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5:獨立尋求真理

Day25:獨立尋求真理 “我要見證的是:生命不是此世的交替變更和偶然機緣,它的真正意義在於靈魂的發展。靈性的光輝和熱力乃超越時空,以及塵世一切阻隔與限制。” 原創:李訓鈿 當我28歲結婚時,妻子是小學教員,在鄉裏中心小學任教;兒子也隔年出生。 在農村本該從此幸福一生的日子,卻被心中一個困惑攪亂,一位好友自殺前來找我說:被逼債,走投無路。另一位女同學白血病,不到三個月也走了。 奶奶離世前常呢喃著:“我要回去了!”她是個文盲,一輩子生活在鄉村。讓人不解回去哪兒?奶奶說:我來的地方,我死後會回到我來的“天界”,會與你的爺爺重逢。是真的嗎? 她去世了,我很悲傷。但更錐心是我看不到那個“天界”。那個什麼來的地方?有那個地方嗎?由於困惑而焦慮,焦慮變狂躁,有時卻抑郁。   輕狂年少,縱酒狂歡,這是經濟發達,物質富裕的街景。因為,所以……也就每每流連於歡樂場所,呼朋引伴,下班後不回家,徘徊街頭,強顏歡笑,內心卻空落落,無所依靠。   1984年7月,那年夏天放暑假,是該直面生命難題的時候了,必將靈魂及其歸處找出來!於是苦行數十天,從山巔、海角、鬧市、廟宇、荒郊,林場、海島、工廠、學校、教堂、借宿苦行,冥思探訪,仰望星空……   以上為前言,我與巴哈歐拉的故事就要開始。 有一天我陪妻子去鎮上的公園散步,當時她懷了女兒。在無意間,我們瞧見地上有一張紅色小紙片,上面寫著:你知道生命的雙重目的嗎?當天我們就參加了巴哈伊爐邊談話。呀!阿拉胡-阿卜哈!   現在我在中國大陸分享聖道佳音。預備慶祝至偉美尊200周年誕辰。這是余生的願望。慶幸退休後才診斷出,先天缺陷基因,無法醫治的疾病。  ...

Day26:信仰在先 善行隨後

Day26:信仰在先 善行隨後 信仰的標准看似很高,在這個功利的社會裏,似乎有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是要流俗,還是免俗,成長的蛻變並不容易。 文:清 風 扣 分 風 波 最近,闖了兩個紅燈,駕照要被扣12分,心裏翻起了糾結的浪花:要不要拿別人的駕照來頂替,大家都這樣啊;可是,是否違背了誠實的准則。對於我的煩惱,學習第二冊的一個朋友說了這樣一番話:“感覺你一點都不接地氣。宗教是為人服務的,學宗教就是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如果學了宗教是受各種束縛,那誰還學呢?”這樣的話,幾年前就有不止一個朋友說過。他們說的也有道理,宗教就是讓人生活得更好。但是,我的心裏還是覺得很不對勁。   巴哈歐拉說:“誠信是通向人民安寧與安全的至偉之門。每一事物的穩定都一直取決於並且確實取決於它。權力、地位與財富的所有領域都由它的光照亮。”   回到家和剛學完儒禧第五冊並正在學習《巴哈歐拉啟示錄》第三卷的丈夫聊天,把自己的疑惑告訴了他。他說了如下的話: 思 想 革...

