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北京宗教研究高端論壇”學術總結

“首屆北京宗教研究高端論壇”學術總結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 陳進國博士 各位老師、各位大德,首先很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參與這個盛會,特別是國宗局的副局長蔣堅永先生,還專程再趕過來參加本屆高端論壇的壓軸戲——“北京的多元宗教生態與宗教治理”這場圓桌會議,讓我們非常感動。這個會議是由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王瀟楠和我具體負責籌辦的,首先得到世界宗教研究所領導卓新平所長、曹中建書記和在座的鄭筱筠副所長的大力支持,並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北京東嶽廟以及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中國社科院巴哈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我要特別感謝北京東嶽廟和中央民大在會議經費和論文集出版資助方面的大力支持。而東嶽廟作為本屆論壇的主辦單位,顯示我們中國本土宗教,魯迅先生所說的作為“中國文化的根柢”的道教的人文責任與學術擔當。我們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科研處、辦公室、財務室、網路室的老師們,在具體會議事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使我們有茶水喝、有好飯吃,車位有地方放。此外,我的同事特別是王瀟楠老師在會議前期事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此我提議,大家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細心工作表示感謝。   本屆北京宗教高端論壇,我覺得很幾大特色。   1、 本次論壇是首次由學術界、宗教界、政界三方,共同坐在一起來探討北京宗教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北京宗教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宗教在北京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北京的宗教治理等議題,這無疑具有開創性的意義。我是做宗教人類學的,人類學強調要眼睛向下,用他者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三方的共同在場,有助於大家用平等的立場,磋商的原則,來換位思考北京的多元宗教問題,特別是有助於黨和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更接地氣,深入瞭解北京的宗教文化歷史與當代發展狀況,進而做好宗教治理工作。我們討論北京多元宗教與社會和諧建設,首先就是要關注宗教治理如何走向善治?如何從立足於政府本位、自上而上管控的社會管理朝法治化、自治化的社會治理方向轉型,是一個很重要的治理觀念的轉變。而宗教治理工作走出“治理失靈”和“治理錯位”,推進“治理創新”,走向“社會本位”的“善治”,也是我們衡量一個“好的社會”的重要指標。宗教治理走向“善治”的過程,也是一個“文治構建”的過程,即培育社區公民的文化自覺和社會參與意識,推動社區文化發展,提升社區生活品質,從而構建社區文化認同和社區生命共同體。昨天北京的季文淵前局長和劉先傳現局長都和我說,明年北京的統戰部和宗教局考慮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聯合舉辦第二屆高端論壇,我衷心歡迎在座大家繼續支持本高端論壇。   2、 本次論壇涉及的主題之一是北京多元宗教的歷史與現狀。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參會的學者既關注到國家承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基督教、天主教)的歷史與現狀,也關注到北京的鄉土宗教的歷史與現狀,包括民間信仰、宗教救度團體道德學社,以及作為中華文化主幹的儒教信仰。而作為世界新宗教之一的巴哈伊信仰在北京的狀況,也進入學者關注的視野。這樣多元的議題具有突破性和代表性。一方面反映了北京宗教的多元生態的現實,另方面也說明本屆論壇關注視角的多元性。我記得多年前即2003年,我和本所的曹中建、金澤、張新鷹、陳明等人,曾經到福建做民間信仰事務治理的調查,並撰寫了相關報告。2004年,國宗局成立了第四司,參與調查和管理五大宗教以外的宗教,如民間信仰、摩門教、巴哈伊信仰,這是一種事實求是的態度。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在關注五大宗教的社會化治理的同時,無疑也應將宗教治理的眼光關注到五大宗教之外,這樣有助於促進北京的多元宗教生態構建,本著文化尊重的立場去貫徹推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 本次論壇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是宗教是如何參與和諧社會建設。在主題發言和各場學術報告中,五大宗教的全國性領袖、北京市的各宗教領袖、各位學者,事實上都共同提到一個話題——宗教對話。費孝通先生說過一個詞,叫文化自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首屆北京宗教高端論壇,就是一場高端的跨宗教間對話,有助於北京各宗教之間相互瞭解、相互溝通,共同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用在場的基督教牧師,我的同鄉陳馴先生的話說——對話促進包容和諧。當然,比較遺憾的是本屆論壇比較少關注北京宗教的一大特色,即在京的外國人宗教信仰問題以及宗教國際交流問題,希望我們下屆有機會再深入討論。   4、...

