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年諾魯孜節慶祝

每年一度慶祝諾魯孜節是一個良機,人們可以通過共同慶祝文化差異,對話和相互尊重。這是社會內部和社會之間的統一和團結的時刻,在衝突和分裂之時,統一和團結 更加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在這些福佑的日子裡,必須建立一些具有永恆意義和價值的機構,人們會口口相傳,歷史也會記載在案,讓世人銘記在這喜慶的一天,我們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最適合在那天建立,從而著手行動。” 3月20日我們迎來了古老而豐富的新年-諾魯孜節(Naw-Rúz),諾魯孜代表著齋月和舊一年的結束與新年的開始,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是巴哈伊的新年。2009年,它被聯合國合併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澳門,氹仔,路環,橫琴的朋友們紛紛慶祝這一喜悅的日子:澳門地方分會邀請朋友共聚,除了介紹這特別日子的來源和意義,更準備了相關的手作和互動遊戲,同時很應屆的採用中國傳統的慶祝新年的方式-寫揮春,朋友們各自挑選巴哈伊的聖言為內容,初次慶祝諾魯孜節的朋友覺得異常新鮮。氹仔地方分會今年慶祝的方式與往年不同,將將近10個家庭開放了他們的家,除了分享食物參與每個家庭分別準備的遊戲分開之外,更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既慶祝了諾魯孜節又拜訪了朋友,很多朋友都覺得這次活動的舉辦方式有別以前,更能與朋友們聯絡感情,諾魯孜節之後,大家都很期待下個月的里茲萬節。

173年里茲萬節

昨日澳門巴哈哈伊團體和氹仔聯國學校共同慶祝里茲萬節的到來。在這最幸福的日子裡,澳門的朋友們用九角星,玫瑰,夜鶯,帳篷,地圖等元素佈置聯國學校,用祝福之心祈禱,因為不能飾演巴哈歐拉的形象,只能通過敘述故事的方式向其他朋友呈現這十二天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今年的慶祝有別於往年,分別在不同的區域為兒童,青少年以及青年參加相關的介紹內容,活動還邀請到中央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布志光處長,巴哈伊教亞洲洲級顧問團霍金梅顧問,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所長以及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於維雅教授。 全球的巴哈伊都會慶祝“里茲萬節”,又稱“天堂節”,是最神聖的巴哈伊節日,從2016年4月20日至5月1日,它是為了紀念巴哈歐拉那1863年在巴格達里茲萬花園停留的12天。在那段日子裡,巴哈歐拉公開宣布他就是本時代上帝的顯示者,意味新時代和新文明的開端。這美妙的12天,我們會分別在第一天,第九天和最後一天有相關的慶祝活動,第一天,他宣示自己的身份;第9天,他的所有家人和他團聚並歡慶他的宣示;第12天,他離開花園。阿博都-巴哈在一次個性中說到,對巴哈歐拉的驅逐給他的聖道帶來了勝利,雖然被驅逐通常是令人難過的事,但巴哈歐拉將它變成自己一生中最歡樂的事,這也是里茲萬節之所以成為至大節日的原因。 “誠然,通過由我那不可抵擋,征服一切之威權,我已使所有靈魂消逝。之後,一個新的創造界形成了,作為我賜予人類恩惠之標誌。誠然,我是普施者,亙古常在者。” “誠然,通過由我那不可抵擋,征服一切之威權,我已使所有靈魂消逝。之後,一個新的創造界形成了,作為我賜予人類恩惠之標誌。誠然,我是普施者,亙古常在者。” -巴哈歐拉

世界通用語

巴哈歐拉的到來是為了團結世人,讓他們親如一家。為此,祂的律法之一就是要求世界各地的人們學習一種共同的語言,除了母語之外,每人都能使用這種語言。

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 巴哈歐拉的另一個教義是,每個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必須接受教育。如果父母忽視了子女的教育,他們在上帝面前應對此負責。巴哈歐拉如此告誡我們:   諭令每一位父親教自己的孩子讀寫的技藝,以及神聖書簡裏規定的一切。凡不理會這道命令的父親,倘若他是富人,受托人必須向他索取教育子女所需的一切;倘若他並不富有,此事應該移交正義院處理。誠然,我們已使正義院成為貧苦和窮困者的庇護所。   所以,教育兒童是所有巴哈伊必須遵守的律法。如果父母有能力卻忽視了子女的教育,則靈理會必須督促他們為孩子提供教育。如果父母貧困,無力教育子女,則靈理會必須利用社區基金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教育經費。   巴哈歐拉教導稱,兒童教育是一項神聖的任務。祂說: 教養自己的兒子或者他人的兒子,好像是教養我的兒子……   教育巴哈歐拉的兒女,這不是我們的莫大榮幸嗎?只要教育自己或別人的兒女,我們即可享此榮耀。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要做家務,或者外出放牧,就不送他們進學校。我們須銘記,做家務或放牧不是上帝的誡命,教育才是。如果我們不遵守這條誡命,我們難逃此咎。同樣,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是女兒,就認為她不需要任何教育。阿博都-巴哈說過,男性和女性享有同等的權利。然而,如果非要做出優先取舍,則教育優先權應歸於女孩,因為她們未來將成為孩子的母親,而受過教育的母親才能養育出更優秀的兒女。   根據巴哈歐拉所說,教育不僅僅是學會讀寫,而且要培養孩子們服務人類的能力和美德。現在,世界各地的兒童從小被教育要忠於自己的國家,甚至在他們幼稚的心靈刻上了仇恨他國的印記。他們被教導要以自己是德國人、阿拉伯人或中國人為榮,並堅信自己的種族、宗教或階層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巴哈伊信仰認為這是不對的。教育之目的在於讓所有男性和女性相信“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如此,他們才會為了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而奉獻自己的愛與服務。如果人們能夠采納這種教育方式,則僅需一代人便能建立全人類的團結。   巴哈歐拉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