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6: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孩子

Day56: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孩子 原創 2017-09-12 榮大同 美好社區讀友匯 “如果為人父母而不了解人與上帝的聯系,不了解人的實質乃是一個富礦,具有反射上帝所有聖名和屬性之光的潛能,不了解人的高貴性,那麼,他看待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會有很大不同。”   今年是巴哈歐拉誕辰兩百周年,是一個福佑與大吉之年。算一算,我成為一個巴哈伊也進入第九個年頭了。將近九年裏,我的生命和生活一直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內在的眼睛被開啟了,理解了物質世界的靈性意義,幾乎每天都生活在喜悅與感恩中。借“美好社區讀友匯”征稿之機,反思一下自己在信仰中的收獲,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是從一個不認知上帝、有眼不見、有耳不聞、在荒野中盲目行走之人,成為一個認知上帝、了解生命的意義、托庇於上帝愛的堡壘中、行走在被清晰指引的道路上的人,這二者的區別多麼大啊!如何有能力表達伴隨著每天的呼吸、心湖裏每次愛之波的湧動而產生的思考和啟發呢?那麼就從上帝的恩典之洋中擷取幾朵微小的浪花吧。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十五歲,小女兒將滿五歲。我開始學習儒禧課程時,大女兒尚不足七歲,她跟我幾乎同步了解巴哈伊信仰,而我的先生那時已經學習儒禧課程三年左右。感謝上帝的恩典,巴哈伊信仰的學習對我們陪伴、養育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啟發和幫助。 我邂逅的第一句巴哈歐拉聖言,是“人就好比富礦,蘊含無價珍藏,唯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這句聖言可以說是巴哈伊基本的教育觀。那麼,人靈魂中的富礦、那無盡的潛能,來自哪裏呢?當我們學習到儒禧課程第一冊《點亮心燈》第二單元時,會讀到一句聖言:“……(上帝)將祂自己所有的聖名和屬性之光聚集到人的實在上,使其成為反射祂自身的明鏡。萬物之中,唯獨人類被特選出來,承蒙這至大恩寵,這恒久惠賜。”我覺得這句聖言告訴了我們“富礦”是什麼——上帝所有的聖名和屬性之光;來自哪裏——上帝;如何呈現出來——人類認知祂,朝向祂,使自身成為光潔的明鏡,反射上帝的聖名和屬性之光。這也能幫助我們理解巴哈歐拉在《隱言經》裏所說:“我使你生來富有……”,“我使你生來高貴……”,“我以知識之本質賦予你存在……”,“我以慈愛之泥土塑造了你……”以及巴哈歐拉在很多書簡裏提醒和告誡我們的:“人乃至高靈傑”,“人的地位是高貴的”!   如果為人父母而不了解人與上帝的聯系,不了解人的實質乃是一個富礦,具有反射上帝所有聖名和屬性之光的潛能,不了解人的高貴性,那麼,他看待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會有很大不同。當你了解孩子的高貴與富有之潛能後,會對孩子真正有信心,也會對自己有信心,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挑戰多麼大。因為你知道自己和上帝的聯系,知道自己為何被造生,自己的知識、能力、品質來自哪裏,知道自己也是一個富礦。   通過學習《點亮心燈》,你會知道“上帝向人類昭示了祂的神聖指引之陽……聆聽祂們的召喚便是聆聽上帝之聲”,會認知到這個時代的神聖指引之陽、上帝在人間的顯示者是巴哈歐拉。你會行走在一條由巴哈歐拉指引的正道上,巴哈歐拉會告訴我們如何認知祂、轉向祂,如同植物逐陽光伸展枝葉,得到太陽的恩澤以生長,人類一旦將心靈轉向巴哈歐拉,他的靈性品質、能力、態度都會逐漸改善和提升,一個賦能的過程、蛻變的過程就開始了。除此之外,他還將得到聖約的保護和指引,以及社區的陪伴與支持,雖然依然會遇到挑戰,但能夠理解生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困難乃是成長的階梯。   當為人父母者理解到這些並在生活中踐行,很自然地,孩子的轉變將隨之發生,因為父母會用期待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孩子,這種信心是真正的信心,來自對上帝——那全能者、全知者、全智者、最值得仰賴者——的信賴...

