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海大召開

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海大召開 2017年6月1-3日,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和中國宗教學會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承辦、《上海翻譯》編輯部和《翻譯界》編輯部協辦的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世界宗教研究》主編卓新平,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領軍學者、墨爾本大學亞洲學者講座教授、清華大學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羅選民,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楊連瑞出席會議並致辭。 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和發言摘要39篇,邀請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3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5位專家和學者與會。 會議本著“開放、包容、平等、學術”的宗旨,圍繞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巴哈伊教等宗教典籍的翻譯展開,設六個分議題,分別是宗教經典翻譯傳統與翻譯史研究、宗教典籍翻譯家/翻譯思想及理論研究、當代宗教翻譯實踐及其特徵研究、宗教翻譯與和諧社會建設、宗教間理解與宗教翻譯、宗教文本翻譯的文學化。 31位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發言。在大會發言環節,北京大學西亞系教授Allen Hemmat,中國猶太文化研究聯盟會長、南京大學教授徐新,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古蘭經翻譯家張承遷,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張旭,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譚瓊琳,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浙江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辛紅娟,四川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人文藝術》主編查常平、臺灣中央大學榮譽教授周複初分別就巴哈伊經典神秘性術語翻譯的標準化處理、猶太教經典翻譯術語統一、伊斯蘭經典的普世價值、佛教典籍的外譯、道教經典的跨文化應用、基督教經典的翻譯做了精彩發言。國務院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博士生導師黃忠廉教授就“宗教翻譯學的物件、性質、理論與學科框架”做了探討。十多位青年學者和博士、博士後宣讀論文、交流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會上,代表們研討的文本涉及希伯來語、希臘語、阿拉伯語、藏語、朝鮮語等語種的宗教經典。 本次會議推動了我國宗教研究、語言比較研究和翻譯研究學科的發展,有助於我國宗教翻譯研究的一流學科建設,提升宗教研究和跨文化翻譯研究學術水準,增強中國學者的國際話語權。 通訊員:高玉霞  

第三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探討“修行與精神生活”

第三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探討“修行與精神生活” 合影 2017年5月13日-15日,“修行與精神生活”暨第三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在浙江寧波金峨禪寺順利召開。宗教人類學工作坊是由南京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楊德睿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陳進國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黃劍波教授發起,意在回應目前中國社會研究較少關注的制度、結構、框架以外的“內在世界”的現狀,從“修”“文”“化”等內涵豐富的概念出發,探尋宗教學和人類學領域裡新的研究進路。 現場 這次工作坊是繼2015年6月在海南玉蟾宮舉行的“世俗時代的修行”和2016年9月在茅山舉行的“修行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與社會”之後舉辦的第三次關於“修行”議題的研討會。參會者來自全國各地及港澳臺地區共50餘名,既有人類學、宗教學、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醫學、體育學等專業學者,也有琴棋書畫藝術專家;既有資深教授,也有在讀的研究生;既有無神論者,也有宗教修行者。 現場 工作坊議程分為十個單元,包括 “修行人類學的學理反思”、“修行與精神體驗”、“修行與塵世生活”、“修行與日常經驗”、“修行與身體實踐”、“聲音感知與視覺”、“佛教居士的修行”等七場主題研討會、兩場書法及古琴文化交流分享會和圓桌總結會。與會者圍繞“修行”主題,從人類學、宗教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等專業角度,探討內容不僅涉及到佛教、道教、巴哈伊教、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民間信仰等與宗教相關的修行實踐,也涵涉了琴棋書畫、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內容探討。 江紹發先生發言 以會議第三場“修行與塵世生活”為例,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江紹發先生以“家庭:人類靈修的道場”為題,認為參與一個新文明建設就是整個家庭和家庭成員靈修的主要空間。並在此背景下,對巴哈伊社區建設的相關經驗進行了分析。江紹發先生還進一步推薦了一系列家庭成員的靈性習慣,尤其是年輕家庭成員應該培養的習慣。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張一兵博士以“一種知行合一的修行生活:澳門巴哈伊團體的考察”為題,試圖通過2013年9月至今筆者對澳門巴哈伊團體的社區建設活動的田野調查,參與同‘世俗時代的修行’話題相關的生活模式探討。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後梁建華以“修謙卑之心行服務之道:巴哈伊信仰的修行與精神生活探析”為題,從分析巴哈伊信仰的修行目的和修行方向著手,進一步考查探析了其修行方法和修行路徑。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李棟財以“‘佛商’宗教修行與其企業管理行為之間的聯繫:以福州女性企業家A女士為例”為題,希望探討佛商如何平衡追求佛教意義上修行出世的解脫和維護日常企業管理的正常運營之間的平衡的問題。最後,針對佛商修行者如何既兼顧佛教修持,同時做好企業管理者的角色提出建議。 張一兵先生發言 ……此次工作坊充分展現出磋商、平等、尊重、開放之學術對話風景。在15日上午的圓桌總結會上,與會者紛紛表達了對此次會議的新視角、新形式的讚賞及體驗收穫,並根據這次研討會的報告內容,共同分析探討了修行人類學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需要規範的一些關鍵字和概念。 研討會之後,陳進國教授主持了閉幕式並邀請大家於2018年相約終南山的修行人類學工作坊,進一步深入探討“修行”相關議題。 本文摘自:2017-05-17 ECNU人類學研究所 修行與精神生活暨第三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在浙江寧波召開 相關報導:中國宗教學術網 2017年5月16日  修行與精神性生活探析——第三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在寧波召開  ...

