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4:當我們說“尊重孩子”

Day14:當我們說“尊重孩子” “人乃至高靈傑。” ——巴哈歐拉 “教育者應牢記:體貼,關心,尊重孩子永遠是必要的。” ——阿裏-阿克巴爾-福魯坦 文:Jing D 一粟正熱衷於學說話,會說的依然是有限的幾個詞,不過大人重復說某個詞他會跟著學,下力氣發音的樣子很是認真。當然,無論多麼賣力學習,要讓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跟上他內心的實際體驗,還是需要很多時間。(其實,想一想,語言表達能力按說已經成熟的成年人,不也時常在表達內心體驗時“捉襟見肘”嗎?)不過這也沒關系,他會使盡渾身解數來表達,生活還是過得去的。 1 螺絲刀不見了 一粟現在最愛的玩具包括一個工具箱和一個“釣蟲子”的木質玩具(下方有圖片)。工具箱裏面最愛的是螺絲刀,拿著在家裏到處“修理”。(之前爸爸給他安裝腳踏車拿工具來來去去,他跟在後面也忙活了半天,自此對工具的熱愛是“更上一層樓”。)釣蟲子的玩具是幾只毛毛蟲插在木頭上面的孔裏,蟲子頭上都有一塊鐵,一根棍子頂端一塊磁鐵,棍子可以輕松把蟲子從孔裏釣上來,一粟喜歡大人釣出蟲子然後他來放回去。時常,他也會拿自己鐘愛的螺絲刀去蟲子的孔裏戳。有時,他推而廣之,還會拿螺絲刀對著大人的腿和腳“修理”一番。   這天,螺絲刀不見了。   剛剛起床,能量滿滿的一粟准備去拿工具大幹一場,他一個人去了玩具房間,不一會兒就嘚嘚兒跑來把我拉過去,拿釣毛毛蟲的棍子在孔裏戳兩下,丟掉,然後讓我打開工具箱(工具箱裏的所有東西都已經被他拿出來了,放在旁邊),然後一攤手,眼睛睜大,“嗯”一聲,表示困惑,我明白他的意思是:“我的螺絲刀呢?”我是這時候才知道螺絲刀不見了的。   他用棍子戳孔表示:“我想要這個戳孔的東西。”越過其他工具依然讓我打開工具箱,表示:“我要的不是那些,而是另外一個工具。”加上我原本就了解他對螺絲刀的鐘愛,理解他的意思並不難。...

Day15:接觸信仰後,你有什麼變化?

Day15:接觸信仰後,你有什麼變化? 富足時須慷慨;患難時須感恩。對他人要誠實可靠,和藹友善。做貧窮者的財庫;富裕者的勸誡;對急需者有求必應;謹守諾言;公正評判;言辭慎重。對人要不偏不倚;以最大謙和示人。要成為夜行者的明燈,悲傷者的安慰。做幹渴者的甘泉,苦難者的天堂,受壓迫者的護衛。一言一行都要彰顯誠篤和正直。要做陌生者的家園,受傷者的藥膏,逃難者的堡壘。成為盲人的眼睛,迷途者的路標。要成為真理之容的妝飾,忠誠之額的冠冕,公正之殿的柱石,人類生命的氣息,正義之主的旗幟,品德之天的明星,人類心田的露珠,知識海洋的方舟,恩澤之天的太陽,智慧之冠冕的寶石,世代蒼穹的明燈,謙遜之樹的果實。 ——巴哈歐拉 難 與 易 文:琪琪 在學習小組上,朋友問我接觸了巴哈伊信仰以後,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有什麼區別。   我告訴他們,面對人世,有些事變得困難了,有些事變得容易了。   過去的日子過得比較隨心所欲,每天只管自己開心就好,沒想那麼多。   隨著學習越多,讀的聖作越多,服務越多,再次面對人世,不禁變得慈悲起來。知道愛人很難,但也會努力去愛。會去體諒,去包容,時刻把阿博都-巴哈的話語記在心裏:   “人們往往會產生關系疏遠的傾向。首先得采取措施消除這種疏遠傾向,因為只有那樣,聖言才會見效。如果一個信徒對一個未覺悟的人表現出親切友好,以極大的愛漸漸引導他懂得聖道的正確性,以便使他最終懂得上帝的信仰的基本信條及其含義——這樣一個人肯定會得到改變,除非是很少遇到的猶如死灰的那些人,他們的心‘變得像石頭一樣,或比石頭還要硬。’”  ...