在“構建和諧社會–探討宗教的作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構建和諧社會—探討宗教的作用”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 宗教研究中心 張訓謀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由巴哈伊澳門總會與國家宗教局主辦、由澳門各主要宗教協辦的“構建和諧社會-探討宗教的作用”研討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四司、宗教研究中心、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國宗教雜誌社,代表此次前來參加研討會的13位宗教局與會人員,對本次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為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提供資金支援的巴哈伊澳門總會和澳門基金會、對為本次研討會的籌備工作付出辛勤工作的巴哈伊澳門總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各位專家學者在百忙之中撥冗與會表示熱烈的歡迎!   記得聯合舉辦研討會的動議是2009年10月澳門、香港巴哈伊教訪問團拜訪國家宗教局時正式提出來的。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和蔣堅永副局長非常重視,對雙方以此開展合作交流的形式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予以肯定,並要求我們積極回應,組織落實。由此展開了我們與巴哈伊澳門總會之間密集的資訊來往。過程是辛苦的,同時也是愉快的,我想結出的果實,體現在這兩天的研討會的成果中,也應該是豐厚的。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主題,是包括信仰各種宗教的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和諧內涵,可以說,“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人與自身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以及世界和諧,而“大同社會”則代表了中國古代和諧社會理想的最高境界。《禮記·禮運》裡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經數千年來各種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核心,兼顧多元、和諧有序、包容開放的思想文化體系。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我國歷史上的和諧理念既有繼承,又有創新。一般來講,和諧指的是一種協調、均衡、有序的狀態;和諧社會,指社會各要素處於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全體人民處於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狀態,主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個方面的內容。   人所共知,宗教在歷史上對古代“和諧”社會起到了重要的維繫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各宗教能夠也應該繼續發揮這種重要作用。巴哈伊教是一個追求和諧的宗教,其中蘊含的和諧思想也非常之豐富。巴哈伊教的根本教義是“團結”,“優時代之所急,慮時代之所需”。 “天下一家”教義展現了巴哈伊教期盼世界和諧的美好理想,同中國傳統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是一致的。事實上,早年巴哈伊教傳入中國後,人們很容易把它的主要教義與中國上的大同思想聯想起來,因而稱之為“大同教”。...

“巴哈伊的文學藝術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巴哈伊的文學藝術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巴哈伊的文學藝術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恒源祥大廈會議廳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是繼2018年“巴哈伊的建築藝術國際研討會”之後,對巴哈伊文化的系列拓展研究。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全球文明研究中心、恒源祥文化研究院等單位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奧地利等地區的共40余名專家、學首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賈俐博士主持。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研究員、恒源祥集團劉瑞旗董事長、巴哈伊洲際顧問麥泰倫教授出席開幕式並分別代表主辦和協辦單位致辭。 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研究員開幕致辭 鄭筱筠所長在致辭中指出,此次會議是在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語境下,對巴哈伊文化的深入拓展研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人類文明要彼此借鑒、共榮發展,還需要深入瞭解和研究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文學與藝術則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播符號。本次會議主題聚焦文學藝術研究,探討宗教文學藝術的價值和意義、巴哈伊的文學、音樂和書法等領域,與會嘉賓不僅有宗教學研究專家,還有畫家、音樂家等很多藝術家,是一場跨文化、跨學科的學術交流盛宴。 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賈俐博士主持開幕式 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恒源祥集團劉瑞旗董事長開幕致辭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巴哈伊洲際顧問麥泰倫教授開幕致辭並做主旨發言 開幕式之後,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研究員、麥泰倫教授分別做了主旨發言。 