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3:以謙卑之軀,行服務之道 2017-11-09 梅 “他總是以極其謙卑的態度服務……” 最近關注了一個幼兒教育的公眾號,其中有一篇講述作者去澳門走訪某所國際學校的見聞,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有種知道真相後熱淚盈眶的激動,原來那位朋友所教授的課程的創建開發者,竟然就是我的恩師AL夫婦(因為沒有事先征求恩師的意見,所以用了化名)。曾經有兩年的時間裏,我們幾乎每周有兩個多小時的碰面,而他在教育領域裏的卓越貢獻和個人成就,卻從未聽他提及只言片語。 與AL結緣,是因為他曾做了我兩年多的輔導員(但我更喜歡把他定義為我生命地圖裏的人生導師),後來他離開了中國,N年後我也搬遷到另一個城市。這是怎樣一種奇妙的緣份,老天在怎樣機緣巧合地安排與運作?我通過一個幼教課程再次領悟到AL為我開啟的精神之窗,啟蒙了我瞭望這個世界的靈性視角。同時又因為懷著對AL的無比敬意,從而對他多年培育的課程,對於這顆美好的果實加深了一份特別的認同。 AL與我的學習生活出現交集時,他已是古稀的年齡,在很大一部分中國城市老人看來,也許基本上是一台磨損過度需要反復保養和維修的舊機器了。我不清楚AL是如何保養他那不斷折舊的物質層面的身體,但我看得出,他是那種物質、精神皆富有的人,而且他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遠比物質世界還要豐盛得多。那時的AL還沒有退休,仍在異國他鄉孜孜不倦工作著,做著他喜歡做的事。 他渾身上下充滿了能量,除了完成工作任務外,還每周一次神采奕奕地到我朋友的家裏,只為了給我們三位並不年輕、吸收能力也並不很強的中年學員們開啟精神世界的研習課程。跟著AL學習的兩年裏,他都是自己打的士去我朋友家,自帶深邃廣博的精神產品來服務學習小組,連車費也不要我們為他分擔一分一厘。就在他攜太太飛離中國前,也不中斷與我們繼續探索世界、發展靈性的進程。他征求學習小組成員的意願,問我們想找什麼樣的輔導員來接替他的工作,以保障我們繼續順暢地學習。 若是按目前世上最普遍的功利主義來看,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一個學識淵博、在某一領域頗有名望的老人,每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交通費自理,只為教3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學員。而這3個學員當時又是什麼狀況呢?時不時因為加班加點的工作,因為折騰的生活瑣事而請假,其中一個(就是我)因為英語水平並不太好,上課時只能連蒙帶猜,聽不懂的還得靠另一個學員來翻譯解釋。而且這三名學員都擅長以活躍的批判性思維,時不時以各種生活經驗和世俗道理,去反駁那些開始不以為然、而後來才深深明白是真理的真理。三個學員花了兩年時間才學完了研習課程的2.5本書(目前有10本),可見在接受某些新事物上,我們並不是高效能的學習者,並沒有展現出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那樣的渴求狀態。尤其是初期的學習階段,固有的三觀總支配著我們在不確定性的懷疑和猶豫間,沉渣泛起、信念撲朔迷離,在每接受一個基本信念前,都會經歷一陣浪淘風簸、泥沙俱下、然後逐漸澄清的反復討論過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這樣的學習小組無論從時間成本、規模效益、還是從學員的短期學習效果來看,都不是最理想的。一般人會是什麼反應呢?是澆水施肥都等不到花開的焦慮之心,還是對勞動成果被徒勞浪費之感的憤怒,亦或是對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對等回報後心灰意冷的失望感? AL一如既往地踐行著他的服務和教育理想,對我這樣的後知後覺者,就像一名老園丁只是耐心地陪伴和等待每一朵心靈之花按照自身的節奏吐蕊綻放。也沒有認為一些種子資質平庸不值得傾注心血,就寧可剔除他們去另選優質基因。就是這樣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者,耐心地等待為我開啟靈魂的大門。他從未用功利主義去衡量我們的學習效果和意義。他總是以極其謙卑的態度服務於學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從不吝惜他的服務時間。他一直在踐行100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巴哈歐拉所言:“人就好比富礦,隱含無價珍藏,惟教育能掘而顯之,使人類從中獲益。” 我當時的學習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順便練練口語。我懷著一顆並不純潔的動機,卻走進了一扇至善至美之門,這是怎樣的一種幸運!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從AL以及後來的一些輔導員身上,我都看到了同樣一種介質在彼此的靈魂間循環流動。 AL身體力行去教育、陪伴他人,我絕不會是他的第一批學員,也不會是他的最後一批學員。