀察一根插進水杯中的筷子——其形象是扭曲的。將筷子拎出來,換一個角度觀察,筷子的真實模樣得以顯現。將筷子拎出杯子這一動作,可看作是我們借諸於靈性力量而超越了物質局限。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勢單力薄而猶豫不決;我們有諸多靈性力量的輔助——愛的力量,團結的力量,真知的力量,科學的力量等;最重要的是,這些力量皆潛藏於我們每個人的體內。我們需要做的是獨立認明真理之陽,並讓它的光芒照射自己,從而開啟心靈之門。 下面一段話摘出來同大家共勉,願大家都有一顆純凈之心,獲取真正的自由: “切勿在意所處社會現狀之腐敗、道德之衰落以及周遭人們的輕浮妄為。切勿以自己較卓越較優秀而自滿。相反,你們須將榮耀聖筆之忠告與訓誡當作自己的至大目標,從而將眼光投向更高境界。倘若如此,你們自然會明白自己仍須跋涉多少階段,離追求之目標——體現完美道德與美質——還有多遠。”...
Day54:遮過之眼 原創 2017-09-10 琪琪 美好社區讀友匯 “我們其實透過遮過之眼在看的是上帝,在看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 我的同事是個風評不太好,經常得罪人的人。單位裏的其他同事都不太願意跟她來往。我跟她有過幾次不愉快的經歷後,也害怕跟她接觸。 後來她大病了一場,在休假之前跟我交接工作,我得以跟她深入交談。我才發現她其實只是過於耿直,講話做事不留情面,才造成別人的誤解。而她面對誤解也不懂解釋,反而鉆牛角尖,認為其他同事不好,遂與別人爭吵。我與她以誠相待後,終於消除誤會,冰釋前嫌。 上帝賜予了我寶貴的機會,讓我得以重新認識與理解我的同事。假設沒有這麼幸運,遇到的是心存惡意,無法理解的人呢? 阿博都-巴哈說過: “你們當盡最大的努力挺身行動,你們要精誠團結。切勿互生怨氣。將你們的目光轉向真理王國,而非盯著造物界。愛所有的人是為了上帝,而非為他們自身。只要你為了上帝而愛他們,那你就絕不會生氣或失去耐性。人無完人,各人皆有各自的不足,如果你只看人本身,那你永遠不會高興。但是,如果你看上帝,你就會愛他們並善待他們,因為上帝的世界乃是完美與全然慈悲的世界。因此,不要看任何人的缺點;要以寬恕之眼看人。不完美之眼只看缺點。遮過之眼則看人的創造者。祂創造了他們,培訓並供給他們,賦予他們能力、活力、視覺和聽覺。因此,他們便是祂的偉大之表征。你們要關愛並善待每個人,照顧貧困者,保護弱小者,醫治病患者,教育無知者。” 我遇到一個人,他總是質疑並傷害我,我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也無數次祈禱再也不要跟他有任何交集。但上帝總會在不經意間讓他出現在我的生命裏。在一次次逃避失敗後,我選擇為了上帝而接納,包容與體諒他。 在我接納他的那一刻,似乎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向我內心湧來。似乎我接納的不是他,而是內心那個一直感到不安,恐懼以及憤怒的自己。充滿怨氣的自己融化在了愛的海洋裏,內心只剩下溫和與耐心。...
Day55:回眸這些年的靈性快樂 原創 2017-09-11 Pamela曉平 美好社區讀友匯 我們點燃了溫柔搖曳的蠟燭,邀請鄰居朋友來學習,燭火的熾熱絲毫不影響我們的靈性愉悅,我們的眼睛放射出愛的光芒,那是我最初體悟到的“靈性快樂”。回眸這些年的靈性快樂 昨日,我與一位朋友交談,說到“什麼是靈性快樂”以及如何消除人與上帝的三個障礙:名號王國、此生和來世。今晚,回到父母的家中,從窗戶眺望,遠山在塗山湖裏投下靜謐的影子,一種靈性的喜悅縈繞周圍,滋潤著我的靈魂。想起與朋友的靈性談話,也讓我回憶起認知和崇拜巴哈歐拉的奇妙歷程。 何謂靈性 “靈性”不是模糊、虛無縹緲的狀態。靈性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內在狀態,它會在人的行為、每天的抉擇、對人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對社區生活和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中得到體現。 當一個人的靈魂充當雌性,巴哈歐拉作為上帝的顯現,祂的靈魂作為雄性,二者的結合產生一個“靈性孩子”,便有了信仰之靈。從此,這個靈性孩子在上帝之言的福佑下茁壯成長,人的靈性之旅便啟程,去無限接近上帝——那淩駕萬物之上的終極力量。 人的靈性如何顯現?最高的靈性是與上帝相會,它們超越此世的帷幕阻隔而交匯在一起,比如:在祈禱時與摯愛者靈魂交融合一,在那個非現實的神聖領域;在痛苦中做出抉擇而面向上帝,在淚光中依然微笑時;當母親懷抱幼兒,母女同唱一首聖歌時;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看到聖美的光芒時;在信徒之間靜靜流淌的非塵世的溫柔之愛中,在彼此緊緊的擁抱之中…… 初識與新生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南下去廣州實習,去到一個改革開放的城市,也是瑪莎·魯特曾經播下巴哈伊信仰種子的疆域。 有一天,一個年長我2歲的女孩Linda與我相遇了,她問了我幾個問題:“當你在天空下、田野上行走,有沒有感到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有沒有覺得自己很渺小?你一個人坐在台燈的暖光下,有沒有問過自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