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文藝創作“賦青年·富未來”即將開營 為回應習近平主席宣導的“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工作,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青年部特此舉辦青年文藝工作者的交流活動。活動主題為:“賦青年·富未來”文藝創作營。顧名思義,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如何賦予青年更多的力量、空間與能力,去共建一個真正繁榮和富裕的社會,是這次活動的聚焦點。 活動發起至今,已經吸引來自中國內地及澳門等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文藝工作者80人次踴躍報名參與,遠遠超過原計劃50人的活動規模。主辦方也陸續收到了一些跟主題相關的散文、畫作、商業創作等原創作品。 活動籌備方表示:“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物質富裕時代,也身處劇烈的社會轉型期。在發展的表像下充斥著的各種新矛盾、新難題和新挑戰,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現實中都影響著我們傳統的生活模式。”她說:“我們意識到,主導當前消費模式的商業和政治力量常常鼓勵自大、貪婪、只顧自身利益和過度消費,讓青年處於繁複又浮躁的社會氛圍。社會物質財富發展的同時,更需要的是能帶來一股持續穩定的力量;一種回歸本初的純潔;一種堅守原則的自信;一份摒棄庸俗的果敢;營造和平、友愛、團結氛圍的卓越追求。要發展這些力量,就必須審視和改變那些與人的本質、發展、經濟等有關的一些深層觀念。我們認為社會的良好風氣成就的是欣欣向榮且充滿旺盛生命力的生活景象,托起的是整個社會面貌的意氣風發,推進的是物質精神同步的雙贏。這也是我們此次活動的目的。” 據悉,本次活動已經是巴哈伊教澳門總會嘗試舉辦的第二屆青年文藝創作活動。第一屆活動主題為“世界和平 青年的承諾”,籍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和巴哈伊最高行政機構——世界正義院頒佈《世界和平的承諾》三十周年之際,呼籲青年文藝工作者,一起宣導世界和平。第一屆活動所創作的作品已經通過合集的方式出版發行。這些年來,青年們也繼續在各自的社區裡進行不同形式的和平傳播。 離本次活動(2018年12月28-30日)舉辦的日期越來越近了,我們將收穫怎樣的成果呢?這個活動又將會給物質經濟無限發達的澳門和臨近的大灣區,帶來怎樣的浪潮呢?讓我們一同期待!
可持續發展教育 面對恐怖主義、愛滋病毒/愛滋病以及非洲的極端貧困等急迫的全球性問題,我們有時很難去聚焦於人類的長期需要。 不過,200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的開展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得以重新思索應對長期性全球挑戰的新方法。 文明的各方面均需可持續發展 對於整個人類的未來而言,很少有哪些事務能夠比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要。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個詞語已經為我們所熟悉,幾乎涵蓋了與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持續成功有關的所有事務。 這些事務當然包括環境保護和適當發展的挑戰,它們是“可持續發展”的兩大重點。不過,它們也同時被延伸到了所有與人口及人類消費、人權、婦女進步、食品安全、能源、工業增長、城市規劃、和平與安全等相關事務中。 所有這些事務都與人類“為滿足當代人需求而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1987年對可持續發展作出的定義)有關。 和大多數有益而重要的理念一樣,我們目前在保持可持續發展領域所面臨的問題同樣是:如何激勵人們改變那些有問題的基本行為和活動,也就是“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行為和活動。 也就是說,我們如何才能激勵人們儘量少消耗資源,多為消除貧困做出貢獻,多從事不會污染或是浪費寶貴資源的發展行為,以及最終做到和平共處? 這也正是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的特殊意義所在:展示如何在全球層面利用不同的教育流程協助整體局面的改變。而教育流程是促進人類行為改變的核心所在。 在2002年提出“十年計畫”倡議時,聯合國大會曾經提出:“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時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機構以及民間社會推動“十年計畫”的開展,以促進和改善“可持續發展教育與他們各自的教育戰略及行動計畫的整合……” 誰教育民眾的眼光最長遠? 對民間社會的呼籲尤其重要。儘管政府和國際機構可以進行高層政策調整,制訂新的法律法規以及開展機構重組。但是,新的社會計畫要最終發生效力,還是需要在基層發生真正的改變才行。 也就是說,社會行動必須從每一個具體的公民開始。事實證明,通過民間社會組織所開展的公民行動在很多時候是取得持久改變的最佳途徑。 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研究理事加里?加德納(Gary Gardner),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宗教人士和機構能夠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歐洲理事會交流會探討宗教的作用 【2015年11月8日】 塞拉耶佛——在歐洲理事會的一場主要會議上,巴哈伊國際社團(BIC)表示,宗教是人類動力的一個強有力來源,社會應當對如何從宗教影響中受益獲得更加深入的認識。 11月2日至3日,政治、宗教領袖、公民社會代表和學者在塞拉耶佛、波士尼亞以及黑塞哥維那共聚一堂,參加歐洲理事會關於宗教層面跨文化對話交流會。 該會議探討了“共同構建包容社會”主題,關注宗教在公共領域的作用以及學校裡的宗教性和非宗教性教育如何促進形成更加寬容的社區。 上圖:11月2日至3日,政治、宗教領袖、公民社會代表和學者在塞拉耶佛、波士尼亞以及黑塞哥維那共聚一堂,參加歐洲理事會關於宗教層面跨文化對話交流會。(歐洲理事會攝) 巴哈伊國際社團赴歐盟代表蕾切爾·巴雅尼(Rachel Bayani)表示:“我們有必要對現在社會管理所秉持的一些假設進行分析,以保證它們不會剝奪宗教在社會中的建設性作用。” “宗教是人類積極主動性的強有力來源,我們需要對如何開採這一資源從而使社會整體從中受益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她繼續說道。 這一會議的其它主題還包括宗教和世俗思想如何可能幫助遏止過激激進主義和暴力極端主義的傳播。 圖:會議主題包括宗教在公共領域中的作用以及通過教育促進寬容。(歐洲理事會攝) 奧地利內政部長約翰拿·米克萊特納(Johanna Mikl-Leitner)發言表示宗教領袖承擔著讓世界更加美好的共同責任。 這位元部長表示,“宗教是解決方式,而不是問題來源。” 歐洲理事會議會主席安妮·布拉塞爾(Anne...