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研究員主旨發言 卓新平研究員在發言中對基督教、佛教、道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以及巴哈伊教中所展現出來的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以及二者的交織共構,做瞭解讀和梳理,指出宗教文學藝術是一個紐帶、一種神聖的橋樑,把永恆和現實、世俗和超越有機聯繫了起來。卓老師回顧了巴哈伊文學藝術在20世紀初和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的發展,指出巴哈伊文學藝術承載著悠久的文化,有厚重的積澱,從中可以看到古代波斯文化、亞洲文化發展的動感和勃勃生命力,非常有研究價值。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研究員主旨發言 晏可佳研究員對近四十年來巴哈伊本土化發展的中國模式做了梳理總結,指出巴哈伊教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時期的連續性的歷史積澱。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種宗教不僅是復興了,而且出現了全球化的流動,而中國模式可以理解成包括巴哈伊教在內的世界宗教在全球化流動當中的一個環節,有必要及時深入研究。 麥泰倫教授講到19在巴哈伊文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有特別的含義,2019年正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成立19年,他對此表示了熱烈祝賀。麥教授在主旨發言中指出,藝術是文明進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僅藝術培訓可以充分發揮個體的潛力,在集體層面上,藝術還是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文化本身的核心。 全球文明研究中心與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友好互動 兩天的研討會中,根據主題分為宗教文學藝術的價值與意義、巴哈伊的繪畫與書法、巴哈伊的文學及其在中國的翻譯、巴哈伊的文學藝術在世界的影響、巴哈伊的音樂等共六場分會,探討內容從中國民間宗教文學藝術、儒教的文學藝術觀、道教與藝術,拓展到佛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的文學與藝術,進而在世界宗教文學藝術的背景下,重點對巴哈伊的文學與藝術進行了深入研討。 會議閉幕式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晏可佳研究員主持,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文洪研究員、恒源祥集團劉瑞旗董事長、清華大學麥泰倫教授分別致辭。...

巴哈伊教澳门总会第三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落幕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第三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術研討會落幕 【特訊】二零一九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二日,由巴哈伊教澳門總會、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系列學術研討會假澳門聯國學校禮堂劃下了完滿的句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盛剛、國務院發展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前所長趙曙青、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文洪、山東大學巴哈伊研究所所長蔡德貴、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周平、恒源祥(集團)董事長劉瑞旗等各界人士出席參與了活動。 分組討論之一 本次研討會以創造性的合作方式在十九個分論壇裡,一共介紹了七十八篇文章,主題主要圍繞“生態文明和社會發展”來進行,內容涉及“一帶一路”與多元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宗教與生態文明、教育與社會發展、宗教與社會發展、生態文明與社會發展、藝術與社區建設、經濟生活、治理能力建設、話語構建的新嘗試和巴哈伊文明的發展等議題。與會者嘗試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及構想去解讀和解決一系列當前問題和挑戰。 分組討論之二 分論壇交流之一 在四天的研討中,來自本澳、香港及內地一百多名與會者共同營造了一個開放、平等、友好、多元與一體並重的空間。與會者有機會在不同的分論壇裡進行深入的對話,透過不同領域的交叉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獻上獨特的賀禮。 分論壇交流之二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教授開幕致辭 “科學和宗教”這兩個相輔相成的“知識體系”是貫穿整個研討會的主線,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探索之道。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在開幕致辭時說:“當我們深化或豐富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知識時,那盞燈就會變得更亮,更多人加入到建設共同體的行列,前方的路就會走得更順暢,我們的行動框架也會更清晰,我們的進程也會更有成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閉幕總結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在總結發言呼籲:“生態文明是我們的基礎,社會發展是我們的努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的目標。大家一起努力,明天會更美好!” 大會現場反應熱烈 報導摘自華僑報: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研討會落幕 更多相關報導: 澳門日報: 人類命運共同體研討會昨開幕 中國宗教學術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澳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