Day16:《篤信經》的故事

Day16:《篤信經》的故事 文:榮大同 點石成金 《篤信經》,巴哈歐拉重要的早期聖作之一。原書為波斯語,寫於1861-1862年間。問世後,在信徒中迅速傳抄,1882年在印度付梓。1900年,首個英譯本面世。1931年,守基·埃芬迪(Shoghi Effendi, 舊譯“守基·阿芬第”)的譯本印行,並通行至今。  它影響了無數的人靈,變探尋者為篤信者,焦渴者為暢飲者,滴水變成太陽、蚊蟲為鷹隼:   “同是這些人,雖有凡此諸般局限之帷幕包裹,縱受這般禮法禁錮,一當他們從無量光耀者之顯聖手中,由篤定之杯飲取信仰之不朽甘醇,即有如此蛻變,而願為祂之故棄絕親族與資財、生命與信念,的確,除上帝外棄絕所有!其渴慕上帝,熾烈若此;其迷醉狂喜,激揚如斯,以致塵世及其一切在他們眼前均湮滅無存。此民豈非垂范了‘重生’與‘再臨’之奧秘?  “同是這些人,在稟受上帝那嶄新而奇妙的恩典之前,他們尚且用盡心機,但求保全性命免遭淪亡,豈非人所共睹?他們豈非遇荊棘則驚恐,見狐狼則竄逃?然而一旦幸蒙神界的至高殊榮,一旦獲賜上帝的宏大恩典,他們如若能夠,便會在上帝聖道上爽然捐舍千生!非但如此,他們蒙福的靈魂已不屑其肉身之籠,而切望解脫。那般天軍,其一名戰士便能迎戰一群!可是,若非生命產生蛻變,他們豈有能力昭顯此等與世人常理相悖、與世俗願望不符的行為?  “顯然,這般精神和舉動,如此截然不同於他們早先的習性風俗,若乏此玄妙蛻變,任何事物均無能使之昭顯於有生世界。因他們的焦躁已化為安寧,懷疑已化為篤信,怯懦已化為勇氣。此即神聖煉金丹之效,迅如轉瞬,轉變人的靈魂!”   多少世代,它點石成金的效力一再顯現。它所轉變的第一個信徒是巴哈伊信仰的殉道先知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的大舅舅。這本書原來的名字是《致舅舅書》。 致舅舅書 巴布(The...

靈旅天堂——記於2014年7月朝聖後

靈旅天堂——記於2014年7月朝聖後 我不知道天堂的樣子但巴哈伊的每一處聖跡都讓我看到了天堂 原創: 孟夏伊始、Sammi   站在卡爾邁勒山頂俯瞰巴哈伊花園的十九級台階美麗與純潔讓我如入天堂從阿卡城門進入至大監獄,地中海的風拂過臉龐那一瞬,至大監獄成了天堂   從裏茲萬花園入口漫步一草、一木、一葉、一果滿眼的芬芳讓我嗅到了天堂從巴吉大宅花園到巴哈歐拉陵殿途經會開花的樹 會說話的枝會微笑的石子 慢下來 進入天堂的節奏   我不知道天堂的樣子但巴哈伊的每一處聖跡都讓我看到了天堂我想 天堂就是這樣吧 匯聚了所有的善與美我想告訴每一個朋友天堂 我去過了希望你們都能去看看  ...

Day20:短篇義務禱文的奧秘

Day20:短篇義務禱文的奧秘 “每日誦讀短篇義務禱文,可以提醒我們不偏離正確的生命航線,源源不斷地獲得上帝的神聖能量與動力,把靈魂安頓在上帝的永恒家園,免受此世的紛擾與無常變遷的侵襲。” 原創: 露 西 巴哈伊信仰的聖作認為“上帝的宗教好比蒼穹,齋戒乃其日,義務祈禱乃其月”,足見義務祈禱在本信仰中的重要性。義務禱文共3篇,每天,信仰者可任選其一誦讀。短篇義務禱文只有69個字,但它卻字字珠璣,辭簡理博,蘊含生命之真諦與智慧,誦讀之人受益無窮。 1 明了我從何而來,為何而來 人都需要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與價值、安頓其靈魂,否則,他/她就成為“空心人”和“無根人”,而巴哈伊短篇義務禱文則提供了此問題的答案,它的第一句是“我的上帝啊!我見證:禰將我造生,是讓我認知禰,崇奉禰。” 這句話回答了終極問題中的兩個,即生命的起源和目的(意義)。它指出:人來自上帝這個宇宙的創造者,而人從虛無到存在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認知上帝;另一個是崇拜上帝。   然而,作為造物主的上帝卻遠遠超越凡人的理解力和領悟力,因此,人只能以上帝的顯聖者(比如耶穌、穆罕默德、巴布(The Bab,舊譯 “巴孛”)、巴哈歐拉等)為中介,通過傾聽或閱讀顯聖者的經文來間接地實現認識上帝的目的。這就意味著一個巴哈伊信仰者必須每日踐行早晚閱讀聖作的教規,從而認知上帝的旨意、戒律與智慧,開啟其靈魂的雙眼,洞察“可為”與“不可為”的界線,了悟愛、慈悲、善、公正、犧牲等精神品性的本質,這是信仰者“知”的開始,是他/她從肉體的生命邁向精神生命的轉折點,是“行”的邏輯前提。   短篇義務禱文把崇拜上帝作為人的生命的另一個目的,這意味著把上帝以及祂啟示的真理和戒律放在最神聖、最崇高的地位來敬拜,以上帝之言,而非人的臆想、物質財富、權力或名利,作為價值判斷的圭臬、明辨是非的准繩、言行舉止的坐標,由此,信仰者的“行”才會變得有意識、有依據,才能確保自己生命的提升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