Day28:和媽媽一起祈禱

Day28:和媽媽一起祈禱 原創:Lily “一天早上,媽媽說:‘你可以送我一本祈禱文嗎?’” 媽媽和爸爸今年來到我工作的小城消暑度假。去年他們也來了,但去年我工作繁忙,他們只能住在客棧。之前的四年我們只是短暫相聚。今年我租了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 一天早上,媽媽說:“你可以送我一本祈禱文嗎?” 聽到她這樣問,我的腦海裏閃現出十幾年前我聽說了巴哈伊信仰,與他們分享時的情景。自己說得眉飛色舞,興奮陶醉,爸爸一臉嚴肅默然,警覺的眼神仿佛我是外星人,媽媽一臉憨厚質樸,笑笑說,“我可不能背叛我的佛祖啊!” 之後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大家在尷尬緊張的氣氛裏一起讀過幾次祈禱文。然後我落荒而逃,心想他們看來是沒有什麼靈性需求了。 現在,聽媽媽這樣說我驚訝地張大嘴巴:“你要祈禱嗎?” “之前你放到老家的祈禱文本來就很舊了,我經常翻看,已經爛了。” “那我們一起祈禱好嗎?” “那你先放一段音樂吧,你自己在房間裏祈禱的時候,我經常聽你放的那些音樂。” 然後這段時間就是母女二人難得的靜心祈禱的時刻,不過經常有些小插曲。 比如她讀到這篇祈禱文: “上帝啊,禰解除一切苦難……救(qiú 求)贖(mài賣)所有靈魂。” “媽媽,不是求賣,是救贖。” 之後在她想讀新祈禱文之前,我會跟她先過一遍,看有沒有她不認得的字。(也許是因為年齡大了,腦力衰退。)...

Day29:巴哈歐拉的富裕與貧窮

Day29:巴哈歐拉的富裕與貧窮 “雖然我們不做一個身無分文的托缽僧,也不許財富遮蓋了我們前進的道路,那麼,哪裏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妥協的平衡點?” 原創:李開璿 今日社會,賺錢機會之多,從來沒有一個過去的年代能與之比擬,我們周身圍繞著機會,這是一個多麼奇特的時期!   隨著一個新天啟的來臨,人類的創造力來到了一個巔峰,物質文明飛躍向前。網絡帶來的賺錢機會多到不可勝數,形形色色的生意講解會,我們這裏似乎無日無之。在這些場合,以及私底下關於物質生活的談話,一般上都過度地強調了金錢的作用,大事描繪享受的樂趣和高收入帶來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仿佛這是一個中肯的、人人可以接受的真理,公開陳述不以為忤,不以其為偏頗之詞。   許多人的賺錢目標沒有底線,總是跟世界第一相比,即使讀書進修也是為了要攀登更高的階梯,以其不斷升級的享受示人。一套成功學把幾許優秀的靈魂推向物質主義的末端,通過膨脹的自我的哈哈鏡看待人生和世界,也看見自己扭曲的靈魂,聖賢教育不過是他閃爍的財富大衣上的一個點綴。   雖然我們不做一個身無分文的托缽僧,也不許財富遮蓋了我們前進的道路,那麼,哪裏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妥協的平衡點? 巴哈歐拉從來沒有追求財富的完美,祂不但才華出眾,簡直無所不能,但是祂從不利用這個能力積累財富光宗耀祖。從祂的事跡我們可以領會到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比重。 ▲巴哈歐拉年輕時喜愛來到這個禽鳥之鄉遊玩 祂的父親因一手好書法得到國王的青睞,曾被選為國王的宰相,從而累積了大筆財富。但是巴哈歐拉從來不以這些財富為榮,而是將其財富贈送給窮困的人們,從而贏得“窮人之父”的美譽。   巴哈歐拉的妻子是前宰相的獨生女,兩個顯赫的家庭的財富合在一起,可說是波斯當時數一數二的望族。巴哈歐拉的女兒回憶說,當父親迎娶漂亮的母親時,人們認為那是財富上添加財富,她的嫁妝裝滿了40頭騾子運來巴哈歐拉家裏,在她嫁過來之前六個月,一位金匠在她家裏為她准備嫁妝,即便是她衣服上的紐扣都是黃金鑄造的。   阿博都-巴哈在西方訪問期間曾經談到其父親對財富的態度,說巴哈歐拉非常慷慨,大量捐助窮人,沒有任何一個向前來尋求協助的人被他拒絕。祂的家門向所有的人開放,經常都有許多客人到來家裏,這種不設局限的慷慨尤其令人驚奇的是,祂既不尋求地位也不謀取名聲。...

Day30:“戰狼”神乎?