兩岸四地學者聚首澳門小城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

兩岸四地學者聚首澳門小城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 【澳門特訊】2016年11月5日 為了回應國家總書記習近平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由中國社科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和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共同主辦,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及宗教學系以及全球文明研究中心聯合協辦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宗教與科學的角色》學術研討會於11月4日假澳門大學完滿結束。此次會議得到澳門基金會的贊助,國家宗教局沈毅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胡德平先生、澳門基金會研究所黃麗莎處長、巴哈伊亞洲顧問團成員麥泰倫先生和鍾芳容女士以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代表江紹發博士以及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共六十余人參與此次研討會。 此次會議內容從個人、社區、國家以及世界層面出發,以共同體的整體構設與宗教整體觀為著眼點,看到宗教和科學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意義,來自不同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巴哈伊教、中國傳統思想和哲學以及不同學科的不同觀點,認識建立多元和合對話模式,進而多元集納、樹立新的文化體系的重要性,通過互相交流達到共識的過程,也是此次會議的目標。此次主辦方之一的澳門巴哈伊團體也是諸多團體的一份子,著力于參與和建設,所有社會行動項目的獨特性不在於其範圍或規模,而是其所採取的統一原則和進程以及潛藏於這些行動中的各種全新的概念和方法,相信科學、宗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結合,以及其整體意識的積極體現,就是以之實現巴哈伊教和中國信仰所追求的“大同社會”,就是讓中外宗教精神和人文智慧來“協和安邦”。   用全球性的思維再結合本土化的行動,是巴哈伊所有社會建設行動的特色,而這些行動的願景是天下大同,重建整個文明世界並實現非軍事化,使其在政治機構、精神抱負、貿易金融、語言文字等所有重要方面的都得以有機的統一,而又不損害各組成部份的多姿多彩的民族特性,這樣的發展願景落實到社會實踐中更需要社會各階層人士共同努力,與會者計畫在自己的地區開展相關的研討工作,也寄望往後的會議在反思經驗後,越來越多結合實踐,更多跨學科跨學界的交流合作。最後參與者談及至大和平是人類共同的“命”,而“運”則是我們作為世界公民的選擇,而共同體是最終走向人類一家。 拓展閱讀:“大同之道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會議在澳門召開

“巴哈伊教關於世界和平、社會發展的原則、話語和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並取得積極成果

“巴哈伊教關於世界和平、社會發展的原則、話語和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並取得積極成果 與會學者合影 2015年11月14-1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和全球文明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巴哈伊教關於世界和平與社會發展的原則、話語和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此次會議旨在進一步研究、理解和評估巴哈伊教關於世界和平與社會發展原則的理念和實踐,發掘其現代性的價值,總結其成功的經驗,比較、交流和研究其世界和平與社會發展的原則在世界各地的具體實踐。 會議開幕式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主持,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致辭,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作主旨發言。來自三個主辦單位、上海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委員會、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相關研究人員40余人出席了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研究員邱永輝、唐曉峰、陳進國、晏瓊英出席了會議並進行了論文發表。 會議圍繞宗教與和平建設、巴哈伊和平建設與社會發展的聯繫和互動、巴哈伊社會發展的觀念、範疇和歷史演變、巴哈伊與法律、科學和管理、巴哈伊社會發展專案的中國實踐,以及巴哈伊社會發展專案的國際經驗等議題進行了論文發表和交流討論,取得了積極的學術成果。在閉幕式上,上海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委員會修彥彬處長報告了“五大宗教以外的宗教”在上海市的存在狀況,以及民宗局對於加強相關管理的工作思路。   轉自:2015年11月18日 中國宗教學術網