離開中國前,AL夫妻倆送了我和朋友好幾本兒童繪本和一本教育學的書籍,才知道繪本和書的作者就是這對老夫妻。而在這之前,我只知道他在一所國際學校工作,聽他簡單介紹自己是做教師培訓的,後來又知曉他正在忙著編寫培訓教材,現在想來,那很可能就是我後來幸會的那個課程的修訂版了。高手都是隱藏於民間的,原來我身邊竟然這樣藏龍臥虎,有幸得到這樣淵博又謙遜的教育專家的陪伴!以我這平凡之眼卻全然無知無覺。他們如此低調、謙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令我想起了兒子三年前在上兒童班時,M老師教授的歌謠《謙卑的大地》: 《謙卑的大地》 河流流向大海,因為大海最深。種子總會結果,因為大地最低。 大海在最深處,它包容、包容、再包容。大地在最低處,它接受、接受、再接受。 阿博都-巴哈說: “人有兩種本性:一種是精神的或較高尚的本性,另一種是物質的或較低下的本性。前者使他接近上帝,後者使他只為俗世利益而生活。這兩種本性的各自特征都可以在人類身上發現。人的物質本性所表現出的是虛偽、殘忍和不義;這些均出自其較低下的本性。而人的神聖本性所表現出的則是愛、寬恕、善良、真誠和公正。這些都是較高尚本性的表達。所有良好的習慣,每一個高貴的品質都屬於人的精神本性。相反,所有不完美的和罪惡的行為都出於人的物質本性。如果一個人的神聖本性壓倒了人的本性,那麼他就是一個聖人了。” 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可就有這麼一類人,淡泊名利,只有純粹的服務和利他心。以謙卑之軀,行服務之道,不為獲得他人肯定,更不為取悅他人,只是自然而然地,遵從人的本性,尊重萬物規律,身體力行地開展關於“人”的培育與發展。那個美好課程的創建者AL夫婦是如此,那個美好課程的今日的躬行者也是如此。 我的朋友啊全神貫注地傾聽靈性之歌吧如對自己眼睛般珍惜它們(巴哈歐拉)
Day94:隱言的智慧 2017-11-10 Cici “原來一次次的生活考驗,在自己的生活中閃著它的智慧之光……” 她的書架上擺著一本小紅書《隱言經》,已經有6年半了吧。 若幹年後,當重拾這段故事,她仍可以會心地笑出聲來!因為它,她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向,不再遊離、彷徨和不安。是它,見證她在靈性成長中慢慢步入成熟。 她從小說話不多,偏內向,像極了她當了一輩子老師的母親。 就因為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她由然地有一種無法名狀的自卑:因為,一生下來,奶奶就撂下一句話,“怎麼又是個女的”;因為,自己從來不是優秀的那一類學生,只是中等;因為,自己也無法像堂姐妹們一樣,把農活幹得又快又漂亮。她甚至還要背負“臉向黃土背朝天”的壓力! 為何自己不是媽媽提起的在天國中那位未曾謀面的“兄長”?她想,他如果在,又會是怎樣的優秀?而自己明明無法優秀,可偏偏來到世間。自己來了後,又到底來幹什麼?自己能做些什麼? 她好像從來沒有得到過解答。 她還在大學就讀時,奮鬥了8年的母親最終因沒能戰勝病魔而過早地離世。她竟也沒能見到她的最後一面。從那時起,她的心開始為媽媽在這世間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母親是民辦老師,一直從教,連續8年被評為“優秀老師”,卻沒有公費醫療。所有醫藥自費,家裏無力供給她良好的治療。但母親從來沒有怨言。 ...
Day95:是巴哈歐拉把我從沼澤裏拉出來 2017-11-11 葉 “孩子的苦最怕的就是與母親分開……” 我從四五年前開始接觸巴哈歐拉的書籍,從此發現了一位偉大的教育者。雖然沒有在每一本書上認真的細讀,但卻讓我產生了好奇和興趣。我發現與讀書的朋友們接觸,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靈性感覺,與他們聊天說話,簡直就是與他們的心靈交談,給人一種摸不著猜不透想不明的智慧感覺。就這樣,因為略翻了書本,和一些朋友們接觸後,我對巴哈伊信仰生了興趣。不敢說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認真接觸和學習。 想接觸學習巴哈伊信仰,目的是想學習為人父母,如何做好父母。還沒有結婚之前,我就是對教育學和心理學有興趣,自己總是希望結婚之後能生個聰明又智慧的孩子,於是八年前就草率地結了婚,婚後一直堅持著上班,直到孩子三歲半上幼兒園了才接到自己的身邊,這期間的婚姻生活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好,甚至更差。孩子他爸在頭三年得過躁狂症,期間我也被逼出抑郁症,當時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於是我決定帶著兒子出去找工作,我一邊工作,兒子一邊上幼兒園,後來我的病才慢慢好起來。 於是我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可是這麼多年過來了,孩子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聰明、有智慧、智商高、情商也高。