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教澳门总会第三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落幕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第三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術研討會落幕 【特訊】二零一九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二日,由巴哈伊教澳門總會、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系列學術研討會假澳門聯國學校禮堂劃下了完滿的句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盛剛、國務院發展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前所長趙曙青、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趙文洪、山東大學巴哈伊研究所所長蔡德貴、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周平、恒源祥(集團)董事長劉瑞旗等各界人士出席參與了活動。 分組討論之一 本次研討會以創造性的合作方式在十九個分論壇裡,一共介紹了七十八篇文章,主題主要圍繞“生態文明和社會發展”來進行,內容涉及“一帶一路”與多元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宗教與生態文明、教育與社會發展、宗教與社會發展、生態文明與社會發展、藝術與社區建設、經濟生活、治理能力建設、話語構建的新嘗試和巴哈伊文明的發展等議題。與會者嘗試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及構想去解讀和解決一系列當前問題和挑戰。 分組討論之二 分論壇交流之一 在四天的研討中,來自本澳、香港及內地一百多名與會者共同營造了一個開放、平等、友好、多元與一體並重的空間。與會者有機會在不同的分論壇裡進行深入的對話,透過不同領域的交叉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獻上獨特的賀禮。 分論壇交流之二 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教授開幕致辭 “科學和宗教”這兩個相輔相成的“知識體系”是貫穿整個研討會的主線,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探索之道。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江紹發在開幕致辭時說:“當我們深化或豐富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知識時,那盞燈就會變得更亮,更多人加入到建設共同體的行列,前方的路就會走得更順暢,我們的行動框架也會更清晰,我們的進程也會更有成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閉幕總結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在總結發言呼籲:“生態文明是我們的基礎,社會發展是我們的努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的目標。大家一起努力,明天會更美好!” 大會現場反應熱烈 報導摘自華僑報: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研討會落幕 更多相關報導: 澳門日報: 人類命運共同體研討會昨開幕 中國宗教學術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澳門舉行

永生

生命如此短暫,年少時可能覺得二三十年是很長的時間,然而當我們走過這些年,回頭看卻驚訝地發現,它們消失得如此迅速。未來的年華也將逝去於一瞬,死亡瞬間來臨。

歡樂節

巴哈伊曆有19個月,每月19天,月份之外還剩四五天,稱為“閏日”,巴哈歐拉指明了“閏日”是在所有夜晚和白晝中,為字幕ha的顯現,即為神聖本質的日子。它無“年份和月份的界定所限制”,就只有上帝神聖本質無拘無束的無限實體,無法以日月旋轉及其他人間尺度所捕捉或領悟一樣。 歡樂節(歡樂節又稱阿亞米哈節),象徵永恆,無限,神秘和上帝本質超越時間的奧秘,會帶給我們喜悅和歡樂。今年的2月26日至29日,澳門的巴哈伊團體分別在澳門和氹仔古董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它是一個為了準備齋戒,款待賓客,樂善好施及互贈禮物的時期。 有別於往年在戶外慶祝,今年澳門區的朋友們共聚地方中心,朋友們除了集體遊戲和手工製作之外,還相互交換禮物,分享近況。而氹仔區的朋友則開放自己的家,歡迎朋友他們的拜訪,並準備了老少咸宜的互動遊戲,別具心意。 “在上帝眼中,慈善是令人喜悅和值得讚頌的,是所有善行之王。” 巴哈歐拉

173年諾魯孜節慶祝

每年一度慶祝諾魯孜節是一個良機,人們可以通過共同慶祝文化差異,對話和相互尊重。這是社會內部和社會之間的統一和團結的時刻,在衝突和分裂之時,統一和團結 更加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在這些福佑的日子裡,必須建立一些具有永恆意義和價值的機構,人們會口口相傳,歷史也會記載在案,讓世人銘記在這喜慶的一天,我們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最適合在那天建立,從而著手行動。” 3月20日我們迎來了古老而豐富的新年-諾魯孜節(Naw-Rúz),諾魯孜代表著齋月和舊一年的結束與新年的開始,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是巴哈伊的新年。2009年,它被聯合國合併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澳門,氹仔,路環,橫琴的朋友們紛紛慶祝這一喜悅的日子:澳門地方分會邀請朋友共聚,除了介紹這特別日子的來源和意義,更準備了相關的手作和互動遊戲,同時很應屆的採用中國傳統的慶祝新年的方式-寫揮春,朋友們各自挑選巴哈伊的聖言為內容,初次慶祝諾魯孜節的朋友覺得異常新鮮。氹仔地方分會今年慶祝的方式與往年不同,將將近10個家庭開放了他們的家,除了分享食物參與每個家庭分別準備的遊戲分開之外,更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既慶祝了諾魯孜節又拜訪了朋友,很多朋友都覺得這次活動的舉辦方式有別以前,更能與朋友們聯絡感情,諾魯孜節之後,大家都很期待下個月的里茲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