“第二屆巴哈伊翻譯工作研討會”圓滿結束

“第二屆巴哈伊翻譯工作研討會”圓滿結束 “第二屆巴哈伊翻譯工作研討會”圓滿結束 2015年8月1—2日,為期兩天的“第二屆巴哈伊翻譯工作研討會”在真誠互信、團結友愛、互學互助的美好氛圍中圓滿結束。借用一位與會者的話說,“這是一次低調、高效、節省”的會議。東道主澳門新紀元國際出版社與從事巴哈伊文獻譯審編校工作的二十餘位業內人士進行了誠摯的交流互動。 經過兩天密集充分的交流,與會者對於翻譯程式的重要性、中英語言習慣的差異、“功夫在平常”的閱讀積累、詩歌翻譯的忠實性、互聯網輔助翻譯的各種技巧、資源和平臺等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探討。與會者的普遍共識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老一輩的智慧與經驗,小心謹慎從事翻譯,虛心請教各方高人名士。 此次會議以學習世界正義院的《巴哈伊權威文獻論翻譯》摘引開始,進一步明確巴哈伊的翻譯標準和要求。接下來的主要議程是:蘭州交通大學萬兆元副教授分享中英兩種語言在“重複性”方面的差異及其在翻譯實踐中的體現、翻譯程式與善用互聯網的重要性;于慈江博士分享詩歌《隱言經》的審校心得,以《隱言經》(阿拉伯文卷,第二首)為例點評四個中譯本的長短得失;潘紫徑女士分享《聖鴿頌》的翻譯歷程與心得。于慈江博士、周佳琳編劇朗誦《聖鴿頌》。與會者在肯定《隱言經》、《聖歌頌》努力成效的同時,誠懇提出一些建議和值得商榷之處。        新紀元國際出版社代表分享編輯經驗,指出一些易混易錯的字詞;籲請譯者重視譯前準備,反復閱讀原文、查閱請教疑難;優先翻譯包括前言、後記、序、跋、索引在內的附文,保持術語、標題序號等規範統一。IT專家鮑景超先生在會上提出建設譯審編校相關人士網上交流平臺的幾個方案,推薦使用翻譯記憶庫(translation memory),與會者對這些建議反應熱烈。結合會議中的討論,與會朋友也提出、討論了儒禧研習課程中的一些問題,向出版社提出了編輯規範、程式等方面的友好的有建設性的提議。   巴哈伊文獻的漢譯工作漫長而艱巨。真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很多代人兢兢業業地為之努力探索、無私奉獻與付出。從民國學者曹雲祥、廖崇真,到海內外華人巴哈信徒的早期翻譯實踐,直至今日虛懷若谷的譯者朋友,巴哈伊文獻的漢譯工作蹣姍走過了小小征程,還將穩健行走更長的道路。在學習之路上,所有參與者須有謙卑的態度,在實踐、反思、磋商、再學習的持續過程相互扶攜、共同進步。 與會者熱烈交談中 萬兆元老師分享 參與者表達見解 主持人發表講話1 主持人發表講話2 聚餐繼續熱聊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探討新興給予文化背景下理解簡素生活——澳門巴哈伊教代表參與尼山論壇 第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於2016年11月16日正式開壇。本屆論壇主題為“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邁向綠色·簡約的人類生活”。來自全世界20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學者200多人參加了分享和討論。其中既有儒釋道的代表,也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巴哈伊教、東正教和摩門教的代表。   其中,四位巴哈伊代表分別是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Bani Dugal);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學院世界和平巴哈伊講席研究教授霍達·馬哈茂迪(Hoda Mahmoudi);巴迪基金會總裁羅蘭女士(Lori Noguchi);以及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代表、澳門大學副教授江紹發。 美國馬里蘭大學派克學院世界和平巴哈伊講席主席霍達·馬哈茂德表示,“環境的可持續性已成為全球問題,關係到人類的未來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生態危機的解決方案,不能沒有一個更大的集體合作,不管是政府、商界領袖、機構還是個人,都應該在在全球範圍內進行。”   參與今屆論壇的本澳代表江紹發在論壇中以一位元巴哈伊的視角來探討新興給予文化背景下理解簡素生活。他表示,“通過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進行積極的交談,通過堅持不懈努力對當前發展模式的基礎性假設進行再審視,一種替代模式是有可能出現的。簡素生活是可以逐步建立的。它出於個人的自覺選擇,建立在對人性特定理解的有意識的知識之上。由此,可以培養契合我們時代精神的給予文化。” 此次論壇的另一亮點是首次設立了世界女性論壇。聯合國婦女署駐華代表湯竹麗表示,“ 尊重女性、促進性別平等、保障女性權益、促進解決女性問題將是人類文明的偉大進步與根本標識。” 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杜加爾認為,“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態度源於舊有的家庭觀念。但女性是教育下一代的第一位老師,理應獲得更多教育機會,社會應當尊重女性的地位和貢獻。” 此次尼山論壇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女性論壇得到更多的關注,作為閉幕式當天的一項重要論壇,關於女性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任務,尼山世界女性論壇副主席侶海林給出自己的看法:現在比較強調女性的婦權、性別平等。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是由男性和女性組成,所以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不光是男人的任務,也是女人的任務,所以男性也好女性也好,所有的人民要共同努力把我們的世界建設的更好。   圖片和文章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