Day57:佳音頻頻至 今夕是何夕

Day57:佳音頻頻至 今夕是何夕 原創 2017-09-13 馮細嫂 美好社區讀友匯 “距離巴哈歐拉兩百周年誕辰日還有四十多天,心裏越來越喜樂,腳步越來越輕快,眼睛越來越明亮。 能量之日 這些日子以來,一直覺得特別受到福佑,內心特別喜悅。因為,我們正在靠近一個神聖的日子——巴哈歐拉兩百周年的誕辰日。這樣的日子,難得生逢其時,奉上自己的一份賀禮,一起見證祂的美妙安排,浸潤祂話語的重塑之力。 巴哈歐拉,誕生在1817年,距今兩百年。當時間滴答滴答,走入2017年,全世 “這一年若得鄭重視之,必為牽引眾心與巴哈歐拉連結提供獨一無二的、前所未有的全球機遇。” 事實確實如此。世界各地的佳音頻頻傳來,全世界巴哈伊用各自的努力相互守望、互相鼓勵,好像一起在演奏一曲宏大壯美的樂章。 有朋友分享說: “在南韓的高中模擬考試試題中,有一道題是有關巴哈歐拉的生平簡介。”   香港一間電視台主動聯絡當地的巴哈伊團體,制作一個約半小時的節目來介紹巴哈伊信仰和社區建設的服務工作。該節目除在電視台的頻道播放外,還錄得在該電視台社交媒體超過六萬次的播放率。  ...

Day60:行動的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

Day60:行動的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 原創 2017-09-16 Margo 美好社區讀友匯   “靈性品質如此重要,我們如何提升呢?” 最近與朋友們學習儒禧第一冊,看到這句話“我們的行動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讓我浮想聯翩。想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想到朋友們的分享,進一步理解了靈性品質是如何決定我們行動的成效。   首先,說說發生在自己家的故事。儒禧第十冊第二單元是磋商。孩子爸先於我學完磋商,於是時常將磋商掛在嘴上,大事小事總是說要磋商。可是我們沒有做到磋商,原因主要有兩個:1.有的事情我覺得是小事,沒必要磋商;2. 我沒有耐心和他磋商,有時會不歡而散。於是,我特別渴望學習第十冊第二單元,以為學習後我就會磋商了。然而,當我學習完第二單元後,才明白,若要達到巴哈歐拉所說的磋商,需要以諸多靈性品質為前提,如謙卑、耐心、寬容、理解、禮貌、超脫等等。再回到本文的第一句話——“我們的行動成效取決於我們的靈性品質”,可見能否實現磋商,取決於磋商各方是否具備上述靈性品質。   再來分析一下朋友遇到的挑戰。小雪正在學習第五冊《激揚朝華》,她的孩子正好是青少年,她告訴我們,最頭痛的事情是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王者榮耀,她想了很多方法,但是都收效不大。在學習討論時,我們又了解到一些細節,比如:小雪的孩子曾經參加過兒童班、少年小組的學習,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繼續;小雪的先生將看電視做為主要的放松方式,一般會看到淩晨一兩點。對於小雪的這些困擾,學習小組的朋友積極想辦法,但是都沒有想到有效的方法,這件事一直放在我心中。 一次外出學習時遇到胡先生,我知道他的兒子是青少年,於是問他:“你兒子沉迷電子遊戲嗎?”胡先生回答:“曾經沉迷,談了一次話,就解決問題了。他現在和同學在一起時,也會打,但是他會控制好時間。”這個對話發生在課間休息時,所以沒有時間問具體的談話內容。和胡先生相識十年,知道他和夫人服務巴哈伊信仰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孩子成長於巴哈伊文化下。我試著猜想他和兒子的對話內容,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1.想玩電子遊戲沒有錯,當然可以玩,但如果我們沒有更高的理想,只將目標放在眼前的世俗事物上,漸漸地,我們會變得自私和貪婪。那樣的話,我們永遠都不會快樂;  ...

Day61:原來,愛是最美的修行

Day61:原來,愛是最美的修行 原創 2017-09-17 方知 美好社區讀友匯 “如同蠟燭般去傳遞溫暖與快樂……” 那天晚上,與廖大姐一起玩鬧著拍照走向巴哈歐拉陵寢做晚禱時,我突然意識到: 祈禱,其實是讓生命獲得陽光並保持積極向上的一種狀態,不拘泥於任何形式,不以信仰之名來逃避現實,更不以膚淺的形式主義來麻醉與消磨自己的時間與生命。   祈禱,是行動。是讓自己快樂生活的一種行動,同時也是把自己自修到具備做“蠟燭”資格以進行傳導的一種行動。   它是把心中所有美好的願望與聖光相連,融化於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首先是自修,把自己的所有屬於現實生活范疇的事務打理好並同時讓自己陽光快樂,然後再如同蠟燭般去傳遞溫暖與快樂。   當做好以上兩件事情了,其實就已經是在祈禱並如同在做傳導了。 於是,我可以回答正義院成員所指導的三問了: 1.我為什麼來到這裏? 我把自己弄丟了,想要找到自己。...