孩子甚至一直到上一年級時,班主任要求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我把我的情況提前寫了一份報告給醫生看,醫生還沒下結論,我作為母親就提前下了結論——孤獨症。其實現在想想,孩子的這個帽子是我戴上去的,而不是醫生的結論。 就這幾年來一直是我一個人帶著兒子,他上幼兒園,我上班,他放學還要陪我上完班再下班。孩子從小寡言,應該跟我一樣不愛說話、脾氣差。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孩子,這種苦似乎很多家長都有體會。如果心態好還不覺得辛苦,但是如果心態不好,真的很想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不再理會,直接走人。但是,誰又知道孩子的苦不是跟著自己上下班受的苦,孩子的苦最怕的就是與母親分開。 自從兒子上小學之後一切的一切都跟不上時,我也已經到了絕望的地步了,於是我想起了巴哈歐拉。 我在想我一直都在接觸著巴哈歐拉的書,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但也有給我靈感的時候,巴哈歐拉不也是教育者嗎? 於是,我遇見了信仰巴哈伊的林老師。林老師讓我兒子玩沙盤,開導我兒子心理的創傷,慢慢地經過半年的時間,兒子變得樂觀了、快樂了、更自信了,雖然學習方面的成績還是跟不上同齡的孩子,但兒子的變化也讓我很驚訝。他不再那麼寡言、脾氣不再那麼暴躁了,不再那麼容易打人了。 是巴哈歐拉讓我認識了林老師,從林老師那裏不僅是兒子得到了幫助,連我自己也收獲不少,期間的很多困難、苦難都無法用語言一一表達出來。最讓我堅持住、站起來的是林老師的一句話。她說:“小葉,你千萬別放棄!”就這麼一句話,林老師的意思是不僅叫我不要放棄孩子的教育,更不要放棄自己的生活,勇敢地生存下去!因為林老師第一次見到我兒子時就已經明確地說明我兒子不是孤獨症。 多麼簡單,多麼感人的一句話——別放棄!只有巴哈歐拉忠誠的子民才有這麼偉大的力量去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堅持住,更要堅強起來! 之前讀巴哈歐拉的書籍都是略翻著看,並沒有細細去品味其內涵,後來林老師在給兒子上課期間,我也利用那一點點時間學習。林老師遞給我一本《0-12歲,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書,此書的作者是信仰巴哈伊信仰的瑞士心理學教授——葛安妮、葛碧建夫婦。 此書對我和兒子的啟迪很大,漸漸地我們得到林老師的教導,我的性格也好了很多,不再動不動就對著兒子大罵,以前甚至從心底裏地恨這孩子,恨自己沒有選擇好丈夫就嫁人了,恨自己沒有選擇好家庭就把這孩子生了出來,恨家人沒有對我好好的照顧! 這“恨”永無止境地纏繞著我的心聲,就像一對魔手掐住我的脖子,讓我無法呼吸。曾經無數次在心裏恨這孩子的出生給我帶來的麻煩,無數次地想逃走,離開這孩子!是這本書《0-12歲,給孩子一個好性格》給了我一個好性格,先改變自己的性格再教育孩子的性格。 從那一刻起,我對身邊的親人、長輩、孩子、家人都不再那麼容易生氣了,那個“恨”漸漸地從我的心裏消失了。對孩子的教育也增加了耐心,自己也發現自己已經有半年都沒有大發過脾氣了,因為兒子現在即使哭鬧,我也不再是以前的我了,而是換了一個心態去面對孩子。...
獻給巴哈歐拉(十四行組詩) 詩人:簡寧 鑰匙 如果房屋有一顆心臟,它就在你的口袋裏 鳴叫。風雨淒迷的路上,回家的人 摸到了鑰匙,他就看見了桌上的燈 鑰匙插進鎖孔,屋裏的仙女再也來不及 變回銀狐,從煙囪裏逃逸 她將被迫暴露她的美麗,她秘密的愛情 還有阿裏巴巴的鑰匙,音節的水晶 閃爍著跳躍,打開了爐火旁金黃的回憶 而一枚撿來的鑰匙只是鑰匙的屍體 謎一般的鋸齒已經在塵土裏生銹 這世上所有的門都對它緊緊關閉 而對稱的花園像蒙上了符咒 有人臉色發白大汗淋漓 徹夜或者畢生,與一把銅鎖搏鬥...
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博士祝賀巴哈歐拉誕辰兩百周年的賀函 來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博士 祝賀巴哈歐拉誕辰兩百周年的賀函 值此巴哈歐拉誕辰兩百周年之際,我謹向澳門巴哈伊團體所有的家庭和朋友們致以最良好的祝願! 信仰一直以來是一股促進團結的力量,並為建設一個更加強大的社區做貢獻。澳門巴哈伊團體匯聚各階層人士,渴望將他們的精力和時間奉獻給人類的福祉。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社區工作的最前沿,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和相互依存關系,最終將使我們的後代有能力成為更好的社會成員。 受到巴哈伊教義的啟發,澳門聯國學校一如既往地倡導教育為個人發展之根本,並作為一種改善社會之方法。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富有活力的工作值得我們由衷感激。 我誠摯地希望,在澳門,巴哈伊團體將持續提升相互支持和促進當地活力的能力。我藉此機會祝願澳門巴哈伊團體未來的事業一帆風順。 譚俊榮2017年10 月18日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