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青年代表參加北京國情研究課程

巴哈伊青年代表參加北京國情研究課程 要在清華當6天學生咯! 我們一行人趕著秋天的尾巴,興奮又期待地由溫暖如夏的澳門來到寒風瑟瑟的北京。這是我第三次參加由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舉辦的“追夢・飛翔”青年領袖培育計畫了,團友之間的友誼也在一次次的學習中增長。   從小到大,北京對我來說都有種遙不可及的感覺,腦子裡經常想,要是有機會到北京,一定要到天安門前拍照、吃冰糖葫蘆、烤鴨等,這是我對祖國的首都的所有想像。幸好有澳門特區政府的悉心安排,讓我們有機會到清華大學對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進行為期5天的國情研究學習。從而使我們增進了對國情教育知識的理解;瞭解大灣區的發展情況;更清晰作為青年該如何去貢獻“一帶一路”的偉大號召。 短短幾天,除了有幸目睹北京最美的藍天白雲、清華校園黃澄澄的燦爛銀杏外,令我大開眼界的是楊毅少將深入淺出地講解我們甚少接觸的軍事知識;劉長敏教授開講的中國對外關係,讓我們更全面的對中國的邊界和鄰國的關係有了完整的概念。她提到十九大報告中,我們要以公正公平來建構國家。貫穿整個培訓的還有一個主題,就是鼓勵青年創新、創業來貢獻國家發展。似乎,我們所關注的是構建一個繁榮、經濟發達的國家,然而,真正的繁榮指的只是財富的不斷累積和物質的不停發展嗎?當中,我們還欠缺了什麼呢?  習近平主席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在整個課程中反思最多的一句話。“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也就是說,國與國之間人民的福祉其實是連在一起的。我的理解是,這當中的“你我”已經不分國界、種族,是一個整體。這也讓我想起巴哈伊教創始者巴哈歐拉在一百多年前將人類世界比作一個人體,人體的健康運作有賴於細胞和各器官之間的合作。 縱觀歷史,人類已經渡過了嬰兒期和兒童期,處於集體成熟期的門檻了。個人的能力釋放是為了服務他人和社會。如公正、誠實、團結、消除偏見、消除極端貧富懸殊等原則,已經作用並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青年,我們也意識到自身也有力量來奉獻社會和人民福祉,使世界這個大花園的花朵更多元共融。 第一次拜訪首都,便感覺與祖國血脈相連。我們澳門的青年是何其有福,這些關懷和關愛,也深深激勵和啟發著我們。只歎時間太短,下次到北京,一定要帶著夢想的果實! 作者:張芷澄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一行拜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一行拜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一行與巴哈伊接待代表合照 2017年8月9日,國家宗教局代表一行在副局長張彥通先生的帶領下拜訪了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隨行人員包括國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長匡盛先生、四司副處長王曉剛先生、外事司副調研員李明先生、張副局秘書楊英傑先生以及中聯辦協調部處長胡德平先生。巴哈伊教亞洲洲級顧問團成員霍金梅女士、港澳區輔助團成員葉為澔先生,以及澳門總會成員張一兵先生和莊媚雁女士等代表接待。 參觀 今年是巴哈伊信仰創始人巴哈歐拉的雙百誕辰大慶之年,全球巴哈伊都在籌備不同層面、不同型式的慶祝活動,澳門巴哈伊團體亦會在今年安排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適逢國家宗教局的領導來訪,我們也借此邀請了各領導參加即將來臨的10月21日于聯國學校舉辦的雙百誕辰大型慶祝活動以及11月2日至5日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從修身齊家到天下一家”學術研討會。 熱切交流 張副局長對巴哈伊教世界大同的思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提到這跟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謀而合,他風趣地說道:“我們的談話就像是一場哲學探討,涵蓋了許多話題,例如:神與人的關係、顯聖者的啟示、人性中的善與惡及宗教在個人和集體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他問道:“一個巴哈伊在此生應是如何修行的?”霍女士提出,巴哈伊信仰宣導知行合一的理念,即一個巴哈伊要用盡其一生,努力將巴哈歐拉的教義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葉先生也介紹了巴哈伊的“服務和崇拜不可分離”的概念,崇拜會激發服務精神,並以服務的態度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局限於一個固定的宗教場所,而且巴哈伊信仰是沒有專職的傳教人士,在坐的每位代表都有自己的職業, 張副局長對於分享信仰是每一位巴哈伊的義務這種說法表示,這跟以往的宗教真是很不一樣,我們也提到中國社科院在2011年出版的《宗教藍皮書》中,將巴哈伊信仰描述為“未來的宗教”。在被問及巴哈伊的視角是如何看待人類在科技上不斷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時,張一兵先生也分享了幾大巴哈伊信仰的核心原則,包括:人的高貴性並受美的吸引、人類的一體性、人類集體正處於成熟期的門檻前、人類集體發展的方向以及宗教跟科學是兩套互補的知識及實踐的體系等核心框架原則來重新審視及看待科技的發展。 向張副局贈送《巴哈伊文獻集成》 在致送紀念品時,對於在早期從事學術研究的張副局長,他非常欣賞我們送給他的巴哈伊文獻集成(共5卷),這套巴哈伊文獻集成是一套百年巨著,其內容包含自1915年至2014年底期間在中國內地曾公開出版或發表過的、具代表性的巴哈伊教經典、著作、報導、及研究文章,它是目前國內巴哈伊研究最全面的文獻資料。 贈禮留念 最後澳門總會也希望,通過今後與國家宗教局的持續來往,來加強對我們社區建設工作的支持和指導。

國家宗教事務局一行拜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國家宗教事務局一行拜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2017年5月5日,國家宗教事務局代表一行在蔣堅永副局長的帶領下拜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隨行人員包括中國宗教雜誌社劉金光社長、國家宗教局一司張廷仕副司長、蔣副局秘書王磊先生、國家宗教局港澳臺辦公室主任科員史玉傑先生以及中聯辦協調部代表胡德平先生,總會主席江紹發博士、副主席黃秀芬女士等代表接待,蔣副局在談到由巴哈伊信仰所啟發的聯國學校在培養人力資源上的貢獻,並就如何陪伴青年以及青少年進行交流。

大陸公益慈善團來訪澳門巴哈伊團體

大陸公益慈善團來訪澳門巴哈伊團體 2016年12月26日,大陸公益慈善領軍人才研修班澳門遊學團成員拜訪澳門巴哈伊團體,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朱健剛執行院長帶領的此次拜訪團人員來自主要來自廣東、深圳的公益慈善機構或是公益研究院的研究人員。 此次拜訪以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社區關係署主任江紹發博士的講座——“索取文化和給予文化的比較”展開,進而由巴哈伊教澳門總會主席葉為澔先生介紹巴哈伊團體社區治理情況、機構運作以及主要服務領域,就社區教育和社區服務中的實踐經驗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和討論。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3月25日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3月25日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 2014年3月25日早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特約研究員、中山大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朱健剛副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黃曉星、段穎副教授以及人類學助理研究員景燕春一行,拜訪巴哈伊教澳門總會,總會主席江紹發博士、秘書長莊媚雁以及總會委員崔少卿、霍金梅女士與南灣總會中心與之進行交流對話。 拜訪期間,來訪的客人對澳門巴哈伊團體如何在社區服務的話題深感興趣,包括開展兒童班的具體行動以及巴哈伊教在澳門的概況,總會主席就參與社會的話語構建以及社會行動與之進行了交流與學習,訪者亦希望通過對巴哈伊相關著作的研讀,望有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