Day62:兩個年輕的巴哈伊母親

Day62:兩個年輕的巴哈伊母親 原創 2017-09-18 Molly 美好社區讀友匯   “沒有生氣,沒有叱責,沒有大聲說話,平靜地解決問題……”   嫁到美國的冰帶著一家四口回澳門看望父母,住在也是一家四口的清家,雖然這在巴哈伊朋友圈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清的家不是很寬敞。那天,我去與她們相聚。   令我感動的是吃飯的一幕,整個聚會和諧、平靜,現場有三個孩子。孩子們吃飯,大人聊天,有兩個孩子發生了搶玩具事件。一個搶了跑進房間,另一個當場嚎啕大哭。   冰起來拉著嚎啕大哭的恩曦,孩子各種邊哭邊說,然後,媽媽拉她進房間安撫。搶玩具那個也平靜地走出來,坐在媽媽身邊被媽媽低聲教育著。   然後,被搶玩具的也平靜地出來了。   我被感動了。其實這兩位都是年輕的巴哈伊母親,但是對孩子的教育以及用巴哈伊原則教育拿捏得挺准確,最重要的是沒有生氣,沒有叱責,沒有大聲說話,平靜地解決問題。...

Day63:我如何成為一名巴哈伊

Day63:我如何成為一名巴哈伊 原創 2017-09-19 余 美好社區讀友匯   當我走在校園的綠蔭小道時,我竟發現周圍的一切事物變得無比快樂。天空的雲、兩旁的樹、路上的人都變得無比親切,我快樂得就像一只小鳥,我不由自主得向每個遇到的人點頭微笑,走路的腳步也變得十分輕快。 初識 剛開始接觸巴哈伊信仰的時候,我16歲,在一個南方小城讀高二。高二的政治必修課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我們政治老師拍著桌子,慷慨激昂地說:“這個世界上,除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其他的都是謬論。”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本身並不讓我討厭,比起死記硬背一些政治概念,有點哲學意味的學習讓我很享受,但老師的這句話令我很不舒服,也讓我更加困惑。  因為同時,我也在我第一位輔導員的幫助下,開始系統學習儒禧課程,這跟高中課堂學習的內容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唯物論認為世界起源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先有物質,後有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但在巴哈伊的小組,我們學到“上帝創生了人類”以及“人的靈魂自胚胎孕育時便存在,人與生俱來擁有靈性天賦”。可想而知,對於一個16歲的青年,這樣兩套截然不同的理論擺在面前,她該面臨如何兩難的境地。我渴求一個答案,告訴我究竟哪個是真理。我甚至因為內心的糾結,產生了想要放棄學習巴哈伊課程的念頭。  我將困惑告訴了我的輔導員。她笑了笑說,既然你不知道哪個是真理,那就去探尋呀!這個過程就像我們觀察一個杯子一樣,看的角度不同,視角和觀點也會不同。在你不知道答案之前,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機會,多一個角度去探尋這個世界呢?  這句話一下子讓我釋然。對哦,真理只有一個,但通往真理可能有不同的路徑。我為什麼要閉塞自己,何不嘗試繼續學習呢?所以帶著懷疑,懷著求知的態度,我繼續巴哈伊的學習。  喜悅 慢慢地,我發現,巴哈伊的靈性學習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習了:你當在每個人身上看到上帝的影子,要對每個你生活中遇到的人燃燒出熾熱的愛火。當我走在校園的綠蔭小道時,我竟發現周圍的一切事物變得無比快樂。天空的雲、兩旁的樹、路上的人都變得無比親切,我快樂得就像一只小鳥,我不由自主得向每個遇到的人點頭微笑,走路的腳步也變得十分輕快。後來,在學到儒禧課程第四冊的時候,當我讀到早期信徒不分日夜,廢寢忘食得跟隨巴哈歐拉,探討經典,吟誦詩篇,極度喜樂的狀態時,我猜想那可能也是相似的體驗吧,一種沉浸在天堂話語之芬芳的喜悅。  真正讓我得到確認的是,17歲時那段在黑暗中掙紮並獲得“重生”的經歷。  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