巴哈伊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見證人類邁向團結 【2015年12月14日】 巴黎——上周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1)以196個國家一致同意簽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協議告終。巴哈伊國際社團表示,這反映了全世界在面對重大全球挑戰時,向各國之間更加團結協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代表賽裡克·托克博拉特(Serik Tokbolat)表示,“從實現團結的角度來看,必須將巴黎會議視為一大勝利。儘管有人認為最終檔在如何真正遏止氣候變化的措施上有所缺憾,但世界各國證明它們有能力在國際層面攜手合作,為世界的未來展開深層協商。” 圖:巴哈伊國際社團代表賽裡克·托克博拉特在面對氣候所致極端事件的社區恢復座談會上發言。 代表巴哈伊國際社團的托克波拉特是參加會議的巴哈伊代表團的一員,該會議的參加者包括數千名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代表。 “我們的行動、討論和聲明關注的曾經是引起人們關注各地個人、社區和組織發展一種新的行動和互動模式的需求,這種新模式能夠説明人類共同採取一種對待環境更加平衡的姿態。” 他表示,“如果在共同的願景和決心指引下行動,人類就能夠採取措施防止氣候變化的消極影響並改進自身與地球之間的關係。” 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推特上發表巴哈伊國際社團對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所做的正式聲明,該聲明題為《共同的願景,共同的決心:攜手選擇我們世界的未來》。 他認為,巴哈伊國際社團對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主要貢獻在於題為《共同的願景,共同的決心:攜手選擇我們世界的未來》這一正式聲明。 該檔闡釋了“個人與集體生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將不僅需要新的技術,而且需要在人類中產生一種新的意識,這種意識包括對我們自身及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形成一種新概念。” 巴哈伊發起的國際環境論壇(IEF)同樣參與到這一重大事件之中。巴哈伊國際社團與國際環境論壇組織、聯合組辦或者參與了一系列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周邊會議。 亞瑟·達爾(Arthur Dahl)是國際環境論壇的主席及已退休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副助理執行董事,他表示,“國際環境論壇尋求將有關環境變化的討論從科學技術解決方式拓展到包括基於價值觀的社會變革,這對實現《巴黎協議》至關重要。”...
巴哈伊參加北京圖書博覽會 【特訊】第二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于於八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巴哈伊澳門總會代表巴哈伊國際出版社參加此次盛會,巴哈伊國際出版社是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巴哈伊出版與發行機構的聯盟。自一九九零年以來,巴哈伊澳 門總會參與其中,與往年一樣受到社會文化司贊助,參展書籍範圍涵蓋各學科領域——親子讀物、青少年教育、研習課程教材、傳記、健康與治療、社區建設、婚姻 與家庭、靈性教育、宗教、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等,其中親子讀物和青少年教育類書籍主要針對道德教育和精神成長。本次參展目的是希望過涉及不同領域,共同探 索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以及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進步,也希望這些書籍給讀者帶來符合當今和諧發展觀的新思想和新視野,為全球讀者展現新時代的思想 理念。 “圖博會”作為世界四大書展之一,亦是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重點支持的重大會展項目,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務院新 聞辦公室、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出版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八個部委主辦。來自七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千多家海內外出版單位,在博覽 會期間進行圖書、相關電子數位產品等展覽展示、版權交易和合作洽談。“圖博會”圍繞出版論壇、新書發表、作家交流、商務研討、相關衍生產品表演等方面,為 海內外出版人精心組織了逾百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其中亦有北歐、德國和俄羅斯等國外作家與中國作家一起,圍繞兒童文學、網路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等主題, 舉辦對話、作品朗讀、作品簽售等活動,與讀者共同分享他們創作及生活的故事,展現中外作家的多元風貌。 書籍的傳遞早在十六世紀已風靡歐洲,澳門作為一個中西文化的交匯城市,對文化交流的貢獻越發被學術界所重視,中國作家館的澳門作家群亦作為嘉賓參與此次「圖博會」,巴哈伊澳 門總會負責人談到:通過瞭解國內出版業市場及國內外讀者的需求、尋求與其他出版商建立合作的關係,為澳門與國內出版界溝通奠定基礎,也通過這一橋樑、這一 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平臺,吸取國際出版業的新資訊和新的發展趨勢。這些都使得圖書的出版逐漸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通過這次參展,希望不斷積累經驗,為澳門 文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為廣大讀者提供當今時代最迫切需要的知識和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