Day30:“戰狼”神乎? 原創:止於至善 《戰狼2》是一部中國電影,它的故事大致這樣:脫下軍裝的特種兵冷鋒為了給女友報仇來到非洲,卷入當地的叛亂中,本來已經安全撤離的他毅然背負起軍人的職責,只身返回叛亂旋渦中,解救被困工廠的中國同胞與非洲友人……這部電影引起了票房與口碑雙爆,我也慕名去圍觀了一次。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它迎合了國人對“中國強大”的自豪情懷。雖然很多人嘴上都說“不相信神的存在”,但在戰火或災難面前又期盼出現一位充滿“神力”的硬漢來拯救自己。電影中那位上天入海、力敵千軍、打不死、病不垮,永遠充滿戰鬥力,而且正義凜然的特種兵冷鋒正是這樣的硬漢。如果現實中真有這樣的“硬漢”出現,很多人會把他看做神人而頂禮膜拜。可惜他只不過是劇本設計和電影特技的產物。   那麼反過來,若有真神借托柔弱之軀,卻帶著復蘇人靈、更新世界的話語出現在你面前,你會相信他是真正的“神”嗎?不敢吧!人們寧願相信激凸的肌肉,也不相信話語的力量。正如我們所見的,大多數人會被外在的帷幕所遮蔽,拒絕承認這位站在面前的“真神”。我也有此經歷,但在接觸到一些“神”的話語時,我並沒有馬上拒絕它,而是嘗試去領悟它,直到對這些話語越來越確認。   記得在十幾年前,在一次偶然的場合聽到兩位朋友在談論宗教的話題。作為一個崇尚科學的“現代人”,認為宗教只不過是一些文化或者旅遊產品,是一套儀式或者是迷信。友人了解我的科學情懷,便對我說,世界上有一個年輕的宗教,它認為“科學與宗教並行不悖”,它們並不矛盾,而在闡述著同一個真理。這一論斷讓我心頭一顫:我出生在宗教背景的家庭,又接受現代科學的教育,從小向往當科學家,這同一性的論斷解除了我關於宗教與科學的糾結。 之後,朋友托人送了一些書給我看,我第一次認知了這一年輕宗教——巴哈伊信仰以及它的創始人巴哈歐拉。我深深地被祂的教義打動,作為一個極具科學批判精神的我,竟然無法提出哪怕一條質疑:     1. 獨立探尋真理。與過往的時代不同,今天的人類,人人都有獨立探尋真理的能力,而不需要“教士”告訴你該信什麼,不信什麼?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信仰。   2. 上帝唯一。上帝是全能的,不需要別的神與祂分工。而上帝唯一,正是同一性的基礎。...

來自新一任印度共和國總統的問候

來自新一任印度共和國總統的問候   來自新一任印度共和國總統的問候   值巴哈伊信仰創教先知(Founder Prophet)巴哈歐拉誕辰200周年之際,我謹向印度巴哈伊社團致以誠摯的問候。150多年前,巴哈歐拉發出“人類一體”的召喚,並強調直到牢固建立此團結,人類的福祉、和平與安全方能實現。時至今日,他的話語仍如一盞指路明燈。   印度的福祉仰賴於其民眾更加廣泛地信奉多元一體的原則。巴哈伊們對印度國民生活的貢獻,其目標正是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建立這種團結。巴哈伊社團的種種努力讓人獲得希望:人類一體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巴哈歐拉200周年誕辰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時機,所有人可以思考並從祂關於平等、關於人人生來高貴,而無分其家庭背景、膚色或信仰的訊息中汲取靈感。巴哈歐拉的話語 ——“你們莫視彼此為陌路。你們乃一樹之果、一枝之葉。團結之光如此強大,它能照亮整個地球” 回應了印度人引以為傲的吠陀教義“天下一家”(Vasudhaivakutumbakam)。   我衷心希望,巴哈歐拉號召人們獻身於共同福祉的話語會深深激蕩在印度人民的心靈與思想中:“今日,凡獻身於服務全人類者,皆乃堂堂正正之人。”   拉姆·納特·科溫德新德裏2017年8月18日